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遗址背后的故事
2012-5
盛文林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2-05出版)
盛文林
216
无
随着人类文明的脚印,由探险逐渐发展起来的考古学在神奇的地球上。找到数不胜数的古迹和古文化遗址。面对众多的古迹和古遗址,考古学家们根据遗址产生年代的生产水平和已掌握的科学历史知识,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祖先生活的画面,绘制出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轨迹。 常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从这个意义来说,前人留下的遗址就如同一首首撼人心魄、恢弘壮阔的交响乐,把历史定格在了砖瓦墙垣中。为了保护这些绝美的“音乐”,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以6个标准对众多遗址进行遴选。把那些独一无二的人类遗址作为全世界共同遗产加以特殊保护。这6个标准如下: 1.能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3.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能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作品。 5.能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是处在不可挽回的变化之下,容易损毁的地址。 6.与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化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关联,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实物。 本书参考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从国内外的古文化遗址中选出最能代表人类文化历史进程的60个遗址,以独特的视觉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力图用鲜活、生动的画面展现出那些遗址上遥远的生活。 全书在顺序编排上,按遗址所属地域分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四个篇,每篇按起源年代从古至今讲述遗址背后的故事,旨在给读者呈现一个较为连贯的文化序列。
在人类的足迹所到之处,由探险逐渐发展起来的考古学在神奇的地球上,找到数不胜数的古迹和古文化遗址。考古学家们根据发现的这些遗址产生年代的生产水平和已掌握的科学历史知识,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人类祖先生活的画面。绘制出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轨迹。 《世界著名遗址背后的故事》在顺序编排上,按遗址所属地域分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四个篇,每篇按起源年代从古至今讲述遗址背后的故事,旨在给读者呈现一个较为连贯的文化序列。
亚洲篇 最丰富完整的古人类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棕榈之城——耶利哥古城 古墓中“诞生”的一代名城——乌加里特 月神之城——乌尔古城遗址 神之门——巴比伦古城遗址 被遗忘的都城——哈图沙古城遗址 青铜时代的“曼哈顿”——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 灿烂的古蜀国——三星堆遗址 血腥的狮穴——尼尼微 阿拉伯古文物荟萃地——大马士革古城 太阳之城——巴勒贝克 沙漠中的“新娘”——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石雕之城——塔克西拉古城遗址 佛教圣地——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 峭壁上的玫瑰红城市——佩特拉古城 长安在西域的翻版——高昌古城遗址 东方“庞贝”——尼雅遗址 最大的佛教艺术馆——莫高窟 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达拉宫 热带雨林中的奇观——吴哥窟建筑群 性爱群庙——卡杰拉霍遗址群欧洲篇 史前“卢浮宫”——韦泽尔峡谷洞穴 史前艺术的圣殿——阿尔塔米拉石窟 史前圣地——哈尔·萨夫列尼地宫 难解的谜团——巨石阵遗址 最古老的迷宫——克诺索斯王宫 希腊青铜时代最后的文明——迈锡尼考古遗址 从神话中复活的城市——特洛伊古城 奥运会的发祥地——奥林匹亚考古遗址 命运多舛之城——布特林特 永恒之城——罗马历史中心 火山灰掩埋的文明——庞贝古城 世界之脐——德尔斐考古遗址 智慧女神之城——雅典卫城 罗马帝国的边界——哈德良长城非洲篇 最大的史前岩画博物馆——阿杰尔的塔西利 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吉萨金字塔群 百门之都——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埃塞俄比亚的“基石”——阿克萨姆考古遗址 地中海波涛中的古城——莱波蒂斯考古遗址 忧伤的女王之城——迦太基城 沙漠中的圣城——阿布米纳基督教遗址 与众不同的石头城——大津巴布韦遗址美洲篇 众神之都——特奥蒂瓦坎城 雨林中的都城——科潘的玛雅遗址 创世中心——蒂亚瓦纳科文化遗址 石像的故乡——复活节岛 羽蛇神的故乡——奇琴伊察 城堡之城——昌昌城 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库斯科古城 悬崖村——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印加文明最后的避难所——马丘比丘圣城
走近遗址 耶利哥古城地处亚热带,气候干燥,雨水稀少,由于附近的“苏丹泉”和“厄利夏泉”的滋润,形成了一片富饶的绿洲,从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先民到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据考古学家研究,至少从公元前10000年起,耶利哥城所在地就已经有人类定居。公元前8000年,耶利哥形成城市。在此后的几千年的时间里,耶利哥城几度兴废。 耶利哥城掩埋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150米,高21.5米的巨大人工土丘之下。遗址分17层,其中新石器时代居住址占据了第9至17层,第9层出土有陶器,第10至17层不见陶器,俗称“前陶新石器文化层”。在“前陶新石器A层”中,发现有直径5米左右的圆形竖穴居室,系由半圆锥体形状的土坯垒砌而成。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寺庙建筑遗址。专家们推测,寺庙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先民们,用来祭祀泉水的建筑。 “前陶新石器B层”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晒干的扁平状土坯建筑成的方形住宅,其地面与墙壁抹上一层灰泥,屋内设神龛。城内新建了用于祭祀的建筑物。在这一层中发现了一具用灰泥按死者生前面貌复原的头骨,眼睛用贝壳镶嵌,耳鼻酷肖,无疑与时人有祖先崇拜有关。 进入陶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后,耶利哥城的规模逐渐扩大。据考古学家推测,现存遗址的上层应为青铜时代的建筑。城市废墟周围有厚2米、高4米的石砌城墙,城墙最高处超过6米,用雕凿规整的石块垒成。城墙外还发现了一条宽6.44米、深2.43米的护城壕。城中建有直径10米、高8.5米以上的巨大塔楼,塔楼内设有阶梯直通顶端。 考古学家们推测,当时耶利哥城常住居民有2000人,他们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牛、绵羊和猪,掌握了燧石制作工具的技术。遗址纵深 历史上,耶利哥城棕榈茂密,故有“棕榈之城”的美称,是迦南地(今巴勒斯坦)的名城。耶利哥城的富裕,引起了许多东方民族的觊觎。但是在它的铜墙铁壁面前,这些东方民族纷纷碰得头破血流,铩羽而归!约公元前1400~前1250年之间,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带领下攻破了耶利哥城,并使其从此在历史上灰飞烟灭了。 据《圣经》记载,约书亚接替摩西成为以色列人的领袖之后,率领以色列人到达约旦河东岸,在什亭安营扎寨。举目望去,他们只见河对岸广阔的棕榈林中,矗立着城墙坚固的耶利哥城。 约书亚不敢贸然进犯,派遣了两名探子,乔装成迦南人,混进城中侦察敌情。当探子完成任务准备回营时,发现城门已经关闭,只好借宿在一个名叫喇合的妓女家中。聪明的喇合认出这两个人是以色列探子,但是她知道上帝眷顾以色列人,所以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俩人。 两名探子的行踪被一个耶利哥人看见了,他立即报告了耶利哥王。耶利哥王立即派守备队前去捉人。喇合帮助两名以色列探子躲过了搜捕。为了感谢喇合的救命之恩,两名探子起誓,待攻陷耶利哥城后;一定会保证喇合及其家人的性命。随后,探子又在喇合的帮助下顺着绳子溜下城墙,逃出了耶利哥城。 探子回营后,向约书亚汇报了城中的情况。约书亚决定率领全体以色列军民越过约旦河,攻打耶利哥城。但是波浪汹涌而又浑浊的约旦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约书亚让人抬着上帝的金约柜走在前面,上帝便帮助以色列人,使约旦河河水停留在了上游,下游都干涸了。以色列人顺利地渡过了约旦河,并将耶利哥城包围了起来。 约书亚又令以色列人抬着金约柜绕耶利哥城游行,直到第七天才下令发动进攻。在以色列人进攻之时,耶利哥的城墙瞬间坍塌了,以色列人一拥而上,攻入城中,除了妓女喇合一家外,不分男女老幼,包括牲畜在内,全被斩尽杀绝。最后,以色列人抢掠了城里的金银财物,又纵火焚烧了房屋和其他建筑物,显赫一时的耶利哥城化为一片灰烬。 1930年,英国考古学家约翰·贾思旦在耶利哥古城遗址发现了约书亚时代巨大的古城墙遗迹,包括房屋、陶罐等遗物,还发现迦南人的遗骨等等。但据现代科学研究,考古学家发现耶利哥城墙的倒塌和约旦河断流很可能是地震造成的,因为约旦河谷处在一个非常活跃的地震带上。1927年,约旦河谷发生地震之时,约旦河也断流了两天。因此,考古学家们推断,很可能在约书亚攻城时,耶利哥城发生了地震,极为坚固的城墙和防御工事全部倒塌。约书亚才能带领以色列人轻而易举地攻入耶利哥城,使其顷刻间化为了乌有。 横向关联——《圣经》 《圣经》并不是一人一地一时完成的。《旧约》大致在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1000多年之间完成,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最早的著作,至今已经有3500多年的历史。《新约》大致在公元30年到公元96年之间完成,至今也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 《圣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印刷量和销售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书。据世界联合圣经公会的统计,《圣经》自从出版直到今天,发行量累积已超过40亿本。目前,各种版本的《圣经》,每年的销售数量依然超过3000万本。 P7-10
盛文林编著的《世界著名遗址背后的故事》参考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从国内外的古文化遗址中选出最能代表人类文化历史进程的60个遗址,以独特的视觉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力图用鲜活、生动的画面展现出那些遗址上遥远的生活。 全书在顺序编排上,按遗址所属地域分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四个篇,每篇按起源年代从古至今讲述遗址背后的故事,旨在给读者呈现一个较为连贯的文化序列。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