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华雨集(全三册)

释印顺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释印顺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华雨集》共五册,是释印顺法师晚年对自己作品的再次编集,收录了除专著和《妙云集》以外的各类文章,内容包括解经、释论、教史、教理、专题、小品等。论题专一深入,阐述详细完整。
为方便读者阅读,《华雨集》此次收入“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丛书时合为三册整体推出,上册为《华雨集》(一),中册为《华雨集》(二)、(三),下册为《华雨集》(四)、(五)。

作者简介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佛学著作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印顺法师对佛教的教史、教理与教制作了广泛、深入、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内外学术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书籍目录

第一册
一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颂讲记
二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释题
三 《辨法法性论》讲记
四 《往生净土论》讲记
五 精校敦煌本《坛经》
第二册
一 方便之道
第三册
一 论提婆达多之“破僧”
二 王舍城结集之研究
三 论毗舍离七百结集
四 阿难过在何处
五 佛陀最后之教诫
六 修定——修心与唯心·秘密乘
七 读“大藏经”杂记
第四册
一 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二 法海探珍
三 中国佛教琐谈
四 淫欲为道
五 佛法中特别爱好的数目
六 辨法相与唯识
七 谈法相
八 苦痛与知识
九 道在平常日用中
一○ 谈佛法的宗教经验
一一 佛学大要
第五册
一 游心法海六十年
二 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
三 从复兴佛教谈研究佛学
四 南传大藏对中国佛教的重要
五 泛评周继武居士《起信论正谬》
六 《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动向》读后
七 论三谛三智与赖耶通真妄
八 《昙鸾与道绰》阅后
九 读《中国历代佛教书画精粹》后
一○ 印顺导师访问记
一一 中国佛教的由兴到衰及其未来的展望
一二 访印顺老法师
一三 太虚大师传略
一四 太虚大师圆寂百日祭文
一五 我与东老的一段往事
一六 我所不能忘怀的人
一七 愿道老再来人间
一八 《摄大乘论讲记》弁言
一九 《守培全集》序
二○ 《菩提心影》序
二一 《慈航大师纪念集》序
二二 《异部宗轮论语体释》序
二三 《谛观全集》序
二四 《律宗教义及其纪传》序
二五 《地藏菩萨本愿经》序
二六 《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序
二七 《太虚大师选集》序
二八 《续明法师遗著选集》序
二九 序“世界佛学名著译丛”
三一 《竹云斋文集》序
三二 《松山寺同戒录》序
三三 《中国古佛雕》序
三四 为取得日本学位而要说的几句话
三五 致乐观老法师函
三六 答成元法师问
三七 答慧空尼
三八 答昭慧尼
三九 答苏建华居士
四○ 致陈永权居士
四一 答杨敏雄居士
四二 答张展源居士
四三 答曾宏净居士

章节摘录

这里讲到了空与众生的关系。佛法上说众生是如幻如化,没有实性的,本性自无,所以众生即空,而毕竟空之中却又不碍众生。因此,这里问要如何来“观众生”,又要如何来“观空”?“空及与众生,云何而得生?”生即是现起的意思。答复说:“智慧观于空”,用观空的是智慧,亦即般若来悟入空义。观众生的是什么呢?“方便观众生”。方便,并不是普通行个方便的那种方便,而是智慧的巧妙运用。般若是通达一切法空,而方便却是通达一切如幻如化的有。经上称般若为根本智,称方便为后得智;亦有称般若为如理智,方便为如量智。众生虽然本性是空,但亦是如幻有。菩萨的程度有浅有深,最初时是将这两者分开的;当般若现起时,可以证悟了一切法空,那时是不见有众生的;等到方便智生起时,照见众生,却不能证悟空行。在理论上,是可以了解空有无碍,只是证悟到那境界又是另一回事。如修行的时间久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将这两者合而为一;这种空有无碍的境界,对于菩萨来说,必须是相当高深的程度方能够做得到,而且必须是成佛才能够究竟圆满。所以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说:“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化生。”般若智慧悟入毕竟空时,即离一切的分别戏论,离一切见;而当方便智从空之中现起有时,则“严土化生”,可以庄严清净的国土世界,度化众生,这都是方便善巧。所以菩萨在最初的阶段是有出有入,到后来才打成一片。“智慧观于空,方便观众生”,有了这两种的智慧而后“大悲以教化”。由于众生本性是空,只因为颠倒才会在生死之中流转不已;菩萨以大悲心来教化众生,使他们得解脱,而终能“趣向于”不生不灭的“涅槃”。涅槃即是大解脱,亦即一切修行的终极归宿。佛也是具备了这两种智慧,只不过佛能将此二者同时生起并且究竟圆满。无生无有起,一切法如是。云何生诸行,应当解此义。无生与无灭,是智所行处,从于誓愿生,此方便所建。这里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众生的身体有生而后有死,这是必然的事。我们如果起烦恼、造业,则死后还有生,生后还有死,如此一生又一生永远解决不了。一般人以为死了以后则一切都结束了,如果真是那样,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但问题却是死后还要再生,脱离不了无边的苦痛,永远没有一个终止,因此佛教人以“了生死”的方法。所谓“解脱生死”,一般说来,即是“前蕴灭,后蕴不生”。现有的身心组织,到死时可以说是完全解散了,不再因业而生起后有,便完全没有了苦痛。这在小乘说来,就是“灰身泯智”。有生必有死,这是一定的道理。想不死,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生,不生则不灭。如海里的波浪,一个接着一个没有停止的时候,波浪之所以生起乃是由于风的吹动,假使能够将风的作用停止,没有一丝的风,那么风平则浪静,不再有波浪。因此谈到涅槃的境界,总是针对我们这以自我为中心的身心组织,由于有生,则有老病死,因而有种种痛苦烦恼,贪嗔痴等种种问题,而死后仍要再生,尚未了生死。所以便是要不造业、不受报,而后方能解脱,不生不灭。修行了生死,就是这个样子。


编辑推荐

《华雨集(套装共3册)》:我的身体衰老了,而我的心却永远不离(佛教)少壮时代佛法的喜悦!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问,为人问的正觉之音而献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华雨集(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书的质量很好,重要的是喜欢印顺导师的书!!!


初学佛很好的一部书


包装,书的质量,内容都太好了,喜欢!


说法说的深入浅出,很值得一看。


虽是佛门中人,却无门户之见,难得!倡人间佛教,尤觉平实.受益良多.


这套书是三本,到手只有一本,直接拒收!请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一点


印顺法师写的很不错,值得一看。我是从第三册先看起。相对比较容易懂。


赞叹法师!赞叹法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