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里没有的宋史
2010-1
中华书局
李之亮
282
无
北宋和南宋加起来一共319年(960-1279),是中国封建时期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也是创造中世纪高度文明(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一个朝代。那三百多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很多美丽的词章,然而这些仅仅是表象,宋朝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应当是以人为本、民命至上的民生理念。 我对宋朝文化感兴趣,最初也是从十几岁时迷恋宋词开始的。上到初中三年级,“十年浩劫”开始了,举国上下顿时陷入了一场没有任何文化内涵的“文化大革命”。我不愿再回忆那段“峥嵘岁月”,唯一庆幸的是,被丢进“大熔炉”之前,我已经读完了《水浒传》、《说岳全传》等不少描写宋朝的小说,甚至在老师的指点下认真读完了万树的《词律》。感谢《词律》,它让我在那喧嚣狂躁的十几年里除了《语录》之外,还能品咂到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他们活得真自在呀!“文革”期间有几次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机会,我都没有动心,因为那时候有条“最高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我喜欢文科,既然文科大学不办了,我宁可不上大学。我曾对朋友说过:“如果以后还办文科大学,那我肯定要上。”20世纪70年代,这话无异于痴人说梦。谁知沧海桑田,1978年,痴人的梦呓居然成了现实,于是我考进了文科大学,考进了中文系。间断了十二年的文学梦、宋朝梦,竟如鸾胶续弦一样接续上了。从那一刻直到今天,我没日没夜地在古代文化的大野中俯拾、开掘、劳作、拓展、甄别、收获,在浩瀚无垠的古代文化中,我还是回到少年时的起点,最终选择了宋朝。没有人强迫我,也没有人引导我。
本书侧重于一般历史读物、特别是历史教科书里向来欠缺的内容: 写人物,重点是写人物的性格、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王安石,着重写他的性格和习惯;蔡京和高俅,重点写他们为什么会发迹,读者会看到,正是许多“大忠臣”栽培了他们。历史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由此表现出来。 写事件,重点不是说故事,而是填补空白、揭示真相。比如对宋徽宗、宋钦宗,重点介绍他们成为俘虏后的生活;对赵匡胤之死、金匮之盟等重大事件真相,给出颠覆正史说法的独立见解。 本书还特别关注细节、小事。比如宋朝的娱乐、宋朝人如何取名字、宋朝人怎样喝茶等。
李之亮,河北省黄骅市人,宋代文学、文献、文化史学者,古文献学教授。已出版著作五十余部。《张舜民诗集校笺》、《安阳集编年笺注》、《王荆公诗注补笺》、《王荆公文集笺注》为作者研究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宋代郡守通考》、《宋代路分长官通考》、《宋代京朝官通考》、《宋史全文》为作者研究宋代史学的代表作;《海录碎事》为作者研究宋代文献的代表作;《周邦彦发夔张炎词选》、《白话宋词三百首》、《唐宋文库》为作者宋代文学普及读物的代表作。其中《宋代郡守通考》(十册)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目前承担的还有《欧阳修集编年笺注》、《司马光集编年笺注》等国家科研项目。《赵宋王朝》是其第一部大型长篇历史小说。
前言故事人物 陈桥兵变的主谋究竟是谁 [金匮之盟]可能[纯属虚构] 赵匡胤死因真相 德昭、德芳的非正常死亡 赵廷美是个倒霉蛋 宋徽宗是怎么死的 宋钦宗的后半生 赵普是个啥人物 欧阳修两受诬谤始末 性情怪异的王安石 奇才苏东坡的快乐人生 苏轼与高俅 都是谁提拔了蔡京 红颜薄命小周后 花蕊夫人之香消玉殒 [狸猫换太子]事实真相 刘后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兖国公主的婚姻凭啥那么惨 苏轼喜欢过的女人 名妓李师师下落之谜典章制度 宋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 宋朝的[圣诞节] 宋朝的受降礼 包公为啥叫包龙图和包待制 北宋的经略安抚使 宋朝的提刑官 通判是个什么官 宋朝独有的祠禄官百事杂谈 宋朝有几人[连中三元] 北宋文字狱第一大案 是谁挑起了[乌台诗案] 一桩没人同情的文字狱 宋朝人起名儿有学问 宋朝的相扑 宋朝人最喜欢福建茶 《水浒传》比《杨家将》更真实
故事人物 陈桥兵变的主谋究竟是谁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这件事没有多少人不知道。所有宋代像样儿的史书几乎用同样的词语记载了赵匡胤的这次兵变,大概意思是说,赵匡胤事先毫不知情,一切都是手下人干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故事的权威版本大概是这样: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北临契丹的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前线两大军事重镇同时传来消息,说契丹将要大举南侵,盘踞在河东地区的北汉小朝廷也被裹挟着发兵南下,非要和后周拼个鱼死网破不可,真够吓人的。朝廷连夜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最后决定由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挂帅北上,迎击来犯之敌。 事不宜迟,第二天一大早儿,赵匡胤便先派出担任殿前副都点检的老将慕容延钊率前锋北上。初三,赵匡胤亲自率领的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出了爱景门,行军四十里,到达了汴京往北的第一个大兵站——陈桥驿。 这天傍晚,先是略通天文的军士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久相磨荡,指谓太祖亲吏宋城楚昭辅曰:此天命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造起声势。什么叫“日下复有一日”?其实这只是一种日晕现象,但从苗训嘴里说出来味儿就变了:底下那个大太阳就要吞掉上面那个小太阳了!这番议论迅速在军士当中传播开来。接着是军士们“相与聚谋”,要拥立赵匡胤为天子,为首的赵普、赵光义、李处耘、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商议之后,于次日凌晨冲进赵匡胤休息的军帐,不容分说,便将一领黄袍披到了“醉卧,初不省”的赵匡胤身上,逼迫他必须答应众将士的要求做个新朝天子。赵匡胤“被逼无奈”,只得向众人提出了交换条件:“小皇帝和太后都曾是我侍奉之人,公卿大臣都曾是我的同僚同辈,满城的百姓都是无辜黎民,你们不许乱杀一人。否则这个皇帝我宁可不做!”众人心照不宣地答应了他的条件,于是大军开回汴京城,上演了一出政权更迭的历史大戏 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笔记,对陈桥兵变的前期准备工作都没有作具体的交代,让人看起来很像是事先无组织无预谋的突发事件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说:“春正月辛丑朔,镇、定二州言契丹入侵,北汉兵自土门东下,与契丹合。周帝命太祖领宿卫诸将御之。太祖自殿前都虞候再迁都点检,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数从世宗征伐,洊立大功,人望固已归之。于是主少国疑,中外始有推戴之议。 按这种说法,赵匡胤的兵变完全是出于朝廷内外那些“服其恩威”的铁哥们儿策划,他本人根本就不知道,糊里糊涂被人挟持当了皇帝。鬼才相信!
宋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包公为啥叫包龙图和包待制,“狸猫换太子”事实真相,宋朝有提刑官,苏轼与高俅,苏轼喜欢过的女人,者是谁提拔了蔡京,宋徽宗是怎么死的,名妓李师师下落之谜,宋钦宗的后半生。
无
一本介绍宋朝历史的书,写的不错。
喜欢历史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对闲书突然很感兴趣,中华书局的书向来很专业,这本出于专业人士的非专业书很吸引人,看看北宋的徽宗皇帝、钦宗皇帝最后的下场,及其他教科书读不到的,很长见识。不错!
好看,重新了解了宋朝
作者的文笔,对宋史的研究,都相当的高水平!值得一读!
购书还是数当当网比较全,最明智的选择
VF
相当不错,感觉比当前明月的明朝还要好!
我觉得这个系列的出版创意很不错。单看书名顾名思义,该书的选材是以往历史教科书里没有涉及到的,或者语焉不详,没有详细介绍。
从一个侧重化的角度看待历史,往往能获得不一样的感悟。例如书里写到典章制度,这是很容易枯燥的话题,但作者却通过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化角度切入,把问题带入人们比较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场景中来,从而了解到当时的制度,习俗和信仰。
目前,该书系出了四本,分别是《教科书里没有的秦汉史》,《教科书里没有的宋史》,《教科书里没有的清史》和《教科书里没有的近代史》。希望中华书局能把这个书系出的更多更全。
书写的不错,作者是真正的专家,不是业余爱好者。发现作者还写有多部宋史作品,打算都买来看看。
作者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是值得玩味的。
历来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就有争议。
总的来说,本书还是提供了一个窥伺宋史的很独特的视角。
如果在阅读的时候手边恰好有一套宋史,或者长编,那是最好的。可以按照作者的提示,读一读相关的传纪或者相关的篇目。
这本书能发现很多教科书里没有的内容,比较新颖
刚收到书,具体内容还没有看,只是在配货运输途中,价格忽高忽低变化了好多次,不晓得什么时候买最合适~
当作消遣
中上等 半部好书 当中略有常识性错误 虽书名通俗 但不影响其学术性
但作者学术气太重,现在大家时间都很紧,能抽出时间看本书不容易,如果还看你来回举证,岂不麻烦?还是直接说说你的结论,让我们了解一下教科书之类正史的欺诈,不用来回的论证也没关系,没有读者有时间去推翻你。不过还是有些失望,作者也是老一辈的学者,主流脾气比较重,虽说写的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东西,但也只是打打擦边球,并没有大刀阔斧的说出真实感受。
有的是教科书里没有的宋史,有的是从别处找来的宋史
确实是教科书里没有的,野史太多,不能保证真实性。
市井语言过多,读起来不像史书,甚至比故事书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