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电影与方法

[法] 克里斯丁·麦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2-7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法] 克里斯丁·麦茨  

页数:

366  

译者:

李幼蒸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符号学与电影理论;电影语言结构问题;电影本文结构分析;电影深层结构研究等内容。

书籍目录

中译本再版前言编译前言一、符号学与电影理论1.电影符号学中的几个问题(1967)2.电影和符号学:某些联系方面二、电影语言结构问题3.电影中的结构与意义(1976)4.电影代码的分节方式(1967)5.论电影语言的概念(1971)三、电影本文结构分析6.图腾与电影(1969)7.约翰·福特的《少年林肯》(1970)8.风格、语法和电影(1975)四、电影深层结构研究9.古典电影的引导代码(1974)10.历史和话语:两种窥视癖论(1975)11.论“历史和话语”(1976)12.结构一唯物主义电影的理论和定义(1975)附录一故意茨访谈录附录二 回顾麦茨:符号学和电影理论附录三 麦茨理论和电影研究的分类态度英汉名词对照表外国人名对照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电影与方法 PDF格式下载



  “重要的并不是一个学派,甚至也不是一种运动,也许仅仅是一种倾向。这是一种意识的觉醒,是电影的某种辩护,是未来的某种可能,以及我们促进这一未来早日来临的愿望。”
  
  ——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
  
  
   一、 割不断的联系:结构主义语言观
  
   谈及电影符号学,就无法对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避而不谈,事实上,日后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的电影符号学起初正是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想运动兴起,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诞生的,而其对于电影结构的分析研究也借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说,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关于结构主义思想的正确认知,无疑是深入理解电影符号学内核的题中之义。
   语言历史的研究共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和当代语言学四个阶段,其中,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研究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研究对于语言自身认知起到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正是索绪尔的语言研究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和符号学带来了创造性的启发。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但却超越了后者,后来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成为影响深远的结构主义思潮的源头。”【1】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和符号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在其代表性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公式: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其中的语言系统是针对社会全体成员的一种规范,言语则是个人的言语行为,二者密不可分又相互区别,因而他提出,应该分别建立语言学和言语学进行研究。而针对时空关系,索绪尔又建议区别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理应从共时语言学着手,因为他认为,语言系统是共时性的。 同时,他又敏锐地体察到符号,认为语言就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应该专门设立一门符号学,因此又被后人称为符号学的创始人之一。针对语言符号,索绪尔提出了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两个原则,在关于任意性的阐释中,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概念,即符号的能指,一个是音响形象,即符号的能指,二者的结合则为符号,能指是符号的表示成分,所指是符号的被表示成分,两者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此外,索绪尔还提出了价值理论、句段关系等语言理论,主张系统的研究。在他的理论基础上,诞生了布拉格音位学派、哥本哈根语符派、日内瓦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几个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思想对一般文艺理论和电影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电影符号学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对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
  
  
  
  二、电影符号学的发展及分期
  
   作为一门研究符号意义的人文科学,因为其研究领域过于宽泛而又抽象,符号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直到结构主义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符号学乘着‘结构主义’的东风在欧美人文领域大行其道,并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2】一批符号学家受结构主义尤其是法国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有感于电影这个异质综合媒介提供的复杂而广阔的研究空间,而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影领域。电影符号学是电影理论也是符号学的组成部分,是当代符号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既产生于符号学,又反过来推动其发展。一般认为,电影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即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1964年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发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其正式诞生。此外,重要的电影符号学家还包括意大利的帕索里尼、安贝托.艾柯,英国的彼得.沃伦等人,在本文下一节中将会对这些代表性的符号学家及其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详尽的论述。正是这些学者的努力,使电影从古典电影理论迈入到现代电影理论的阶段。从总体上讲,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集中在三大研究领域:其一是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性;其二是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其三是开始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本文)的叙事结构。【3】当然,第一符号学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病,它过于依赖结构主义语言学,过分关注电影的形式,走向了僵化的趋势。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麦茨等人逐渐从形式化研究过渡到对于影片文本的研究,同精神分析学结合,加入了观众深层心理的研究,从本体进入文化研究,这就是电影第二符号学,它以1975年麦茨的《想象的能指》一书为标志,拉康学说成为这类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关于电影符号学的评价,历来重说纷纭,对此曾经在麦茨生前与其有过数次交流的著名学者,国际符号学会(IASS)副会长李幼蒸的评价较有参考价值。他认为电影符号学的影响不限于电影理论,它密切地与一般符号学、一般文艺理论,美学,乃至人文科学全体有关。虽然偏重形式研究,它实际上所研究的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问题,表面上重形式分析的结构主义和重思想内容的存在主义相互对立,但结构主义者都曾是存在主义的热心读者,在人生观上他们都是法国启蒙主义精神的后裔。【4】不同于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运动,与其把结构主义和电影符号学当做一个“流派”或是“学潮”来对待,不如当做一种工具和方法论倾向。它的研究方向一直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对于它的影响与意义也不是一时间能够定义与概括得确切的,我们也不能因为其影响与势力的一时消长来评判它的成就与价值,而应该按照学术内在的标准。可以说,麦茨等人开创的这种研究方向还有待于后来者的进一步挖掘与深化对其的认识。
  
  
  
  三、代表人物及经典理论
  ①克里斯蒂安.麦茨
  电影符号学的理论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法国,其次意大利和英国方面也有显著的代表人物及论成果。一一道来的话,那么麦茨无疑是其中的领袖式人物与电影符号学的宗师,被誉为“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电影理论家 。
  
  他对于电影符号学永久贡献就在于他把20世纪西方的人文科学成果最大限度地运用于电影研究中。前文提到他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和《想象的能指》分别标志着第一符号学和第二符号学的产生。过去,麦茨的研究重点虽有了数次改变,但她始终未变的是有关于“电影艺术品”内外结构的基本和深层条件。即电影结构的语言分析、观众心理构成分析。种种制度机构分析及叙事结构分析。简言之,他总是注意于电影和电影文化的决定性制约因素,从而一贯使电影研究维持在元理论的层面上,麦茨理论本身,实际上,它是跨学科策略和自主性策略交相并用。结果,我们看到语言学、精神分析学、文学批评和社会学对麦茨电影理论形成的积极影响。【5】在这里,不可能详细地介绍麦茨的所有理论成果,本文仅以其八大组合段理论为例简要说明其理论方向。
  
   八大组合段列出了镜头与镜头,段落或段落之间的形式氛围,虽然这个理论被证明存在着缺陷,简单地按语言进行类比是条死胡同,但是却提供了一个初步的理论依据,为后来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叙事学方向。下面具体阐明一下八大组合段,参照王志敏与杨远婴的图表。
  
  独立语义段 (自主语义段) 1、自主镜头(具有独立性的单个镜头)
  
   组合段 非时序性组合段 2、平行组合段(两个或多个主题交替出现)
  
   3、插入组合段(通过照明、摇镜头等手段连接)
  
  
   时序性组合段 4、描写组合段(共时性事实的镜头系列)
  
   叙事组合段 5、交替叙事组合段
  
   线性叙事组合段 6、场景
  
   段落 7插进式段落
  
   8普通段落
  
  尽管有着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但是麦茨在访谈中表示自己从未考虑过建立学派或是争取(实质上已然是)领袖或导师地位,他表现出一种难得不“党同伐异”,不攻击不僵化的难得的理论品质。他满怀感情地提起他的导师罗兰.巴特,表明自己虽然关心理论,却并未把自己栓在理论上,而是按需要不断改变,没有把其当做竞争的武器,这个特点正是来自巴特。他自己也意识到符号学并不是万能的,或许很实用于某些任务,却不适用其他任务。这样一位兼有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电影理论家于1991年提前退休,本意做一些关于风趣话和电影陈述作用的研究,但是难以置信的是,1993年他饮弹自尽。原因不详,有人推测是个人生活不幸(婚姻破裂、母亲病危、常年眼疾)又或是在学术领域,电影符号学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间经受欧洲电影哲学和美国实用电影理论的双重挑战。不管原因如何,随着麦茨的陨落,电影符号学的辉煌岁月也一去不复返了。
  
   ②安贝托.艾柯
  意大利著名学者、哲学家、符号学家,其研究领域广泛,其中就包含着符号学。
  
   1967年在彼萨罗电影节艾柯提出《电影代码的分节方式》一文,由此提出了电影分节理论,他提出了构成电影影像并表达各种特定含义的可互相包含的十种代码,代码分类渗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精神。【6】这十种代码分别是1、传输代码 2、知觉代码 3、识别代码
  
  4、情调代码 5、肖似代码 6、肖似化代码(含蓄一直更复杂和更被文化了的因素)7、感觉和趣味代码 8、修辞性代码 9、风格代码(只被实现一次,确定的、独创性代码,标志某位作者特点或富于情绪性场面或某一美学理想、技术与风格学实现)10、无意识代码。此外,他还提出了三层分节理论,他认为天然语言有双层分节,第一层是音素的连结,第二层是语素的连接。艾柯认为当开始研究视觉形象时,需要假定三层分节。第一层节是修辞元(知觉条件)的连结,第二层分节是记号的分节,(通过一层城里的识别音素或抽象模型、象征符号概念图式),第三层分节是意素的连结。同时,他还把诸画面组成的片段看做是引出了由姿势组成的新维度,后者甚至也有自己的三层分节(运动修辞元、运动元、运动素)。20世纪50年代,他将信息论引进电影符号学,主张用代码来代替语言,其倾向偏离了美学,而接近于信息论。其主要贡献在于使电影语言研究与其他有关学科联系起来,特别是皮尔士记号论、知觉心理学和信息论。使这一领域中的讨论从结构主义语言学扩展到一般符号学等。
  
  
  
  ③其他符号学家及学说
  
  除了上述两位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家,还有部分国家的学者针对符号学及其相关方向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与贡献,作为符号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成就亦不应忽视。
  
   意大利现代派电影导演兼理论家帕索里尼于1965年在皮萨罗电影节提交了《诗的电影》论文,参照自然语言的双重分节方式,把电影语言分节为语素和影素,即镜头与现实中的客体和动作。
  
   相对于符号学家普遍依据索绪尔的语言观,英国电影符号学家彼得.沃伦则从属于皮尔士符号学体系。相对于麦茨,他并非纯理论家,对理论的应用比对理论本身更有兴趣。他是将结构分析用于影片本文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国“作者结构主义”的倡导者之一),他并企图用美国皮尔士——莫里斯派的符号学来补充电影理论界主要采用的大陆派符号学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电影理论具有折中色彩。【7】
  
   威名遐迩的法国《电影手册》也曾运用巧妙的方法论针对约翰.福特的传记片《少年林肯》做了细致的本文解读。电影语言学意义上的本文概念,并不是指作品,而是指构成作品的语言符号及编码程序。对影片的本文分析,并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分析。它不从本质论的意义上研究电影的美学特性,也不研究某部影片的艺术风格,而是探讨影像编码的互动,探讨本文结构化的样式。电影的本文分析与文学的结构主义一样,着意建立的都是一种关于描述对象的‘关系学’。而且,这种关系的构成依据,不在作者的主观意愿,而在本文中的一系列相关因素。 【8】《电影手册》编辑部这篇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首次载于1970年《电影手册》第233期上,他们宣称所采取的是一种特殊的“读解”法,即在作品的每一层次上寻找关键性的意指作用,并探索此作用城里的“书写作用”。同样运用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方法,美国学者尼柯斯也重点分析了《少年林肯》一片,读者可以把两文进行一个参照比较。
  
  
  
  四、作为语言的电影
  
   针对电影语言这一概念,我认为有必要重新做一个阐释。普遍意义上,人们提到电影语言,是把它当做一个比喻,就像阿斯特吕克提出的著名的“摄影机——自来水笔”。人们习惯于把电影当做一种艺术语言,更惯习性地不断读解着“视听语言”。可是,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电影是否是一种语言?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的电影语言学研究可以称之为电影语言学的“前史”,之后是“正史”。60年代中期以前的‘电影语言研究’更多地关注电影制作的具体程序和最后产生的银幕效果之间的关系,及为了使“电影语言”区别于“戏剧语言”和“文学语言”,而关注如何创作好的电影表现形式,这里的“电影语言”只不过是“电影技法”和“好的电影表现方式
  ”的同义语【9】前文提到,第一符号学的理论基础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关于这一点在文章开头已经做了详尽的说明)。因而,这里所提到的电影语言已经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比喻,而是以一种现代语言学对于电影研究的渗入,电影语言可以像我们用自然语言思维一样,为我们提供一种思维方式。经典电影理论致力于确立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地位,而由电影符号学开始的现代电影理论则更关注电影成为一种语言的问题。电影与语言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等多学科的跨学科交流与融合,使电影愈来愈趋向人文科学的本质。
  
  五、关于电影符号学现状的思考
  
   毋庸置疑,电影符号学在电影理论与批评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功利主义及美国实用主义电影理论的冲击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出于自身较为抽象、晦涩、易走向僵化的缺陷,电影符号学在今日,不能说走向衰落,至少也是趋于一个平缓的态势,昔日的风光不再,一代电影符号学大师级人物麦茨也撒手人寰,那么应该怎样认识电影符号学?它的出路又在何方呢?首先,应该认识到电影符号学与美国实用主义电影理论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理论学说,两者没有孰优孰劣之分。理论的成就不在于一时的得势或是失利。电影符号学,尤其是法国的电影符号学是一种内在的,学术性与知识性的理论。美国理论的外在成功是其在科技工商时代善于强化文教组织效力所致,它也是人文研究制度化和商业化的自然产物。法国电影理论是法国社会和人文科学自然变迁的结果。法国派电影理论参与人文科学整体发展命运,麦茨理论的“内在性和一致性”相通于此。而美国派实用性电影理论研究则外于人文科学整体状态,即外在于人文科学,也外在于电影理论的认识论探讨。【10】
  
   总而言之,结构主义与电影符号学丰富与拓展了电影理论的研究空间与方向。具有着相当程度上的多元化,复杂性与思想深度。它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并不足以让我们忽视它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与重要的理论借鉴与研究意义,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更为清醒的、客观的态度去研究、继承与发展。
  
  
  
  本文参考书目
  
  --------------------------------------------------------------------------------
  
  【1】【6】【9】王志敏:《电影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2】杨远婴:《电影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3月
  
  【3】许南明 富澜 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2月
  
  【4】【5】【7】【10】克里斯丁.麦茨等著 李幼蒸译:《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2002年7月
  
  【8】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
  
  
  
  
  
  
  
  
  
  
  


  (50年代末以前的电影理论大致两类:1电影制作者和影评家技术性总结(巴赞现实主义,长镜头,色彩,表演理论),2依赖其他学科知识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对电影学解释。)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电影理论:
  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麦茨,艾柯,电影语言与电影文本分析。(60年代早期的电影符号学研究与普罗普等结构主义文学叙事分析密切相关)
  7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新发展:(拉康精神分析和后结构主义影响下)课题:观众深层心理,电影机构与意识形态论,电影叙事学。代表人物:麦茨,沃伦等
  这两类是主体,第三类是泛指所有那些自60年代迄今将符号学概念和方法用于电影理论分析的研究。
  
  1麦茨《电影语言》
  电影符号学家面临第一个问题:“本文总体”是由故事片组成还是有短片纪录片教科片或广告片组成,取决于想研究什么。
  电影符号学中有直接意指:镜头摇动,镜头变化
  间接意指:风格,样式,象征,气氛(美国强盗片中光滑的石板路酝酿着一种焦虑和困难的气氛)
  电影符号学有将沿着组合轴而非聚合轴发展的危险。(不懂)
  摄像机角度,影片性质,镜头焦距长短,摄影机移动的轨道——这些是本体语言(摄影机为何要这么做,为何要如此书写)
  然而电影中的语言的创作者和使用者并不同一,使用者是观众,所以组合:交替出现的蒙太奇,如夜间沉郁的都市和明媚的田园风景,可能表现穷与富,反动与革命等(文本内的画面让观众感觉到什么)
  12吉达尔《结构主义电影文选》
  将电影中的各元素都拿出来加以解说,电影制作,技术,电影内容等(看不懂)
  2—9选自尼柯《电影与方法》
  尼柯的《电影代码的分节形式》
  和罗兰巴特的指号差不多,知觉代码,识别代码,修辞元。
  组成画面的种种真实客体是意素,较大单元画面不是语素,而是话语。
  电影代码是唯一具有三层分节的代码:意素—肖似记号—修辞元(角度,光线对比,动态等)(就是因为电影是立体呈现于其中,所以分层比罗兰巴特多一个,是这个意思吗?)
  10—11考叶《作者理论》(不想看了,没时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