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008-7
民族出版社
安学斌
322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保护”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有价值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地延续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传承人,难点也在传承人的保护。在本书中,学斌用较多篇幅详述了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机制及巍山彝族打歌传承人、巍山彝族打歌队的现状。这些资料都是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得来的,不仅为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保护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依据,也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资料。 。 一方面注重实地调查,另一方面运用遗产保护理论进行阐释,这是本书将学术性和资料性融为一炉的基本保证。学斌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也紧密结合遗产保护的工作性,与当地政府部门各级工作人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中。令人高兴的是,巍山彝族打歌已于2008年2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值此,学斌的专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云南巍山彝族打歌为例》即将问世,可喜可贺。
安学斌,男,彝族,1964年11月生,云南宾川人,中共党员。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主任,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兼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理事,云南民族教育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云南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侧重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先后在全国核心期刊及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编学术论著5部,参与国家级重大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
序绪论第一章 世界遗产保护运动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三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文化生态 第一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自然生态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人文生态 第三节 巍山彝族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 巍山彝族文化第三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源流 第一节 踏歌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源流第四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类型与结构 第一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区域类型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活动类型 第三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本体结构第五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特征、功能与价值 第一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特征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功能 第三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价值第六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 第一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机制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传承人第七章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一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 第三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附录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申报指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 图片出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章 世界遗产保护运动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因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创造了文化,文化经过一代接一代的积淀、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传统与遗产。在漫长而稳定的农业社会中,传统文化依靠其特有的传承机制自由自在地传承与发展。工业化运动的推进,一战、二战等全球性战争的发生,地震等灾难的降临,引发了文化遗产的濒危与消亡。而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型水库与大坝的修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大量游客的出现,加速了文化遗产濒危与消亡的过程,极大地威胁着人类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根基和形式,大量文化遗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数量,不断地濒危与消失。有研究者认为:“那些在20世纪60—70年代毁于大型工程、旅游开发以及旧城改造中的众多古迹,其数量更是远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被毁古迹的总和。” 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人类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消失,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使人类生存与选择的文化空间益加狭窄,文化资源和动力源泉益加枯竭。在这样残酷和现实的背景下,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适时兴起,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迅猛而有力的国际运动。 ……
很好,到货及时,为彝族文化研究提供了资料
书很好,配送速度慢了点,不过是免费,忍了!
帮人买的,要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