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法)孔多塞 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1998-05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作者:

(法)孔多塞  

页数:

213  

译者:

何兆武,何冰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史表》一书鲜明地的映了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在书中他努力想阐明历史发展规律、阶段和动力都是什么。《史表》一书的主旨就在于表明,历史乃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第一步是从自在环境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第二步是从历史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进步的要义就在于扫除历史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些障碍来自两个方面:既来自在上者的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也来自在下者的愚昧和偏见;但是这两者都可以、并且应该由政治的和知识的革命而被扫除。历史也就是一幕理性力量的自我发展的表现。人类必须服从自然律;但人类集体长期努力的结果,也反过来可以约束和利用自然力,而这仍然可以视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人之解放于自然界的束缚,这本身也是自然的。同样,人类自由的增长,其本身也是自然律的一部分。这样,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进步取决于人类理性的发展,并且人们因此有理由对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就在他的《史表》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         

书籍目录

译 序绪 论第一个时代 人类结合成部落第二个时代 游牧民族 由这种状态过渡到农业民族的状态第三个时代 农业民族的进步 下迄拼音书写的发明第四个时代 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 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第五个时代 科学的进步 从它们的分类到它们的衰落第六个时代 知识的衰落 下迄十字军时期知识的复兴第七个时代 科学在西方的复兴 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第八个时代 从印刷术的发明 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第九个时代 从笛卡尔 下迄法兰西共和国的形成第十个时代 人类精神未来的进步参考书目索 引

章节摘录

  我们发现历史上所曾有过的一切民族,都是处于文化的这种程度和我们仍可看到野蛮部落所处于其中的那种程度这二者之间的;当我们看一下各个民族的通史时,我们便可依次地看到他们时而做出新的进步,时而重新投身于愚昧之中,时而又在这种交替之间延续着或者是停留在某一点上,时而是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从大地上消灭,或者与征服者相融合或是生活于奴役之中,最后时而是接受某个更开化的民族的知识,把它们再传给别的民族;于是在历史时代的开始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纪之间、在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各民族和欧洲今天的各民族之间,便形成了一条绵延不断的链索。  于是,我们就可以在我提出所要加以追踪的这一史表中,看出有三个显然不同的部分。  最初的那个部分,是旅行家们的叙述向我们展现了人类在不开化各民族中的状态,我们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去猜测孤立的人们,或者不如说是只限于以必要的结合而进行繁衍的人们怎样能获得那类最初的完善化,其中最后一步便是使用发音的语言;这是最显著的差异、甚而是惟一的差异,它以某些更广泛的道德观念和一种微弱的社会秩序的开端而使人类有别于像自己一样生活在经常持久的社会之中的其他动物。因此,我们在这里就别无指导,而只能是靠对我们智识能力和道德能力的发展进行理论观察了。  然而这类进步却是极其脆弱的,而各种科学将会更长期地停留在其最初的幼稚状态;——假如不是某些家族、而尤其某些特殊的世袭等级使之成为了他们的光荣和他们权势的主要基础的话。  人们已经可以在对自然的观察之上,再增加对人和对社会的观察了。已经有少数实践道德的政治准则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并由这些世袭的等级所垄断;宗教观念、偏见和迷信仍在扩大着他们的领域。他们继承了最早的社团、最早的骗子家族和巫师家族;但是他们却运用了更多的技术来引诱那些较为细致的人的精神。他们那些真正的知识、他们生活表面上的严肃性、他们对于俗人所愿望的那些东西所持有的那种虚假的鄙视,这些在人民的眼里都赋予他们以威望,而他们的威望则使他们薄弱的知识及其伪善的德行具有一种神圣性。这类社会的成员从一开始就以差不多同等的热情在追求着两项大为不同的目的:一项是为自己获得新的知识,另一项是运用他们所具有的知识来欺骗人民并统治他们的精神。  他们中间的聪明人尤其关心的是天文学;而且就我们根据他们著作的残篇所能做出的判断而论,看来他们已经达到不凭借望远镜、不依靠高于初步知识的数学理论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了。  事实上,借助于一系列漫长的观察,人们就可以对星体运动得到一种很精确的知识,并达到一种可以计算并预言天象的地步。这些经验的规律,随着观察之扩展到更长的时间跨度,就  更加容易为人所发现,但它却一点也没有引导这些最早的天文学家们去发现宇宙体系的普遍定律;然而它们却足以供给人们的需要所可能感兴趣的一切东西了,或者说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并且有助于扩大这些篡夺了教育垄断权的人们的威信。  看来我们有负于这些人的,还有算术进位的发明、以少数符号表示一切数目那种值得庆幸的办法,还有以非常简单的技术进行我们的智力单凭其自身所无法得出的种种计算。这便是使人类精神的力量得以成倍增长的那些方法的最初事例,人类精神借助于它们,就可以无限地扩张自己的疆界,我们不可能为它规定一个它所达不到的限度。  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他们把数学科学推广到它那最初运算的范围之外。  他们的几何学只局限于为土地测量和占星学的实用所必需的东西,那只停顿在毕达戈拉斯传给希腊(或者是他所重新发现)的那个著名的命题。  他们把机械力学留给了那些要使用机械的人。可是,也有某些夹杂着神话的故事似乎是在声称,这部分科学是由他们自身所培育的,仿佛是要以这类奇迹作为打动人们精神的一种办法。  运动定律和理论力学,全然引不起他们的关注。  如果说他们研究医药学和外科学、尤其是以治疗创伤为目的的外科学的话,他们却忽略了解剖学。  同时,虚伪便把屠夫和杀人犯布满了欧洲。狂热主义这个魔鬼受到了创伤的刺痛后,似乎是加倍地凶残,并急于要把它的受害者堆积成山,因为理性不久就会把他们从它的手中夺走的。然而我们终于看到出现了一些具有温良和勇敢的美德的人,他们尊重并安抚了人道。历史提供了它可以毫无愧色而加以宣布的那些名字;纯洁而坚定的灵魂、与卓越的才能相结合的伟大性格,就跨过这些背信弃义、腐化堕落和残杀的场景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展现了出来。人类仍然在抗拒着观照这幅图景的哲学家,但是人类已不再侮辱哲学家了,而且还向他展示了未来不久的希望。  科学的前进是迅速而又辉煌的。代数学的语言已经普及了、简化了、完善了,或者不如说,就只有在这个时候,它才真正地形成了。方程式的普遍理论的最初基础,已经被提了出来,它们所做出的解答的性质被深化了;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的解答已经被人解决了。  在意大利,史诗的、绘画的、雕刻的艺术,达到了古人前所未知的完美境界。高乃依宣告了法国的戏剧艺术已经接近于达到更高的境界;因为假如说,对古代的热忱或许很有道理,使人相信从曾经创造出了这些杰作的人们的天才之中可以看出有某种优越性的话,那么以他们的著作来比较意大利的和法国的作品,理性就不能不看出艺术本身在近代人手里所做出的真正进步。  意大利语这时已经完整地形成了;而其他民族的语言则每天都看到有某些自己古来的野蛮性在消失。  人们开始感到形而上学和文法学的用处;开始认识了从哲学上分析和解释由字和词的构成习惯所确定的各种规律或各种程序的方法。  我们看到在这个时代里,理性与权威到处都在竞相争夺自己的帝国,这场战斗准备了并预告了理性的凯旋。  正是这时候便产生了那种批判的精神,惟有它才能使得学问真正有用。人们仍需要去认识古人所曾做出过的一切;但他们开始懂得,如果他们要崇拜古人,他们却也有评判古人的权利。理性有时候要依靠权威,同时又是如此之经常地被用来反对权威;理性所欣赏的是:人们希望在理性中能找到某些支持的价值,或是人们要求为理性做出牺牲的动机。凡是把权威当作自己意见的基础、当作自己行为的向导的人,都感到要确保自己武器的力量,而不把自己暴露在理性的最初打击之下并看到它们被粉碎,这一点对于自己是多么重要。  对于科学、对于哲学、对于法理学以及差不多对于历史学一无例外地都用拉丁文来写作的习惯,一点一点地让位给了使用各个国度的日常口语的习惯。而现在就是应该考察这一变化对人类精神的进步有着什么影响的时刻了,它使得各种科学更为通俗,然而对于学者们来说却减少了追踪其普遍进程的便利;它使得一部书在同一个国度里被更多的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们所阅读,而在整个欧洲却更少地被更有教育的人们所阅读;它免除了大量渴望受教育的人要学拉丁文之苦,这些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获得一种广泛而深人的教育;然而它却迫使学者们消耗更多的时间从事研读更多的不同的语言。  我们将要表明,假如不能使拉丁文成为全欧洲通用的一种俗语的话,那么在科学中保留以拉丁文书写的习惯,对于那些钻研科学的人来说,就只有一种暂时的用处;而存在着对所有的国家都是同样的一种科学的语言,同时每个国家的人民又都说着另一种不同的语言,这就会把人划分为两类,在人民中间把偏见和错误延续下去,这对于真正的平等、对于同等地使用同样的理性、对于同等地认识必然的真理,就会设置下一道永恒的障碍;而且在这样阻碍了人类整体的进步的同时,它就会终于也像在东方一样地结束各门科学本身的进步。  长期以来只是在教堂之中和在修道院之中才有教育。  大学仍然是由教士们控制的。他们被迫向政府交出了他们的一部分影响,但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对普通教育和初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包括对各种日常职业的必要知识的和对各色人等的影响,而且它包办了幼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它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塑造他们尚未定型的智力和柔弱未定型的灵魂。他们交还给世俗权力的,只是对法学、对医学、对高深的科学教育、对文学、对各种学术语言的研究的指导权;这些学校为数甚少,而且人们只是把已经经过神学羁轭所塑造的人才送到那里去。  在经历了宗教改革的国度里,教士们丧失了这种影响力。事实上,普通教育尽管要依赖政府,却并未停止要受神学精神的指导;只不过它已经不再清一色地被托付给教会团体的分子罢  了。它继续以宗教的偏见在腐蚀人的精神,但是它已经不再使人的精神屈从于教会权威的羁扼;它仍然塑造狂热的信徒、通灵者和诡辩家,但是它已经不再造就出膜拜迷信的奴隶们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序  本书作者、18世纪法国最后的一位哲学家(philosophe)孔多塞(Condorcet,MarieJeauAntoineNicolasCaritat,Marquisde,1743—1794)是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曾有法国大革命的“擎炬人”之称,  作者早年就以数学研究而享有盛名,1769年入法国科学院,1783年人法兰西学院,1785年负责法国科学院的工作;他和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达朗贝尔、伏尔泰、杜尔哥等人相友善,井参与了《百科全书》的活动。  作为合理社会的—个必要条件,孔多塞认为社会政治研究必须引用数理方法,使之成为一门新学科,而概率论则是通向这门新学科的桥梁:即,我们对社会现象的叙述是不可能精确的,但是对这些现象的概率估值却是可以精确确定的。这种以数学方法处理人事问题的努力,使他和维科并列,成为18世纪建立“有效的”社会科学的努力中最有贡献的两个人。他的这—努力表现为他1785年和1793年的两篇论文《简论分析对从众多意见中作出决断的概率的应用》和(概率演算教程及其对赌博和审判的应用》(即Essaisurl’applicationdel’analysea la probabilite de decision rendue ala pluralit6de voix和Tableaug6neral de 1a science gm a pourlobjet lapplication du calculaux science politiques et morales,英译见英文本《孔多塞选集》,Indianapolis,1976,页33—70,183—206)。他的目的是要创立一门社会数学,从而使知识摆脱人们感情的蒙蔽而步人纯理性的王国。  在百科全书派的青年之中,孔多塞是唯一亲身经历并参加了大革命的人。革命前,他是经济自由、宗教宽容和废除农奴制人身依附的积极审理传者。自1786年起,他的家就成为大革命前夕最有影响的沙龙之一。大革命期间,他以共和派的身份参加制宪议会,起草教育法案,提出了教育世俗化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原则。由于他在政治上和吉伦特党有联系并参与了制订1793年的吉伦特宪法草案,所以被罗伯斯比尔政府以反叛罪宣判死刑。他在短期逃匿之后,于1794年春被捕入狱,随即死在狱中。在逃亡期间,他写出了他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部著作《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此书于1795年死后出版(以下简称《史表》。  在思想上,他受到卢梭和杜尔哥很大的影响。在社会观点上,他坚持自然法的理论,反对封建等级特权:在政治观点上,他颂扬自由、平等、民权,人道和启蒙,谴责殖民者的掠夺,并把战争看作是“最大的罪恶”:在哲学观点上,他坚持无神论和感觉主义。《史表》一书鲜明地反映了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在书中他努力想阐明历史发展规律、阶段和动力都是什么。  孔多塞是西方历史哲学中历史进步观的奠基者之一。作为启蒙运动对天命沦和神学历史观的反题,他认为历史的进步是和人类理性在每一个时代的发展状况相制约的。历史并不是英雄人物所创造的英雄业绩,而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产物。历史进步的阶段,基本上就相应于人类理性发展的阶段。因此,《史表》一书的主旨就在于表明,历史乃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第一步是从自然环境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第二步是从历史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进步的要义就在于扫除历史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些障碍来自两个方面:既来自在上者的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也来自在下者的愚昧和偏见;但是这两者都可以、并且应该由政治的和知识的革命而被扫除。历史也就是一幕理性力量自我发展的表现。人类必须服从自然律;但人类集体长期努力的结果,也反过来可以约束和利用自然力,而这仍然可以视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人之解放于自然界的束缚,这本身也是自然的。同样,人类自由的增长,其本身也是自然律的一部分。这样,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进步取决于人类理性的发展,并且人们因此有理由对于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就在他的《史表》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


编辑推荐

  一个人生来就有可以接受各种感觉的能力,有可以知觉和辩别它们所由之而组成的那些结单纯的感觉的能力,可以保存它们、认识它们、组合它们,可以在它们之间比较这些组合,可以掌握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它们的不同之点,可以对所有这些对象加上各种符号以便更好地认识它们并促成各种新的组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