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安木多东部藏族历史文化研究

杨士宏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杨士宏  

页数:

230  

前言

  杨士宏同志从事藏族历史文化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治学态度严谨,研究具有开拓性,成果颇丰,其论著在藏学界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安木多东部藏族历史文化研究》是士宏同志近期的又一重要成果。本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安木多东部的一部分民族历史、语言文学、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土地制度以及个别历史人物等。  安木多东部(又称安多东部)指甘青川东部藏区。这个地区是历史上以藏羌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区域之一,这里不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王国,也是一个沉淀聚积十分厚重的古老的历史文化王国。但作为中华古老历史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安多东部,乃至整个西部的历史文化研究,就像西部的经济一样至今仍处于严重滞后状态。过去对西部的民族历史文化,也有过一些零零星星的研究解读,但由于研究者缺乏民族语文、人文习俗等相关知识和实地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其研究局限在浅表者居多。用同样的资料、同样的事实,对同一个问题,由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观点、方法、角度的不同,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如过去在“白马藏人”的问题上,正如毛尔盖·桑木旦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有些研究者因不了解藏语和藏族的文化历史,把藏族的文化特征认定为非藏族文化特征,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内容概要

  安木多东部(又称安多东部)指甘青川东部藏区。这个地区是历史上以藏羌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区域之一,这里不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王国,也是一个沉淀聚积十分厚重的古老的历史文化王国。但作为中华古老历史文化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安多东部,乃至整个西部的历史文化研究,就像西部的经济一样至今仍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方历史研究第一节 “白马”藏族族源辨析第二节 “白马藏族”族源考辨第三节 宕昌羌故地遗俗述证第四节 “卡力岗”人中的藏族文化遗存第五节 牛头城与“卡尔赞巴高”之相关问题探析第六节 东寺、香根及相关问题考第二章 语言文学第一节 蕃音新证——藏文字母第二部和第六、第七部的古音辨读第二节 洮迭藏语的语音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渊源第三节 一河两江流域的藏语方言的语音特点第四节 藏族创世史诗——《世巴塔义》简介第三章 传统文化第一节 La-rtse(山神)的底层文化第二节 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形态探微第三节 藏区习惯法的文化内涵第四节 藏族部落习惯法传承方式述略第四章 资源开发与土地制度第一节 历代屯田对甘青藏区自然生态和生产的影响第二节 选择自然优势调整生产结构——高寒阴湿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第三节 卓尼土司制下几种土地制度的遗存第四节 卓尼卓逊杨土司赖以维系的社会基础第五节 甘南卓尼社区组织“章尕”的裂变与组合之考察第五章 人物春秋第一节 明代少数民族外交使者侯显及侯家寺第二节 爱国活佛棍噶扎勒参

章节摘录

  第二节 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形态探微  中国古代一般把民族及民族的地域分布按方位来划分,有南蛮、西戎(羌)、东夷、北狄之说。这里所指的蛮、戎、夷、狄非指某单一民族,而是指生活在共同地域,文化上有一定共性的古代民族族群。依据现代民族学的族群理论,可以把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以河湟流域(青海、甘肃的黄河、湟水、洮河流域)为中心的戎、氐、羌等民族统称为氐羌族群;又根据语言学理论对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藏、珞巴、门巴、景颇、彝、哈尼、白、羌、普米等十余个民族语言的研究表明,古代氐羌族群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范畴;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考察,属藏缅语族的诸多民族同出于氐羌族群,分流而下,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  根据文献记载,氐羌族群类别繁杂,凡百十余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氐羌族群各类别之间在文化上虽有差异,然而共同点是其主流。考古与科学研究发现并证明,这种主流文化以河湟流域为核心或为起点,后来在漠北匈奴等民族文化的挤压下,又因氐羌族群内部正处于各部落联盟和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阶段,加之各族群之间的互相征战,其势向西南、东南方向推进和辐射,从而形成古代西北地区的文化主流,乃至成为强势文化,影响着中原汉文化的形成。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民族的融合,族群特征渐渐模糊,而表现单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则凸显出来。在共性消减、个性突出的文化现象中,给研究古代民族的源流、文化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对“三皇五帝”的族属和夏、商、周的断代也成为史学界经久不衰的历史话语。所有这些均属历史学家们考虑的问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安木多东部藏族历史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