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听傅老师讲《老子》

傅佩荣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傅佩荣  

页数:

197  

Tag标签:

无  

前言

“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智慧代表人生经验的总结式体会,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学习经典时,入门阶段难免有其限制,也就是说,即使将经典内容熟读成诵,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于是,入门阶段所学的经典往往只是《论语》与《孟子》的部分篇章,以致对儒家的认识也还不够完整,更谈不上道家或更复杂的《易经》了。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将日益高深开阔,然后终究要求助于更多的传统经典。在这个“私塾班”里,我初步预计介绍的经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家熟知的《论语》《孟子》之外,加上《老子》《庄子》与《易经》。

内容概要

道家的开山之作是《老子》。根据司马迁所载,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楚国人,年代比孔子稍早。但是,李耳是否《老子》一书的作者,则仍有争议。这是因为古代有些书是一群人合作的成果,可以代表一个学派的观点,但未必真有一位特定的作者,如骑青牛出函谷关的老子。 我们现代人关心的是:《老子》这本书有些什么内容?我们可以由它获得什么启示?《老子》有八十一章,一共才五千多字,所以每一章都像格言或短旬的组合,念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就记熟了。会念会背,却往往不明白它在说什么,所以《老子》一书的注解很多,外文翻译就超过两百种,连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也译过《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这是因为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前三十七章,开头是“道可道,非常道”;下篇从第三十八章到结束,开头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所以合称为《道德经》。值得注意的是,这书名与一般使用的“仁义道德”无关。 道家思想既深刻又奥妙,需要丰富的人生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我们将选择其中较有启发性的材料,做浅显的介绍,由此欣赏《老子》的智慧。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来,傅教授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近年来,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国大陆演讲。著作逾百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孟子的智慧》、《向庄子借智慧》、《哲学与人生》、《傅佩荣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书籍目录

前言 老子的智慧上篇 无名有名 无欲有欲 美与丑相对 不必比较 无知无欲 和光同尘 天地有偏爱 天长地久 上善若水 水之七善 金玉满堂 神奇的德 无的用处 陷于迷惑 悟道之人 蔽而新成 虚静自处 知常日明 包容之心 好的领袖 忠孝臣子 减法哲学 绝学无忧 我的特色 回归母体 多与少 自我的执著 道的名称 道法自然 人的伟大 轻重之分 五种巧善 善与不善 知雄守雌 知白守辱 不要刻意 三去主义 反战思想 用兵之道 反战宣言 机智与启明 知足与强行 道像洪水 淡而无味 统治心法 无为而无不为下篇 上下之间 道德仁义 整合为一 无形有形 上下闻道 大器晚成 道生万物 不言之教 过度爱惜 大巧若拙 知足之足 不见而明 为道日损 无心之心 出生入死 保养生命 尊道贵德 守住根源 由知而明 强盗头子 固本为先 学习赤子 知者不言 治理国家 福祸相对 省约为上 若烹小鲜 大国小国 善人之宝 以德报怨 轻诺必寡信 慎终如始 不是愚民 不争之人 慈的法宝 俭的法宝 后的法宝 哀兵必胜 知我者希 圣人不病 爱护百姓 勇于不敢 天网恢恢 民不畏死 动乱原因 生也柔弱 自然法则 正言若反 天道无亲 小国寡民 利而不害

章节摘录

美与丑相对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二章)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在没有选美比赛以前,学生问我什么是美,我说“年轻就是美”;上班族问我什么是美,我说“健康就是美”;老年人问我什么是美,我说“自然就是美”。一旦开始各种选美比赛之后,年轻、健康与自然都变得无关紧要,因为大家一谈到美,就被少数明星人物独占了,他们代表美的标准,然后放眼四顾,到处都是丑人。美是如此,善也是一样。譬如,张三每年捐一百万给孤儿院,成为大家推崇的善人;然后我没有办法像他一样,我就无法成为善人。这不是很让人泄气的想法吗?老子提醒我们:一切价值都是相对的,所以不必执著于外在的评价方式。他接着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六对名词都是相互对照才有意义的。既然相互对照,就表示彼此是相对的,也因而没有任何固定的或绝对的标准。我们只要珍惜自己,自然不难肯定在自己的身上也有美与善。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必比较前文说过,老子有一套相对观念,听来很有道理。他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意思是:所以,有与无互相产生,难与易互相形成,长与短互相衬托,高与低互相依存,音与声互相配合,前与后互相跟随。譬如,我认为数学很难,就表示别的科目(如国文)比较容易。如果每一科都很难,就没有难的问题,而是我自己不适合念了。至于长与短、高与低,也都是经由比较而形成的观念。再就音与声来说,古人认为动物可以发声,但只有人可以调节声而成为音,用心表达某种意思。“意”字是由音与心所构成,正好说明其中道理。至于“前后相随”,则是说明排列顺序不可能只有前而没有后。这里最费解的是“有无相生”。一朵花是“有”,它隔了几个月完全不见踪迹,成为“无”了。这是有生无。那么,无生有呢?这是个比喻的说法,因为从纯粹虚无是无法生出有的。但是,由人的观察看来,春天百花齐放,而它们原本是不存在的。既然如此,我们何必比较,又何必偏爱呢?减法哲学社会进步到某种程度,繁文缛节是难免的。老子认为,要让社会走向平静,最好考虑“减法”。他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十九章)意思是:去除聪明与才智,人民可以获得百倍的好处;去除仁德与义行,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去除机巧与利益,盗贼就不会出现。这三句话的用意,都是希望我们在社会上减少比较心态,化解人为的及相对的价值观。我们可以把“去除”理解为“大家都不要在乎”,如此就不必考虑谁更有聪明才智,谁有高超的仁德义行,谁又有多少机巧与利益。这样做还不够。老子接着说:这三者是用来文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然后,“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即:所以要让人民有所依归:表现单纯、保持朴实,减少私心、降低欲望。这四句话是对所有百姓的期许。若要做到无为而治,最好是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否则再怎么高明的政治家,也会觉得事倍功半。像“少私寡欲”这样的建议,是修养自我所不可或缺的。在老子看来是如此,而别的学派也都有类似的共识。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绝学无忧


编辑推荐

《听傅老师讲》:“经典私塾班”系列,国学入门者的必读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听傅老师讲《老子》 PDF格式下载



道家的开山之作是《老子》。根据司马迁所载,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楚国人,年代比孔子稍早。但是,李耳是否《老子》一书的作者,则仍有争议。这是因为古代有些书是一群人合作的成果,可以代表一个学派的观点,但未必真有一位特定的作者,如骑青牛出函谷关的老子。
我们现代人关心的是:《老子》这本书有些什么内容?我们可以由它获得什么启示?《老子》有八十一章,一共才五千多字,所以每一章都像格言或短旬的组合,念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就记熟了。会念会背,却往往不明白它在说什么,所以《老子》一书的注解很多,外文翻译就超过两百种,连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也译过《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这是因为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前三十七章,开头是“道可道,非常道”;下篇从第三十八章到结束,开头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所以合称为《道德经》。值得注意的是,这书名与一般使用的“仁义道德”无关。
道家思想既深刻又奥妙,需要丰富的人生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我们将选择其中较有启发性的材料,做浅显的介绍,由此欣赏《老子》的智慧。


儒释道医是人类存在的天空,傅佩荣老师的系列丛书是帮助我们体会传统经典琼浆的良师益友 -----老子的思想,怎一个博大了得——中年人怎能不拜读!


看过傅教授讲的老子,想到了要买一本他讲的老子来看,基本上,是VCD内整理出来的内容,简单得很好,可以分开来看, 也可以一次看好几段,很有意思


傅佩荣先生讲老子不是太多,这本书讲的还是挺不错的。


傅老师讲得很到位,需仔细拜读


此书对学习《道德经》非常有用。


堪称国学大师 深入浅出 可读性强 好书


书的内容少,书很小


不要变成自己讨厌或鄙视的那种人


内容很好,但是封面不是很适合。嘿嘿。


给儿子看可能有好处吧,不知道能不能看懂


质量还好啊,


是偶然知道傅佩荣教授,所以找到一些他的音频和书籍,这本书不错,深入浅出,有时间都应该读读。


第一篇到底是天地之始还是万物之始,书里怎么是万物之始


入门不错的选择


他的想法做法都不错,海峡两岸进行文化交流多好呀


中国古代文化是用文言写成的,有些字词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差甚远,必须加以注释和翻译,读者才能准确无误的理解,如若让读者“想当然”或者让读者猜测“可能”是什么意思,那就违背了“学习”的真意。《听傅老师讲》对字词和原文不加注释和翻译,失去了读者的初衷。《老子》是一部不太好读懂的古代哲学书,更应该对原文予以注释和翻译。


傅老师的水平,我很佩服,经常看他的视频,他的博客文章,以为买一本留着有空就翻看一下的。那知道这个书弄的如此低档次,好像不是傅佩荣老师的作品,说的太少,也太简单,连讲稿的提纲也不像,是不是底下的人随便弄一下就出版的呀。真的对不起傅佩荣老师的名气。


还是南怀瑾的书好


清楚简洁


这本书连道可道非常道都没有讲,经常是到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就跳过去了!


这是傅老师应付制作,没有什么思想在里面。充其量就是翻译。


喜欢,随时翻看,常有收获。傅老师的书都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