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上下册)

童书业 著,童教英 整理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02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童书业 著,童教英 整理  

页数:

88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除收入《童书业美术论集》中绘画论著外,还收入未发表过的童先生的《谈艺随笔》有关绘画史部分和童先生收集的经过他考证的绘画史资料。本书分为专著、论文、札记和随笔、资料四个部分,每部分基本按写作先后排列。

作者简介

童书业先生,字丕绳,号庸安,别名吴流、冯鸿、冯梅、冯友梅、章卷益、讷*、童疑,一九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生于安徽芜湖,一九六八年一月八日卒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鄞县,清末,其祖任安徽道员,奉家迁居安徽,辛亥革命后定居上海。童书业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在古史古籍学舆精神病学研究等领域皆硕果累累。  童先生出身仕宦世家,自幼体弱多病,故延师在家受旧式传统教育。他以超常的记忆力将若干经典古籍熟记于胸,直至晚年尚能背诵如流。这为其治学打下极其深厚的学术根底。  一九二九年童先生让到古史辨,他在自编简谱中说深受影响,在一九三三年开始作文时即《治经史渐取古史辨派门经,以顾颉刚为私淑之师》。一九三四年即在杭州舆顾埚刚先生相见并约定翌年至北平做顾颉刚先生研究助理。

书籍目录

论著 唐宋绘画谈丛 著者说明 吕序 自序 回溯(上) 回溯(中) 回溯(下) 所谓“六法”的原义 气韵说的演变 山水画的创立 山水画中的吴道玄和李思训 水墨渲淡法的出现 所谓“南北宗”说的批判 北方派的山水画 江南派山水画的出现 花鸟画的创立 徐、黄二体辨异  花鸟画的转变  郭熙  江南派山水画的确立  徽宗皇帝  山水画的全盛  人物画的转变  宋代画论中所表现的宋画特色 谈画  释“气韵”  汉画    “咫尺千里”的中国山水画  敦煌壁画管窥  王维的画格和他在唐宋时的地位  五代的董源、巨然和米元章眼里的董源、巨然  徐熙、黄筌与“没骨花”  荆、关、李、范与李、刘、马、夏  二米与三赵  宋徽宗和宋代院画  所谓“元画”  “浙派”与“吴派”  董其昌等与山水画“南北宗”说  四王、吴、恽  正统派以外的清代绘画  中国画的前途 云蓝先生画譍 枞川画论 南画研究论文札记和随笔 中国美术史札记资料 怡斋漫录(绘画史部分)

章节摘录

  论著  唐宋绘画谈丛  气韵说的演变  “六法”中以“气韵”说最为难究,后来的意义也愈变愈多而愈远,现在乘便再将自唐至明的气韵说鸟瞰一过,既可证明上节的结论,并可借此窥见后世绘画理论变迁的一斑。  唐僧彦惊《后画录》评江志道:“笔力劲健,风神顿爽。”可见“风神”靠“笔力劲健”而爽快,这正与谢赫的议论原意相合。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顾恺之之迹,坚劲联绵……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张氏也以“形似”与“气韵”对举,又以“骨气”为“气韵”,与谢赫原意相去不远。他更以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添出了一个意字,较为完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童书业先生的治学范围极广,诸如中国史,古代地理,中国历史分期,古代东方史,中国手工业商业史,先秦诸子思想,中国绘画史,瓷器等方面都多有建树。计由专著14部和论文129篇。这不仅反映了先生有着旺盛的学术生命力,更主要的是因为先生有着有异乎常人的洞察力。童先生是在旧社会自学成才的,并没有什么专业的文凭。抗战期间,顾颉刚先生搬到大后方后,他留在皖、浙、杭一带,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杨宽先生曾给予过很多帮助。1945年,杨宽在上海博物馆工作,聘童先生为上海博物馆历史部主任。但博物馆工作并不是童先生的长处,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童先生利用在博物馆中常接触古画和瓷器的有利条件,对古代绘画和瓷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发现了绘画史和瓷器史上一些模糊的地方,凭着他深厚的古文化功底,他进行了缜密的考证,将一些不正确的传统说法改正过来,写出了诸如《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新考》、《没骨花图考》、《唐宋绘画谈丛》、《中国瓷器史论丛》等一些倍受专业人士赞誉的论著,成为学术界的美谈。


童先生本生就是一个有成就的历史学家。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画,注重来源考证与同一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变化.一些札记和随笔能够给大家带来不同于时人著作可以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史学家对于画学的理解有些不一样,不绕弯子,直指本源真理,譬如谢赫六法,直接从原作中寻找注释,直指真意。


作者对于山水画和中国古代艺术史有着相当精深的研究,字里行间充满了真知灼见,且是行家所言。难得一见的版本,强烈推荐!!


不能不买,这一代人的志学精神,是吾辈没法比的,一代不如一代吗?


收到太慢了!见意别用邮政了


书很好,是老师推荐的,值得一看


大家的精心结撰,汇为一集,省却多少翻检搜罗之劳。这样的好书如今实不多见。


听别人介绍的 还没有看 貌似很好


内容是不错的。但是印刷感觉怪怪的, 不是太像正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