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豆腐账
2010-12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丁荫楠 编
541
丁荫楠,国家一级导演,从事电影工作44年。曾导演过《云南野生动物考察散记》、《春雨潇潇》、《流星》、《逆光》、《他在特区》、《孙中山》、《电影人》、《周恩来》、《隋炀帝》、《黄连·厚朴》、《相伴永远》、《邓小平》、《鲁迅》、《响九霄》、《梅兰芳》。本书对其导演的上述电影作品的艺术档案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其电影导演艺术,评说了其人其艺术成就,还通过他人之口回顾了丁荫楠其人其事。
我的概貌(代序)
丁荫楠的艺术观
电影不断被我发现
一次创作心理上的转变——丁荫楠1990年电影观
丁荫楠导演艺术断想
《云南野生动物考察散记》艺术档案
《春雨潇潇》艺术档案
《流星》艺术档案
《逆光》艺术档案
一个勤奋、玩命的导演
理想主义的诗情
《他在特区》艺术档案
《孙中山》艺术档案
《孙中山》影片制作构想的美学原则
钟大陆致丁荫楠信
《孙中山》的成功之处
巨片的历程——记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孙中山》摄制组
一代伟人的赞歌——几部关于孙中山题材的影片观后
《电影人》艺术档案
思索与实施——我1987年的电影观兼为《电影人》作导演阐述
《周恩来》艺术档案
《周恩来》创作中的几点想法
《周恩来》导演丁荫楠访问记
细致、严格是丁荫楠的一大特点
对艺术的执著精神
独具只眼——亦师亦友丁荫楠
《隋炀帝》艺术档案
走进历史,走出历史——《隋炀帝》电影剧本创作记
塑造一个我心中的隋炀帝——历史影片《隋炀帝》的导演阐述
历史影片《隋炀帝》导演分场景构思综述
再现隋代历史画卷——历史影片《隋炀帝》美术阐述
《黄连·厚朴》艺术档案
丁荫楠印象
《相伴永远》艺术档案
《相伴永远》的制作法则
走进中南海
关于《相伴永远》的回忆
丁荫楠:中国式大片的始创者
与丁荫楠导演合作拍摄了电影《相伴永远》
拍摄电影《相伴永远》的点滴记忆
《邓小平》艺术档案
摸着石头过河——关于电影《邓小平》的几点想法及导演阐述
丁荫楠谈电影《邓小平》的拍摄
我与丁荫楠导演的合作
他给了我更大的创作自由
《鲁迅》艺术档案
再现与表现——电影《鲁迅》导演阐述
《鲁迅》创作与运作日志摘抄
鲁迅
一部充满深刻时代苦难与心灵伤痛的人物传记影片——《鲁迅》观后
死者与生者的困惑
《响九霄》艺术档案
圆了我拍戏曲艺术电影的梦
《响九霄》戏曲电影导演阐述
国画绘景、数码合成的创新之举
戏曲影视艺术的一项神圣职责——观戏曲电影《响九霄》感言
别创一格的探索力作——评丁荫楠戏曲电影《响九霄》
《梅兰芳》剧本创作档案
《梅兰芳》的创作动机
《梅兰芳》电影文学剧本导读
丁荫楠电影导演艺术
丁荫楠:用伟人电影见证中国历史
丁荫楠导演电影作品中获奖者名单
评说丁荫楠
贺信
为了电影的不朽
丁荫楠之史记式电影
历史和诗情——论丁荫楠电影的风格
我们今天向“第四代”导演学习什么?
新现实主义传记影片的活力
丁荫楠与诗化电影的历史功绩
独到的中国情感与文化品位
不一样的丁荫楠
丁荫楠:穿越历史的行吟诗人
我创故我在
以社会关怀之情去创作
话说丁荫楠
丁荫楠电影的叙事构建和诗学意义
丁荫楠印象
良师益友丁荫楠
岁月回顾
王恩荣致丁荫楠信
张希贤致丁荫楠信
黄建中致丁荫楠的信
他有一颗赤诚的心
说老丁
我的导演父亲
迎接大文化产业时代的到来
我和我的叔叔丁荫楠导演——推动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影视传播项目大事记
十年一回,继承发展
附录:丁荫楠简历
我依然——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感言(代跋)
编剧在我的邀请下,讲了一连串生活中的感受。一件件小事儿:借女朋友弄假成真啊;钳工想当作家,最后又飞回工厂啊;代写情书变成了自己对美的追求;住在淮海路上的姑娘,嫁到了棚户区啊;工厂里热火朝天的建设,公寓里人情的冷漠;外滩马路上的情感交易;棚区户之间的农村式的田园温馨……引起我许多联想、思索,使我感到生活本身就是魅力无穷的。应该让生活本身的光彩占领银幕,摆脱戏剧情节的编造,按照生活本身的流程在镜头前流动,让这些不同的矛盾体,不要在银幕上撞击,而要留有时间、空间让观众思索,使这些矛盾在观众心中产生撞击,形成一种感受,升华成对人生的理解。 在投入拍摄前,有较长一段时间认识上海,我站在南京路上观察着一天的变化,阳光的照射,人流的高峰与低潮,晨雾中洒水车的钟声,夜幕中初上的华灯,一百货公司门前形形色色人的汇集,雨天里人流、伞流、车流、雨披流。上早班的时刻,公共汽车的拥挤,夜晚更深人静只有几盏霓虹灯在天幕上变幻着红绿图案,路上一对对情侣缠绵于路灯下,墙角的树丛中。这喧嚣的大都市的周围,是一片低矮的棚户区,今天也盖起了灰色小楼,夜幕中小楼呈现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剪影,从一尺见方的小木窗中透出昏黄的灯光,一两声沪剧的广播声隐隐传来,只有苏州河中“突突突”的汽轮声,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偶尔一两声黄浦江中的大轮船的笛声划破夜空。不时,棚户区的小路上传来下夜班的工人自行车的铃声和婴儿夜啼,母亲依偎哼唱催眠曲的歌声…… 总之,这一切唤起我童年的回忆,产生了要表现他们的一种冲动。为了传达这种感受,我为影片的开端部分设计了十个空镜头。“雨中的上海”,既是我对上海的认识,又是一种感情的流露,也是我对全片气质与格调的确立,是诗的开端:春雨的早晨人们从大都市的角落,汇集于交通线上,奔向自己的岗位,一种流动的生活,生活在流动中。给人一种清新向上的感受,传达着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气息。这个开端得到观众的强烈反响,“就像我们每天早晨一样”,一个纺织女工兴奋地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