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史新论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5-0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钱穆  

页数:

33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于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书籍目录

自序再版序中国社会演变 一九五○年再论中国社会演变 一九七七年略论中国社会主义 一九八七年三月中国传统政治 一九五○年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一九七四年九月中国知识分于 一九五一年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一九八一年九月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一九八一年十月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一九七四年九月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一九七○年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一九五一年中国历史人物 一九六九年八月中国历史上之名将 一九七七年十月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一九四一年冬

章节摘录

中国社会演变一中国是不是一个封建社会?这一问题,应该根据历史事实来解答。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则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形态。现在把中国史上“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西洋Feudalism之起源,事先并非出自任何人的计划与命令,也没有一种制度上之共同规律。只因北方蛮族入侵,罗马政府崩溃,新的政府与法律不及产生,农民和小地主,在混乱中无所依赖,各自向较强有力者投靠,要求保护,于是在保护者与被保护者间,成立了各样的契约。后来此种契约关系,逐渐扩大,连国家、国王、皇帝、城市乃至教会,都被卷入。这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演进。


编辑推荐

《国史新论(新版)》中的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史新论 PDF格式下载



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于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另:钱老先生的 《国史大纲》是比较系统的国史研究资料。


1918 《论语文解》,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11月出版。 钱穆著《人生十论》
1919 《朱怀天先生纪念集》,上海自刊本,1919年8月出版。   1925 《论语要略》(国学小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3月出版。   1926 《孟子要略》,上海大华书局1926年出版。   1930 《墨子》(万有文库),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出版。《王守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出版。《刘向歆父子年谱》,《燕京学报》第七期。   1931 《国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5月出版。 《惠施公孙龙》,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8月出版。《周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出版。   1932 《老子辨》,上海大华书局1932年出版。   1935 《先秦诸子系年》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2月出版。   193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出版。   1940 《国史大纲》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6月出版。   1942 《文化与教育》,重庆国民出版社1942年6月出版。   1943 《中国文化史导论》,重庆正中书局1943年出版(待查)。《清儒学案》全稿成后,被国立编译馆遗失,幸留有序目。   1945 《政学私言》(人人文库),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11月出版。   1948 《孟子研究》,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出版。   1949 《中国人之宗教社会及人生观》,台北自由中国出版社1949年5月出版。   1950 《中国社会演变》,台北中国问题研究所1950年10月出版。1951 《中国知识分子》,香港中国问题研究所1951年出版。《中国历史精神》,台北国民出版社1951年11月出版。《庄子纂笺》,香港东南出版社1951年12月出版。   1952 《文化学大义》,台北正中书局1952年1月出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香港自刊本1952年11月出版。《中国思想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2年11月出版。   1953 《国史新论》,香港自刊本1953年5月出版。《宋明理学概述》,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3年6月出版。《四书释义》,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3年6月出版。   1954 《黄帝》,台北胜利出版社1954年出版。   1955 《阳明学述要》,台北正中书局1955年3月再版。《中国思想通俗讲话》,香港自刊本1955年3月出版。《人生十论》,香港人生出版社1955年5月出版。1957 《秦汉史》,香港自刊本1957年4月出版。《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及大学问节本》,香港人生出版社1957年6月出版。《庄老通辨》,香港新亚研究所1957年10月出版。   1958 《学龠》,香港自刊本1958年6月出版。《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香港新亚研究所1958年8月出版。   1960 《湖上闲思录》,香港人生出版社1960年5月出版。《民族与文化》,台北联合出版中心1960年6月出版。   1961 《中国历史研究法》,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1961年12月出版。   1962 《史记地名考》,香港太平书局1962年10月出版。   1963 《孔子论语新编》,台北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中国文学讲演集》,香港人生出版社1963年3月出版。《论语新解》上下册,香港新亚研究所1963年12月出版。   1968 《中华文化十二讲》,台北三民书局1968年7月出版。《中国文化传统的潜力》,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出版社1968年出版。   1969 《中国文化丛谈》(一)(二),台北三民书局1969年11月出版。   1970 《史学导言》,台北中央日报社1970年5月出版。   1971 《中国文化精神》,台北三民书局1971年7月出版。《朱子新学案》,一至五册,台北三民书局1971年9月出版。《朱子学提纲》,台北自刊本1971年11月出版。   1973 《中国史学名著》,台北三民书局1973年5月出版。   1974 《理学六家诗钞》,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4年元旦出版。《孔子传》,台北孔孟学会1974年8月出版。《孔子与论语》,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4年9月出版。   1975 《孔子略传新编》,台北广学社印书馆1975年10月出版。《八十忆双亲》,香港新亚书院校友会1975年印行。《中国学术通义》,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9月出版。1976 《灵 钱穆著《中国史学发微》
魂与心》,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2月出版。《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至八册,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6年6月至1980年3月出版。   1977 《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5月重版。   1979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出版。《历史与文化论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9年8月出版。《人生三步骤》,香港香港大学1979年10出版。   1981 《双溪独语》,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1月出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台北东升出版公司1981年12月出版。   1982 《古史地理论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2年7月出版。《中国文学论丛》,台北东人图书公司1982年7月出版。   1983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1月出版。《宋明理学三书随札》,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10月出版。1984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4年12月出版。   1987 《晚学盲言》上下册,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年8月出版。   1989 《中国史学发微》,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3月出版。《新亚遗铎》,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9月出版。   1998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的《钱宾四先生全集》全部完成。分甲编学术思想、乙编史学、丙编文化人生及其他杂著,共五十四册


如果说《国史大纲》读起来太费力的话(翻印台湾商务印书馆版,繁体竖排),那么这本《国史新论》也足以轻松地颠覆你从小在教育中树立起来的历史观,从而对历史会有一个真正客观清醒的新认识。比如你会惊讶地意识到,中国竟然没有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安石竟是一个大独裁者,他的变法使朝廷对百姓搜括更多……

  有人评论说,“读钱穆《国史新论》,才真正体会到了‘不知历史无以言当下,更无论将来’这句俗话的分量。全书所选的史论,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政治及教育制度等各个侧面,融古通今,纵贯始末,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读着钱穆的《国史新论》,想及国内史学界那些就史学而研究史学的专家,想及他们那些高深而不及其实的大部头史学著作,我更加敬重钱穆。”——《文汇报》


这是一本治史大家的通俗著作,作者纵观中国历史,选取社会演变、传统政治、士、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历史人物、文化传统六个方面,选取过往的论文与演讲稿,成此一书,其中意见与《国史大纲》无多违异。既是通俗本,则必有通俗本的特点:虽然本书语言简明、逻辑严密、分析全面且视角多元,但征引并不详实,简单举例来说:第15页关于汉代奴隶地位的一段,即是以现成结论作为论据;另外,“据历史记载”这样模糊的说法,全书多次出现。关于考据,尚存其他疑问,囿于篇幅,不再赘言。总之,读此书,读者虽可在短短几十页中读到作者几十年潜心研究的一个概要,但若有心细究,则感力不从心。我猜测本书大概是《国史大纲》的提纲挈领之版本,在历史专业学生读来,内容肯定比旁人读来丰富许多,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虽为“通俗本”,实际上却并不适合门外汉读,因为其在结论上的笔墨要远多于考据,实则不能让读者接近治史真谛(当然,这真谛是我想象的)。
  下面扼要转述一下本书内容:
  1、 西方所谓“封建”与中国所谓“封建”不是两个可以混用的说法,前为封地采邑,后为封邦建国,中西“封建”是恰相颠倒的。西方封建是个社会形态,中国封建则是一个政治制度。中国不曾有过西方所谓“封建社会”,也不该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路。
  2、 作者将中国社会的演变归纳为“游士社会”(战国)-“门第社会”(魏晋南北朝)-“白衣社会”(直至清末)。其划分标准即为士阶层的地位和活跃程度。作者又谓中国社会自春秋战国以下为“四民社会”(士、农、工、商)。这种演变过程与西方社会之进程又有不同。
  3、 “若我们说西方政权是契约的,则中国政权乃是信托的。契约政权,时时带有监督性。而信托政权,则是放任与期待。因此中国政治精神,不重在主权上争持,而重在道义上互勉,这又已成为一种历史惰性,并不因辛亥革命而消失。”
  4、 士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机是社会性的,着眼在下层之全体民众,为政治而政治是他们所不齿的。这与中国传统教育也有关,它注意如何培养出一辈尽职胜任的人才,却不叫人如何争取政权。
  5、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不是做一理想的特殊人,而在做一理想的普通人,这里向总要作用于社会全体,因此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总附随有一种宗教精神,为大群而完成其个人。而此四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不行所最缺乏者正在此,一味慕效西方,没有照顾到社会下层之大整体。


读钱穆《国史新论》,钱先生多次提到,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与欧洲中古时代的封建社会有很多不同。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划分欧洲历史可行,划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似乎不太恰当,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不能用封建社会一笔代过。
   将中国传统社会安上“专制”和“封建”是近代中国人的偏见和固执。自汉起,中国便有皇帝、宰相、御史分权机制,实际上是统治权、行政权、监察权分立的形式,三权既分立,又相互制衡,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政治制度。


国史新论——本书介绍中国社会之演变和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兼以介绍中国历史名将和知识分子。中国在秦朝以后就不是封建社会,除元清之外,历朝历代亦非君主专制。封建社会乃西方名词,若想了解中国独有的游士社会、门第社会、士人社会,本书值得一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生活依然如故,心情比较复杂。今天的课变成了品茶论学,颇有几分名士风雅,老师在“黑五月”忙得够呛,今天却不知疲倦地讲了近4个钟头。不过直到晚上从文史楼出来,我还觉得这一切有点不真实。对于灾难,大家都闭口不谈,像有一种特殊的默契。坚守岗位,是高尚,是清醒,是无奈?我对新闻专业、新闻行当,一直以来是颇为刻薄的,不过这一次,我对新闻工作者表示尊敬,甚至,还有些许羡慕。天下兴亡,他们正在勇敢担当;成仁取义,我辈却无用武之地。前几天读钱穆先生论中国知识分子的文章,读到最后,几乎掉泪;这两天看电视新闻,看到总理与孤儿对话的镜头,又几乎掉泪。这两件事情没有必然联系,却都让我看到一种命运的召唤,看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士人阶层或许不在了,然而士人精神还在,祖先的血液在我们身上流淌,并且还要传之子孙。这一次,在沉重之外,感动和振奋居多。人在学校,我看到了学生胸中的日月,更看到了民族潜藏的能量。从我的所见所闻来判断,国家虽多难,但不足以动摇根基,天下事远不至于不可收拾。只是灾难过后,我们更要为将来而忧。如果我们以知识分子自许,也该问问自己身上的责任。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反躬自省,不能无愧。且把钱穆先生的一段话抄在下面以自勉吧:
  
  “然而我们无所用其愤慨,也无所用其悲观。中国将仍还是一中国,中国的知识分子,将仍还成其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了新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怕会没有新中国。最要关键所在,仍在知识分子内在自身一种精神上之觉醒,一种传统人文中心宗教性的热忱之复活,此则端在知识分子之自身努力。一切外在环境,全可迎刃而解。若我们肯回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深厚蕴积,与其应变多方,若我们肯承认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之独特价值,则这一番精神之复活,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了。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呀!起舞吧!起舞!”(钱穆《中国知识分子》,收入《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第159-160页)


正在读的过程中,刚才不觉大呼一声:精彩。摘抄一段如下:“中国社会的自身渊源,是唐代以来的科举社会,它的病痛在平铺散漫,无组织,无力量。而所由得以维系不辍团结不散者,则只它自有的那一套独特而长久的文化传统,与由此所形成的强固民族意识。若并消灭此二者,则中国社会将剩下四亿五千万个生活穷苦的个人生活,外此一无所有”。还有的是写于五零年的自序:“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已往历史,在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看到有人正读钱穆的系列书,一本一本地,厉害。先读完这本吧,再详细地学习。


《国史新论》所收录的文章都是钱老的国史专题讲,不再是像《国史大纲》那样连贯地描述中国的历史。在此书中,钱老专挑中国的社会、政治、教育、人物、文化这几方面来讲,篇篇精透入里,甚有见地,不愧是钱老之作,其史学内涵实在是他人有所不及啊。而且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钱老发表在当时杂志报刊上的,所以《国史新论》可算是一本钱老论史文章的汇集本。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一文中说出了一种最易让人忽略的历史常识:若说中国自秦以来的传统政治,老是专制黑暗,居然得以维持了两千年,那显然是不通历史公例的一种无知妄说了。为了防范皇权专断,中国历史上就曾出现过环环制衡的台谏监察制度。直到清朝,给事中职权被废止,才形成了皇帝专制。现代人总爱把旧传统一口骂尽,却无心作体味和客观研究。总是想割断传统根脉而生硬地嫁接一套西方的现成体制,其结果是似是而非,更难解决问题。


你不一定能接受钱穆的观点,但却不能驳倒他。因为,钱穆试图把握中国历史自身的演变规律,并以此来分析中国历史。他强调以西方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历史难免陷入张冠李戴的陷阱,企图摆脱西方历史语境的困扰。钱穆的观点也许不是具有说服力的,但却是可以激励人们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很久就知道钱穆,听人说是国学大师,但是年少轻狂,始终静下心来读他的书,最近得以静心读他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方知错过大师好多年.
本书观点气势磅礴,说笑间评点历史千年


不愧是大家,能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刚拿到就看了一半,很有感悟。有一点不足就是第一篇中国社会演进与第二篇再论中国社会演进有很多雷同之处


三联出版社出版,印刷清晰,价格很适中,几乎没有错别字,书封面设计也很好。这本书收录了钱穆的十几篇含金量很高的历史学文化学论文,很有价值。涉及中国文化历史,士人文化等等各个方面。值得购买,值得耐心阅读。


钱老先生的经典之作,论证有力,说理充分,说出了中国历史上的士文化、考试制度等,和历代王朝政治的得失,为今天政治演进提供了借鉴的东西。可惜的是,钱老先生想写一本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愿望没有实现,实乃中国历史和政治的一大遗憾。


钱穆的思想,永垂不朽!是当今中国真正的、为数不多的思想大师之一。他的思想让我们重新审视西学的疏漏,对后人重新评价西方文化,包括马克思的著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钱穆的书是我最近一直在看的,很好看,传统的中国儒家视角,会提供新的观察社会的方法


以前拜读过旧版国史新论,今次新版装帧精美,书香十足,钱穆先生不愧是一代国学大师。


钱穆先生的确是中国近代最出色的历史学家。读他的书,不仅是读历史,也是在读中华文明史。


拜读钱穆先生的书,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虽然文章发表在上个世纪,但对我们继承传统,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知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如何发扬儒学,值得认真思考.


钱先生的著作,颠覆了我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很多误解。
极其佩服他客观严谨的治史风格,对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有一种国人少有的敬重感、归属感。用史诗说话,还原真实的中国古代历史,这难道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历史么?


三联书店出版的。如果要理解中国的社会演变,中国的知识人,这本书当看。


钱老先生为一国学大师,乃乱世当中一英才。他的《国史新论》对我们国家的政治、教育、士文化等作了新颖的论述及独到的评价。使得孤陋如我,可以读到我们国家文化之精华与气魄,使我们能够对我们国家充满热爱,可以引导我们走进我们国家文化、历史之殿堂。未能亲闻老先生之教诲,实乃人生一憾事也,唯有多拜读先生遗作,以尽我对先生崇洋之情。


历史学家,钱穆肯定算是一个,我已经评论过他的其他作品了,这本书写的依旧好,没说的。对于历史,认识最关键,钱穆先生给我一个很“深刻”的空间。可惜他已先游,否则必登门拜访之。


读钱穆的书,虽是大师但绝没有如现在某些炒作出来的大师那样,动不动就摆出无所不懂的架式。钱老书中许多事情都是娓娓道来,现在才知道原来的东西是如此的皮毛和不堪,从来没有追寻过深层次的知识,在学校也难得有人教。读钱穆的书既是学真正的历史知识,又是学习读历史的方法,不仅是读历史的方法,又是如何读书的方法,如何做一世人的准则。把历史上下联系起来,把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联系起来,不仅做现象的对比,还深挖掘历史渊源的对比,让你了自己到自己国家的历史虽然有许多不堪,但更多的是值得我们骄傲和持续做下去,也值得做好做下去的事。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传承。当然,现在能看到钱穆的书,也说明现在的中国还是有希望的中国,还是有历史渊源的,不会突然之间就断裂,对中国有希望,对未来还要有希望,虽然现在能看到还是失望的居多,包括现在书的价格,并不是很多想读书的人所能够承受得起的。但应该就如钱老在书中所说的,内在的追求有时候比外在的环境更重要,只要有个更高的追求。不一样的书,准备发半年的时候继续读钱老的书。


书印刷不错。钱穆的经典作品,还未读完,但对中国的历史有重新的认识,总之是经典


看钱穆始于历代政治得失,所以买了这本,刚开始读,觉得还是不错的。


观点客观,立论扎实、全面,是一种我很欣赏的治学和写作状态。多角度的向读者展示了历史的不同面貌----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经济形态。并且阐明了它们之间在滚动发展中的相互关联与影响。是一本好书,颠覆我们新中国以历史教育操控意识形态的模式。值得认真读一读!


这本书算是钱穆本人的演讲的集合吗,观点比较独到。想了解中国传统之士的可以看看


此书相对国史概论有更多新的观点提出,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很能代表钱老观点的书籍,这个体现了宾四先生的独到的看问题角度和观察思路的新颖.


钱穆告诉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我以前看历史,就是历史课本上宣传的读史观点。现在看到另一种,感觉获益很多。至少,他帮助我跳出了原有的思考框架,来重新检查我以前的历史观。


三联书店出版,无论印刷水平还是纸张排版都是一流。钱先生的大做国史大纲已经读过,对先生的文字也已经有了大概了了解。先生对于史学的贡献亦是不可小看,细细读来,整个中国的几千年历史像是电影一样在眼前重现。好书,好人。


钱穆先生的书不必多说了,一向厚重、语重心长,尽管他书中的一些观点未必能让今人接受,但他一以贯之的为中国文化的继承而大声疾呼的精神实应为人称道。


钱穆先生固然可能对中国的传统过于温情了,但是先生对传统的研究之深绝对属于最尖端之列。


钱穆先生不愧为史学研究的大家。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自己是谁,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这是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但,不推荐尚未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来阅读。


虽然是一个法律系的学生,但是对历史却相当感兴趣。钱穆曾是高中历史老师强烈推荐的学者,他写的很多文字也用来做我们的考题,哈哈。从这个暑假我才开始拜读他的作品,希望学到的不仅是历史,还有他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历史观,能运用到现实的思维方式。


每次读钱穆先生的书,都有不一样的感触——先生深厚的史学功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领悟的,需要用时间细细品味,要看上好些遍才能慢慢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如同先生笔下的国史名著一样,愈久弥新。


该书是钱穆先生到香港以后的著作·····


正是钱穆先生的力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爱国史者不可不看


近代只有少数人写史,有那古之史家风范--钱穆是其中之一


这才是历史专著呢,所谓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下的历史书,都是垃圾!把千变万化,充满趣味,充满偶然,充满激扬的人性的历史,写成一切是生产力的必然,写成阶级斗争史,写成一道道为老马从一个侧面对历史的解读观点的论述题。而我们居然背这样的垃圾几十年。是该把那些垃圾忘掉的时候了。推荐这本,再推荐复旦樊树志的《国史纲要》。


书挺新的,感觉很有分量。一是指外在,二为内涵。对钱穆先生的了解始于多年前看到他说的一段关于“真乐”的话: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性所至,心无旁及,从师交友亦当如读书游山般,乃真乐也。”多年过去,记忆尤深。固这次买来他的书,有空多多学习一下。


喜欢钱穆老先生的书,在于他治学的精神:认真、真实。不是套用什么观点,理论,就是就是实实在在的讨论问题,分析它存在的原因,利弊所在,对中国的问题,老先生的思考很深入,让人很受启发。


钱穆的书都值得收藏,留着有时间静心慢慢阅读,读后会受益良多的。他才是中国真正的屈指可数的国学大师。


钱穆的几部书,都值得一读。政体的比较,如若和世界接轨,或叫“大历史观”,文化政治思想都系统展开的话,更有价值吧。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当代人尤其应该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予以重新的、高度的重视--有其实是在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今天(重视历史和文化,是因为有太多被遗忘的精华了)。读者应该多拿出些耐心来认真的研读该书,钱先生用另一种方式阐释了中国历史。


钱穆不愧为历史大家,写了这么多历史作品,得好好欣赏。


钱穆的作品很多,这本的价值相对较高,研究文化的人务必好好学习一下


钱穆作品系列,质量自然不必说了


很喜欢三联的钱穆先生作品系列。其中关于知识分子的一节是至爱!


此书系钱穆作品系列的版式三联书店出版很喜欢但个别地方有点弄脏了不过考虑当当网挺不容易的有些是难免的所以还是打五颗星呵呵


钱穆看历史的角度和许多观点都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不同,看完颇感新意,颇多领悟


身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以为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不过仿佛读钱先生的书主要也为其学术性吧)。三联书店的这套宾四先生的书丛十分出色,又买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希望能够醍醐灌顶。期待期待。。。


这本书很是值得一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的思考,得到了很多启发,明白到过去对中国史的认识的眼光是狭隘的,是一场读史的难道体验。


三联的书,钱穆先生的著作,形势与内容兼具,很好!


钱穆的史学著作,收藏


很喜欢钱穆的著作,观点比较独到!


钱穆的历史观,我是赞同的。不喜欢柏杨。这本书有助于了解历史的细枝末节之后,再对历史进行一次梳理和升华。


钱穆一直是我所敬仰的,他的一生本就是很传奇的,建议有共识的朋友除了读他的作品,也花时间看看相关写得好一点的传记作品,受益匪浅!介于我仍处于求学阶段,对于书中的些许观点,有的尚不能理解透,不过不急,我会一遍一遍地品读的,因为它值得我这样做!


完全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历史,肯定了中国历史中积极一面,反对盲目的学习西方社会的制度,中国的建设要有中国的特殊,不可能完全脱离历史


钱穆作品,大贤文章,值得拜读。


钱穆的作品值得看


所有钱穆先生的作品都喜欢,这本是竖排的,开始有点吃力,不过正好让自己慢慢沉淀,不至于速度太快。


图书的印刷、装帧都还不错!钱穆大师的作品,值得仔细研究!


钱穆的作品,大师级的,


钱穆作品赞成一个。


钱穆老先生的作品都值得一读。


国学入门,一个是中华书局的三个系列,一个是钱穆的十八本,都是经典啊


钱穆的书,值得永久珍藏。


钱穆心血制作,值得阅读


钱穆还可以。


钱穆的书内容都是很不错的,值得一看。


国学大师钱穆的书不用多说,皆是精品!


钱穆的书相当好啊


钱穆的书要细看


读钱穆的书,丝丝入扣!


看钱穆的书,学习


钱穆的书还是相当有深度的,这本不错,值得一买。


钱穆的书,绝对是最好的!


喜欢钱穆 一本好书


钱穆大师,大师就是大师!


钱穆的治学严谨而专注,这本小书也是这样,仔细读来,受益不浅。


钱穆的书,确实有水平。


钱穆的书,无须多言。


里面的一些文章都是反复读了几遍,每次都有收获,也很喜欢钱穆老先生的文笔


钱穆先生视角独特,分析深入,实乃佳作


钱穆先生的书,绝对是本本经典!!


钱穆真是名不虚传。


钱穆先生功力毕竟不同,虽然时隔几十年,可是毕竟不同


看到钱先生的书这么多人读很是欣慰这是本能代表先生史学见识的集子有先生这样的大儒有我们这样一群有勇气挣开自小便套在我们身上的箍束、去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愿意反身撷取旧珍的炎黄子孙中国传统文化注定不亡人物更替精神不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看到的历史有几种:
  
  1、解放后的:用马克斯主义语言,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在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
  
  2、西方汉学家的:用人类学、社会学等等语言。
  
  3、《史记》:用古代中国人的语言,你以为你看懂了,其实很多都没有。
  
  
  还有很多种历史书,但是这一本,钱老先生是用中国人的思想和概念,以我们这些人看得懂的白话,写的中国社会史导读。
  
  这本书让我足足兴奋了两年。
  


钱先生的国史新论如同国史大纲般犀利,对问题的看法独到、精辟,使人深有感触!!!


宾四先生的著作,即使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应该捧读。因为我们在学校所受历史观教育实在太差劲,愧对祖先。


这本书应该是国史大纲的补充,如果想再了解的话我想参考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应该有不错的效果吧!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和审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今天中国传统文化被革去命的时候,年轻人真的需要好好的看看


毕竟是国学大师的著作,又是为思想和学术而作,信实可靠又富于启发。增长知识,增加对那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钱老在70年代就已经完全预知了现在社会的状况,实在是令人佩服,学史的确实不同


鼓掌和喝彩的列队已经很长了,多一个少一个无关紧要,但我还是想加入,以表达对钱老和学问的敬重。
最近连续看了几本钱老的书,感觉受益匪浅,这种书,一万年后都有人喜欢的。
我大学读的是政治历史专业,可惜那时候我们老师和推荐书目里看不到钱老和他的书,不然我会深深地爱上政治和历史的。
向喜欢政治历史,和正在读大学的书友们推荐!


相信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会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新的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