第一图书网

中国语言学论文集

丁邦新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丁邦新  

页数:

635  

字数:

6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从1998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的语言学论文集以后,转瞬已经十年。现在又有机会把当时未收的跟后来发表的论文在中华书局再出一本集子,实在是很高兴的事。除去藉结集的机会可以多向读者请教以外,至少有三点跟以往不同的地方:第一,这本书没有字数的限制,所以收的论文比较多;第二,中英文兼收,有些英文的文章在国外发表,国内不大看得到;第三,这本书是用繁体字排的,讨论古汉语音韵的文章常常牵涉文字的形体,如果用简体字排版,有的地方就会有误解的可能。这实在是这十年以来国内很大的进步!  商务的论文集出版的时候我还在柏克莱加州大学执教,后来转到香港科技大学,现在又已经从科大退休。好像陆法言在《切韵》序裹所说的“今返初服。……屏居山野”,虽不至于到“交游阻绝”的程度,但没有教书管行政的压力,做研究的时间确实多了一点。可惜手边的琐事还是不少,七十岁了,并不真能随心所欲。  现代科技带来了许多方便,电子邮件不是朝发夕至,而是随发即至,好些邮件都有时间性,都加注了“urgent”的字眼。而且我为人心软,常常答应做一些为人服务的事,一经答应就变成一顼债务。有些审查案板系着别人的升等或者研究经费,催债的人急如星火,振振有词:“某月某曰先生应允审查此案,目前尚未收到意见书,因为时限已届,请即送来。”大把的时间就从这些邮件裹流失了!  我说这一段话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借口,因为好些文章既没有能改写,又舍不得割爱,只作了些必要的修正。有的可能已经过时,但也许还有一点参考价值;有的当时说得不够详尽,但现在改写又太费周章。所以每一篇论文之后都附注原载的出处跟时间,让读者了解相关的时空。

内容概要

論文大致做了一個分類,分成音韻、方言、聲調、構詞、漢語與“非漢語”、語言與文字、語言與文學等七個部分,外加一個附錄。这實在是一個不一致的分類,音韻的文章裹有方言,方言的文章裹也有音韻;聲調的文章討論的或者是現在方言的聲調,或者是古音裹的聲調。所以衹能就主旨來分,總比完全不分要好一點。趙元任先生在他的《早年自傳》裹說:他小時候“弄出個喜歡给樣樣儿東西歸類的脾氣。後來過了許多年我念哲學的時候儿,想拿科學分類作我的論文题目”。趙先生要拿科學分類作博士論文,可見分類之難! “非漢語”指的是中國境内漢語以外的語言,李方桂先生是“非漢語”語言學之父。這裹我把討論漢藏語、南島語的文章都放在一起了。附錄裹就是為趟、李兩位先生寫的小傳,以及我主编《李方桂全集》寫的總序。

作者简介

丁邦新(1937一 ),祖籍江蘇如皋,寄籍浙江杭州。當代著名的中國語言學家。1959年畢業于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61年考入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師從董同穌先生,1963年獲碩士學位。1966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師從李方桂先生,1972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研院史語所語言

书籍目录

自序音韻 漢語音韻史上有待解决的問題 Archaic Chinese,*gw,*y and*yw 從閩語論上古音中的*g 上古音聲母*g和*Y在閩語中的演變 論上古音中帶l一的複聲母 從閩語白話音論上古四聲別義的現象 重建漢語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 重纽的介音差異 論《切韻》四等韻介音有無的問題 《問奇集》所記之明代方音 17世紀以來北方官話之演變 Review:FSHsueh,Phonology ofOld Mandarin二 方言 漢語方言接觸的幾個類型一一並論國語聲調及閩語全濁塞音聲母演變的兩個問題 漢語方言層次的特點 從漢語方言現象檢討幾個辨音徵性的問題 漢語方言中的“特字”一一一致的例外 A Note on Tone Change in the Ch’ao—chou Dialect 。 Derivation Time of Colloquial Min from Archaic Chinese 從特宇看吳閩關係 從歷史層次論吳閩關係 北京話文白異讀和方言移借 Dialectal Words as a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Derivation Time of Dialects:An Example from Chinese 方言詞彙的時代性 澎湖語彙 書評:中國語言地圖集三 聲調 國語中雙音節並列語兩成分間的聲調關係 《論語》《孟子》及《詩經》中並列語成分之間的聲調關係 Some Aspects of Tonal Development in Chinese Dialects Tonal Evolution and Tonal Reconstruction in Chinese 四 構詞 上古漢語的構詞問題一一評Laurent Sagart:7he Roots of Old Chinese 漢語詞序問題札記 論漢語方言中“中心語一修飾語”的反常詞序問題 如皋方言裹完成貌詞尾的詞音位變化五 漢語與“非漢語” 漢藏系語言研究法的檢討 論漢語與台語的關係一一李方桂漢台語同源論的檢討 說“五”道“六” 漢藏語中的基本數詞 古卑南語的擬测 Momholo ical Chance of Personal Names in Saaroa。Reftecting Changes in Social Status六語言與文字 中國文字與語言的關係一一兼論中國文字學 以音求義,不限形體一一論清代語文學的最大成就 從《詩經》“其雨”的用法看卜辭中命辭的性質七語言與文學 從聲韻學看文學 從音韻論《柏梁臺》詩的著作年代 元曲韻字示意說之探討 聲韻學知識用於推斷文學作品時代及真偽之限度 七言詩的起源附錄 趙元任先生小傳 “非漢語”語言學之父一一李方桂先生 《李方桂全集》總序

章节摘录

  汉语音韵史上有待解决的问题  汉语音韵史的研究有两条主钱:一条是继承传统语文学的研究,把古文献中有关汉语语音的资料整理分析,用现代语言学的眼光加以诠释,赋予新的意义。另一条是调查汉语方言,整理方言的语音系统,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拟测古音。研究者试着把这两条纔交汇起来,找出音韵史上若干演变的点。到目前为止,第一条主线绩相当可观,第二条主纔的研究还有待加强。至于追寻两条纔的交汇点,则有的成功,有的难以成立,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一、汉语音韵史研究方法论  1995年同时有两篇文章讨论到汉语音韵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篇是JerryNorman(罗杰瑞)和South Coblin(柯蔚南)(1995)合作的文章:A New Approach to Chinese Historical Linguistics。另一篇是我写的《重建汉语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丁1995)。这两篇文章都认为现在大家所采取的研究法有些缺陷,应该改弦更张,但是意见并不相同。我想有必要在此略为介绍这两篇文章的大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语言学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含金量很高,物有所值。


是丁邦新先生的论文集。内容很全面,就是价格有点贵!


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丁先生的书还是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