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族学报(第6辑)

汪宁生 主编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汪宁生 主编  

页数:

378  

内容概要

《民族学报》是涵盖民族研究各个领域(民族史、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学、民族艺术……)的大型集刊。本集刊强调作品的学术性和资料性,侧重于基础研究,但对深入实际、确有创见、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社会进步的应用性研究成果也予发表。

书籍目录

谈土家族的族源问题大理国史新证——从石钟山石窟与梵像卷谈起赴滇西宣慰日记(1942年8—9月)——滇西各族抗战史片断新疆奥尔得克墓地的新发现和全面发掘漾濞苍山岩画调查从耳杯到圆杯:中国饮器的变化(公元2世纪到6世纪)——以吴越地区为例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研究最早发现的女书——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田广洞某妇致亲家娘书》释南诏的“鹅阙”纳西族东巴经中的“五行”资料傣语四音格中的傣族文化云南朴拉人(彝族支系)传统制陶术云南师宗彝族“绑神猴”仪式调查摩梭人婚姻形态变迁的研究台湾原住民部落大学课程规划与教学实施之研究书评 评陈建宪、彭海斌译《世界民俗学》

章节摘录

  谈土家族的族源问题  关于土家族的族源问题,我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又曾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川黔湘鄂土家族地区考察,对有关专家进行特访,交换意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当前土家族源研究者的主流看法有所不同。  我认为研究族源问题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重视民族民间关于各该民族的古代迁徙和生活的传说,这是他们自述的历史,有很高价值,各个民族都有不少这类传说,但往往不被学者们所重视。学者们似乎更重视文献中关于各该民族现在居住地区的古代记载和出土文物。无可置疑,这类资料是重要的。先君文通公曾指出:“研究民族史,应当是与地方史有联系的,但二者又是截然不同的,是两种范畴。地方史是以地域为中心,是静止的;民族史则以民族为中心,而民族则常常是移动的,不能局限在某一个地区。”假如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是该民族到达该地区之前的情况,则这些资料就只能作为地方史资料而不能作为民族史资料。这些资料远不如民族民间的古代传说更为值得重视。  第二,不少民族常常不止一个族源,而是多源的。特别是人口较多、居地宽广、文化复杂的民族,更是如此。在一个多源的民族中,不能对众多的族源平列看待,而应有主源和非主源的区别。主源在该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非主源则只起次要作用。其关系有如一棵大树的主干和枝干,作画不能弄清这棵树的主干和枝干,则其杂乱无章也就不言而喻。因此,研究一个多源民族历史,弄清其民族形成的主源便是首要的问题。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民族学报(第6辑) PDF格式下载



学报也算老刊物,可以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