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音乐考古与音乐史

方建军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

方建军  

页数:

23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音乐考古与音乐史》辑录的论文,是方建军在2006至2009年间撰写的,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发表。
书中所收论作,依论述的内容和性质大体做了分类,编为通论、出土乐器研究、海外古乐器研究、乐律学史研究、音乐思想史研究等五辑,并增加了一些插图。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通论
考古新发现与古代音乐史研究
发声器、“前乐器”与乐器
出土乐器测音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二部分 出土乐器研究
洛阳北窑周埙研究
新出芮国乐器及其意义
秦子镩的器主和时代
秦子镩及同出钟磬研究
秦墨书竹筒与乐器“簧”
太室埙、韶埙新探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研究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磬的组合、编次和音阶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编磬声谱分析
琴瑟的轸和轸钥
居延汉笛奏法新解
第三部分 海外古乐器研究
由美国收藏的镛谈到镛的断代
西周早期云纹编钟的再认识
美国收藏的速钟及相关问题
“虢叔旅钟”辨伪及其他
论美国赛克勒所藏编钟
柏林民俗博物馆收藏的编钟和锌于
乾隆特磬、编磬与中和韶乐
第四部分 乐律学史研究
《周礼大司乐》商声商调考
论周景王铸钟的无射和大林
伶州鸠与周代的七律
楚简《采风曲目》释义
第五部分 音乐思想史研究
商周礼乐制度中的乐器器主及演奏者
商周时期的礼乐器组合与礼乐制度的物态化
古乐“和”“同”思想试探
声、音、乐及其思想技术涵义
古代乐占试说

章节摘录

  音不清,或编磬音响不佳。曾侯乙墓出土有形制和大小均不相同的木质钟棒、钟槌和磬槌,用于击奏形制和大小不同的钟磬,便是很好的例证。由此可见,适宜的击奏工具,是获取最佳音响的必要条件之一。至于具体选用多大尺寸和重量的击奏工具,以适应演奏大小不同的钟磬,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在测音时,最好多准备几种形制和大小不同的击奏槌,以便加以选择和使用。  无论编钟还是编磬,在测音时最好悬挂起来演奏,既要逐件进行测试,也需按其编次连起来演奏音阶或乐曲。以往我曾有过这样的测音经历:对编钟和编磬逐件测音并录音,但未按编次进行,测试对象的顺序具有随机性。之后,利用录音上机测出具体音高数据,并按音高数据由低到高予以排序。这样虽然也可测出编钟和编磬的音高及音阶结构,但却听不到演奏音阶或乐曲的音响实况。我们纵然可以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录音软件对单件钟磬的发音进行音响合成,但毕竟不是自然的顺序演奏。况且,有些低音或高音钟磬,如果不是现场顺序演奏,有时难于准确判断它们的音高及其在音阶中的位置。只有演奏音阶或乐曲片断,才可能比较直观地听出乐音间的相互关系。音乐是通过人的听觉感知的,在测音时,除运用仪器进行客观测定外,也不能忽略人的主观听觉。  吹管乐器的测音相对要复杂一些,它不像钟磬类体鸣乐器那样可以直接发出音响,而是通过吹奏者以气流激发边棱来发音,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的左右和控制。如笛、埙、箫、律等,吹奏角度、力度、环境(如室内温湿度等)的不同,按孔的虚实,均可导致音高发生改变或游移,有时同一个音甚至会有三四度的差异。  以商代五按孔埙为例,目前对它的测音显得比较凌乱,主要表现在吹奏指法不统一,指法的取舍较为随意,且因人而异。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埙的5个按孔,以排列组合数公式,可以求得32种指法。只有将这32种指法全部测出,才能符合客观要求。虽然古人并不一定用全这32种指法,但从研究的角度,需要将其全部测出,以便进行整体把握和分析。目前发表商代埙的测音结果,大多在指法组合上过于简略,远远达不到32种指法的要求,不能客观反映埙的音响情况,因而也不能满足测音研究的需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音乐考古与音乐史 PDF格式下载



撰写此书的方建军教授是天津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他撰写的这本书是多年来在音乐考古方面的科研成果,推动了国内音乐考古专业的科学化教育体系,这本《音乐考古与音乐史》将考古与音乐史结合起来,让读者跟深入的理解音乐考古!是对此感兴趣的人也是音乐考古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本教材!


论文集,有参考价值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本薄薄的书就卖这么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