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2003-7
伍棠棣、李伯黍、 吴福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07出版)
《心理学》是国家教育部委托编写的我国第一部高校公共心理学教材。主要以普通心理学体系为主,每章分别阐述心理现象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发展规律,并提出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最后三章涉及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有关内容,如“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心理的个别差异”“青少年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学》以语言精练、阐述准确而科学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第一节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第二节 视觉第三节 听觉第四节 感受性及其与实践的关系第五节 知觉的分类及其特点第六节 直观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第四章 注意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第二节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第四节 注意与教学第五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第二节 识记及其种类第三节 回忆与再认第四节 保持与遗忘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第二节 想象的概述第三节 思维与语言第四节 思维的基本过程第五节 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第七章 技能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第二节 技能形成的过程第八章 情感第一节 情感的概述第二节 激情、心境、热情第三节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第九章 意志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分析第三节 意志的培养第十章 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第一节 道德品质的概述第二节 道德认识的形成第三节 道德情感的发展第四节 道德行动的训练第十一章 心理的个别差异第一节 心理的个别差异概述第二节 兴趣差异的分析第三节 能力差异的分析第四节 性格差异的分析第十二章 青少年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 少年期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三节 青年初期学生心理的发展
版权页:插图:又与具有爸爸的一般意义和作用的“爸爸”一词区别开来。——这是借助于言语运动器官与其他器官的协同活动所实现的更高一级的综合和分析。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有目的、有系统的影响下,在儿童日益扩大和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儿童运用语言对现实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就高度发展起来。这时,儿童除了会在头脑中用语言把客观事物的这些属性和那些属性分析开来又综合起来,除了会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用语言把这一事物和那一事物加以比较,把它们共同的属性和不同的属性分析开来又综合起来外,儿童还会在头脑中用语言把事物的非本质的属性和本质的属性分析开来又综合起来,把本质的属性抽出来加以考察,把非本质的属性抛开不管;并在头脑中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联结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的事物上去。这些同样是借助于言语运动器官与其他器官的协同活动所实现的又更高一级的分析、综合。我们通常把这一级的分析、综合叫做抽象(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和概括(联结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这样“妈妈”一词对儿童来说,就具有更为精确、更为深刻、更为完全、具有本质的意义和作用。“妈妈”一词就表明为“每个孩子自己的生育者”,“每个人自己的生育者”,“每个动物自己的生育者”。这就是人借助语言对现实进行多阶段的分析和综合的一般情况。4.分析、综合与实践活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在于实践活动。恩格斯说:“对未知对象的分析(剖开一个果核已经是分析的开端),综合(动物的狡猾的小动作),以及作为二者的综合的实验(在有新的阻碍和陌生的环境下),是我们和动物所共有的。”
《心理学》为高等学校教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