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概况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 编写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 编写  

页数:

312  

字数:

274000  

前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内容概要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是在各有关地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别编写的。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缔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建立,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上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三十多年来,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了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特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以及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本《丛书》的出版,对于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水资源 二、土地资源 三、光热与风资源 四、生物资源 五、矿藏资源 六、地方特产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分布 二、民族构成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名 胜 二、古迹文物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史沿革  一、秦、汉、三国时期  二、隋唐时期  三、宋、元、明时期  四、清代  五、民国时期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中共镇西县委的建立  二、县人民政府和城乡基层政权的建立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委员会的成立  四、社会秩序整治 第三节 农村土地改革与牧区民主改革  一、农村土地改革  二、牧区民主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一、农村体制改革  二、牧区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建立 一、筹备与实施 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成立……第四章 农业第五章 工业第六章 交通通信第七章 财政金融第八章 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社会事业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里坤垦区大事记后记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一、人口分布考古证明,巴里坤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和居住。春秋战国时期,揭呼人、塞种人就在巴里坤湖周遭的广大草原上游牧。在当时的较长时期内,呼揭人和塞种人是巴里坤稳定的居民。从被考古鉴定为有3000年历史的南湾墓葬出土的大型石磨推断,巴里坤早期的居民中还有农耕民族存在。汉代初期,巴里坤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类国,人口大约有10000人,后来因战争,人口大量迁徙流失,人口最少时只有400户。唐代在巴里坤大量驻军,据史料记载,唐景龙年间,在巴里坤甘露川所筑的兵城里驻扎的部队就有3000人之多。清代,从康熙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屯田活动,军屯、民屯、犯屯、商屯等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屯田方式在这里产生。长期的屯田活动,移民大量增加,人口繁衍很快。至道光末年,镇西常住人口已达30000余口。到同治、光绪年间,由于战争、灾荒,人口锐减,宣统三年(1911年),全县人口已不足1万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没有发生过妨碍人口发展的社会动乱,人口增长比较快。1959年到1961年间,政府号召内地青壮年支援边疆建设,巴里坤先后接受了四批江苏、湖北等地移民,有9000多名。期间,由于三年饥荒,巴里坤又接纳了大批由河西走廊一带和四川、青海自流而来的移民。1957年全县的总人口是23204人,到1961年骤增至52574人,增加了近3万人。到1978年,巴里坤人口增长到了9万多人,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人口增长比例。

后记

按照国家民委编写“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的统一规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概况》编委会于1980年5月成立,在县党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把书编写成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自治县成立以来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简要总结,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携手共进的历史见证,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一曲胜利凯歌。在县编委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编写组,由郑成加同志负责并任主笔。预期完成了撰写、补充、修改、定稿的任务。姜秀珍、张建国同志协助搜集了有关数据,马宗同志提供照片。县长兼编委会主任克木里江同志多次主持了审稿、定稿会议。热杰甫、艾尼尔汗、哈台、考开、勿汗、萨得胡勒、阿合得勒、马纳什等同志参加讨论、修改了书稿的第三章。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哈密地区史料简编》,并得到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国家民委、自治区民委、乌鲁木齐和哈密有关单位的协助,有的提供了资料,有的对书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也得到了自治县各单位的热情帮助。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感谢。


编辑推荐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概况》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概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