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云海梯田里的寨子

马翀炜 编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马翀炜 编  

页数:

459  

Tag标签:

无  

前言

云南大学哈尼族文化研究基地的选址工作是从2003年底开始的。2004年2月下旬,云南大学党委书记高发元教授、云南大学“211”工程——“云南少数民族村寨跟踪调查与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何明教授在时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的杨红卫同志的陪同下,会同时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所长的李期博研究员、副所长师有福研究员一起再次对几个哈尼族村寨进行了调研,最终确定将位于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的箐口村作为云南大学哈尼族文化研究基地。哈尼族是中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39.4 0万。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即哀牢山和蒙乐山的中间地区。元江、墨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元阳县新街镇位于元阳县西北部,处于东经102度40分至东经102度49分,北纬23度5分至23度13分之间。箐口村海拔1600米左右。位于新街镇南部,与新街镇政府所在地相距6.8 7公里[其中村子到晋宁县至思茅地区(现普洱市)的晋思公路的弹石路有870米],距县城南沙镇30公里。村民生产生活区域与其周边黄草岭、大鱼塘、全福庄等哈尼族村寨相连,占地面积约5公顷。箐口村现有178户,865人(2004年),98%以上的村民是哈尼族。

内容概要

毫无疑问,在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的时候,工业化时代的各种弊端都显露无遗。猛然间,工业文明在这片大山里与农业文明相遇了,人们会发现,现行主导世界发展方向的工业文明并非没有遗憾,比如在森林——村寨——梯田——江河这样的由哈尼人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和谐的生态环境映衬下,确实会引起人们对不断破坏环境、不断造成污染甚至不断失去生活意义的西方工业化道路产生深刻的反思。然而,可能会出现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即农业文明是否反过来就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的必由之路呢?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好像也并不简单。在批判现代主流社会的各种弊端的时候,对所谓“原生态”“原汁原味”的文化的追求是否也是应当慎重考虑的呢?当人们把“生态”这个词快要用滥了的时候,如没有施过化肥的蔬菜就是“生态菜”,没有喂过饲料的猪就叫“生态猪”,没有与外界有更多的交往、生活贫困、没钱盖新式房子的村子就叫做“生态村”的时候,可能很少有人思考过,到底什么是“生态”?还有一些问题可能也是现代那些口不离“生态”的人必须考虑的。当我们常说杂交稻不好吃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了,这恰恰是我们有了足够的粮食以后才会说出口的。饿着肚子的人是不会去要求什么“生态”粮食的。当外来的人们扛着价值几千元上万元的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在拍摄确实壮观也确实秀美的哈尼梯田的时候,听见当地人的那句话了吗?“梯田倒是好看了,只是吃不饱肚子。”这是箐口村一位村民对调查组讲过的一句话。这至少是一些当地人的最真切的体验吧。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环境 一、“老县城新街子” 二、“白鹇找食的地方” 三、“生态的”“绿色的” 四、日渐稀少的野生动物 五、野生植物第二章 人口 一、箐口村人口的历史和现状 二、人口结构 三、人口流动 四、人口基本状况 五、计划生育第三章 社会政治 一、社会政治的历史变迁 二、社会政治关系 三、政治组织及村务工作 四、传统宗教与政治权力第四章 经济 一、箐口村经济的历史概况 二、传统经济结构的变迁 三、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 四、旅游开发下的现代经济第五章 法律 一、禁忌与习惯法 二、村规民约 三、纠纷与解决办法 四、治保调解工作 五、普法工作和村民的法律意识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 一、婚姻 二、家庭第七章 民间艺术 一、民间文学 二、音乐舞蹈 三、建筑艺术 四、文化建设 五、文娱活动 六、民间工艺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传播第八章 风俗习惯 一、民族服饰 二、饮食习俗 三、岁时习俗 四、人生礼仪第九章 宗教文化 一、宗教概况 ……第十章 卫生与科技第十一章 教育第十二章 信息传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环境二、“白鹇找食的地方”箐口村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区域与周边黄草岭、大鱼塘、全福庄等哈尼族村寨和土锅寨彝族村交界,箐口的大体范围是:东至麻栗寨河,西至“和玛朵和”(hoqmadoqhoq,哈尼语,意为大山凹),南至麻栗寨河上游支流“说窝倮巴”(saoqaollolbaq,意为窝箐沟),北至“阿果得倮巴”(algodeillolbaq,意为阿果得箐沟),“说窝倮巴”和“阿果得倮巴”这两条箐沟都从西向东汇入麻栗寨河。箐口村坐落于海拔1600米左右的半山腰,占地面积约5公顷。村址及周边地貌是一块舌叶形的泥石流冲积扇,冲积扇源头在寨址西面晋思公路(晋宁一思茅)上方紧靠土锅寨村委会驻地的地方。整个冲积扇的地势西高东低,村民沿晋思公路东侧起修筑梯田,顺着地势,层层梯田从西向东延伸至麻栗寨河。哈尼族对寨址的选择是很讲究的。哈尼族古歌《普祖等祖》(pucuvdeicuv,意为安寨定居)里是这样说的:“哈尼的寨子在哪里/在骏马一样的高山上/哈尼的寨子像什么/像马尾耷在大山下方/大山像阿妈的胸脯/把寨子围在凹塘中央。”总体上看,箐口村坐落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片泥石流冲积扇上,从晋思公路上远眺,这里确实算一片“凹塘”,地势西高东低,村落坐西向东,视野十分开阔。在箐口村的周围,层层梯田从西向东缓缓地延伸到河谷一带。村民的房屋坐向也根据地势坐西向东,高低错落有致。村寨的南北两侧和村子中间都有从西向东的溪水沟。潺潺溪水常年为灌溉梯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后记

本书是云南大学哈尼族文化研究基地小组成员的集体成果。调查组长:马翀炜,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博士;组员:黄绍文,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研所副研究员;卢鹏,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民俗学硕士;郑宇,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博士;孙信茹,云南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民族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许敏,红河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何作庆,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段银河,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教师,民俗学硕士;曾静,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陈曦,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拉斐特分校(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助教、博士候选人。2004年7月至8月期间,全体成员在箐口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村寨调查。之后,马种炜和部分组员每个月都到村里进行3~7天的调查。2005年7月卢鹏、郑宇和曾静又到村里进行了15天的调查。马种炜负责制定调查大纲并参与了绝大部分内容的调查。调查内容分为环境、人口、政治、经济、法律、婚姻家庭、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科技卫生、教育和信息传播等12个部分。


编辑推荐

《云海梯田里的寨子:云南省元阳县箐口村调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云海梯田里的寨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