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语》韦昭注辨正

俞志慧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俞志慧  

页数:

308  

Tag标签:

无  

前言

《国语》一书,西汉文献中未见专门传授,东汉古文经兴,官方始立《左传》博士,舆此同时,与《左传》相出入的《国语》也有了专人训释,关于《国语》一书,韦昭(204-273)以前的注释成果,现在可考见者有以下这些线索:(《国语》)遭秦之乱,幽而复光,贾生、史迁颇综述焉,及刘光禄(刘向,前77-前6或前79-前8)于汉成(成帝,前32-前7在位)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谬。至于章帝(76-88),郑大司农(郑众,?-83)为之训注,解疑释滞,昭晰可观,至于细碎,有所阙略,侍中贾君(贾逵,30-101)敷而衍之,其所发明,大义略举,为已僚矣,然于文闲时有遗忘。建安(]96-220)、黄武(222-229)之闻,故侍御史会稽虞君(翻)、尚书仆射丹阳唐君(固)皆英才硕儒、洽闻之士也,采摭所见,因贾为主而损益之。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也。……尤明《左氏传》、《国语》,为之《解诂》五十一篇,永平(58—75)中,上疏献之。颢宗重其书,写藏秘馆②。既然贾逵上《国语解诂》的时间在明帝永平元年,而郑众作《国语章句》的时间在章帝年间,则买逵之作自然在郑众之前③。

内容概要

  《韦昭注辨正(繁体版)》以《国语》及韦昭注为主要研究对象,旁及历代其它相关文献和经师训诂成果,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三百三十九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未必与韦注有关,但涉及对《国语》的理解,《韦昭注辨正》对其逐一进行分析、解决。

作者简介

俞志慧,男,1963年10月生于浙江新昌,1983年毕业于绍兴师专中文系,后在新昌偏僻山区中学任教长达十三年,中间曾在职进修于浙江师大中文系和华东师大中文系,96年调至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任教,98年晋升为副教授。99年9月——2002年7月在西北师大中文系师从赵逵夫教授攻读先秦两汉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2002年9月起在南京师大文学院师从赵生群教授从事文献学博士后研究,现主持200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古“语”新研》的研究工作。曾在《中国学术》(北京)、《华学》(北京)、《孔孟学报》(台北)、《孔孟月刊》(台北)、《汉学研究》(台北)、《经学研究论丛》(台北)、《中国语文通讯》(香港)、《中国研究》(东京)等处发表论文50篇。

书籍目录

前言《周语上》1.先世后稷2.荒服终王3.序成4.示之兵非也5.守终纯固6.公行下众7.瞽献典瞽史教诲8.土之有山川9.卿士10.和协辑睦11.初吉12.后稷监之13.布施优裕14.导训国子15.工协革司寇协奸16.耨获亦于藉17.废灭18.民之乱也19.《大招》徧僎不举20.田于圃21.爽德 协于丹朱22.使听之23.以众济 戎祀24.奉礼义成25.忠信仁义《周语中》1.祥2.利内则福由之3.内利外利4.规方千里5.上帝6.不庭7.王以晋君为德8.蛮夷戎翟之骄逸不虔9.周襄二十四年非鲁僖三十二年10.奖王室11.饫禘12.体荐13.大德 大物14.秩官15.宽肃宣惠16.财不给 施舍17.不主宽惠18.交酬好货19.四军之帅旅力方刚20.佻天《周语下》1.却筚语迂2.殆必祸者也3.目不在体4.疾债 厚味5.晋侯杀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6.视无还7.胙8.大誓故9.饰宫10.物无害生11.十五王12.少光王室13.下夷于民14.成王不敢康15.民不给16.步武17.殖生18.少典舆焉19.魁陵《鲁语上》1.惠本2.共祀3.五年四王一相朝4.圣王之制祀5.夏之兴也6.成命百物 三辰7.禘郊宗祖报8.知者处物9.书以为三荚10.既其葬也焚11.宣公命书里革更书12.亡无日矣13.君人者其威大《鲁语下》1.镇抚2.晋悼公飨叔孙穆子3.醉而怒醒而喜庸何伤4.季冶5.货以卫身6.正卿7.吾能老而已8.羞鳖焉小9.惧千季孙之怒10.祖识地德纠虔天刑11.夜而计过无憾12.既彻俎而宴13.辑之乱《齐语》1.《齐语》章次2.管夷吾出身3.为其君动4.合群叟等5.设象以为民纪等6.纠之以刑罚7.陵为之终8.士农工商顺序9.不肃而成10.负任儋何11.耒耜枷芟等12.野处而不13.参国起案14.业用15.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16.参国及寄军令于内政17.迁徙18.三选19.乡不越长朝不越爵20.政不旅旧 牺牲不略21.伍鄙及寄军令于内政22.重罪轻罪23.海于有蔽三句24.辟耳之溪拘夏25.翳26.罢马以为币27.三革五刃《晋语一》1.民生于三2.君知成之从也未知其待于曲沃也3.骊戎4.挟以衔骨齿牙为猾5.戎夏交摔6.其人也必甘受7.蔽兆之纪8.有施9.妹喜与伊尹比10.龟往离散以应我11.口三五之门也12.德义不行礼义不则13.豫而后给14.女子同生谓后生为娣15.使申生处曲沃以速县16.以儆无辱之故17.好其色必授之情18.人知有极鲜有慢心19.小心精洁而大志重……《晋语二》《晋语三》《晋语四》《晋语五》《晋语六》《晋语七》《晋语八》《晋语九》《郑语》《楚语上》《楚语下》《吴语》《越语上》《越语下》附一附二本书徽引文献本书人名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7.王以晋君为德王以晋君为德,故劳之以阳樊,阳樊怀我王德,是以未从于晋。韦注:为能行德。谨按:为德,秦鼎本同,明道本系列作“为能德”,《集解》从公序本。韦注明道本系列作“为能布德行”,但不论哪一版本,韦注均有“能”字,则正文亦当以有“能”者为是。此点戎辉兵《(国语集解>订补》已有说,不赘。但明道本韦注“能布德行”不辞,似以公序本“能行德”为长,疑“布”字因下文“何德之布”而误增。8.蛮夷戎翟之骄逸不虔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翟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韦注:谓诸夏之国乃蛮夷之国,主于是致武以伐之。谨按:明道本及秦鼎本韦注作:“谓诸夏之国为蛮、夷之行,王于是致武以伐之。”宋元递修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国语》及《正义》亦同,金李本意义不明,颢为手民偶误。韦昭释本条或恐求之过深,骄逸不虔者并非指诸夏之国,而是指蛮、夷、戎、翟,遣从下文苍葛说“且夫阳,岂有裔民哉?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可知,裔民,当依吴曾祺之说:“裔,边也。谓边方之民,与下句相应。”《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同一内容,苍葛曰:“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谁非王之亲姻?”此“四夷”即“蛮、夷、戎、翟之骄逸不虔”者,并非指“诸夏之国为蛮夷之行”者。当时中原各国整饬军旅名义上似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印对付蛮、夷、戎、翟,除《周语》和《左传》上述言说外,《吴语》中吴王夫差责备晋定公曰:“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忧,亿负晋众庶,不式诸戎、翟、楚、秦,将不长弟,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国。”韦昭之解与春秋进诸夏退夷狄的时代风气相悖。

后记

曾经,有一个叫吕不韦的人,为他那个团队的文字成果举办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展览,会址就选在当时最繁华的场所——咸阳闹市。二十多万字,于几十米长的街面上,一字排开,少说也得有六千枚竹简和木简,煞是壮观!尤其令人咋舌的是,那旁边城门上悬挂着一个又一个袋子,沉甸甸的,裹头全都是金子,那是专为挑刺者预备的奖品一一走过的路过的,无论是公卿贵族,还是落魄游士,祇要能在那二十多万字裹头增损一字,那千金就任由你收入囊中——何等的豪情,何等的自信!就算是商人噱头的故伎重演,或者是政客显摆的习惯使然,总得有十二分的底气,反正那以后再也没见过如此这般做广告的了,至少本人尚未经眼。现而今,本人也草成了一部书稿,可是我一声都不敢吆喝,不惟不敢吆喝,甚至口嗫嚅而不敢言,足踯躅而不敢前,何以故?因为每一次自查都发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尽管这样的检查不知道已经有多少次了,虽然也想用“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有”之类的话自我安慰,但毕竟心裹不够踏实,于是不由得想起了那位商人出身的政治活动家,人家硬是把一个集体项目整成了一部无懈可击的《吕氏春秋》至少在当事人看来是如此,让我辈好生羡慕!但是,不管是俊媳妇,还是丑媳妇,都是要见公婆的,我遣部书稿的公婆当然是读者诸君。人家俊媳妇在见公婆之前,先向夫君打问“画眉深浅人时无”,于是赢得“一曲菱歌敌万金”的激赏,我却不忌到班门去弄斧,倒也收获满满,感谢多多:武汉大学骆瑞鹤教授审读了拙稿《楚语》部分后,特地来信赐教,古道热肠,让我好生感动;清华大学曹峰教授批校了《周语上》部分,做得比我自己还仔细,佩服!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集刊》、香港《九州岛岛学林》的匿名评委不仅逐一提出《周语》、《晋语一》部分的修改意见,还开列了详细的参考文献目录,受益匪浅;唐山师院郭万青先生积多年治《国语》的经验,为拙文的修改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还惠寄整包整包的材料,迄今还未曾当面致谢呢!


编辑推荐

《韦昭注辨正(繁体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语》韦昭注辨正 PDF格式下载



买来时,角有损伤,并且很脏。


发货速度挺快,但是书没有保管好,很多地方被擦破等小问题。其他都挺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