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董渭川教育文存

董乃强 人民教育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人民教育  

作者:

董乃强  

页数:

658  

内容概要

  《董渭川教育文存: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库》将董渭川专著之外的若干教育论文选编成册,并以此作为对董渭川诞辰105周年及他长期工作过的北师大建校105周年的纪念。董渭川原名董淮,字渭川,1903年生于我市南关,192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高师国文研究科。曾任安徽省、山东省教育厅督学,山东民众教育馆馆长,河北大学、江苏教育学院教授,北平师范学院教授、校务委员兼教育学院代院长。建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董渭川先生在民众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教材教法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我国近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董渭川教育文存》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继《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中国近代教育论著丛书》的继续和补充。给进一步学习、探索和研究董渭川先生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书籍目录

1923年北高的平民学校1924年青年日常生活的态度——积极的改造与消极的抵抗1925年学风与学潮1928年中央大学区区立东海中学校校歌(歌词)1932年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之不可分性1933年一个教学做合一的实验——举办讲演员训练班的报告[节选]就中国教育之新动向论师范生毕业参观问题民众教育成功之条件1934年合作事业与民众教育从欧游所认识之中国文字教育问题1935年我们从事乡村工作的第一阶段县民教馆任务之考虑1936年《欧游印象记》序1937年《欧洲民众教育概观》自序《欧美各国扫除文盲之比较研究》叙言1939年论我国民教馆之特性与问题1940年从各国扫盲的先例说起如何把国民学校造成地方的文化中心?国民中学新教材之编纂及其应用以国民中学代“普通中学”之商榷1941年国民中学能否为成人教育打开一条出路?改造我国中学教育的几个前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之刍议应该以什么机关作推进基层经济建设的教育中心?广西省国民中学之特色国民中学问题之剖视中学教育改造论国民中学后期应否分科问题《国民中学之理论与实际》后记1942国民中学五年来之各种问题我研究国民中学的途径1943年草拟靖县荣军生产处教育计划纲要我们需要中间教育吗?中等教育演进史鸟瞰1944年县教育行政之当前急务[节选]上压下迫之中等教育1945年我们对于战后教育建设的看法1947年中国普及成人教育的两大障碍文字教育对扫除文盲的价值我从事电化教育所感受的困难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4年1956年1957年附录一 董渭川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系年附录二 董渭川主要教育论著目录

章节摘录

  北高的平民学校  记者按:本文原题为《北京高师学生课外活动的实况》,由董君于四月间寄来。因本志篇幅关系,以致未能从早发表。对于作者殊深抱歉!原文除平民学校外,尚有五个补习学校——数理化补习社、英文补习学社、文科补习学校、乐群预备学校、劳动补习学校——的介绍,不过尚未完篇。现在希望能满足他处办理和平民学校一类学校者的要求一一见本期通讯——特把北高的平民学校的详情发表出来。其他各补习学校的详情,当由董君续完后再行发表。又按北高现已改称北京师范大学。兹将原文序言及《平民学校》本文登在下面。  我作这篇调查的动机有二。  (1)现在各地的学生,很多觉悟到“课外活动”之重要,但多苦于没有人指导,没有东西可参考,到今日依然有很多不克如愿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一来由于耳闻目睹,二来我们北高同学组织的平民学校中,几乎天天接到外省中学索阅简章的信,前些日子,刚印出来两千份简章,没到十天,就分散净了;就这一点,也可以证明,一般有了觉悟的中学生,非常的需要这种调查作参考了。  (2)补习教育在今日中国的社会,十分需要,是人人知道的。但是提倡的人实在不多,创办的更是很少。偌大一个中国,补习学校仅仅不过数十处,可见注意于此种教育的人太少了!就以北京而论,每年暑假期内前来升学的中学毕业生,虽没有确实的调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董渭川教育文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