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近世戏曲史

[日] 青木正儿 原著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日] 青木正儿 原著  

页数:

598  

译者:

王古鲁 译著,蔡毅 校订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之作,出于欲继述王忠悫国维先生名著《宋元戏曲史》之志,故原欲题为《明清戏曲史》,以易人曰人耳目之故,乃以《中国近世戏曲史》为名也。称之为“近世”者,以戏曲在唐以前,殆无足论,至宋稍见发达,至元勃兴,至明清益盛。而元明之间,显然有可划为一期之差异存在。即元代以北曲杂剧为盛;而明以后则南曲传奇,极形全盛。且王先生编戏曲史也,划宋以前为古剧,以与元剧区别,余从而欲以元代当戏曲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后当近世也。明治四十五年(1912)二月,余始谒王先生于京都田中村之侨寓。其前一年,余草《元曲研究》一文卒大学业,戏曲研究之志方盛,大欲向先生有所就教,然先生仅爱读曲,不爱观剧,于音律更无所顾,且此时先生之学将趋金石古史,渐倦于词曲。余年少气锐,妄目先生为迂儒,往来一二次即止,遂不叩其蕴蓄,于今悔之。后游上海再谒先生,既而大正十四年(1925)春,余负笈于北京之初,尝与友相约游西山,白玉泉旋出颐和园,谒先生于清华园,先生问余曰:“此次游学,欲专攻何物欤?”对曰:“欲观戏剧,宋元之戏曲史,虽有先生名著足陈具备,而明以后尚无人着手,晚生愿致微力于此。”先生冷然曰:“明以后无足取,元曲为活文学,明清之曲,死文学也。”余默然无以对。噫,明清之曲为先生所唾弃,然谈戏曲者,岂可缺之哉!况今歌场中,元曲既减,明清之曲尚行,则元曲为死剧,而明清之曲为活剧也,先生既饱珍羞,着《宋元戏曲史》,余尝其余沥,以编《明清戏曲史》,固分所宜然也,苟起先生于九原,而呈鄙着一册,未必不为之破颜一笑也。

内容概要

《中国近世戏曲史》之作,出于欲继述王忠悫国维先生名著《宋元戏曲史》之志,故原欲题为《明清戏曲史》,以易人曰人耳目之故,乃以《中国近世戏曲史》为名也。称之为“近世”者,以戏曲在唐以前,殆无足论,至宋稍见发达,至元勃兴,至明清益盛。而元明之间,显然有可划为一期之差异存在。即元代以北曲杂剧为盛;而明以后则南曲传奇,极形全盛。且王先生编戏曲史也,划宋以前为古剧,以与元剧区别,余从而欲以元代当戏曲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后当近世也。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青木正儿 合著者:蔡毅 王古鲁

书籍目录

原序吴序译者叙言附:译著者叙言专门用语略说第一篇 南戏北剧之由来 第一章 宋以前戏剧发达之概略 一、先秦时代 二、汉代 三、六朝及唐代 四、宋代 参考 一、《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二百八十本目录 二、《辍耕录》所著录之六百九十种院本名目 第二章 南北曲之起源 第一节 用于宋代杂剧中之乐曲 第二节 南宋杂剧与金院本 第三章 南北曲之分歧 第一节 元代杂剧之改进 第二节 南戏发达之径路 第三节 杂剧及戏文之体例 第四节 元代北剧之盛行与南戏之下沉 参考 一、《琵琶记》之开场 二、《小孙屠》之家门 三、《武林旧事》(卷一)所载时和所念诵之“致语”与“口号第二篇 南戏复兴期(自元中叶至明正德) 第四章 南戏之复兴 参考 一、青木氏所引王世贞《艺苑巵言》之原文 二、《永乐大典》本《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歌咏传奇名之曲辞 三、沈璟《南九宫谱》所载之(刷子序)散曲 四、《永乐大典目录》所收之南戏 五、《南词叙录》所载“宋元旧篇”目录 第五章 复兴期内之南戏 第一节 《永乐大典》本戏文三种 第二节 《琵琶记》与《拜月亭》 第三节 其它元末明初之南戏 一、《荆钗记》 二、《白兔记》 三、镁杀狗记》 四、《金印记》 五、《赵氏孤儿》及《牧羊记》 第四节 成化、弘治、正德间之南戏 一、《五伦全备》 二、么香囊记》 三、《精忠记》(附《金丸记》) 四、《连环记》 五、《千金记》(附式四节记》) 六、《绣襦记》 七、《三元记》 参考 一、赵五娘之题真容诗 二、陆放翁咏蔡中郎之诗 三、《杀狗记》二十二出之下场诗 四、《明珠记》第六出之白 五、《浣纱记》第三十二出之白 六、关于《东窗事犯》的作者 七、《千金记》的命名 第六章 保存元曲余势之杂剧 第一节 明初之杂剧 第二节 周宪王之杂剧 一、道释剧 二、妓女剧 三、牡丹剧 四、节义剧 五、水游剧 六、其它之剧 第三节 王九思与康海 参考 一、《太和正音谱》所著录之“国朝三十三本”杂剧目录 二、《正音谱》所分杂剧之十五体 三、《香囊怨》谱人杂剧名之曲 四、西谛《中山狼故事之变异》摘录第三篇 昆曲昌盛期(自明嘉靖至清乾隆)第四篇 花部勃兴期(自乾隆末至清末)第五篇 余论索引校订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戏剧起源,出于歌舞,殆为各国戏剧史所趋之同一路径。中国亦然。更如歌舞于其发达之过程中,以民众之集团的跳舞为最原始之形式,其次发生者为挑选特定之人员歌舞,渐次而开专门的歌舞者之端绪。中国最原始的跳舞,至今在原始的南方民族苗族之间,尚存其遗风,“跳月”即属此类。古来游云南贵州等地曾见苗族者,往往记述此事,或赋之于诗,而传其异俗。所谓“跳月”者,春月,未婚男女,集于草原,吹芦笙摇铃,并肩终日舞蹈,暮则各携所私而归之风也。其它遇正月及祭祀之时好为跳舞云(清陆次云撰《跳月记》、毛贵铭撰《黔苗竹枝词》等)。湖南之苗,称亦有此风(《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征之上代文献,《诗经.陈风》之《宛丘》《东门之扮》二篇所咏者,当属此类。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宛丘》)“束门之粉,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束门之扮》)此当乌民众集团的歌舞之风也。盖陈地与楚相接,其系统属于南方民族,《汉书.地理志》中所云“陈本太吴之虚,周武王封舜后妈满(青木书中脱此二字。古鲁注)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大姬”之传说,于此可想见其与北方之周为异族,且云“其俗巫鬼”,与信鬼好巫楚之风俗相似。更于《陈风》之诗形上有可认为南方的三言句调之痕迹者(《陈风.月出》之诗,通篇为三言,《宛丘》

后记

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有一部译着似乎有着颇为不凡的“身价”。它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上海)推出初版,1954年由中华书局(北京)刊行了修订增补本,1956年又改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重印,紧接其后译者再作校补,1958年复由作家出版社(北京)重新出版。此后,1965年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香港中华书局再次分别刊印。现在北京中华书局又经过全面校订,推出了一部新的横排本。四十年间六家出版社争相求爱,七十年后其中一家重续旧缘,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海外汉学译介中,还找不到第二部著作,能如此超越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永葆其新鲜迷人的魅力。它所享有的殊荣背后隐含的学术意义,显然值得我们予以关注。这就是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着的《中国近世戏曲史》。青木正儿在20世纪日本汉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青木正儿(1887-1964),字君雅,别号迷阳,1887年2月24日出生于山口县下关市一个医生家庭。其父青木坦平颇有汉学素养,母亲也能亲自演奏,家中经常回响着胡琴、月琴、琵琶的乐声。受家风熏陶,他自幼喜好书画音乐,并养成了对辨音识谱的特殊敏感,遣也许就是他日后献身中国戏曲研究的最初机缘。1909年7月,青木成为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新设立的支那文学科第一期学生,师事狩野直喜、铃木虎雄。当时日本汉学界以狩野为代表,正致力于对中国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研究新领域的开拓,青木也深受影响。入学不久,他就把《西厢记》之《惊梦》一折改编成日本的说唱曲艺净琉璃,并得到了喜好中国文学、当时在京都大学担任国文学讲座的著名小说家幸田露伴的指导。1911年7月京大毕业,论文即为《元曲研究》,其第七章“燕乐二十八调考”,借鉴了欧洲学者的音乐理论和关于中国乐器的研究成果,开始显示他开阔的视野和扎实的功力。


编辑推荐

《中国近世戏曲史》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近世戏曲史 PDF格式下载



文革前有一版,上下册。图书馆仅有一册,还不出借。今见此书很兴奋。王国维认为明传奇无精打采,不如元曲中活跃发扬的生命力。此书未传奇翻案,可与《宋元戏曲史》一起不朽。


青木正儿的名作,但译者王古鲁先生更不可小视,王先生翻译之后详列书目相关资料,更增此书份量。研究明清戏曲不可缺。


还是第一次看外国人写的中国戏曲,期待


戏曲学习必备书籍


青木先生考据详实,内容丰富,值得国内学者学习,值得国人尊敬


名著,只是有点难懂。必须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方能得其中真味。


好书,就是贵了点,不明白为啥定价那么高


书绝对是好书,但中华书局够狠:内文纸是60克胶版,全书单色印刷没有一页彩插,作者已去世50年,不必支付稿酬,如此的成本,竟然这书最终2.5元一个印张,实在够黑,比文化公司操作的图书都狠。虽然我爱买书,买书也从不心疼钱,但这定价实在伤我们这些还愿意自己掏钱买书的人的心!给校订者的稿酬多少不好说,但这书按常规价格来算,定价75元就差不离了,刨去稿酬,出版社已经有至少3万的利润了!


这样的定价可以将此书的一般读者全赶跑,学生是一定买不起的,就是我这样的老师也是买不起的,看来套印还是很有市场的啊!可叹啊!有机会见到蔡老师可以问问他的版税有拿了多少!!


爱好研究中国戏曲的必读书。


请蔡老师三思!王古鲁在常熟还有后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