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邓广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7-3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邓广铭  

页数:

30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北宋中期积弊至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政治改革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动富国富国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苏轼说:王安石才识“名高一时,学贯千载”,“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其魄力“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先进人物,同时也成为脱离了广大知识阶层的人物,加上政治风云的变幻,倾泻于王安石身上的污泥浊水,始自生前,至南宋愈演愈烈,几近千年而未得涤清。 邓广铭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倾注了巨大心力,历经半个世纪四写王安石,体现了一个史学家的时代眼光与严谨精神。本书铺展出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图景,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变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邓广铭(1907年-1998年),字恭三,中国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曾任复旦大学教授。“文革”后历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并先后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一、二、三届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代表性著作有《王安石》、《岳飞传》、《辛弃疾传》、《陈龙川传》、《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中国史纲要·宋辽金史纲要》等。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当国执政以前的王安石 第一节 从童幼到青少年 第二节 进士及第和初入仕途 第三节 王安石愿作地方官“以少施其所学” 第四节 王安再到北宋朝廷供职第二章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革新 第一节 任翰林学士期内的王安石 第二节 王安石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变法革新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精神支柱第三章 王安石入参大政时治国安邦的两大抱负 第一节 向大自然讨取财富的为天下理财之法 第二节 王安石吞灭西夏契丹统一中国的战略设想第四章 王安石推行新法及其所遇阻力 第一节 有关理财和兴农的各种新法 第二节 有关恢复民兵制度和加强军作战实力的两种新法第五章 王安石对待敌国外患的决策 第一节 全力支持王韶对西蕃诸部的招讨 第二节 在契丹统治者两次制造衅端对的对策第六章 王安石的两次罢相 第一节 宋神宗畏天变与王安石的首次罢相 第二节 战略设想的破灭和王安石的第二次罢相 第三节 略论宋神宗、王安石二人间的关系第七章 宋神宗的逝世与宋廷政局的大变 第一节 宋神宗的逝世和保守派人物的当政 第二节 章惇就役法问题对司马光进行严厉驳斥 第三节 新法全被废罢 第四节 司马法、文彦博等人弃地与敌第八章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第一节 这次变法是革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场激烈斗争 第二节 为天下理财的成效:发展了生产,扭转了积贫的局势 第三节 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第九章 王安石的暮年和身后 第一节 十年的退休生涯 第二节 身后的冷落附志编后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当国执政以前的王安石 第一节从童幼到青少年 一 王安石诞生的时间、地点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人,这不但从北宋以来 官修、私修的各种史书当中记载全同,而且也见于王安石所写的《大中祥符 观新修九曜阁记》一文当中。此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临川之城中,东有大丘,左溪水,水南出而北并于江。城之东以溪为隍 。吾庐当丘上。北折而东百步为祥符观。观岸溪水,东南之山,不奄乎人家 者可望也。安石少时固尝从长者游而乐之,以为溪山之佳,虽异州,乐也, 况吾父母之州而又去吾庐为之近者邪!虽其身去为吏,独其心不须臾去也。 在这里,王安石不但描述了他的庐舍在临川城内的地理位置,而且描述 了庐舍周围景物之美好,使他在壮年宦游外地之时,心中也无一时不眷念着 环绕这庐舍的大好河山。这段话,反映出王安石对临 川县城具有多么浓厚 的家乡情结。 尽管如此,王安石却不是诞生在临川城内的这所庐舍中,而是如《清江 县古迹志》所载: 维崧堂在府治内。宋天禧中,王益为临江军判官,其子安石生于此,后 人因名其堂日维崧。至于其诞生的年月日时,则南宋初吴曾的《能改斋漫录 》中《王公进退自安》条所载最为详确,那就是:在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十 一月十三日辰时,亦即公元1021年12月18日辰时。 二 王安石的父母 王安石的父亲名叫王益,是一个有志于在从政的实践中作出一番事业, 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他只在地方上做了几任知县和知州,但凡所到之处, 总尽力做一些除暴安良,兴利除弊的事,因而全都有治绩,去职后也都有遗 爱。例如他做知县的第一任是知新淦县,在他去职三十年后,该县吏民还在 追念他的德政。当时极负盛名的学者胡瑗在编写《政范》时,就曾把王益治 县的某些政绩采掇到书中。 王益重在务实,所以他写作的诗文比较少。然而他并不是不善为文的人 。当他还只十七岁时,就拿了自己的文章去求张泳审阅,得到张泳的赞赏。 王益做地方官吏,“一以恩信治之,尝历岁不笞一人”。他居家,也同 样“未尝怒笞子弟。每置酒从容为陈孝悌仁义之本,古今存亡治乱之所以然 ,甚适”。这也可以使我们能够想象得出,王安石从幼小到少年,从他父亲 那儿所受到的言传身教的情况。” 王安石的母亲姓吴,是一位有较高文化水平并且有高见卓识的妇女。曾 巩称颂她“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她的母 亲(王安石的外祖母)黄氏,也是一位有文化知识的妇女,而又兼喜阴阳数术 之学,所以吴夫人“亦通于其说”。这当然也会在王安石的学习过程中起些 作用。吴夫人是王益的继室,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为她的亲生子 ,前房所生则为安仁、安道二人,而吴夫人对于前房所生的两子的爱抚反超 过她的亲生子,可见她是一个十分贤惠的人。而在王安石的诗中,有寄朱氏 女弟的,有寄沈氏女弟的,也有寄虔州、江阴二妹的。这两位女弟知书能文 ,显然也是从其母亲学来的。 三 王安石青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王安石从童年到少年,大都是跟随父亲在其仕宦之地,只有十三岁至十 五岁诸年,则因王益丁父忧而在临川家居,这时安石当也居于庐舍中。不论 在临川这三年内,还是以后诸年的生活情况与心路历程,在他“示诸外弟” 的一首《忆昨诗》。中都可以探索出一个梗概。《忆昨诗》是他进士及第并 已到扬州做了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因思乡情切,特地请了探亲假,回 到临川去探视-他的祖母谢氏时写出的。其确切的年份与季节则应是庆历三 年。(1043)的暮春与初夏。诗的开头是从其对城内幽美环境所存《留的印象 说起的,接着就述说了他少年期内的志向与追求。兹分段渺录此诗的原文于 下,并分别略作一些解释。 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 短垣困困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 幽花媚草错杂出,黄蜂白蝶参差飞。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 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 丙子从亲走京国,浮尘坌并缁人衣。 这里所说的“昨”,当即指在临川城内居住的三年而言。这里所提及的 丙子,是指宋仁宗景祜三年(1036)。这年,王安石虚岁十六,虽刚刚超过了 孔子所说的“志学”之年,然而他已经恃才傲物,经常过着吟风弄月、流连 光景的生活,把有关国计民生、政治经济的所有现实问题,一概不放在意念 当中,而专要凭靠能诗善赋去博取功名禄位;对于世人所广泛称道孔孟等圣 贤人物的安贫乐道,自己却绝不肯把他们放在话下,奉为立身行己的楷模。 明年亲作建(昌)[康]吏,四月挽船江上矶。 端居感慨忽自悟:青天闪烁无停晖。 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 吟哦图书谢庆吊,坐室寂寞生伊威。 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 曼天一朝畀以祸,先子泯没予谁依! 精神流离肝肺绝,眦血被面无时唏。 母兄呱呱泣相守,三年厌食钟山薇。 这一段所包括的时间,是从景祜四年夏季到庆历元年(1041)。王安石的 父亲王益是在景祜四年去做建康府通判,而在宝元二年(1039)死于任上的。 其后的三年,则是王安石留在建康,与家人共同守丧。据这段诗句所述,这 段时期,乃是王安石的治学道路以至他的人生哲学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从 他到达建康以后,他猛然地醒悟到:时光在不停息地前进,少壮时如不选定 一个正确的努力方向和前进道路,那必致终生无所成就。为这种觉醒意识所 推导,他辞谢掉一切属于婚丧庆吊的世俗应酬,也不再风流自赏和流连光景 ,而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学术,并且以古代的曾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契、稷 那类人物自许,希望能和他们先后交相辉映于史册之外。 可见,王安石在其青少年时期就已立定志愿,既不要作只会写些诗词歌 赋的骚人墨客,也不要作只会背诵儒家经典的庸俗书生。他已抱定了学以致 用的目的,要为他自身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肩负起他所应当承担的历史任务 了。 在居处于建康府长达五年,并一直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奋进不已的王安 石,同时还受到当代的一些著名学者,例如范仲淹、欧阳修、胡瑗、李觏等 等人物的启迪,逐渐形成了他自己在学术上的卓越的认识和见解。见于他的 述作中的,就有以下诸事:一、他认为,从两汉以来的儒生们,为《诗》、 《书》、《易》、《礼》等书所做的传注,使得儒家的这几部经典更受“汩 ”“蔽”,因而其本义更加“冥冥”,读者更难得其确解,遂致千百年来的 读书人全被这班俗儒们所误害。0二、他还认为,“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 经”,因而,他的阅读范围,决不以儒家的经典和前代儒生们的著述为限, 而是“自诸子百家之书,及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 不读”。即在阅读儒家经典时,他也绝不拘守前代儒家的传注,而是要通过 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它们。正像苏轼于王安石死后对他所作出的评价那样,他 是“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的。三、他 还喜欢进行一些调查访问。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各种生产事业方面最富有实践 经验的“农夫女工”,他更是“无所不问”,借以验证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是 否真实可靠。o这样的一些学习和验证的做法,就使得王安石不但对于古代 典籍具有真切、独到的体认,而且对于现实社会中某些现象和问题具有深刻 的体察,也就远远超出于与他同时代的一般读书人和士大夫们之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PDF格式下载



“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 王安石,一位远见卓识的改革家,面对“积贫积弱” 的宋王朝,是怎样 进行改革的。 为什么时代会选择王安石,他又有怎样的魄力与手腕??可是改革变法 为什么又最终失败....邓广铭 三写王安石 他笔下的宋王朝与王安石 究竟是???


用数字,与经济观念来写王安石,而不是用自己的政治观点或是其文学观点来写王安石,这才是真正能够反映出王安石改革的本质。让人眼目一新,能够更好的理解王安石的变法与当时的情形但关于王安石的军事观点,却在阐释时有些勉强,因为没有行为与数据作参考,作者也说明了只是从字里言间来猜测王安石的军事观点,但却有些力量不足的感觉。


这本书对王安石及变法做出了深刻而全面的评价,让我们对王安石光明磊落的一生有个全面的认识,洗去历代作史者对王安石的污蔑之词,对于司马光的失望不只是停留在废法割地,更有人格上的反思。


了解王安石变法必读。


了解王安石,邓广铭先生的作品值得一读。


邓广铭先生对王安石的深刻的锲而不舍的解读,值得深思。


北宋时代,我最崇拜的一个人——王安石!


对王安石的改革作出极其精准的评价。不过好像有些过于褒扬王安石。


不错,邓广铭的宋史著作,都值得一读。


看这本书,就是冲着“改革”“政治死气沉沉”来的。
感觉现在的中国也有相似点,想知道当年的改革家是怎么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
不满现在的糟糕的社会现状,读此书意淫一下。
书中有大段大段的文献引用,既能读点古文又能长见识。起初以为古文难读,作者引用的有许多是个人书信日记散文之类的,似乎有点偏白话的感觉,比想象的要好懂。实在没耐性看,也可直接看作者的注解评论。


改革,北宋第一人!千年之后依然崇拜......


传记作品中突出的作家有朱东润和邓广铭,朱偏文,邓很全面,这本书就是其代表作,受益匪浅。


作者四写此书,这本书也算是这位宋史第一人的绝笔吧。我打算在暑假看,还有张居正大传


邓广铭的绝笔之作


宋史的专题传记


四传二谱,晚年杰作,难得难得


邓先生的书值得一读,本人很喜欢。


历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多看史书能让人博古通今,少走弯路。


四稿,值得看!


很详细的内容,很实用!


就想瞭解下這個被推崇那麼高的人


很经典的著作,值得细读


对于想提升自己的同学多多读读还是不错的


喜欢当当购书,正版书籍!


是我想要的书!不错


书出版出来比较早了,07年的书页稍有泛黄,很有感觉,纸质没有《岳飞传》的好,但是值得收藏,推荐。


改革者似乎也没有好下场?


感觉这本最权威
现在的书很多乱讲
很喜欢老一辈的学者


速度快 书很好 值得读的经典之作


可读性强,功力深厚,难得的好书


每每看到有关熙宁变法、王安石、宋神宗、司马光等方面的论述,都让人有如入五里雾中之感。前段时间连着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梁启超的《王安石传》以及这部《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不禁感到历史人物在不同人的心目中的形象竟然相差如此迥异。可以理解作为同是文学大家的林语堂对于千年前那位震古烁今的大文豪苏轼是如何的推崇,于是在他的眼里,凡是和苏文豪意见相左的都是异端。这就不难想象在《苏东坡传》中,王安石变成了一个顽固而又不通情理,对任何不同意见者均采取一味地压制和打击的政客。而作为变法派干将出身的梁任公,对于千年前那个敢为天下先的大改革家王荆公的推崇同样是不遗余力的。在梁任公眼中,变法的坚定执行者王安石是大无畏的、宁折不弯的伟丈夫,是心想家国、不畏强权的英豪。即使在变法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效果,也用谅解的眼光目为不可避免的微小瑕疵。在这部《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中,作者极为诚恳而又客观地介绍了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王安石的跌宕起伏的一生。王安石不是一个完人,他又作为当时代文人政治家的普遍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虽然历史上对其贬多于褒,但是作为当时代的一位掌权者,他尽其所能地想望改变当时政治的腐败与财政的拮据。虽然对于普通的读者这本书可能读起来会有点挣扎,不过对于想要了解荆公的为人、为政和为学方面的读者,是很值得一读的。


我是满怀激情的读这本书的。王安石是我的乡贤。他所倡导的变法过去近一千年,一千年来又有多少人读过王安石写过王安石?空有才子之名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的临川人又对王安石知之几何?齐鲁名人邓广铭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从经济学的角度全面客观的分析、论述了王安石一生的成败得失,考据祥实,观点明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唯一遗憾的是该书引文太多,读起来有点累。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写王安石、读王安石。


《王安石》可以说是邓广铭先生“宋史人物系列丛书”中倾注最大的一本。唯一的不足是对于书中引用的古文,作者再没有过多的解释,读起来有点费劲。


主要写了王安石的身世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引用了大量古籍进行论证,但这些如果知识量不大,很难去看那些论证,就只能光看结论了,而且作者论点不多,这本书较重写论证部分。还有,王安石是北宋宰相,了解他进行的改革就应通过对北宋大环境与相关历史连贯细节的描写才能深入连贯,而邓是为证明他的观点而写的,所以并没有多写关于北宋的基础知识,读起来不免困难。最后,读此书还应注意作者著书的不同时代背景与针对对象(详见序文部分)。


邓先生是治宋史的大家,他倾力著作的此书,对于了解王安石及熙宁变法大有裨益!


邓老先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此书也是历经修改而最终定型。老先生严谨求证、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永远是我辈学习的典范。


以往只是在中学教书本上了解王安石,几乎是和变法等同。在这里能够了解更多的王安石,更多的了解历史上的王安石。


这本书还没看完,一个新的角度看王安石,给人一种还原的真实


一起买了2本关于王安石的书,另一本是梁启超的。。时代不同,角度不同,但都是大家,都值得我们去看,受益匪浅啊。


王安石太超前了


我是冲着邓广铭去读这本书的,他不同于黄仁宇,也不同于天涯明月,他就是邓广铭!他从古文堆中一字一句的扎实地论述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感受,他的每一个论点、论据、论证必有原文支撑,这种踏实求学的作风是不同于现在的这个时代的。读他的书相对艰辛,古文功底不扎实就更艰辛,但读过后心底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好比翻看《新华字典》后的踏实感!


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鲜活的人物个性,对历史人物有恰当的评价。让我们不禁为改革先烈们壮志未酬的英雄情怀而感到扼腕痛惜!


这本图书很受用!!!!!!!!值得拥有学习.


书的纸质不错,就是右上角有些破损!


了解一下历史,不错的书


看看吧,给自己一点沉重,这样才能成长


回头再读邓先生原来三种《王安石》,感觉邓先生这“四写”是比较负责任的。


王安石是我少数对其有着特殊和深切情感的古人之一 所以最近很希望系统地了解一点关于他的事 这次选来选去买了两本有关他的书 这是其中之一 另外是一本绿色封面的梁启超的《王安石传》 多年来读书的实践 给我这样一个体会 任何书都有局限 这是不可以避免的 但是读者能够做的就是 第一尽量选一些公认的好书来读 第二要尽可能对一个问题涉猎更多的版本 这样才能更接近真实和真相


内容好,包装差,不适合收藏le


邓老的名著,读起来有些费劲,不得要领,学术性与趣味性怎么不能统一起来?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是邓先生的第四稿,如果能写到第五、六稿,可能会很精彩了,遗憾的是已没有这种可能了!


似乎是文革的产物。看了很久,最终没能坚持看下去。


是把王安石作为改革家来写的。有时候真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把王安石当做不共戴天的仇人看待。我对他的看法类似苏东坡对他的态度,处于尊重和批判之间。书中说王安石罢相在金陵养老,有人建议他乘肩舆,他谢绝说:“古之君王至不道者,未有以人代畜者。”可见他并非什么没有人性的家伙。邓广铭先生是宋史的泰斗级人物,此书我在大学时代就读过,当然跟现在流行的所谓历史题材的作品隔路,趣味性没那么强,但质量是高的。


看了邓老的《岳飞传》,感觉阶级论有点重。《王安石》看了几十页,看不下去了,个人感觉太主观。


历来的历史人物都见仁见智的事。与真实的历史还是有一定差距。


评价王安石很全面,很到位


竟然是07年印刷的,都在仓库压了长达5年之久,一看就是旧书,印刷很不好,我对三联表示很失望,我对亚马逊表示很痛恨,太坑爹了!


挺好的,畢竟是大師寫的東西,就是不一樣,單單開頭那一篇序就很有質量。當然,其中的史學方法不可能符合每一位讀者的想法,這是沒辦法奢求的,必須懂得這個道理才行。


这本是所谓的名著,但确确实实地让人感觉到失望。改革家的王安石过于拔高。司马光等人的一味贬低,又岂是良史的作为。从现实的角度、从当时的角度、从世界的角度来论述这一改革家或许更好一点点吧。对于书写历史的人自然是有一定的角度和立场。但是也不用一味为之辩护,该批评就批评,该赞就赞。比如在王安石没有当宰相之前有一次搞的水利工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按照作者提供的史料,也显示造成了很多的老百姓非正常地死亡,在这里作为良史本应该批评一下,看不到,看不到。也许在作者看来一个大的政治家的这一点小毛病算得了什么呢?作者的文笔也实在一般般,明白流畅都达不到,后悔买这一本书了。


呵呵,包装很好,内容还没有看呢。


好书。行文简练,言之有据。


“三不足”始终是关注荆公时不得不提的,到了而今这个祖宗不法天变不畏的年代,依然流言可惧。有人提起荆公,竟是仇恨。邓老客观公正地评价了荆公,写下这本沉淀着无数研究心血的书。虽不如梁启超那般热情洋溢,不如漆侠那般豪气挥洒,但毕竟显示出了做学问人的精神与对荆公的崇敬赞许,远胜于林语堂以浅薄之底妄议坡仙与荆公。值得一看,值得深思。


内容好,纸张好,封面做的很土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这是中学语文课本小字作者简介中对王安石介绍的开头话,一直牢牢记住。王安石是我最钦佩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我认为他与岳飞、苏轼一样都是宋代伟大人物。王安石先进思想让人佩服,敢为先下线的气度让人钦佩,王安石的诗文才华更是让人佩服。邓老的这本书很好的再现了作为改革家的王安石的思想和人生,非常好!最权威的王安石传记!


对于政治家的王安石的客观描述,让人不忍释卷


作者确实不愧于宋史专家第一人之称。整部书结构严谨,论证也很严密。对王安石个人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可以说还王安石淸白于人间。通过这部书我们就可以比较明白的了解为什么王安石的改革无法成功,为什么他会被当时的以及后来的小人恶言相向。我从中看到了自古以来汉奸们的丑恶嘴脸是一致的,其卖国言论也是一致的,千年以来甚至都没有什么变化。


邓先生名作


非常好的书,不愧是宋史大家


喜欢王安石


是感觉挺不错的书籍啊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书非常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