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2-8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钱穆  

页数:

115  

字数:

7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诸位先生,我这一次得有机会,向诸位作一番有系统的讲演,甚为高兴。我的讲演,将连续四次,分成四个讲题。综合起来,暂定一总题,名为《中国思想里的几个普泛论题》。  让我先略一申说所谓“中国思想”一语之涵义。讲到思想,有指个别而言,如孔子思想,王阳明思想等。亦有指共通而言,如中国思想,印度思想等。  人类思想之开始,本都是共通的。如饿了想吃,渴了想饮,冷了想穿衣服。但后来渐趋分歧,如米食和麦食便分成两途,有些人在想如何烤面包,有些人在想如何煮米饭。饮也如此,有人在想如何制咖啡,有人在想如何培茶叶。衣也如此,有人在想如何养蚕织丝,有人在想如何牧羊织毛。  人类思想,如此般的分歧演进,今天我们所讲,固不是煮米饭和织蚕丝的问题,但所讲尽属抽象,而仍有其共通性。所谓中国思想者,则是在人类思想大共通之下之一个小区别。而就孔子思想以及阳明思想等而言,则所谓中国思想,仍是一共通性。  讲思想,又必注意其联贯性。换言之,思想必有其传统。这一时代的思想,必在上一时代中有渊源,有线索,有条理。故凡成一种思想,必有其历史性。而讲思想,则必然该讲思想史。  人类行为,必受思想之指导。惟其思想有传统,有条理,人类行为始能前后相继,有其持续性。此种行为之持续性,我们则称之为乃一种历史精神。历史精神也有其共通性,而仍不能不有其相互之分歧性。此种分歧,遂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之各别性,即特殊性。在各民族中,则又有其各时代之特性。于分歧中见共通,在共通中又有分歧。所谓中国思想,则就中国民族各时代思想之分歧中,来籀出其共通性,以见与其他民族思想之分歧处。  在任何一民族中,必有几许共通的思想,贯彻古今,超越了时代,跑进了人人心坎深处,而普遍影响及于社会之各方面,成为这一社会所普遍重视、普遍信仰或普遍探讨的论题,几乎成为一种口头禅。我们或许对此项口头禅,因惯常熟习听闻,熟习引用,而忽略了,甚至昧失了其内涵之深义。但当知,此乃一民族共通思想之结晶体,惟有此项思想才是活的,有力量的。一切思想分歧,都由此而演出。  今天我们处身在一大时代,在一思想斗争的时代中。我们该能开创我们时代所急切需要的新思想。但要开创时代新思想,我们该探讨历史上的传统思想,因其积欠埋藏蕴蓄在我们大群的心中,即在我们每一人的心中。它已演成了我们从来的历史,它已不啻成为我们生命中一重要的核心。我们一切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大都由此演出,我们如何能不注意?我们该把握历史传统思想来开创我们时代的新思想,来完成我们时代的新使命。  我这四次讲演,便是根据上述观点来讲中国思想里的几个普泛论题。此项论题,则必将是贯彻古今,而为每一时代之思想家所共同讨论者。此项论题,则又必是渗透深入于现社会一般人之心中者。因此讲思想史,即无异于是讲现代思想,因其已埋藏蕴蓄在现代思想之心坎底里,而有其深厚的生命,故为吾人所不得不注意探讨与发挥,以求其适应于现时代之需要,而成为一番新思想。我因于时间限制,只分讲四次,来举例申述。 谈到学术,人们往往联想到厚厚的书籍、深奥的术语、复杂的论证、晦涩的表达。可是偏偏有人能把那让人望而却步的道理用薄薄的小书、生活中事例、杂文式的发挥、聊天式的语言表达出来,还不失深刻。这样的人是大家,钱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指出,思想必然是公共的,思想家的作用在于发掘、吸收这大多数人的思想,再将这思想讲给多数人听。听起来象毛泽东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由国人习用的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等入手,追根溯源,由浅入深地阐述诸观念之内在语义及其相互汇通,从而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之大轮廓。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书籍目录

增订版补记自序前言第一讲 道理第二讲 性命第三讲 德行第四讲 气运总结语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

章节摘录

书摘道理今先讲第一论题,即“道理”两字。道理两字,在中国社会,已变成一句最普通的话。我们可以说,中国思想之主要论题,即在探讨道理。我们也可说,中国文化,乃是一个特别尊重道理的文化。中国历史,乃是一部向往于道理而前进的历史。中国社会,乃一极端重视道理的社会。中国民族,乃一极端重视道理的民族。因此中国人常把道理两字来批判一切。如说这是什么道理?道理何在?又如问,你讲不讲道理?这一句质问,在中国人讲来是很严重的。又如说大逆不道,岂有此理,那都是极严重的话。道理二字,岂不是普遍存在于中国现社会人人之心中与口中,而为中国人所极端重视吗?但中国人如此极端重视的所谓道理,究竟是什么一种道理呢?这不值得我们注意来作一番探讨吗?依照常俗用法,“道理”二字,已混成为一名,语义似乎像是指一种规矩准绳言。在中国人一般思想里,似乎均认为宇宙(此指自然界)乃至世界(此指人生界),形上及于形下,一切运行活动,均该有一个规矩准绳,而且也确乎有一个规矩准绳,在遵循着。但此项规矩准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我们人类的知识能力,又何从而认识此项规矩准绳呢?这正是中国思想史上所郑重提出而又继续不断讨论的一个大问题。若我们进一步仔细分析,则“道”与“理”二字,本属两义,该分别研讨,分别认识。大体言之,中国古代思想重视道,中国后代思想则重视理。大抵东汉以前重讲道,而东汉以后则逐渐重讲理。《宋史》有《道学传》,而后人则称宋代理学家。今天我们通俗讲话,则把此两字联结起来,混成为一观念。这正是两三万年来中国思想家所郑重提出而审细讨论的一个结晶品。现在依次先讲“道”。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庄子》说:“道行之而成。”这犹如说,道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唐代韩愈在《原道》篇里说:“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这是说,道指的由这里往那里的一条路。可见道应有一个向往的理想与目标,并加上人类的行为与活动,来到达完成此项理想与目标者始谓之道。因此道,必由我们之理想而确定,必又由我们之行动而完成。人之行动,必有其目的,由于实践了整个历程而到达此目的,若再回头来看,此整个历程便是道。因此道,实乃是人生欲望所在,必然是前进的,是活动的,又必然有其内在之目的与理想的。由是演绎开来说,道是行之而成的。谁所行走着的,便得称为谁之道。因此道可得有许多种。如说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道等是。即就人道言,既是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则由此至彼,也尽可有好多条相异不同的道。而且由此至被,由彼至此,皆可谓之道,于是遂可有相反对立之道。故说王道,霸道,大道,小道,君子之道,小人之道,尧舜之道,桀纣之道,皆得称为道。譬如说,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中庸》又说:“道并行而不相悖。”而且道有时也可行不通,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是指大道言。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这是指小道言。《易经》又说:“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因有相反对立之道,故若大家争走着那一条,这一条一时便会行不通。于是又有所谓有道与无道。无道其实是走了一条不该走的道,那条该走的道反而不走,这等于无路可走,故说无道。以上述说了道字大义。何以说先秦思想重于讲道呢?如《论语》《孟子》多言道,六经亦常言道,少言理。庄老也重言道,所以后世称之为道家。但《庄子》书中已屡言理,惟《庄子》书中的理字,多见于外杂篇。在《内篇》七篇,只有《养生主》“依乎天理”一语。若说《庄子》外杂将较后出,则理的观念,虽由道家提出,而尚在晚期后出的道家。又如《韩非子·解老篇》:“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管子·君臣篇》:“顺理而不失之谓道。”上引两语,都可归入晚期道家。他们都提到理字,与道字并说,但理字的地位显然在道字之下。又如《易·系辞》:“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说卦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乃及《小戴礼·乐记》篇:“天理灭矣。”此为经籍中言及理字之最要者。然《易传》与《小戴记》本非正经,皆属晚出,殆亦受道家影响。而后汉郑康成注《乐记》“天理灭矣”一语,云:“理犹性也。”可见直至东汉儒家,他们心中,还是看重性,看重道,而理字的观念,尚未十分明白透出,因此遂把性来解释理。许叔重《说文解字》曰:“理,治玉也。”又谓:“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玉不琢不成器,玉之本身,自有分理,故需依其分理加以琢工。孔门儒家重人,不重天,故仅言道不言理。但到宋儒,乃亦重言理字,却说“性即理”,才开始把上引“理犹性也”一语倒转过来,把理来解释性。这是中国古代和后代人对理字的观念看得轻重不同一个绝好的例证。此外如高诱《淮南子·原道训》注,说:“理,道也。”《吕氏春秋·察传篇》注,说:“理,道理也。”可见汉儒一般都对理字观念不清楚,看得不重要,因此都把道来解释理。但到宋德则都把理来解释道。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本书自序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2版)意在指出目前中国社会人人习用普遍流行的几许观念与名词——如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由此上溯全部中国思想史,由浅入深,即凭众所共知共喻,阐述此诸观念诸名词之内在涵义,并及其流变沿革,并及其相互会通之点,而藉以描述出中国传统思想一大轮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PDF格式下载



诸位先生,我这一次得有机会,向诸位作一番有系统的讲演,甚为高兴。我的讲演,将连续四次,分成四个讲题。综合起来,暂定一总题,名为《中国思想里的几个普泛论题》。
  让我先略一申说所谓“中国思想”一语之涵义。讲到思想,有指个别而言,如孔子思想,王阳明思想等。亦有指共通而言,如中国思想,印度思想等。
  人类思想之开始,本都是共通的。如饿了想吃,渴了想饮,冷了想穿衣服。但后来渐趋分歧,如米食和麦食便分成两途,有些人在想如何烤面包,有些人在想如何煮米饭。饮也如此,有人在想如何制咖啡,有人在想如何培茶叶。衣也如此,有人在想如何养蚕织丝,有人在想如何牧羊织毛。
  人类思想,如此般的分歧演进,今天我们所讲,固不是煮米饭和织蚕丝的问题,但所讲尽属抽象,而仍有其共通性。所谓中国思想者,则是在人类思想大共通之下之一个小区别。而就孔子思想以及阳明思想等而言,则所谓中国思想,仍是一共通性。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是钱穆先生针对当时的人心混乱而提出的具有思辨性的文章,每一个具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都会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他在书中阐述了道理,性命,德行,气运的辩正思维,很具有一代国学大师的气派,发人深省!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当代年轻人去读去思考,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是否缺少了什么呢?一个钱穆,一本讲话,一个时代,将人生的一切都描述的那么透彻,那么具有深度,我很喜欢同时也希望有智慧的您也来读读。做个有底蕴的中国人!


还中传统文化以真相的人,钱穆先生于我的意义既是如此。
以道德、性命、德行、气运,四词概括中国传统思想通俗之处,相通之处,钱穆先生真切地做到了“致广大而精微”。
读钱穆,就是读传统,读传统之真面目。
但是,不可否认,钱穆先生的史学观点中,包含了唯心主义的一些因素,故有些处论述并不彻底,当然,此乃个人粗见。


这本书,开本略小,厚度也不像现在发水的书那样,东扎三五百页,感觉要靠重量支撑价格。
书的内容只有四部分:道理、性命、德行、气运。其书的内文篇幅精短,文字平实。思想却较厚重,不失为现代社会的精神净化器。
老东西不能抱着不放,与时俱进是应该的,但中国浑厚的文明积淀还是多少需要了解一些的。现在文化受西望冲击严重,不只出现断层,或可重言为“断代”。
还是建议现代人,能抽出宝贵的时间,精度几本代表中国文明和智慧的好书。


钱穆大师果然不愧是大师,本书作为演讲集,把中国思想中常见的几个名词讲十分到位,把复杂深刻的东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大师


钱穆的书,没的说,永远的大师,这本书也不例外,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剖析的很详细,让人受益匪浅。心中永远的大师,大师的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收获会很大……


以前没看过钱穆的文章,看网友的评价,选了钱穆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本人感觉钱先生的见解与藕益有得一拼。藕益作为出家人偏重于出世间法注释儒家文化,钱先生更立足于世间法阐述中国思想。一代大师,从儒家经典入手,兼容佛道,居高临下,娓娓道来。值得一读。


大师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很值得细细品味!


钱老是很有儒者风范的学者,这本小书是他的一点关于几个名词的皆是看法,蕴含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解读。


钱穆的思想博大精深,自学成才更是令人佩服,对中国思想的论述精到。


书的外观品相非常精美,让人爱不释手,本书为增订版,书后附有27页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非常值得珍藏!


思想乃一民族之精髓,是国之精神财富,吾谓之中华国民而自豪!


寥寥不到8万字,用中国人的"道理""气运"两组概念便讲明白了中国人的世界观,用"性命""德行"便讲明白了中国人的人生观.间杂比较了中国的儒释道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和谐统一的趋向和西方唯心(宗教)唯物(科学理性)的背向或者平行的悖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用北大汤一介老师的哲学命题来说:天人合一谓真,知行合一谓善,情景合一为美,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合一.当然非要比个东西方文化的高下,谁能融合另一方的文化,谁将为人类的现在提出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道理,性命,...读完这两章之后,我就觉得这本书真值得一读,仔细品味,就犹如是天外的思想一样,感觉从来没有聆听过一样,只有敬畏和佩服,继续~~~


对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作了深刻的解析,从而引出更深一层的思想


很喜欢这本书。钱穆的思想,三联的包装,堪称完美。


毕竟是国学大师的著作,又是为思想和学术而作,信实可靠又富于启发。增长知识,增加对古代思想史的了解


这个商品不错,是中国思想研究的良师益友.


关于中国思想,市面上有一辈子都看不完的版本。这本很有高度和深度,毕竟是三联出版的。


对我之思想认识,产生极大之影响与震撼!


当然是好书。思想深邃。


思想很有深度,不愧为大家,很喜欢。


大师思想清澈有力


那时代的人都能把最重要的道理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明白。


1、薄薄的一本,封面设计得干净清爽
2、钱穆讲演而成的书,通俗易懂又很有内涵
很不错,推荐喜欢这类型书的人购买。


很有力量 讲的很透彻
一个对中国很了解的人的总结 值得一读


初次接触钱穆是《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独到的见解,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我这个历史白痴也坐下来细细品读。
后来就开始收集钱老的书,大家高屋建瓴的历史观以及博古通今的学问实在让我佩服不已。同时,钱老的文字也值得反复斟酌玩味。
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钱老的观点,有些也还存有疑问。但总得来说是本非常值得精读之佳作!


真正的大师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能在深奥的知识都能深入浅出地讲出,使大家明白,钱穆大师作为历史学大师做到了。


原来没拜读过钱穆的书,偶尔一次购买了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感觉很有见解,遂分期购买了钱穆的18本书。可以说本本经典,部部惊叹!


在当当网上买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方便快捷,书籍质量没的说,比去书店更是节约了时间,想要什么类型的书籍,搜一下选出来,下订单,2至5一天收货,就这么简单,省去了驱车去书店,排队停车,在书架上寻找等繁琐的程序,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是我们老师推荐的一本钱穆的经典文存,对中国思想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买来看一看,书中的观点很值得细细品味。


大师远去,作品仍泛光!
李敖先生诟病钱老以温情对待中国历史,似是而非。。。不过,以怀疑之态度面对真诚之心,恐不免刁钻!


非常好的一本书,因为是一边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一边看钱穆先生的这本书的。这两本书一起读,挺不错的。


作为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作品真是经典常新,让人受益匪浅


这个是我继看完钱穆先生《人生十伦》才看的作品。

钱穆不愧为国学大师,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造诣非同一般,深表钦佩。


历史类书籍中的精品,大家风范,比起市场上流行的戏说,那点事。。。。来说,不可同日而语,可惜当今学者又有几人能博采古今,独成一体呢?太浮躁了!


最想要的是菊与刀,其他的是搭头,不过中国历代得失是意外收获。乌合之众网上看不错,实际拿到手感觉不如白色版本好看,呵呵~~不过,外观永远是最次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几本书都是好书,名家大手笔,马上学习啦~~~~


讲的很有道理


看过钱穆老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后,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所以很期待这本书的内容!


钱老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洞见,随处可拾。无疑,这本小册子,是钱老的演讲稿编缀而成,相比于其他著作,更易通晓,更易读,对普通读者来说。
建议大家都读读。


看看钱老的书,可以明白以前曾经有过的迷茫,小时读书时知道要打破四旧,破除封建遗毒,但长大发现,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何逃得出?但为什么古人能避免,我们为什么不能避免。读书以后才知道是盛世可以避免,所以说这只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但这些误区太多了,读了钱老书至少可以明白一些浅浅的道理。
这一系列的书值得一本一本的来读。


钱先生学养深厚,性命、道德、道理等等中国人日常生活常用的命题解释的清楚明白,很值得一读的书。


正如他所说的中国文化重在融合会通。他是作品也多学习汇总。作用很好的。


对更好地了解中国思想史很有借鉴!


学习中国思想史,收益很多!


想听老先生絮叨絮叨,床头必备


钱穆老师的作品让人很有启发


买了一整套的钱穆的书。都很好。恨自己没早点读。正在慢慢看。这一本相对比较简单。因为是上课讲义整理而成,所以没有太多的文言。但还是需要一点点文言基础更好。


近几天一直在看这本书,已经看了两三遍,多看一遍,便又多了不少收获,中庸一词在今天我们都看来是既对也不对,当现在发现实在是扯淡,中庸者,人人能知,人人能行也。关于这些书中多有阐述,实为好书。


通俗易通,融汇贯通,娓娓道来,值得一看。


看到朋友有一本,读着不错,便买了一本,很好!道理、性命,每一个解释都那么到位。修身养性,看后可豁然开朗!


钱穆可说是当代著名国学大师之一,选读他的书,以这本入手比较适合。


钱穆大师的书实在是有深度、有哲理,看了后要回想很久,沉思很久才能理解其中之意思。有时一页一篇要多看几遍才能理解其意,我估计应该是我辈的功力不够深厚,未能达到大师之境界。


拜读中。对于真正的大师,哪敢评论。学习都学习不过来了。现在的书,还是看几位先生的获益良多。毕竟烂书太多了现在——所谓的科研成果。


钱穆先生本对儒学颇有研究,此书更是论述有力,可谓获益颇深


钱穆先生一贯的风格,语言优美,深入浅出:)


钱穆先生的作品我是一定要读的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很久没看这么薄的书了,但内容确很丰富,内涵就更广阔了,我很佩服钱老的学识,大家就是大家!我现在还只看了《道理》部分,什么是道,什么是理,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阐释,真是大开眼界,活了这么大,现在才知道什么是道理,呵呵!不过朝闻道夕可死,值得!向大家推荐!


作者很深的文学造诣,精通中国文化,对所提内容分析全面精准深刻。


简单的词汇在钱先生笔下却充满着历史的演变,天地人的道理,值得收藏学习!


钱穆的书一向很喜欢,就是这本书不太好懂


钱穆作品都值得阅读,而且其学术性和通俗性兼顾的很好!


钱穆老师的作品,信得过


钱穆的作品都是值得阅读与学习的好书!


这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了解中国文化帮助很大


钱穆的书,最后一位士大夫,应该收藏全集。


还没看,但钱穆的书,是值得读的。


钱穆老师的书都还是不错的,读来有所收益,兼听则明。


虽说钱穆有时立场不够稳定,缺乏真正文人的骨气,但是书还是不错的


钱穆的书,难道会差吗??? 哈哈。。。。加油看吧。。。


钱穆是当代许多大师眼中的大师哦~~


还没看呢,是钱穆的应该横不错的


顶钱穆老先生!


这些年钱穆也开始火了起来。但书大都是文白相间,看起来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钱穆大家,喜欢。


钱宾四的书不能不读!


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书,但其内容丰富深刻,是一本华夏后人都该读读的书


听朋友说的 买来看看··


钱老的历史和政治书写得实、入木三分,值得学习和珍藏!


大家之作,让人敬仰观止


貌似平俗之概念经先生一解,深刻而透彻


仰慕钱先生已久,能读到老先生的书真是荣幸!


读此书。才可了解自身的根性


用演讲稿整理成的一本书,语言更浅显易懂,同时感慨,大师就是大师~~@!


很经典,不那么深,通俗易懂,推荐


深刻而通俗


钱老先生的书非常不错!这本书使得我们了解了原来看似简单的东西,后面并不简单。钱老先生知识渊博!


大师的书籍,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书不错,包装需要更用心些。感谢当当!


书,是好书,只是自己不够好,有的地方需要多看看才能明白。


有用的好书浅显易懂却不失深度


通俗明了,毫不枯燥,而且说得在理


对中国人的人生观的阐述深入浅出,逻辑严密,
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和而不同,
价值观是真善美,
人生观是随心所欲不逾矩


大家的演讲,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一读


大师作品,只买不问其他。


很好的书 印刷装帧精美 三联的数号啊


很哲学的味道,看得没什么兴趣,引用很多,没有一定经典国语基础,读起来不是很爽。


与众不凡


追着看钱氏的书,见识深刻,有嚼头。


需要静下心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