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大千-梅丘生死摩耶梦

高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6-9-1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高阳  

页数:

251  

字数:

17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画家张大千(1899—1983),一生纵横天下,享有盛名。本书从他十九岁时短暂的出家经历写起,逐步展开他师门学艺、仿造石涛、精鉴书画、敦煌面壁和浪迹巴西等传奇的人生历程,兼及他的情感生活和社会交往。这些传奇故事经高阳的史笔勾勒,可使今人对于张大千的画艺与为人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简介

高阳(1922—1992年),本名许晏骈,字雁冰,浙江人。出身于钱塘望族。1962年发表第一部历史小说《李娃》,一鸣惊人。《慈禧全传》、《红顶商人》、《胡雪岩》。“红楼梦断”系列等使他成为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小说家之一,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氛围

书籍目录

一 空门行脚二 恽南田亦此山僧 三 还俗复还蜀 四 并世无两的绝艺 五 精鉴千年第一人六 红粉知己七 影响张大千艺事的朋友八 难兄难弟 九 由颐和园到青城山十 敦煌行 十一 三年面壁十二 重到春明 十三 上清沦谪得归迟十四 中外声名归把笔

章节摘录

书摘一 空门行脚 一九一八年冬天,四川内江县籍,十九岁的富家子张爰逃禅,投身松江城内妙明桥附近的禅定寺,住持逸琳法师为他起了个法名叫“大千”——张大千这个姓名,以后越来越响亮;意义也越来越丰富,提到这个名字,可以浮起多种印象:声名上占首位的国画家;第一流的书画鉴赏家;最会弄钱,也最会花钱的享乐主义者;美食家;传统文人画家的典型;最慷慨,也最体贴的好朋友;以及很讲究传统伦理的内涵与形式的一个现代“山人”。 张大千生来是除非不做,要做就必须是最好的性情,虽已出家,名心犹在,到要正式剃度时,思量得有一位大德高僧来传戒,才够味道。因而向人打听,当今佛门中,谁的声望最高? “当然是天台宗的谛闲老法师。” 天台宗为六朝高僧智颉所创。他俗家姓陈,荆州人;开山于浙江天台山,以法华经为本经,所以天台宗又称法华宗。陈后主曾经奉迎他入禁中讲经;隋炀帝礼遇更隆,赐号“智者大师”。到了唐朝,此宗出了两位“菩萨”——寒山、拾得,据说是文殊、普贤两菩萨的化身。 谛闲是天台宗四十三代的传人,曾在观音菩萨道场的南海普陀,细参称为“龙藏”的内务府刊行的藏经,回山主持浙东第一名刹的国清寺,中兴了天台宗。此时正驻锡在作为国清寺下院的宁波观宗寺。 于是张大千以头陀的姿态,由松江开始沿门托钵,一路募化到了宁波,投宿在一家小客栈中,打听观宗寺在何处。 宁波的第一大丛林是天童寺,其次是天安寺、天封寺,此外有个阿育王寺,亦为名刹。观宗寺原名延庆寺,虽也是宋朝所建,却直到那几年方始出名;原来天台宗重讲学,禅堂称为讲堂,所讲的是智者大师的八部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止观》十卷。观宗寺初建时,便是天台宗用来讲学之处;到得谛闲,复振宗风,大开黉舍;四方衲子,闻风而至,观宗寺便也成了宁波的大丛林了。 大丛林的知客僧什九长了一副势利眼,一看张大千这么一个野和尚,拒而不纳;理由很简单:“老和尚正在坐关。” 怎么办呢?张大千回到小客栈考虑了好久,决定写封信给谛闲;自陈慕道之诚,希望谒见求戒。这封信发生了效果,谛闲认为他颇有灵性,复信约他相见;隔着一道“关”,谛闲为他谈经说法,张大千亦颇能领会,可以说是谈得很投机的。 谁知话不投机的一刻出现了。张大千十七岁到日本京都,二十岁回国,前后四年,学的是染织;据他自己说,他在日本认识一个叫朴锡印的韩国人,是胡适之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说得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张大千欣赏之余,更觉得日本人说英语难听。当他率直道出他的感想时,人家的回答是:“亡国奴的舌头是软的,要伺候人家,当然先得把外国话学好。”张大千大感刺激,决定不学日本话;雇了一个在天津长大的日本人当翻译,“伺候”他读书。 学成回国,爽然若失;他的染织学得很好,但不甘于当一名染织厂的技师。他的愿望是做画家,而且必须是名家。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名家,必兼诗、书、画三绝;会画而不通翰墨,只是画匠;诗画皆佳,字不出色,亦难望跻于第一流之列。张大千的血液中有浓厚的丹青的成分,从小受母姊之教,工笔花卉的基础,打得极好;诗则题画不过七绝一首,凭他的天分及博闻强记的功夫,亦足以应付;可是题画的字,却拿不出手,因而投在当时上海负盛名的两大书家之一的曾熙门下。 曾熙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署农髯,湖南衡阳人。他是光绪二十九年二甲第一百二十一名进士;其时科举将废,仕途甚杂,曾熙这个二甲进士,用作部员或知县,都须候补。缺未补上,大清朝已经推位让国;好在他写得一手好字,便在上海悬润格鬻书,兼收弟子;与江西临川李瑞清齐名。每年润笔、贽敬收入,足可过相当优裕的生活。 但书道无速成之法,而张大千又急于成名;在彷徨苦闷之中,加以感情上挫折——据他自己说,他的未婚妻也就是他的表姐谢舜华之死,是促成他遁入空门的原因;这是遁词。真正的原因是现实的压力,激出他不顾一切,企图突破困境的一种冲动。 张大千,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看破红尘的想法;而且他也存着随时可以还俗的打算,这样到了受戒时,他就必须要考虑了。 他不是不愿意受戒,而是不愿留下受了戒的烙痕。袈裟随时可卸;髡顶仍能留发,惟有烧了戒疤便不复能还故吾。此,他跟谛闲大办交涉,从烧戒疤的起源说起;最后出以由禅宗的顿悟而来的诡辩,自道已经得道成佛,不须烧戒疤了。 七十多岁的谛闲,真是有道高僧,不为所动,但也并不生气。张大千到了推车撞壁的地步,想想只有一溜了之;那天是腊八节。 逃出观宗寺,募化到了杭州;此行的目的是要到西湖云林寺去投奔一个认识的和尚。云林寺所在地有名的观光胜地灵隐,位于北高峰下,杭州人称为北山,出钱塘门沿白堤,经九里松走了去;如果想省点力,可以在旗下搭渡船到岳坟上岸,过“鱼乐围”的玉泉,就是九里松,可以少走许多路,但需要四个铜板渡资。 偏偏张大千只有三个。“一钱逼死英雄汉”,到了岳坟跟船家闹得不可开交,过程是:说好话,不听;开骂,回骂;抓住僧衣不放,结果扯破了。 一个游方和尚,而且是未曾剃度的头陀;能证明身份的就是身上的一件“海青”,没有这一领僧衣,就不能“挂单”。张大千这一下真变成“野和尚”了,双眼睁得滚圆,大袖一捋,露出黑毛毵毵的双臂,从船家手中夺过桨,一阵猛抡。船家大叫救命;闲人呐喊叫打,但看张大千形似鲁智深,却没有人敢上前,任他扬长而去。 从那时候起,他打消了遁入空门去求出路的念头;他自己对自己说:“和尚不能做;没钱的穷和尚更不能做。”不过,眼前还是深受委屈,到灵隐投奔他的“和尚朋友”,挂了两个月的单。 这两个月,在张大千的一生中,是最重要的。因为从《灵隐寺志》、《云林寺志》、《云林寺续志》,以及其他佛门的文献中,他惊异地发现,那些大德高僧比世俗还要世俗,贪嗔爱痴之心,比世俗还要强烈;攀龙附凤之术,比世俗还要高明。只拿称谓来说:除了先师不称先父之外,子侄弟兄叔伯,照呼不误。既然如此,做个出家的在家人,无如做个在家的出家人。 P1-5


编辑推荐

《张大千梅丘生死摩耶梦》这些传奇故事经高阳的史笔勾勒,可使今人对于张大千的画艺与为人有更深的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张大千-梅丘生死摩耶梦 PDF格式下载



这大概是张大千的传记中最薄的一本了,却能写出人物的神韵,有魏晋的风度。近现代画家中张大千是我最喜欢的人物,符合我的脾性,当然我的画也是学大千的。高阳先生与张大千有交,又善于小说,精于考据又善诗学,文笔自不必说。再透漏一个秘密:书中还透漏了一些张大千绘画的秘诀,实为难得


高阳作为一个现代作家,文笔相当的不错,文章既有条理,又加之作者适当的评价。书的内容为“大千居士”的平生,加之作者及其周围人对大千先生的评价。不愧为一本好书,个人认为他作为一个旁观者很客观的写了这位“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大风堂主人,“大千居士”一生的成就和所累。很值得一看!


像一个纪录片写着张大千的一生,平易,质朴,写的好!给我的老师也买了一本,但奇怪武汉的三联就是没这本·


高阳先生对很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大千先生的生平写得如此详细,分析得如此透彻,功力足见。仅有一点疑问,说到杭州有名的饭馆叫“黄润兴”,我记得去杭州时候吃饭的地方叫做“王润兴”,又名“皇饭儿”,豆腐鱼头和件儿肉最有名。王、黄在吴语中发音一样,是否疏漏?岂各位指点。


高阳的笔触果然够老练,娓娓道来,大千的大师形象跃然纸上。此书不错,稍显字体偏小!


高阳的人物传记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放眼望去,尚无人能超越他。他自己说“我有考据癖”。旁证博引,绝对让人受益匪浅。


关于大千居士的书有很多,高阳的这本也是其中之一,还是较深奥的
我这笔墨还没到这地步,草读了一遍,这得等段时间再读读,先学习学习


高阳的作品都不错,特别是关于清朝后期皇帝的作品


张爰在台湾的那段时间,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这书给我放哪了?


精彩 ,扣人心弦


受益匪浅的书,增加文化修养。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而且质量也不错


~~~~~~~~~~


我感兴趣的是高阳对张大千的分析和对其同时代的画家的轶闻趣事描写。


想要了解张大千的可以看看,以前不知道张大千仿石涛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高人啦!


希望同喜欢高阳小说的朋友多有交流,成为朋友


此书为高阳先生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众多关于大干先生作品中,篇幅虽小,而韵味无穷,大千早年生活较少,晚年在台生活描述得很生动.我喜欢.高阳先生另一部,红楼一家言.也写得很精采,希望与爱好者同赏.


增加对大师的了解


不了解内容。


看了大家的评论才买的,不知道是不是那些评论是托写的,感觉很**。


难得的了解张大千的书,在通俗与学术之间,又在两者这上。书质也很好


感觉一般,文字有些古,故事不够连贯,作者喜欢写到哪里扯到哪里


以前西泠印社出版过一次,新书和原版的差别不大


觉得稍有些分散了,不过还是不错的,对于了解张大千的生平。看这书的第一天,晚上居然还梦到了张大千,可惜没在梦里向他讨一张画。真是“绿树阴浓夏日长,无事闭门读高阳。水晶帘动微风起,大千精魂入吾堂。”


喜欢这种风格的书,也喜欢张大千


很辛苦很偶然找到这本书,立刻买下来。是第一次网购,又便宜,对送货上门很满意。喜欢台湾的书,可有不同的视角看世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