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概念与范式

周传斌 著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周传斌 著  

页数:

36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著作,广泛考察了中国民族理论的学科史,既关注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线索,也涉及到了该学科在不同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内容,没有局限于原有的理论线索和学科框架,而是拓宽视野,融入了作者许多新的见解。

作者简介

周传斌 1972年生人,回族,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人。1991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先后在这里获得民族理论专业的学士(1995年)、硕士(1999年)和博士(2005年)学位。现为宁夏大学教授、人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类学、民族学与回族社会文化。著有《雪泥鸿爪——回族文化与历史论集》(2004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序代前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导言 第一节 民族、民族理论和民族理论学科 第二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范式 第三节 1900一2000:中国民族理论的一个世纪上编: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及主流范式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  第二节 从第二国际到社会民主党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小结:从马克思到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章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孕育、诞生和发展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诞生与主导地位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展与创新  小结:从民族理论到民族理论学科 第三章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主流范式  第一节 民族理论学科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主流范式的内涵  第三节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主流范式的贡献及其缺陷中编: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非主流范式 第四章 民族主义话语与现当代中国  第一节 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争论  第二节 民族一国家、民族主义与现代性  第三节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历程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 第五章 中华民族研究  第一节 从“天下”到“中华民族”:中国古代宇宙观的演变  第二节 历史学与民族一国家的“迷思”  第三节 中华民族研究的范式:多元一体论  第四节 中华民族研究的反思 第六章 族群理论  第一节 从族群到族群理论  第二节 族群理论诸流派  第三节 族群理论与民族理论下编:理论范式的整合与探索 第七章 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  第一节 1949年前:民族、民族主义与民族一国家  第二节 1949—1989:民族形成、民族译名的讨论与斯大林民族定义  第三节 1989年以后:民族与族群  小结: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 第八章 多民族国家的理念及其意义  第一节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  第二节 民族一国家与多民族国家:与美国比较  第三节 多民族国家理念的贡献 第九章 中国民族理论的复线范式  第一节 不可回避的中国传统  第二节 中国民族理论的多元遗产  第三节 理论整合与复线范式参考文献目录附录一附录二后记

章节摘录

  代前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理论学科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和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揭示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社会问题、社会革命问题的关系,阐明了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据统计,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或涉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文章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360多篇200多万字。  马克思在1843年秋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①一文,是马克思论述民族问题的第一篇重要著作。马克思在文中指出政治解放的国家(指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不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只有依靠全人类的最后解放,才能彻底解决民族问题。从而阐明了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把民族问题的解决与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合著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中,针对布鲁诺?鲍威尔的唯心主义民族理论观点,明确提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②从而提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许多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观点:提出“三个过渡”的理论,即“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③的理论;揭示了民族产生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概念与范式 PDF格式下载



整洁度较好,封皮有点浮土。本书理论体系严密,是本基础性民族研究读物。


书的印刷质量可以,是本很好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