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
2012-1
中华书局
陈杰思,毛勇 编著
16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的复兴紧密相关。中共十六大提出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将以上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将国学经典纳入国民教育之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中缺乏而又最迫切需要进入学校的,就是义理之学。义理之学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本教程首次为将义理之学纳入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探索。
本教程具有以下六项价值:
一、培养道德品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最完善的道德理论与践行事例,是当代中国人培养道德品质的主要资源。
二、汲取圣贤智慧:经典语句凝聚数千年以来中国圣贤的智慧,汲取圣贤智慧,才能提高自己的智慧。
三、提高人文素质:通过对中华义理经典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培育人文精神,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四、铸造健康人格: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健康人格的成长与健康心理的养成,需要吸取中华文化中这些健康、积极的精神营养。
五、建立主导价值: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须要通过国学经典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避免价值观的混乱与扭曲而导致行为失范。
六、提高汉语水平:背诵并理解大量的经典语句,记住每个字的音、形、义,有了古代汉语的基础,才能真正掌握现代汉语。
本教程具有以下四项特点:
一、主题鲜明,结构合理:整套教材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屎、毅、和十大义理为主题,每册教材分别以其中的一个主题为名,共十册。每个为学期使用一册,使师生围绕着同一义理主题展开深入、系统的学习、思考与践行,理清思考的线索,可以避免重复,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思并重,知行合一:本教程将经典语句同大量的生命实践事例相结合,将经典文献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思想观念的变化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通过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分析与反思,通过对日常行为的指导与矫正,引导学习者将所学的思想,通过践行体现出来,达到“知行合一”的要求。
三、回溯源头,融贯古今:只要人类存在,就有共同的人性和道德观念存在。这些共同的道德观念存在于古代,但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当然,具体的道德行为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我们不能把中华民族先民的智慧,当作与自己不相关的客观知识。所以,这套教材引导学习者回到源头,汲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集体智慧,并同当代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同读者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相结合,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四、弘扬精华,与时俱进:中国文化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所以,这套教材将历代文献中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经典语句集中起来,让大家认真诵读、理解、体悟、践行,文化的精华就会在人们的思想中得以强化,不拘泥于一时一派之说,从而激荡出时代的心声。
引言
第一课 贪欲之害
第二课 节制欲望
第三课 克制情绪
第四课 崇俭戒奢
第五课 持敬
第方课 专注善念
第七课 克除恶念
第八课 谦逊
第九课 知耻
第十课 反省
第十一课 改过
第十二课 廉洁
第十三课 培养正觉
第十四课 驱除误觉
总结
第二,生惭愧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因此,当我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之时,就已堕入小人之列。当意识到这一点,惭愧之心油然而生。倘若心志得力,情绪立即就能化解;若不得力,当更生惭愧心,再用以下的方法。 第三,听受雅乐。《礼记·乐记》日“乐至则无怨”,“大乐与天地同和”,又日“乐者,天地之和也”,现代科学也证实,雅乐的确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因此,当我们面临负面情绪困扰时,可以听受高雅的音乐,用和美的频率化解阴暗的情绪。第四,转移情志。当我们掉进陷阱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跳出陷阱。因此,当我们掉进情绪的陷阱之后,也要尽快出离。所以,要远离触发负面情绪的人与事,转移注意力,为化解负面情绪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五,与君子聚。如同进入花园,则香气易染,我们有了难以化解的心结,也可以与学识渊博、修养高雅、操守正直的君子交往,见贤思齐,必定有助于负面情绪的化解。 第六,读圣贤书。不同的事物,会引发我们不同的心绪。圣贤之书,是圣贤内心的外现,因此,读圣贤书,便是在与圣贤交流,有助于负面情绪的化解。 第七,思情绪害。现在的人,往往注重身体的健康,而没有看到各种负面情绪会直接作用于生理,盘桓不去,愉悦感就隐没不现,从而使精神和身体受损,甚至大怒吐血,抑郁寻死。情绪有害,不可等闲视之,思及于此,则不敢放任负面情绪的泛滥,也有助于负面情绪的化解。 ……
中华传统美德应多流传给下一代
教给现在的孩子如何节俭
不错,传统文化是精髓的,这本书提炼的不错,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