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上浮世绘

黄望莉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1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

黄望莉  

页数:

19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中国早期电影公司及其成就,从这一视角望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历史上更多值得探究的东西,包括中国早期电影文化实质。

作者简介

黄望莉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讲师.影视史论教研室主任。1997年毕业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获得电影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硕士学位。2003年开始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任教。2009年获得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电影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核心期刊上刊发研究性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数篇先后被《中国电影年鉴》、《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金鸡百花奖论文集》、《银色印记:上海影人理论文选》等多家刊物和书籍转载。也曾与人合作完成《影视文学写作》、《影视艺术概论》教材。连续作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短片选片委员会委员.现为“上海电影评论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绪论 中国电影研究的方法和趋势 一、海派电影的文化与史学价值的再认识:以“文华”为个案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的探寻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第一章 文华影片公司概说 一、“文华”:1946—1949 1.战后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文华影片公司的早期发展与人脉 3.文华影片公司早期的产业结构及组织形式 二、“文华”:1949—1952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影政策、策略与理论 2.资本重组:公私合营的历程 3.文华影片公司的创作概况 三、“文华”艺术创作风格、成就及其后世评价第二章 “文华"作者(一) 一、桑弧: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建构者 1.都市人文景观的现代性呈现 2.“趣剧”:对好莱坞“乖张喜剧”的中式转化 3.“趣剧”的中式形式趣味 4.桑弧的都市人生影像 二、张爱玲“风”:张氏早期电影叙事中的“参差美学” 1.张爱玲“风”:“参差美学”的确立 2.城市“活”的印记:日常化叙事的审美表现 3.以女性为主体的叙事 4.多义的主题:生命意识的张扬和认同 5.权势话语的一次消解第三章 “文华”作者(二) 一、佐临:从现实到纪实 1.生命力的关照:现实主义的基点 2.写意戏剧观:《表》的形式来源 3.身份、创作的转型 二、费穆:在传统中获得现代性 1.形式美:中国旧剧的电影化问题 2.民族性:风格漫谈 3.国族电影:国产片的出路问题 三、曹禺: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 1.影片的诞生和民族国家想象的起因 2.“大叙述”及其多重叙事元素的编码 3.“大叙述”意义的建构第四章 “文华"作者(三) 一、石挥:革命话语中多元的叙事建构 1.语境:叙事主体的确定 2.建构:日常化叙事形式的表达 3.对比:革命话语的建构 二、陈西禾:大时代下知识分子的抉择 1.对比:新旧社会两重天 2.真实:艺术创作魅力的诉求 3.女性:身份、命运与时代第五章 从都市景观到革命呈现 一、话语的变迁:从都市话语到革命话语 1.教育话语:从社会教育到革命教育 2.伦理话语:从家庭伦理到革命伦理 3.女性话语:从都市女性到革命女性 二、叙事策略的转化:两种文化的自主融合 1.文化价值取向:影像空间由南向北的转移 2.叙事策略:“新”“旧”对比 3.多维度的人物形象结语 “文华”电影:海派电影的重要代表 一、现代都市里的“新感觉” 二、上层知识分子对海派电影的积极建构 三、“文华”电影:海派电影的重要代表附录一 文华影片公司编年表附录二 文华影片公司出品年表附录三 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海上浮世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