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

陈志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2-1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陈志华  

页数:

34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如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不是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却为读者展现了历史的延承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作者简介

陈志华 1929年出生,1952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
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合作编译了《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建筑美学卷》,还有一个杂文集《北窗集》。
1989年起从事中国乡土建筑调查和研究。至今已出版《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婺源乡土建筑》等四本。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讲公民的胜利第二讲把人体美赋予建筑第三讲面包和马戏第四讲拱券革命第五讲西方不亮东方亮第六讲无情世界的感情第七讲文明地域扩大第八讲畸形的珍珠……下篇第十六讲从自然神崇拜到皇帝崇拜第二七讲四达之地第十八讲宗教的象征第十九讲敬慎者的家园第二十讲敢于输入也勇于创造后记

章节摘录

  公民的胜利  古代希腊并不是欧洲文明惟一的发源地,但是,要说说欧洲文明不得不从古希腊文明说起,因为它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又深又远,而已至今不衰。古代希腊也不是欧洲建筑惟一的发源地,但是,要说说欧洲建筑,也不得不从古希腊建筑说起,因为它对欧洲建筑的影响又深又远,从欧洲又影响到全世界,直到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中兴起不大不小的一股风,叫“欧陆风”,这欧陆风的基本语素,是两套“柱式”,就是爱奥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柱式,指的是石质梁柱结构各元件和他们的组合的特定做法,从细部直到整体。他们不但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和比例权衡,而且决定了它的风格。这柱式就产生于古希腊,是古希腊建筑留给全世界的最重要的遗产。  18世纪德国的艺术史家文克尔曼(J.J.Winckelmann,1717-1768)在1755年发表的论文《论摹仿希腊绘画和雕刻》里说,“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就典型地体现在爱奥尼和多立克两种柱式的建筑里。爱奥尼式更多一点女性的柔和华贵,多立克式则更多一点男性的雄健庄严。这两种建筑风格最成熟、最完美的代表是雅典的卫城建筑群。  卫城在雅典的中心,它建在一座石灰岩的小山上。小山是孤立的,最高点海拔156.2米,比四周平地高出大约70-80米。它四周陡峭,顶部经过一些人工修筑,形成一个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30米的台地,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只有西端有不宽的一个斜坡可以上山。公元前1400-前1200年间,古希腊史上的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本土上有许多聚落,据险峻的山同而建,还造了厚厚的城墙,雅典是其中之一。防卫坚固的山冈叫卫城,上面住着氏族的首领、贵族和一部分居民。其余的居民住在山脚下,遇到战争便躲进卫城。大约在迈锡尼文明时期结束之后,雅典卫城上的首领和贵族府邸就搬走了,造起了一座祭祀保护神雅典娜的庙,雅典便是因她而得名的。庙的周围还有些敬拜其他神、半神、英雄、“城邦保卫者”等的设施。古希腊人信奉泛神论,他们有一个很庞大、很复杂的开放性的神谱。  雅典卫城后来经过几次改建。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商业、手工业和航海业已经很发达,多次政治改革大大提高了商人集团和平民的地位,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为赈济贫民而大兴土木,其中就有雅典卫城上新的雅典娜神庙,石头的,周围一圈柱廊,用了多立克柱式。公元前566年,创立了泛雅典娜节,四年举行一次盛大的节日,后来成了全希腊的公共庆典,和奥林比亚的庙斯、德尔斐的阿波罗等神抵圣地的节庆差不多。这个泛雅典娜节对雅典卫城逐渐建设成全希腊最辉煌的建筑群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雅典确立了以海上贸易和手工业为基础的自由民民主制度之后,平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大受到激发,从此雅典文化中人文主义因素逐渐增强,为以后的高度繁荣准备了条件。和雅典同时,爱琴海里的一些岛屿和小亚细亚的希腊移民城邦也都转向手工业和海上商贸,建成了自由民民主制度。他们的经济和文化也欣欣向荣。米利都、萨摩斯和以弗所的神祇圣地建筑群汲取了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经验,在规模、艺术和设施等方面都领先于整个希腊。  雅典和小亚细亚各城邦民主制度的建立和保卫,对全欧洲的历史都是一件大事。公元前546年,波斯占领并毁灭了小亚细亚许多城邦,然后渡海西征。希腊各城邦团结起来抵抗波斯的侵略。对雅典人来说,要保卫的不仅仅是自由和海上贸易的利益,而且是保卫自己的民主制度。因此他们在战争中比伯罗奔尼撒那些贵族寡头统治下的城邦更加坚决,承受了最壮烈的牺牲,当然成了希腊城邦的盟主。公元前479年,希腊人最后战胜波斯。  波希战争的胜利解放了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城邦,他们的经济和文化迅速恢复,更加繁荣。此后,希腊各城邦之间的交往比过去密切多了,文化趋向融合,逐渐产生了统一的希腊国家的意识。雅典利用战争中赢得的领袖地位,在伯里克利(Pericles,公元前443-前429在位)领导下实行上邦政策,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的前半成为希腊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平民为骨干的海军在战争中立了大功,战后又成了控制海上贸易的主力,因此平民的政治权力进一步扩大,雅典的自由民民主制度越发完善,文化中人文主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因素高昂发展。以雅典为主要代表,希腊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也便是所谓的“古典时期”。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有人之处都有建筑 / 凯文  正如陈志华先生自己所说的,写建筑,难得是“深刻地写出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他对国内建筑著作的批评——“建筑史的著作太干瘪”,“文化史的著作太空疏”——实在是说中了要害。《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使我感到盼望已久的这种读物终于出世了。  传统的建筑史读物,一般都要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然后希腊,罗马……一路讲下去。但是,“二十讲”却突破了这一传统,一开场就谈古希腊建筑,因为“它对欧洲建筑的影响又深又远,从欧洲又影响到全世界,直到中国”。然后,作者随手举了一个例子:近年中国建筑中兴起了一股所谓“欧陆风”,如果追究起来,其基本元素实际来源于古希腊。这样,他一下就把遥远的异国古代建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破除了古典建筑似乎高不可及的幻影,而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味。像这样注意引发读者兴趣,为读者的阅读乐趣着想的作法,在中国的艺术著作中实在是太少了。其实,在国外,有大量的艺术普及读物,其目的都不在学术,而纯粹是为读者服务,因而都要想各种办法去激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培养艺术修养。陈先生在这方面,是对国内同仁做了表率。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发读者的兴趣,并不意味着一本书就内容肤浅。恰恰相反,《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是把建筑的变迁与人事兴衰结合在一起,让建筑在人文的背景上熠熠生辉,这就非一定的功力底蕴而难为。正如陈先生在全书启卷时所说:“有人之处都有建筑。”而什么样的人,当然也就决定了会有什么样的建筑。比如,中国这些年来修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广场,可是鲜有成功之作,毛病出在哪里呢?读了《市民的客厅》一章,我们当有恍然洞悟之感。原来,广场应该是城市居民们消磨时光,交往,开展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作者用文学化的语言讲述了欧洲广场的景象,人们不妨都读一读,然后想一想,我们的哪一座广场,真的是出于这种“以人为本”的目的而建设的?书中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广场都是民众公共生活发达的结果,换句话说,其前提是城市居民拥有一定的民主和平等,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力和能力。这,就已远远超出狭义的“建筑”概念,而涉及到更为深刻和广博的人文景观了。真是有什么样的建筑,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因此,这本书字里行间,实际上一直都在以一种曲折的方式向读者发问:我们究竟希望什么样的生活?  作者的用意正在于此,他要通过这本书,在读者中建立这样的概念:建筑不仅仅是房子,相反,它是文化的凝结,渗透着人的梦想、灵性和尊严。他更要驱除建筑史与我们普通人无关的误解,让我们知道,建筑规定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如果人想要决定自己的生活,就应该学会决定自己的建筑,而其前提,当然是要懂得建筑。最可贵的是,陈先生在讲述这一切时,避免了历来同类著作流于空洞的缺点,以生动的笔法,大量的细节,让我们感性地体验人性在建筑中的律动。对我来说,书中讲述的各种逸事,不唯新奇有趣,亦且极具启发之意;而频繁引述的伟人、文学家、艺术家及建筑家的隽语、诗句、论断,或以其机锋,或以其雄辩,或以其文辞优美,每每令人陶醉和感动。就是作者自己简洁的一两句品藻,也往往犀利而富洞见,因此,读他的书,是一种真正的陶冶。  中国人常爱说:鉴古而知往。今天,无论从哪个层面上,中国人都正在经历着自我重塑的过程,这句话应该特别有意义。如果我们这里也像欧美那样,随时有数十上百种的建筑普及读物供人选择,如果我们大家都对世界建筑有起码的修养,那么,我们或许就能够看出近年所谓这“风”那“风”都是怎样荒谬的误导,就能够具备鉴别和选择建筑的能力,从而选择我们的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展现了外国建筑的历史延承和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值得收藏和品读。


以讲座的形式,按历史顺序叙述,折重点叙述,一不同角度分析,展现西方建筑,反映西方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还有里面精美的图片,很有收藏价值。好书,大家奇分享!


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叙述,既能普及外国建筑知识,又能提升审美情趣。文笔也棒!


作者的治学态度值得称赞,书的内容不错很多地方是我去过的,但有些遗憾,希望能先看到该书再去那些地方对外国建筑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这本书是在太棒了。陈老的书就是品质保证。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紧密结合,娓娓道来。对于一个喜欢建筑艺术的门外汉来说,兼有知识普及、提升审美的作用。


陈志华的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读。文笔洗练优美。老先生是对建筑有一种亲情般的感情才能这般如数家珍地叙述。陈志华的一套都买了来,包括他的建筑讲座和中国乡土民居的研究,文字都很好,装帧也好。


看完第一第二章里评论,之前有去过欧洲,被欧洲建筑吸引,特地买来这本书学习下,看了书对在欧洲看到的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书中有很多建筑上使用的专用词汇,看得有点茫然,但仍有许多关于历史和文化的介绍,总的来说,作为知识拓广还是很好的。不错


读这样的书,是历史与建筑美学的结合。


此书是朋友介绍给我看的,为年初去欧洲玩做功课。此书印刷精良,图片精美,书中语言描述清心流畅,内容简洁易懂,在我这位从未接触过建筑知识的人的面前展开的一幅美丽的欧洲建筑长卷。很佩服陈志华教授深厚的建筑、历史知识和文学功底。


这是一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本书从社会美学思潮的变迁角度,论述建筑的变迁和发展。对每一建筑的特点也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说。对非专业读者了解古今建筑,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大有裨益。


建议先读西方历史,绘画,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再看这本书,建筑,真是历史文化人文的高度结晶。


包含陈志华一辈子心血的经典之作。从建筑展开,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延伸到人性的本质和人的内心。。。大家佳作!


二十讲系列是不错的建筑类图书,已经有一本了,这本是用来送人的!


还没有看完书的装帧和纸张是我最喜欢的那种图文并茂对建筑历史的重大节点描述的非常通俗易懂是建筑爱好者的不二之选比较适合初学者好书又买对了


好埃及回来之后,就对外国的古建筑很感兴趣,买了这本书,非专业性普及本,很有意思


每次去欧洲,都被那里的建筑艺术所深深吸引。这本书将有助于我更好地去理解,去欣赏那里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小镇还有那些或神奇或沧桑的古堡


喜欢旅行,喜欢建筑。自由行几次后觉得不多掌握点理论知识不行啊,很有帮助的书,看完后对之后的旅行观察的视角会不同啊。


很实用的一本书。对于学习建筑或艺术设计的同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很喜欢看书,用当当买书也是习惯了,每次收到包裹的时候,都很开心,感觉每打开一本书,就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这本书是一位很棒的老师推荐的,很实用,对建筑有兴趣或者有研究的人员一定要看的!


对一个从事地产广告的文案来说,还真该要看看这本书,就当作是拓展下视野吧。或从令一层面来说,该对笔下的建筑--那些被虚构浮夸出来的奢靡,有一种较为清明的认知。


本书图文并茂.各有所适,对于建筑很难说哪种好,哪一种不行。只能说自己喜爱的就是最好的。


两本我都买了,外国和中国的,很不错


三联的书一直都喜欢,建筑类的必买。


一直对建筑很感兴趣,终于找到了这本好书,比外面便宜多了。


想要了解欧洲的建筑精髓,截止目前可以满足


此书比较专业,不是建筑专业的我看起来好吃力,不过印刷不错,很漂亮


以前买过中国和外国的都有,结果外国的丢了只好再来买一本。


建筑史上老师推荐的,编写逻辑挺新颖。妈妈也想了解了解,所以给她也买了一本。


建筑史,另外陈先生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写建筑史。


谈外国古建的优秀著作


1.从出版物角度看,和国内同行比,出版物内容很好,印装质量也不错;
2.从翻译质量来看,仍有不少问题,个别翻译不合中国习惯,个别语句不是是否顺畅;
3.一个非常明显的排印错误,18世纪的一个头像(大插页)被重复解释为法国2万年前文物;


读了两遍。激动之下,给陈志华先生写了信,还收到了陈老的回信。


把一些专业的知识讲的深入浅出,真正的大学者风范。文字也很优美。


讲的很详细 学长极度推荐呢 很喜欢


书的包装一看就是我喜欢的类型,里面是彩图更是添加了我的阅读乐趣。内容也很有意思,不是课本的形式,在快乐阅读的时候就能记住很多东西。


彩色印刷,插图详细、精致,介绍通俗易懂,超出了我的预期,很不错。


很好的书,有彩色插图,就是贵点!


印刷不错,插图精美,喜欢!


非常好,插图很漂亮,作者用词很考究,语言优美,讲解详细……


深入浅出,长知识。不需要专业知识就看得懂。文字和插图都好。


一次买了2套,送同学一套。


很不错的一本书,上课用的着


很轻松的看这本书,内容和图的结合方式,很好


这本书很值得一看 内容写的很好 不会觉得单调 是一本很好的书


终于拥有这本书了。心中欢呼雀跃!!彩图,介绍覆盖面广,知识性强,出国玩儿前必读啊


感觉很长知识的一本书


非常满意的一本书。书本印刷装订很精美。图文并茂,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很有冲动想去实地看一下的冲动


书不错,你值得拥有


好 太好啦


书还可以,就是送货的速度太慢了


非常喜欢,当年上课就是用的这个教材,当时就震撼了


随便看看,还OK啦^_^


经典的书启迪心智,建议大家多读经典


经典,值得细细品味


看过很多年了,收藏


刚到还没看,装帧不错


很近以前就读过了,现在买来收藏的


书展上看到的好书,降价后买的。名家名作。值得推荐


很值得收藏阅读


这是老师推荐我们去借的,我比较喜欢在看书的时候写写画画,就花钱买了,纸张质量很好,印刷也很清晰,图文并茂哦!


可以了解,,内容还行


不错 值得一阅


长知识,图文并茂。


跟想象中差不多,值得一看


好书,认真读受益


非常欢喜的好书 包装也非常好


看起来并不干涩,不像专业教材,很适合爱好者。


还没看,给儿子买的,增长知识


文字秀美,内容丰富,很受用~~尤其是学设计的朋友非常合适。不是学设计的朋友也可以增加学识~~


内容一般,不过图很清楚


很不错,首先书的装订质量很好,其次书的内容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


一本好书,不论你是从事何种职业都值得阅读和收藏。


少有的让我有一股气看完冲动的 书。很 好 。作者水平高,让人敬重。


内容没的说,只是书面有点脏,也有点折。影响了一下小心情


经典的入门级图书


很好,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当作扩充知识的入门书,很不错。


深入浅出,配图也很好,确实是一本好书


这个算是建筑学教材了,老先生写作很有味道


非常好看,值得收藏,系列都不错


教材类图书,但也适合业余学习和休闲。


这是我看过外国建筑史的书籍过后 才看的此本书 感觉只是把知识从新按上去 并没什么创新的东西 只是作为了解外建筑(古典)的书籍就可以了 恩 不过内容很容易理解 而且还是彩图 可以了 可以了


这本古外国建筑二十讲,总体说来不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配图优美,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对于我这种从来没接触过建筑的门外汉来说,有些地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我觉得对于一些建筑术语配上相应的英文名称会更好些,其次就是价格偏高。


很好,加深了对外国建筑的认识.


这是一本不错的建筑学讲义,陈志华老先生把建筑讲得深入浅出,很实用。


内容及图片还是挺适合的,就是纸张不如同系列的现代建筑二十讲~


曾经的世家经历让我看遍了这些所应该体会的东西,我在旧图纸中轻易地勾勒出立面,很喜欢,当我在钢筋水泥中体验生命的真实的时候,夏花正如生之灿烂,生命太漂亮,建筑将永恒,美丽的世界让我感到欣喜,大喜中大悟。
陈志华的讲义组成图文并茂的精良作品,让我想去了杭州美丽建筑师设计的的PPT图片,美丽,因为生活和真实。


我在网上买很多书,但是很少评论,这本书我一个星期左右就看完了,觉得作者写的很通俗易懂,并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理论,就像把西方的古建筑发展历程讲故事一样讲给读者听,唯一比较欠缺的是对于一些名词术语没有配以简单的图示,以致我在看的时候不时的百度一下,不过从另一方面讲,看书要的就是读者自己能想象到它所描述的情形。所以总体评价很不错。感兴趣的童鞋可以买


建筑背后的文化,通过西方建筑了解他们的文化,很有收获


对于建筑门外汉的很值得推荐的书。虽然还是有一点点术语


介绍条理系统,各种建筑风格的传承介绍得很清楚,很值得一读


即使不是学建筑的,或从事建筑行业的,对于开阔眼界也非常不错


图文并茂,印刷精良,内容深入浅出,集专业知识与人文、历史常识于一体,使人读来受益颇深,是一部值得赏读得好书!


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提升审美观念水平


感觉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精彩、深入。


很好地入门书籍,插图丰富,形象生动


朋友推荐的,借来翻了翻,发现写的不错,就自己买下了。


去欧洲走马观花前最好先看看这本书,做做功课,否则还不如在家看电视。


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蛮好!


我都不记得什么时候买得了。。。


价格比较贵,但是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