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骏说孙子兵法

马骏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马骏  

页数:

202  

Tag标签:

无  

前言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邦拜韩信为将,出汉中灭楚,一统天下。而刘备得孔明辅佐,夹缝求生,独霸一方。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应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素质呢?本期《中华文明大讲堂》马骏教授纵横古今中外,讲述为将之五要,拉开马骏教授说《孙子兵法》的序幕。上面这一段话,是零八年春节过后,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中一个宣传片的词。说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马骏教授开讲《孙子兵法》。马骏教授久负盛名,在观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曾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座上客,也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中亮过相,但都是以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长,而且讲得很精彩,怎么突然改行讲起《孙子兵法》了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注意到马骏教授是这样回答记者的。他说国外的军事专家到国防大学演讲几乎都要谈到《孙子兵法》,二战期间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访问中国时也曾说:“我建议世界军事院校都应该将《孙子兵法》作为教科书。”可见《孙子兵法》在国际军事史上的重要性和在全球的影响力。马骏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的军事学者,对《孙子兵法》应该了解得更多,这就是他要讲《孙子兵法》的初衷。那么对于一个研究外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的学者,能把《孙子兵法》讲好吗?我听说马骏教授为此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不仅把自己熟知的大量国外的典型战例用在讲解、论证《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上,真正在自己的讲座里做到“纵横古今中外”,而且为了适应电视这种大众传媒的传播特点,他把《孙子兵法》十三篇归纳出若干个让观众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的主题,深入浅出地道出《孙子兵法》深奥的哲学思想。例如马骏教授说《孙子兵法》“为将之五要”,即指高级将领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智”(智谋才能)、“信”(赏罚有信)、“仁”(关爱部下)、“勇”(勇敢无畏)、“严”(军纪严明),就归纳得非常好。我认为,这样五个素质不仅作为一个优秀将领需要,就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不仅在过去的年代有指导意义,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普及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大众媒体人的历史责任,《中华文明大讲堂》这个栏目就承担了这样一个重任。总结这一年来《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与马骏教授及之前的几位教授的合作,给了我这样一些启迪。首先,普及传承中华文明是一个科普性工作。要把久远的、深奥的国学知识,让广大观众能接受,喜欢听,喜欢看,就必须把国学家的知识讲授方法(即课堂上传授给专业学生的方法)与电视媒体对普通观众的传播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契合点。这就需要专家学者与我们编辑导演的相互理解和配合。配合得好,各自长处都发挥出来,效果就会好。我认为马骏教授此次讲《孙子兵法》就体现了这样一个相互融合理解的精神。其次,普及传承中华文明又是一个严肃的工作,是有社会责任的。这个社会责任就是要求我们把中华文明或者说是国学的真谛传承下去,取其精华地传承下去,而不是哗众取宠,为了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把国学的传承引入歧途。既要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国学思想讲得让我们广大的观众感兴趣,又不能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把国学传承庸俗化,这是件不容易把握的事。但寓教于乐这个原则是我对《中华文明大讲堂》栏目组的要求,我感觉我们栏目组的编导是在努力地追求这个目标,我们这个初衷也得到了各位做客这个栏目的专家、学者的理解和配合。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北京电视台,向马骏教授和阎崇年、韩兆琦、杨琪等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更多的有为的学者专家走进我们的《中华文明大讲堂》,共同携手为普及传承中华文明贡献我们的力量。同时,我也祝愿广大读者能从这些专家学者的著作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修养,进而有助于塑造自己的人生,真正达到“开卷有益”。北京电视台台长 刘爱勤2008年5月18日

内容概要

《孙子兵法》是教给军人如何打仗,如何打胜仗的兵学经典,可是为什么历史上懂兵法的中原农耕民族却常常战胜不了不懂兵法的周边游牧民族?《孙子兵法》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作者讲《孙子兵法》,不是对兵法原文逐字逐句的解读,而是将全书完全打乱,提取书中最精髓的战争思想,结合古今中外的经典战例以及生活案例等,对《孙子兵法》中最为吸引人的地方进行了挖掘和讲解,富有启示性。  本书是根据作者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所做讲座整理润色而成。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可读性强。  为了便于读者对《孙子兵法》有全面的了解,书后附了《孙子兵法》原文。

作者简介

马骏,1953年生于沈阳。军事历史学家,法学博士,大校军衔。青年时期,上山下乡当过知青、抽回城市当过工人。1978年,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求学,获取了历史学学士学位。军事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长期从事外国军事历史、外国军事思想和国际政治研究。主要著述有:《战争领导学》、《世界武装力量发展史》、《外国战争史与军事学术史》、《日俄战争史》、《日本军事战略研究》、《外国军事史学研究概论》、《科索沃战争研究》、《二十世纪经典战役纪实》、《马骏细解二战谜中谜》等。

书籍目录

序我读《孙子兵法》(代前言)孙子:最高军事境界“四大字”孙子:为将之“五要”孙子:为将之“五不要”孙子:安国之术孙子:预胜之要孙子:论情报与间谍孙子:迂直之计孙子:“奇正之术”与“势”之三部曲孙子:虚实之术孙子:“兵不厌诈”十二招附录一:《孙子兵法》是谁整理出来的附录二:《孙子兵法》原文

章节摘录

孙子:最高军事境界“四大字”《孙子兵法》13篇,正文共6074个字,可谓言简意赅,而且它的精义更是深藏不露。现代人之所以这样推崇《孙子兵法》,并不是仅仅要深入学习这6074个字,而是要探究隐藏在这6074个字后面的奥秘。《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是教给人们怎么打仗的一本书,那么孙子老先生通过这本书,通过这6074个字,最终要表达的是他的怎样的一种战争观念呢?换句话说,他所追求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是什么呢?综观全书13篇,我们发现,孙子所追求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知、全、先、善。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每一个字的内涵却是博大精深,包含着孙子对于战争的理解。一、知战争是力量的搏杀。军队的数量、武器装备的优劣、后勤保障的好坏等等,都是力量。孙子是非常看重战争中的力量因素的。他在《作战篇》中讲得明白: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就是说,凡兴兵打仗,需要出动轻车1000辆,重车1000辆,还有10万名士兵,并要千里迢迢地运送粮食。这样一来,前方与后方的各种开支,包括招待宾客策士的费用、物资器材、战车、甲胄的供给等,每天要花费千金,之后10万大军才能出兵作战。老人家讲得清楚,没有实力最好不要提打仗的事儿。孙子崇尚力量,但他却认为还有比力量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知识!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谁说的?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的。尽管孙子没有这样说过,但是他在他的《兵法》中却一直表达了这层意思。《孙子兵法》6074个字,出现最为频繁的是哪一个字?是“知”字。共出现了79次之多。在《孙子兵法》13篇中,只《势篇》与《行军篇》中没有“知”字。如果作为名词,“知”的意义即为知识。比如,孙子认为: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要从五个方面分析,即“道、天、地、将、法”。只有对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了解得清清楚楚了,才能够胜利。孙子的原话是:“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这里,“知”虽然没有直接作为“名词”,但是从上下文的逻辑上,“知之”就是指了解上面所讲五个方面的知识,即如果你要分析出战争胜负的结果,必须对五个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才行。孙子在《火攻篇》里讲的“知”,更显露出知识的含义。他说:“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打仗靠力量,但不是靠蛮力。它需要知识,仅火攻就有五种方法。在敌营内部放火,下一步怎么办?及时派兵从外面接应!火攻要借风势,如果白天风大,晚上用火攻不利。为什么?因为,白天风刮得久了,夜晚风一般会小了,甚至停止,不刮了。这就是气象知识。而这些孙子都说了,并告诉军人都要知道。古代中国人早就懂得研究风向知识了,并把研究风的学问,叫做“风角”。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的故事。江南浪子周瑜大都督要在赤壁与曹操大战,一切都准备好了,站在江边,非常得意地指着江北想:“曹操汉贼,我肯定要把你杀了,你等着吧!”这时,一阵大风吹过,刮起旗角掠过周瑜脸上,这位江南浪子猛然想起一件事儿,突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一病不起。大家急了,这是怎么了呀,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这样了呀!大战在即,主将却病倒了,这如何迎敌!这时,鲁肃对诸葛亮说,先生有没有办法,救救大都督!诸葛亮说:“大都督的病是在心上,我能治,小事一桩,没有问题!”鲁肃乐坏了,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周瑜。周瑜说:“快请!”诸葛亮与周瑜这两个朋友加对头又见面了。诸葛亮问安说:“几天不见,大都督怎么病得这样重呢?”周瑜回答:“人有旦夕祸福,怎么敢说不得病呢。”诸葛亮马上笑着说:“哦,天有不测风云,同样是人难以预料到的呀!”周瑜心里明白了,问诸葛亮:“先生有什么良药?”诸葛亮微微一笑,命人取来纸笔,在上面写道:“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拿给周瑜看,说道:“这是大都督的病根,我有办法治!” 于是,他向周瑜说:“我从前曾经遇到一位高人,教过我奇门遁甲,呼风唤雨,我可以为大都督借三天三夜的东南风。”周瑜的病根就在这里!你想呀,周瑜什么都准备好了,就没有考虑到风向问题。他要用火攻战法在赤壁与曹操交战,必须依赖东南风。可是,这时是隆冬季节,哪来的东南风呀!如果没有东南风,一用火攻战法,那火往自己一方吹,不等于自讨苦吃吗!周瑜是三国时期一员名将,但是他的知识面在某些方面是不及诸葛亮的。他部下千员战将与谋士,包括那个鲁肃,知识面也不如诸葛亮。周瑜是万万没有想到诸葛亮就是一个精通“风角”的人,用现代的话说,诸葛亮是一个军事气象学家。他根据气象知识,推算出在周瑜与曹操交战的那几天,要有一场好大的东南风。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东南风来了。实力远远不及曹军的孙刘联军也借这场东风,取得了这场大战的胜利。什么叫技高一筹?这就叫技高一筹!这个“技”就是知识。有了知识,才能干大事!有了知识,才会超越对手!有了知识,才能成功!古代社会早就认识到知识与战争的关系。汉成帝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任宏,他把兵书分成四大类:权谋、形势、阴阳和技巧。其中阴阳学讲的就是军事气象和军事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当然,阴阳学也有许多迷信的东西。迷信,我们不要它。有用的,留下来。诸葛亮对阴阳学知识非常熟悉,他不止一次地运用阴阳学知识打仗。著名的草船借箭故事讲的就是他巧借自然气象,不用丝毫成本,不伤一兵一卒,就从敌人那里获取10万支好箭。鲁肃惊叹道:“先生真是神人呀!”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地回答:“这算什么?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如果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不懂得阴阳之术,不懂得用兵之法,那可真是个糊涂蛋呀!”他的原话叫“庸人”。正因为知识能够让军人打胜仗,所以自己的敌人才不愿意你掌握更多的知识,有时甚至会采取非常手段杀了有知识的人。周瑜见诸葛亮把东风给借来了,大惊道:“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不能留着他,否则早晚是我们东吴的祸害。”他派丁奉和徐盛去杀诸葛亮。诸葛亮是何许人也!早就跑了,还是技高一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派了许多间谍到苏联去,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暗杀苏联的科学家。他们太害怕苏联通过这些科学家,把知识转化为战斗力了。正因为“知”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因此世界名将几乎都是好学者。美国名将乔治•巴顿恨德国人入骨,口口声声地要戳穿德国狗崽子的肚皮。然而,他对他的死对头——德国名将隆美尔却是非常佩服,隆美尔的书《进攻中的步兵》,巴顿就看了两遍半,有的段落都能背下来。他说:“如果英国人事先看过这本书,就不会在北非战场失败得那样惨。”所以,当巴顿第一次看到隆美尔的队伍走近时,他没有说:“隆美尔,我会击败你!”而是兴高采烈地喊道:“隆美尔,你真厉害,我读过你的书!”二、全研究中国儒家的人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核心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仁”!研究中国道家的人认为,老子创立的道家核心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道”!而研究中国兵学的人认为,《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也是一个字:“全”!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什么是“全”?顾名思义,就是全部、完全、全体,表现在战争领域,就是指一次作战行动总体,如战争的总体、战役的总体、战斗的总体。全,对应的是“破”,即部分、局部、侧面。战争里的破,就是一次战争的侧面或局部、一次战役的侧面或局部、一次战术的侧面或局部。然而,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全”,不能从字面上认识。孙子传下来的就是一本《兵法》13篇,从数量上,谈不上什么理论体系。但是,用现代时髦一点的话,孙子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句话:用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全利”目标!如果用经济学家的理念解释: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最近,有一些人根据冷战结束后几场局部战争,认为战争会越来越被“慈化”,非暴力化或低强度暴力将成为未来战争的趋势。这种观点的理由就是: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学技术被用作战争手段的改造,出现了可以提高作战效能并降低附带损伤的精确制导武器,可以“毁物却不伤人”。有不死人的战争?这是瞎说!有人说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美军就没有死人。是!但是,如果美国地面部队进入塞尔维亚,不可能一个人也不死。美军的作战计划就有地面部队进入的部分。要不然,他在塞尔维亚部署那么多地面部队干什么?其实,美国人在这场局部战争中采取的是“斩首行动”,即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对敌方进行军事打击,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在尽力减少作战成本而已。美国人这是让战争逼出来的。西方人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在战争文化中,西方人讲求的是“先兵后礼”,即打了再说,把你打服软了,他再和你谈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美军没有参战。但是,德国人攻击了美国的商船,引起美国人的恼怒,立即决定参战,实施大规模的报复。结果取得了胜利,于是和德国谈起了条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甜头有了,而且很有指导意义!以后,美国人就想这样干!日本名将山本五十六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把美国太平洋舰队顷刻间炸个五马分尸。美国人不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共用了695万吨弹药,平均每个军人每年的耗弹量是160公斤;美军共用了18760万吨油料,平均每个军人每年的耗油量是4221公斤。美国人就用这些弹药和油料对德国人实施战略轰炸,对日本人实施战略轰炸,外加投掷两枚原子弹。结果,德国与日本又投降了。有了甜头,就有了诱惑!美国还想继续玩这个——只要你惹着我,我就打你,直到打服你!于是,战后美军名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直接把“大规模报复”理念,命名他的军事战略。战略是什么?战略是有关战争全局的筹划。这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人开始用“大规模报复”筹划他的全局事务。结果,终于遇到了克星。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人的“大规模报复”战略不灵了。特别是越南战争成了美国人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什么?不是美国人的武器装备不行,除了原子弹,美国把能使的武器装备都用上了。结果呢?不仅付出的军事成本大,而且付出的道德成本也大。当现代照相技术将遭受美国人燃烧弹伤害的越南小女孩的惨状公布于世,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真相,标榜人权的美国人能不感到压力大吗?于是,越南战争后,美国开始研究缩小打击面的问题。而以色列人的“定点清除”手段给了美国人一个启示。于是,出现了伊拉克战争中的“快速决定性作战”。什么是快速?就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达成战局的目标;什么是决定性?就是指通过摧毁对手的凝聚力、粉碎其抵抗意志和能力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手。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想方设法使军事成本与道德成本减少下来,使得国家利益最大化地实现。美国人从西方人的战争文化角度看待成本与收益。最终,失败的教训让他们有了新的思考起点:还是要想办法减少成本,争取利益最大化。而美国人现在想的,孙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想到了。中国战争文化与西方不一样。中国战争文化也讲“战”,也讲“兵”。《孙子兵法》开宗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不难懂,说的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战场上的死与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安危,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研究和仔细考察的。什么是“兵”?最初的含义就是“兵器”,也指“战争”,《左传》说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意思是说公子州吁“受到宠爱而非常好战”。孙子为什么要讲“兵者,国之大事”?就是因为战争涉及到国家安全。没有国家安全,即便你说你的权力是天给的,也不能当上皇帝。因为,你当得“天”的儿子,我为什么当不得“天”的儿子?我把你推翻了,我就是天子,即“天”的儿子了。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不被别人推翻,保住自己的权力呢?就得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能够战无不胜。对于君主来说,打赢了战争,就有了一切,国民、土地、女人,什么都有;打不赢战争,别说国民、土地、女人了,保不齐连命都丢了。中国古代对前朝皇帝一般都是杀了了事。因为,战胜者也怕他们东山再起。因此,统治者都不敢不把战争作为国家的大事,即便是再穷,也要养兵打仗的。为什么产生“穷兵黩武”这个词,道理就在这。说通俗一点,要饭也要有根顺手的打狗棍。对于国家统治者,解决挨打,有时要比解决饥饿重要。正因为如此,孙子从统治者的角度,提醒国家的决策者一定不要将战争当成儿戏!然而,孙子讲“兵”却不是“先兵后礼”,而是“先礼而后兵”。因为,在孙子看来,只有“先礼而后兵”,才能达到他的“全利”目标。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孙子的论述中可以分析出来。《孙子兵法》一共出现十次“全”字。其中有七次在《谋攻篇》中。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什么意思?大凡作战的原则是:使整个敌国屈服是上策,而用武力攻破敌国就差一些了;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而击破敌军就差一些了;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而击破敌旅就差一些了;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而击破敌人全卒就差一些了;使敌军全伍降服是上策,而击破敌人全伍就差一些了。国、军、旅、卒、伍是古代国家行政或军队的特定组织单位。国,是国家或者是邦国。但在古代,“国”常常是代表首都。首都被占领了,还不等于国家垮了?军,是西周与春秋时期军队最高一级的编制单位。一般兵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孙子是很重视军队的组织编制的。他在《势篇》里讲:“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意思就是:治理军队无论多少人,关键在于组织编制问题。旅,春秋时的军队以战车为中心,旅是战车编组单位,编有五个战车组,一旅的兵力为五百人;卒,是军队的基层组织,共有一百人;伍,是军队中最基层的组织,才有五个人。我们通常说的“猛将必起于卒伍”,就是说真正的优秀将才要从基层一层一层地干起。在这里,孙子一口气用了五个“全”字,来解释他的利益与成本的关系。在孙子看来,作战如果能实现“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和“全伍”,是最好的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作战成本和道德成本,争取利益最大化。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孙子马上强调:“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智慧之战(伐谋)、外交之战(伐交)、武力对打(伐兵)和越池夺关(伐城)。


编辑推荐

《马骏说》汇聚文史专家,传播中华文明。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穿越历史时空,感受文化智慧。提炼思想,把握精髓,让《孙子兵法》变得简单!大众语言,生动案例,让《孙子兵法》变得有趣!(我)将《孙子兵法》掰开揉碎讲解,而不是完整地解读它。在这个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是:提炼出孙子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奇正之术、迂直之计等等),用案例进行说明。……对于军人来说,咬文嚼字地学习《孙子兵法》,比不学《孙子兵法的》害处还要大。——马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马骏说孙子兵法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不错。写的很容易明白。孙子兵法中的一些道理就这样写的让你可以很容易看明白。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故善战者,求之于人,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很多道理,我们并不愿意就这样枯燥的看下去,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助力去帮助。马骏可以用现代的军事战争好军事战略来解读孙子兵法。这样很好。


在书中,马骏教授通俗的讲解了千古名篇《孙子兵法》,使人获益匪浅


马骏说孙子兵法是本好书


是一本很好的书,比直接读孙子兵法好懂,而且讲得很生动,值得看


这本书将孙子兵法进行了归纳,并进行了不同的排版,深入浅出,事例丰富,论证有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孙子兵法好书


马骏,泛泛而谈,深刻不够,。一般人读读也无妨。。。


说马教授高见是值的!应该说他的分析水平特高!一部深奥的经典能分析得如此深入浅出,真的了不起!


讲解的比较仔细。


书收到了,很感谢!


老师讲课的书不错


很生动呀,马老师写的不错


(我)将《孙子兵法》掰开揉碎讲解,而不是完整地解读它。在这个方法中,最为重要的是:提炼出孙子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奇正之术、迂直之计等等),用案例进行说明。……对于军人来说,咬文嚼字地学习《孙子兵法》,比不学《孙子兵法的》害处还要大。
                               ——马骏


基本上以故事说兵法,还不错,有一点遗憾就是有点乱,没按兵法的顺序讲!如果能把白话的孙子兵法写进去就更好了!


内容很丰富,对兵法分析独树一帜。就是文笔稍欠生动。


纯兵法~跟当初买的时候的预计不一样~~~


可以我喜欢兵法


挺喜欢马骏写的书,通俗易懂~


在网上看了几章,感觉很不错。电视里也看过马骏教授的课,于是就买下了这本书,准备好好看看


卖了的原文,对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觉得难了点,就又卖了这个,辅助阅读吧.还不错.


其实作者谈得也一般吧,无非是加点战例点评下,


有很多独到的观点,学习了。


写的还行,有种很高的军事理论


书还行,适合外行人、初学者看看。


通俗易懂,对生活、人生有指导意义


书的内容挺好,但是数的印刷并不怎么样


还行,不错,,,


早就想买了,一般书店里卖得特别贵,终于买来了,时不时的翻翻,很过瘾!


这本书还不错,让人宏观对孙子兵法有印象,毕竟不是专门的军事著作


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比较适合


见解非常一般,所举实例自我感觉亦有不妥之处


就是排版有些不太合理


写的一般,味同嚼蜡,只是迎合了大众的浮华之气!


总之,是一般。


在北京电视台晚间的节目中看到了马俊讲的孙子兵法,马教授讲的很通俗易懂而且配合了很多的案例来解释。马教授的讲课方式也很好,狠喜欢,很有气势。


感觉应该不错的。希望能看懂


不错,很好的书,简单易懂


这本书是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借阅然后弄丢了,所以到卓越上买了一本相同的书给图书馆,呵呵,很好看的书


书中的讲解比较易懂,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一些理解。


浅显易懂,无非是形容这本书的恰当词语,抱着钻研的心态的买家,三思


一般般,没有想象的好.马骏也是个被洗脑很严重的人,这本书举例的很喜欢用本朝太祖皇帝来举例,通篇都是毛太祖如何如何用兵厉害,战略怎么怎么强,看了让人反胃。


从不同侧面解析《孙子兵法》,比较新颖,解析深入浅出,很有收获,是本不错的书


还是马的风格。呵呵。


《孙子兵法》是中国人的骄傲!需要用心的去领悟!这本书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值得好好看看。


女孩子也喜欢的书


很不错的书啊、也是必读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