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家琦辞疏解

黄克剑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0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黄克剑  

页数:

277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本小书所属意的对象是寂寞的。无论是惠施“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之类的怪异命题,还是公孙龙“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坚而坚必坚”、“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之类的晦昧思致,其在两千多年的冷遇中几乎一直悬若哑谜。前贤或蔑称之以“辟言”(荀况)、“诡辞”(扬雄),今人对之亦多有“帮闲”(郭沫若)、“诡辩”(侯外庐)之讥。间或有知者探其幽趣而不无所得,但神思所至以达于通洽、贯综之领悟则终嫌未足。  诚然,在史家(司马谈、司马迁)和目录学家(刘向、刘歆)那里同被称作“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其名辩之微旨皆在于“正名实”,但二者之趣致毕竟相异而不相袭。如果说惠施重在据“实”——位移或变化于时空中的有形之实——置辞而使“名”之所言常在亦“生”亦“死”、亦“今”亦“昔”、亦“有穷”亦“无穷”的同异“两可”之际,那么,公孙龙则重在引“名”——以一类事物或此类事物某一性状之共相的极致情境为标准——而验正事物在怎样的程度上合于其共相之“实”。

内容概要

  无论是惠施“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之类的怪异命题,还是公孙龙“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坚而坚必坚”、“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之类的晦昧思致,其在两千多年的冷遇中几乎一直悬若哑谜。前贤或蔑称之以“辟言”(荀况)、“诡辞”(扬雄),今人对之亦多有“帮闲”(郭沫若)、“诡辩”(侯外庐)之讥。间或有知者探其幽趣而不无所得,但神思所至以达于通洽、贯综之领悟则终嫌未足。  《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以“名”的自觉为主导线素,系统、扼要而深入考绎了先秦诸子的名辩意识,并以此为背景对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诸多奇诡而耐人寻味的论题作了可能尽致而略成一家之言的疏解。

作者简介

  黄克剑,1946年生于陕西宝鸡,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两难中的抉择》、《寂寞中的复兴》、《挣扎中的儒学》、《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心蕴——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百年新儒林——当代新儒学八大家论略》、《美:眺望虚灵之真际——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读解》、《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黄克剑自选集》、《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合著)、《(论语)疏解》,译有《政治家》([古希腊]柏拉图著),主编有《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中华文化图典》等。

书籍目录

自序例言导论 “名”的自觉与名家上篇 惠施“历物之意”疏解一 惠施的生平与学缘二 “历物之意”十题疏解下篇 《公孙龙子》疏解一 公孙龙的生平与学缘二 《迹府》疏解三 《白马论》疏解四 《坚白论》疏解五 《通变论》疏解六 《指物论》疏解七 《名实论》疏解附录 惠施“合同异”之辩发微公孙龙“离坚白”之辩探赜价值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寓言》)“寓言十九”是说其言说中“寓言”(将此意寓于彼言之言)的成分占了十分之九,“重言十七”是说其言说中“重言”(借重那些为人们看重的贤哲之言而言)的成分占了十分之七;“寓言”中可以有“重言”,“重言”中亦可以有“寓言”,两者相互涵盖,所以“十九”、“十七”的说法并不相柢牾。“寓言”、“重言”可以说是两种不同于通常表达方式的表达方式,但就二者皆是“卮言”(不执著于某一定向的圆通而富于神韵之言)而言,就庄子所说无不是“卮言”而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所说的已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而是一种涉及语言局限之反省与消解的语言哲学了。庄子论“道”,欲求道术之整全以避免陷于一曲,除境界上须有一种觉悟外,亦须对言诠本身的局限有所反省与检点。其有一则寓言,借“浑沌”以喻“道”:  南海之帝为僚,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僚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日凿一窍”,看似使“浑沌”有了“七窍”清晰的面目,但如此之“凿”毕竟有伤于“浑沌”的整全而致戕害其生机。“凿”是“以心捐道”、“以人助天”(《庄子·大宗师》),其结果则必至于“以人灭天”(《庄子·秋水》)。事实上,依庄子的看法,对事物的命名、言说本身即属于这人为之“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名家琦辞疏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