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英国风情

亨利·詹姆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亨利·詹姆斯  

页数:

214  

字数:

155000  

译者:

蒲隆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英国,是亨利·詹姆斯的第二故乡。这里的十几篇游记是作者在1888到1897年间写不的,他以这部作品被一些英国人称为当时伟大的游记作家之一。这里展示的是一幅充满激情的伦敦肖像画,因为他喜爱英国,而且最爱伦敦。 作者用文字带我们到英国经历春天的复活节和阴雨的仲夏,还有难得的秋阳和新年;走过伦敦、沃里克、北德文郡……参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参加没有本科生参加的牛津大学毕业典礼;在雾中的泰晤士河畔漫步,在古朴的修道院和古城堡中沉思…… 这本书不是旅游手册,可是它能帮助所有到过和没有到过英国的人认识伦敦文化和文化的伦敦。

作者简介

詹姆斯(1843-1916),美国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著有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中短篇小说《黛西·米勒》、《阿斯彭文稿》、《螺丝在拧紧》,评论庥《法国诗人和小说集》、《一组不完整的画像》等,另有相当数量的剧本、传记、游记,一

书籍目录

序言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勃朗宁切斯特利奇菲尔德和沃里克北德文郡韦尔斯和索尔兹伯里英国的复活节仲夏的伦敦两次观光在沃里克郡修道院和城堡英国花絮英国的新年一处英国海滨海憩胜地温切尔西,拉伊和《丹尼斯·杜瓦尔》老萨福克

章节摘录

书摘有一个夜晚我实际上把它算作第一印象--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星期日的日暮时分,阴雨霏霏,天昏地暗,大概是三月一日。还有更早的印象,不过它却像褪了色的墨迹,已经变成灰蒙蒙的了,而我说到的那一时刻却是一个崭新的开端。至于有一天我会多么喜欢这个烟雾迷蒙的现代巴比伦,无疑我是有着神秘的预感的;有一点肯定无疑,那就是当我回顾往事,我发现那临近、到达的时刻的每一个细节仍然活灵活现,就好像一个庄严的新纪元给它注入了生气一般。这种临近的感觉在利物浦时已经强烈到了难以忍耐的程度,因为在那里,我觉得万事万物都具有那种英国性格,这种感觉痛切得如同一种惊异,尽管那只不过是一种没有震撼的惊异。那是得到了强烈满足、经过充分证实了的期盼。还真有这么一种惊奇:怎么英国为了给我助兴,居然尽力表现出一副英国的特色;然而,如果这种感觉并不强烈,那么惊奇则会更大,而所有的快乐也就无从说起了。现在这种感觉似乎又像一个来访的精灵似的坐在那里,就像当初在阿德尔菲饭店的老咖啡屋一扇窗户里的小桌旁,它坐在我的对面吃早饭。当时还是那座没有扩展、没有改善、不羞不臊的本方本地的阿德尔菲。利物浦不是一座浪漫的城市,然而现在回想起来,那烟雾迷蒙的星期六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因为它勾起了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去国离乡时希望有的那种情绪。 利物浦早就表现出了这种特点--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二十四小时以前--那时人们放眼望过寒冬的洋面,爱尔兰海岸那奇异、阴暗、寂寥、新鲜的景象依然可见。我们还没有上岸进城,这种特点就更加真切了,黑洞洞的轮船在黄乎乎的默西河上瞎撞,上面是一片低得好像碰到轮船烟囱的天空,周围是极其昏黄摇曳的灯光。空气里,城市里,已经出现了几分春意;没有雨;可是太阳更少--人们心里纳闷,在世界的这一边,天上的那个大白点到底是怎么了;而那灰蒙蒙暖融融的情景在找种种借口变成黑漆漆的一片,它本身就好像是一线希望。这就是悬绕在我周围的情景,当时我坐在饭店咖啡屋里的窗户与炉火之间--吃一顿很晚的早餐,因为我们上岸费时太长。别的乘客已经星散,他们个个胸有成竹,赶火车上伦敦去了(我们只不过是一小撮人);我给自己找好了地方,觉得好像我的印象中有这种独享的财富。我曾把这种印象延长,我曾供奉过它,现在尝到这种全国有名的松饼,听到侍者来来往往时鞋子的咯吱(什么东西还能像他高度专业化的腰板那么富有英国特色呢?它所显露的是一个富有传统的国家),报纸在手里沙沙作响,我却激动得读不下去,于是那种印象又完全可以追回来了。P1-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英国风情 PDF格式下载



非常好的书,虽然是百多年前的作品。


帮别人买的 还行


如果翻译是中国人的话,那是无法让人原谅的.三联出版的,不知道是否审查,校对?居然就这么出版了?


确实翻译的太差了,一小段文章看了几遍都不知什么意思,真怀疑是三联出版的,编辑睡着了吗???


买了这书后很后悔,看了几页就不想看


是本好书,但遗憾卓越送来的书皮有点残,看上去不很舒服。


很不错,让你更了解英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