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刘恪山文集

刘恪山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刘恪山  

页数:

630  

字数:

5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一是缅怀文章,是写作者刘恪山所敬仰的几位老前辈,以寄托他对他们的怀念和感激之忱;二是作者写的美术评论文章和为友人出书、出画册写的序文,尤其是为我国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写的传略和各种评介文章为多;三是作者写的有关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写的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四是近年来作者在一些大学、电台、电视台、会议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成文;五是选辑了一些专家、学者、记者和一些老朋友为作者写的评论文章,从他们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作者及其艺术的评价。

作者简介

  刘恪山,男,1931年9月18日生,湖南省湘阴县人。1951年毕业于东北
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后分配到沈阳东北区团委工作,任东北青年出版社助
理美术编辑。1954年调北京,任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美术编辑、摄影记
者。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山西晋南临猗县劳动,后留在临猗县文
化馆从事美术工作。1965年调临汾地区展览馆任美术总体设计,后任副馆长
。1979年团中央为其改正“右派”问题,调回北京任《辅导员》杂志社美术
组长、编委。1989年被评为编审。1992年退休。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常 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这本《刘恪山
文集》收录的就是刘恪山所写的缅怀文、美术评论、民间工艺美术方面的学 术论文、讲话报告,以及他人对刘恪山的评说文。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缅怀
耀邦恩德永志不忘
珍贵的手书——宋教仁和谭延阎为先父刘况题词
先父刘况轶事
长青不老的大樟树——纪曹典球老校长和我在长沙文艺中学的往事
春风化雨伯乐再世——怀念罗贵波同志
流风惠泽仰行藏——追忆张仃先生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往事
我的老师王盛烈
怎一个“秀”字了得——与胡克实同志交往琐记
一张珍贵的照片——怀念宋德福同志
犹闻鹦鹉夜啼声——怀念冯军同志
润物细无声——拜读《赵雨亭革命生涯》感怀
中国民间年画的“守护神”——缅怀王树村先生
遥望汾河水 不尽哀思来——纪念张思淮同志逝世一周年
游广东肇庆七星岩(七律)
夏日登五台山(五言)
怀念临汾(五言二首)
游新建荣国府、宁国府感怀(七绝)
第二部分 美术评论
传世丹青瞻泰斗 龙马精神海鹤姿——董寿平先生生平及艺术成就
一代宗师董寿平——在北京钓鱼台芳菲园举办的“董寿平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日友好 翰墨缘深——贺中日书画家“董寿平和村上三岛作品展”
告慰董老在天之灵——读《董寿平谈艺录》有感
桃李芬芳 丹青隽永——记画家、美术教育家王盛烈、吕馥慧夫妇
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评杨力舟新作素描画《周恩来的最后十年》和《红军之父朱德》
从画中进发出来激昂的抗日歌声——读王迎春、杨力舟新作巨幅水墨画《太行烽火》有感
宝刀不老——贺《中国美术馆馆藏曾景初版画集》出版
人品高 画品亦高——贺《尹向前画集》出版亦可为序
得董寿平先生作画之神韵——介绍国画家于国森
何如此君子 四时清风来——观崔惠民画竹有感
淡扫明湖开玉镜 丹青画出是君山——记画家汪为义
寄情金石 乃得大雅——贺《邓明阁篆刻集》出版
观贾大年画葵花有感
字如其人——拜读张世荣先生书法作品心得一、二
继承弘扬甲骨文书法艺术——贺《林时九甲骨文作品集》出版
再现王含光诗学之神韵——读《王含光诗学初探》有感
人才辈出 丹青隽永——贺《临猗名家书画集》出版
翰墨飘香 大器晚成——记书法家樊习一
万紫千红总是春——评裴玉林画的牡丹和葡萄
名如其人 画如其名——贺《单华驹画集》出版
情寄涑水 丹青缘深——贺《刘正定花鸟画选》出版
贺《薛永德画集》出版
他撩开了湘西山水神秘的面纱——贺《饶坤画集》出版
晴空一鹤排云上——看冯向杰的水彩画有感
黑板是无字的丰碑——读油画《粉笔生涯》有感
根植于山区人民之中的作家——贺《高起旺文艺作品集》出版
寄自京华的祝贺
台前幕后的工程师——记山西省临猗县眉户剧团导演王灿和杨文霞伉俪
尧舜之风今犹在
东便门下的新门神——参观女雕塑家黄剑新作《明皇贵妃马球图》感怀
画如其名 垒石成峰——读石成峰先生油画有感
彩霞初映 仁者长寿——贺曾彩初先生八十华诞
传造化之神——观李军声砂石画有感
贺《宋茂林摄影作品选》出版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贺《胡孟炎画集》出版
寓博大于精妙之中——贺《中国家具文化》出版
《阳光下的花朵——刘恪山摄影作品选》画册后记
《刘恪山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作品集》画册后记
广结翰墨缘
我和红领巾的不解之缘——照片后面的故事
第三部分 民间工艺美术
中国民间刺绣精品鉴赏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十届
年会工作报告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纪要
这是英雄的行为 这是英雄的业绩——评管祥麟著《孤独行走》
明艳斑斓之美 朴实稚拙之美——晋南民间刺绣赏析
民俗是民间艺术的沃土
开在江淮大地上的鲜花——介绍安徽庐阳花布
黄河岸边的彩霞——介绍山东鲁西南民间织锦
关于管祥麟考察56个民族民间艺术“中国行”的总结报告
长白山上有奇石 雕琢成砚是松花——介绍吉林通化松花石砚
《有形与无形——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论文集》前言
保护好民间美术 更要运用好民间美术——在昆明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高层论坛大会上的发言
第四部分 讲话和报告
一个老摄影记者的讲话——1996年刘恪山在北戴河对《农林工人》杂志通讯员的讲话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在山西省永和县的讲话
在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对所属各厂领导和设计人员的讲话
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讲话
书是知识的源泉——刘恪山在太原“山西省快乐读书我们在行动启动暨世界读书日”报告会上的演讲
第五部分 大家评说
为红领巾作证
阳光的事业
我的学生刘恪山
他在河东大地上生根开花——读《刘恪山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作品集》有感
湘楚英才 艺坛杂家——贺《刘恪山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作品集》出版
艺术与人格的鲜明映照——有感于《刘恪山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作品集》
诗词寄友情
兄弟絮语
才情豪气刘恪山
用彩色美化生活的歌手——刘恪山水彩画赏析
艺坛奇观
艺术因苦难而升华——记中国少先队队徽设计者、著名书画家刘恪山
我所了解的刘恪山先生
老骥伏枥童心不泯
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刘恪山
真诚不老——记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的设计者、书画家刘恪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评刘恪山的水彩画
情系少先队的“老牛爷爷”刘恪山
刘恪山在张家界
爱与善良铸就的艺术家
光风霁月 书洒人间——记我的忘年交刘恪山老先生
览《刘恪山绘画、书法、篆刻、摄影作品集》随笔
恪山水彩绘人生
感悟刘恪山先生
俯首甘为孺子牛——记中国少先队队徽设计者刘恪山
大汉老刘——记多才多艺的美术家刘恪山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记刘恪山在临猗轶事
湘楚英才书画家刘恪山
恪山先生逸事
临猗双塔高耸处翘首拭目待君还——忆刘恪山先生在临猗往事
后记
人生八十年的回顾(图片)
刘恪山设计的中国少先队队徽
刘恪山的部分水彩写生画作品
刘恪山摹绘的部分晋南民间刺绣
刘恪山的书法作品(部分)
刘恪山的篆刻作品(部分)
刘恪山的摄影作品(部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80年2月,耀邦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由于他职务的变化,工作日益繁忙,我从此再没有去看望他,只是在电视上和报纸上看到他慈祥、和蔼而又亲切的形象,唯有默默地祝福他健康吉祥。 1984年8月,“中国少先队全国代表大会”在北戴河隆重举行,由当时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同志主持。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各民族少先队员小代表一千多人,在北戴河、山海关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后由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全体代表并合影留念。 那天由胡耀邦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在北戴河西山小会议室里接见部分小代表,只有经过特别批准的十位摄影记者和电视台记者可以进人小会议室,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采访工作。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同志在门口迎接这几位领导同志,耀邦同志在少先队员陪同下走进会场,我个子高,不用小梯子,把照相机举起来就能抢到好镜头。耀邦同志从我身边走过,看了我一眼,可能他也感到意外,会在这个场合见到我。他们坐下后,耀邦同志向小代表们讲话,一会儿他又站起来讲。我为他拍了不少照片,拍完后我就走到他身后,避免他看到我。这也是四年来我和他又一次近距离的见面。 在全体代表热烈的掌声中,耀邦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缓步走进广场,频频举手向大家致意。代表们早就站好在梯架上了,掌声和欢呼声像潮水一般,此起彼落。他们落座后,记者们抢着为他们摄像、摄影、录音,秩序有些乱。在场的警卫人员急了,把记者们往后拽。我个子高,举着照相机抢拍了几张耀邦同志和小代表们说话的镜头,我站得稳,没有被警卫人员拽倒。后来这张照片发表在1993年出版的《阳光下的花朵——刘恪山摄影作品选》的画册中,我还送给李昭同志一册留念。 1985年我去广西采访,到了南宁、贵港、玉林、北流、桂林等地。看到贵港南山风景区被炸山破坏卖石头子、贵港糖厂和造纸厂污染西江、北流炸山破坏“大风门泥盆纪化石区”等问题,回京后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并附上照片,发表了。我又给耀邦同志写了一封信,附上照片和化石样品,请中南海的朋友送给耀邦同志。不久后我收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给耀邦同志的调查处理复件,桂办报(1986)30号《关于广西北流、贵港文物被破坏、环境受污染的处理情况报告》,也给我发来一份抄件。我看后才知道耀邦同志收到我的信后作了批示,发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了。耀邦同志认真重视群众来信、雷厉风行的作风令我十分敬佩! 1985年10月15日凌晨一点多钟,突然有人来敲我家门,并喊“老刘,请你快起来,有急事找你。”我吓了一跳,急速开灯披衣下床开门。原来是团中央书记张宝顺同志来了,我问他:“宝顺同志,什么急事半夜里来找我啊?”他说:“我刚从团中央来,书记们刚开完会,大家一致说请你用毛笔把这封信抄好,早晨八点送耀邦同志处请他签字,今晚七点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要全文播出。”这是由团中央起草,以耀邦同志的名义给“江西共青垦殖场”成立三十周年的一封信。原件上有耀邦同志的批示,我记得其中几句:“……此件如何出笼,可请书法家用毛笔写好,我签字后发表。”宝顺同志带来宣纸印的十行信签,我立即动手抄写,先打草稿,安排好行距和每个字的呼应。此信有四百多字,我用行书写了四页,不合适的字转行都做了调整,又另写了两遍,觉得安排妥当了,才正式抄写成四页,最后一页留出半页,便于耀邦同志签字。我挺紧张地写了两个小时。在1985年10月15日晚七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逐页向全国播放了。1998年夏,我的一个忘年交——管祥麟开着北京吉普考察全国各民族的民间艺术。他开车路过江西共青城,怀着对耀邦同志敬仰的心情,专程去瞻仰胡耀邦同志的陵园。他看到陵园入口处有一块巨大碑记,碑上有胡耀邦的签字,就在这个大碑前拍了一张照片寄给我。我看这大碑上的字好像是我写的,这才想到1985年10月15日凌晨我抄写的耀邦同志“给江西共青垦殖场成立三十周年”的那封信。这件事已过去了13年,我早已忘记了。后来我给耀邦夫人李昭同志去电话,告知她这封信是1985年我抄写的,耀邦同志逝世后,共青垦殖场的同志们就将此信放大刻到黑色大理石碑上,立在陵园的入口处,以供大家瞻仰凭吊。 李昭同志说:“以前我不知道这回事,这碑是你写的,那太好了,耀邦是你的老领导,又是你的老乡,让你的字永远陪伴着他吧,谢谢你了。” 2006年,在耀邦同志陵园里新建了“胡耀邦纪念馆”,共青城的同志们又将此信放大刻在绿色的大理石碑上,金字,立在纪念馆大门外,更显得庄严凝重了。

后记

经历一年多的紧张整理编辑,我的这本《刘恪山文集》总算是完成了,也了却我多年的夙愿。 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领导和好朋友的帮助,他们为我提供照片和文稿,提出编辑此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建议,才使这本书得以顺利完成。 此外,我要感谢杜文勇先生、卞元荣先生和宁新杰先生为此书严肃认真的校对、把关和修改。感谢张元卿先生和李越宾女士诚挚地、热忱地、不厌其烦地打字、排版、翻拍照片、打样等工作。 我还要特别感谢唐金龙先生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的慷慨赞助,为此书的出版筹措资金。民族出版社编审覃代伦先生和责任编辑于玉莲女士自始至终大力帮助,认真负责地编辑加工和专项报批,使得这本文集得以问世。 在第五部分“大家评说”栏目中,我的许多老领导、老朋友纷纷撰写了十几篇好文章并提供照片,感人至深,谨致谢忱。 刘恪山谨识 2010年9月1日于北京


编辑推荐

《刘恪山文集》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刘恪山文集 PDF格式下载



刚看一点,很好,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