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镜头后面的世界

巩如梅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

巩如梅  

页数:

263  

字数:

284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为《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这部大部头的史论梳理、撰写的过程中,尤其在我们的课题组走访全国大大小小的电影制片厂的这几年中,我们不断地发现,很多中国优秀的甚至可以说是极优秀的摄影师们,他们的创作经验、体会大多被湮没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而没能袒露的心声、没能发表的文字、没被正确认可的“点子”,都因他们的“善于作而疏于讲”的美德而被人们忽视、错失、淡忘了。一位摄影师下了这样的定义:“摄影师就是在拍片现场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以电影摄影艺术理论为基础,以电影摄影师的创作作品和创作理念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 本论文集主要研究了20世纪80—90年代在中国电影摄影创作实践中有代表性的摄影师,其中既包括王启明、许琦等40年代从影、在中国电影界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摄影师,也包括魏铎、鲍萧然、杨光远、李晨声等在中国新时期电影初期创造了辉煌的老一辈摄影师,还包括曾念平、张艺谋、顾长卫、侯咏、吕乐、穆德远、张黎、马德林等一批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影坛时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优秀摄影师。他们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电影摄影艺术发展史上时代的标志。

作者简介

巩如梅 1955年出生,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新闻科教片摄影专业,1978年起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任教。
  主讲课程:《电影摄影造型技巧》、《电影摄影基础》、《影片分析》、《电影影像理论研究》。1999年起招收硕士研

书籍目录

序 《中国电影摄影师研究》课题组序 郑国恩前言第一部分 摄影师研究 光与影的执著追求者——论鲍萧然的摄影艺术创作 苦思良久而得之以偶然——李晨声摄影艺术研究 他从这里起步——张艺谋摄影艺术研究 唯美·执著·严格——顾长卫摄影艺术风格研究 内敛·含蓄·隽永——侯咏摄影艺术风格研究 不拘一格制造影像——吕乐摄影艺术研究 身兼数职的摄影师——穆德远摄影艺术研究 论马德林的摄影创作第二部分 摄影师访谈 浓墨重彩写意人生——王启民访谈 艺高人胆大——魏铎访谈 艺术创作就是不断克服困难——李晨声访谈 “搞艺术必须走极端”——米家庆访谈 厚积薄发,锲而不舍——曾念平访谈 “摄影师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清苦”——张黎访谈 江湖决战双旗镇,神剑杀戮出硝烟——马德林访谈 伊·呼和乌拉谈电影摄影第三部分 摄影阐述 《归心似箭》摄影阐述 《一个和八个》摄影阐述 《黄土地》摄影阐述 《青春祭》摄影阐述 《孩子王》摄影阐述 《孙中山》摄影阐述 许琦创作手记六则  影片《双旗镇刀客》摄影的造型追求——摄影师马德林给采访者的一封信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摄影师研究  光与影的执著追求者——论鲍萧然的摄影艺术创作  齐虹  1979  1979年是中国电影重要的一年,转折的一年,开始创新的一年(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原因有三:  1.思想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大大激发了文艺界的创作热情,当时的电影  人,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生命,被压抑、束缚了多年的创作欲望全然地释放出来。  2.理论上:此时的电影人眼界大开、探索成风,大量国外电影理论被引人,关于电影本体的思考,显得格  外重要,电影人在寻找一种非政治模式的、也非戏剧模式的,更积极、更有表现力的电影方式。当时出现“丢掉戏剧拐杖”、“电影一夫多妻制”等等理论探讨。  3.创作上:“文革”中“高大全”、“假大空”的创作方针被电影人所排斥,电影人开始大量地借鉴外来的新技巧、新手法,创造力得以大幅度的解放,掀起了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创作高潮。  也正是这一年,鲍萧然获得了一次机遇,一次在他的创作历程中极其珍贵的机遇,一次让他得以小试锋芒的机遇,一次艺术生命得以开端的机遇:那就是电影《樱》(时任副摄影师)中童年回忆一段戏(60多镜头)由他担任主摄影师独立拍摄。他将这段戏拍得生动、活跃、富有极强的青春气息和浪漫情怀。“……光子和建华各自对童年的回忆……呈现出一种主观的心理色彩、创造出一种新的电影意境。”(陈犀禾《影像美学的崛起》)时为“小字辈”的他将自己对电影美感的全部认识付诸于此60多个镜头之中。


编辑推荐

  《镜头后面的世界:中国电影摄影师研究》是一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以电影摄影艺术理论为基础,以电影摄影师的创作作品和创作理念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镜头后面的世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