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秋园

黄秋园 绘 人民美术
出版时间:

2002-6  

出版社:

人民美术  

作者:

黄秋园 绘  

页数:

6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黄秋园的艺术道路,是一条起步于民间、筑基于临摹、大半生从事业余创作的成功之路。黄秋园(1914-1979),字明琦,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等,出生于江西南昌县黄马乡。其父毕业于江西法政专科学校,曾任职于吉安、丰城,后以教书为生。秋园幼时在私塾发蒙,后入南昌剑声中学就读,但自幼酷爱国画,7岁即开始临摹《芥子园画传》,人中学后并拜父亲好友左莲青为师习画,走上了终生不渝的绘画道路。

作者简介

  黄秋园,1914年生,1979年5月逝世生于南昌,字明琦,号大觉子,半个僧。黄秋园自幼爱画,少时在裱画店当学徒,得以博览古人名作,练就一手临摹功夫,后来到银行工作,一干35年,他的书画创作全在业余进行,尽管如此,由于他聪明好学又功底深厚,成就极大,1970年退休后,将全部精力投入书画创作,达到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可惜在1979年5月被病魔夺去生命。  黄秋园一生未得名师指点,全靠自学成材,而且还是业余作画,所付精力要比别人多几倍。他平生不善攀附,不肯趋时媚俗,平时不引人注目,毫无名气,几乎成了人们所说的“盛世遗贤”。  黄秋园在绘画方面多能兼善,山水、花卉、人物、界画无所不工,他晚年的山水有两种面貌十分引人注目,一种格局近乎宋人,层峦叠嶂,骨体坚实,墨法精微,画面不强调空间的纵深,反复用鬼脸皴,形成一种现代感,所作雪景尤觉玉洁冰清,另一种笔法远胜元人,丘壑雄奇错综,植被丰茂多变,仿佛有一种精神闪耀在云蒸霞蔚中,从中可看出他对传统山水的领悟已达到极高的境界。   黄秋园去世后他的作品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得到艺术界的承认,80年代北京更兴起黄秋园热,1986年举办了黄秋园个人画展。李可染先生在参观过黄秋园画展后,对黄秋园的长子黄良楷说“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想用自己的一张画换黄老的一张画。”他还亲自书写了一段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这种评价是极少见的。  北京的黄秋园热引起香港国际艺术市场的注意,他的山水画立即被海外收藏家接受,从1989年,也就是黄秋园逝世10周年,香港正式将黄秋园作品列入出售对象,并成为国际艺术拍卖品。1989年出售的第一幅3*2尺立轴山水《云山秋色》达到18万港元,其余两幅较小的作品也在4-6万港元。1991年3月出售的大幅立轴(175*68.5公分)《深山隐居如》更达到25万港元,到当年9月,另一幅《溪山草堂图》又上升到28万,黄秋园作品已与现代大师作品等价。

书籍目录

黄秋园艺术论溪屋读书图 1948年纸本 105cm×65.5cm江山密雪图 1949年纸本 128cm×69cm层岩深处 1967年纸本 148cm×112cm清溪小隐 1970年纸本 66cm×58cm观云图 1970年纸本茅屋高隐图 1973年纸本 135cm×80cm茅屋高隐图(局部)井冈山朱砂冲 1973年纸本 149cm×82cm晴岚晚霭 1973年纸本 62cm×51cm.潇湘图 1974年纸本萧萧黄叶落无声 1974年纸本 68cm×58cm携杖寻诗图 1974年纸本 65.5cm×55.5cm林泉觅隐图 1974年纸本105cm×59cm青霭白云图 1974年纸本 155cm×103cm忘归图 1974年纸本 62cm×49cm秋山归隐图 1974年纸本 166cm×99cm秋山图 1974年纸本100cm×82cm清风图 1974年纸本108cm×82cm持杖细听飞泉声 1974年纸本 68.5cm×60cm秋树斜阳 1973年纸本 65cm×53cm雨后初晴 1974年纸本 65cm×54cm赤壁 1975年纸本翠竹清趣图 1976年纸本 68cm×53cm庐山高 1975年纸本 138cm×82cm庐山高(局部)欧阳修诗意图 1975年纸本 65cmx53cm秋山读书图 1975年纸本 68cm×53cm有声听到无声处 1975年纸本 107~m×62cm冷烟闲棹 1976年纸本 68cm×56cm山居图 1976年纸本匡庐胜境 1976年纸本 142cm×118cm匡庐胜境(局部)夜雨图 1976年纸本 56cm×44cm匡庐三叠泉 1976年纸本 139cm×lOOcm匡庐三叠泉(局部)匡庐览胜 1976年纸本 137cm×118cm独赏此风光 1976年纸本 69cm×60cm秋山幽居图 1976年纸本 128cm×116cm庐山图 1976年纸本 137cm×122cm庐山图(局部)匡庐浓翠图 1976年纸本 123cm×115cm秋山幽居 1976年纸本庐山览胜图 1976年纸本 131cm×116cm庐山览胜图(局部)山家茅屋图 1977年纸本 70cm×57.5cm山径独行图 1977年纸本 66cm×56cm井冈山图 1977年纸本 149cm×86cm秋山胜览图卷(部分)秋山泉鸣 1977年纸本林泉幽邃图 1977年纸本 134cm×79cm山翠溪花图 1976年纸本 68cm×58cm溪亭话旧图 1978年纸本云山 1977年纸本 41.5cm×33cm

章节摘录

  山水画的意境创造既然要诉诸观众的视觉,自然离不开被称为“丘壑”的山水画艺术形象,也离不开被称为“笔墨”的中国画艺术技巧。  没有独特的丘壑形象,再好的笔墨也难于表现画家心目中大自然的神奇万变,充其量只能成为一幅中国式的抽象而非山水画。没有个性化的笔墨,再穷其神变的丘壑也无法体现与作者心境情怀密不可分的笔墨韵致,更不可能发挥中国画材料工具特有的笔端机趣,竭尽其能也不过是西洋式的写实风景而已。围绕怎样使丘壑与笔墨统一起来的问题,历代山水画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概括而言约有五种:宋人的山水画以笔墨服从状物,以丘壑胜;元人的山水画使笔墨既状物又写心,丘壑渐虚,笔墨渐胜;明末清初“正统派”山水画,丘壑趋于定型化符号化,状物服从了笔墨情趣等“气味”的表达,以笔墨胜同一时期的“非正统派”山水画,丘壑多姿,笔墨状物又写心,二者兼胜;黄宾虹的山水画在“非正统派”山水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笔墨交错累积,减弱丘壑细部的明晰性,加强其浑然一体性,令笔墨与丘壑相互为用,形成了“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丛中天地宽”的总体效果。黄秋园则集历代诸大家笔墨丘壑之长,糅合贯通,在丘壑笔墨两个方面同样机参造化,又令丘壑化于独抒个性情怀的特有笔墨组合之中,使别成一法的笔墨组合渗入千变万化的丘壑之中,让无比丰富而又统一的笔墨与变态万千而浑然如一的丘壑在若即若离中结合为一。这便是他来源于前人又突出于前人的贡献之一。  由于黄秋园寓笔墨于丘壑,所以他创造的峰岭、岗峦、溪谷、草木的形象充分显现了笔墨之美,而且他在笔势墨韵二者之中尤用运笔之美,墨气是靠笔的错落累积而成。如众所知,中国书画的用笔相通,但书与画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就把握客体世界而言,绘画是具象艺术,书法是抽象艺术。书法用笔不必服从于再现空间物象,只是依照既有字体的框架与样式作笔势的节律运动,以此“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绘画也要表达画家的性情与心态,但除去纯抽象的现代派之外,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一定的形似和必要的具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黄秋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