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直苴彝族婚姻家庭调查与研究
2007-7
民族出版社
李晓莉
无
自1990年至今,作者对直苴彝族社区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通过调查,作者发现直苴彝族在婚姻家庭方面有两个典型的文化特征——“赛装节 ”和“串姑娘”。从本质上讲,“赛装节”、“串姑娘”是手段,组建婚姻家庭,维持直苴彝族生存和发展才是其最终目的。这两个文化特质反映了两种生产在直苴特殊环境条件下特有的适应方式及运行机制。 基于以上事实,作者在开展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时,按人类学的全景观、比较观、相对观,首先,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描述了直苴彝族婚姻家庭生活和实践;然后,采用经济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对直苴彝族婚姻家庭变迁的主要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
李晓莉,1968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村——直苴。1989年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获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考入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师从江宁生教授,1993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1999年评聘为副教授。2000年考入云南大学师从高发元教授攻读民族学专业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从1990年至今,在汪宁生、高发元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对直苴彝族社区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公开发表《楚雄直苴彝族婚恋习俗》、《永仁彝族社会考察——直苴“取西”组织的调查和研究》等系列学术论文。
第一章 婚姻家庭研究综述第一节 婚姻家庭研究综述一、国外婚姻家庭研究综述二、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研究综述三、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研究第二节 近现代彝族研究综述第二章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第一节 技术路线一、资料收集与整理二、资料分析三、结论检验四、形成结论第二节 研究框架第三章 调查区概况第一节 历史沿革第二节 自然和经济概况第三节 原始宗教信仰一、自然崇拜二、灵魂崇拜三、祖先崇拜第四节 社会生活一、“取西”的来源二、担任“取西”的条件三、“取西”的产生办法四、新老“取西”的交接仪式五、“取西”的职能六、“取西”的机构组成第四章 直苴彝族婚姻调查与研究第一节 婚姻形式一、民族内婚:“偌买府”与“偌买还”二、抢婚“操跌”三、招赘婚四、“姑舅表婚”第二节 择偶标准一、好劳力二、长相好三、人品好四、择偶标准的变迁第三节 恋爱过程一、结识二、定情第四节 通婚范围一、结婚年龄二、通婚限制三、通婚地域和民族四、直苴彝族年轻女性人口迁移研究第五节 结婚仪式第五章 直苴彝族家庭调查与研究第一节 婚后居住及家庭结构第二节 婚后礼仪第三节 家庭关系一、家庭关系及调适二、直苴彝族妇女在家庭地位的变迁研究第四节 家庭中的丧葬一、接气二、买水三、停尸四、丧事主持者五、通知亲朋六、装棺七、祭献八、绕棺九、出殡第五节 家庭功能一、生产功能二、生育功能三、直苴彝族家庭功能变迁研究余论后记参考文献
第一章 婚姻家庭研究综述第一节 婚姻家庭研究综述一、国外婚姻家庭研究综述西方国家对家庭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古希腊的柏拉图、古罗马的荷马、塔西特斯等人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家庭供养、儿童教育等问题作过探讨。此后,在婚姻家庭领域研究较有影响的学者有伯特•N.亚当斯、哈罗德•里斯坦森、勒普累、里耳等。19世纪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最早对婚姻家庭领域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探讨。这个时期,l858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其中的自然进化思想超出了生物学领域,并对婚姻家庭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当时的主要论题是土著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家庭系统。”①早期的社会学家对家庭的起源和演化充满了浓厚兴趣。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l861年瑞士人类学家J.J.巴赫芬的《母权论》;1865年英国人种学家J.F.麦克伦南的《原始婚姻》;1870年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婚姻家庭研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基础上,1844年,恩格斯结合马克思对该书的摘要和批语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家庭学说的建立。与以往研究不同,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学说第一次把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统一在一起考虑,比起之前的研究要深刻得多。法国人类学家安德烈•比尔基埃《家庭史》则在绪论部分“用人类学的眼光看亲族关系与家庭”②中明确指出了该书由人类学视野展开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庭史研究在西方兴起。家庭史研究的对象、方法、观点和理论都与以往的家庭史有明显的不同,其研究成果不仅在专业领域,而且在社会上也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与婚姻家庭相关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新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婚姻家庭相关的现实问题包括夫妻感情、父母与子女关系、家庭制度的变迁、妇女、性、生育等社会问题。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女权主义、性解放运动,使得人们迫切要求研究这些现实问题。
《云南直苴彝族婚姻家庭调查与研究》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