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元亨利贞

柏杨,蔡志忠 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作者:

柏杨,蔡志忠  

页数:

227  

Tag标签:

无  

前言

看我的造化和蔡志忠的神功对一个文字工作者而言,我和图画的缘分不可谓不深。小学的图画课,有一次老师特别把我画的图,贴在堂上,因为我画的火车会冒烟,老师说,可见我有想象力。可怜我出生的穷乡僻壤河南辉县,要走多少里路才看得见火车。我居然想得出替火车的烟囱加了烟。我得意地记了一辈子。1949年,坐在黄浦滩前,局势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不安,码头上万头攒动,人人等机会挤上船离开。我的屁股下坐着的,是一张旧报纸,上面有当时风行上海的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漫画,而大时代茫茫的人潮,就是漫画之外活生生流浪的“三毛”。我再次和漫画发生关联,是我已经在台北的《自立晚报》摇笔杆、写专栏的时候。那时稿费低得可怜,为了养活老婆孩子,我不停地写稿,还用那半通不通的英文,翻译美国《大力水手》漫画。为了一句“全国军民同胞们”(蒋中正的专用语),惹怒了情治单位,认为我污辱元首。这下阉了大祸,身系囹固。几乎被判光刑。我和漫画的渊源,真是每况愈下,至此地步,还有什么发展空间?没有想到最近我忽然遇到漫画泰斗蔡志忠先生,一席话下来,知道他巧妙运用几个电脑科技的chip,加上系统化灵活装拼,就能像印钞票机一样,出版几百万版次的绘本。当下把我这老头儿弄得又羡又妒,“扑通”一声,跪倒尘埃,磕头如捣蒜,千拜托、万拜托,好歹把我呕心沥血,写了两千多万字的洋洋大作,用图像起死回生,篇篇都活脱脱站起来,好赶上今天这个影像时代,也让我早上起来可以带小孙女,到巷口喝碗豆浆,润润喉,加副烧饼油条。看官,这一招灵与不灵验,还得要看我的“造化”和蔡志忠的“神功”!2005.5台北新店

内容概要

《论语·卫灵公篇》中,子日:“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日:“然,非与?”日:“非也!予一以贯之。”从孔子与弟子子贡的问答中,可以发现孔子认为建立一个系统融会贯通要远此努力学习求取知识更为重要。这种建立体系融会贯通的态度,正是东方哲理的精华。 《易经·乾卦》卦辞: “乾,元、亨、利、贞”。元亨利贞是《易经》中的四德,也是《易经》整个思想体系的根本,《易经》八八六十四卦,都可看成是一个循环运动,这个循环体系中有小的循环,也有大的循环,有自我的循环,也有大环境的循环。从第一卦的乾为天到六十四卦的火水禾济,整个大体系的循环运动,由剥而复,否极泰来,即使在困顿中,仍带有光明希望。就像离卦一样,两个太阳,一个太阳渐渐西沉,另一个太阳则是高高升起。这个卦的含义,就是要我们不要过于忧虑,勇敢面对周围的变化。 战国思想家韩非在其著作《韩非子》中曾经批评人们以两三颗水果敬神就想要换得神明保佑,期待神明让其发财赚大钱的做法,认为这样的期待是不切实际也是不须期待的。能够掌握当下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东方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差异在于,东方的思维建立在大的融通思想体系中,西方则是穷究问题,并找出对此问题的极限研究。如同孔子对子贡所说的,一以贯之的融通思想要比努力求取知识更加重要。面对今日世界的竞争态势,我们只有掌握系统研究才能保有优势。 我常在想一个问题,上帝如果存在的话,他的物理簿会怎么样来写?我相信他所写的物理簿正是一个融会贯通的思想体系。元亨利贞代表着中国人对此融会贯通的思想体系的体认,也是中国人智慧的展现,我们一直承受着许多古圣先哲留给我们的养分,在如此渊远博大的思想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东方思想不逊于西方,我们欠缺的就是找回一份自信。元亨利贞,认识融会贯通的思想体系伊始,重返荣耀。

作者简介

柏杨,原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现居台湾。1968年因刊出一张漫画触怒台湾当局,被定以“侮辱元首”等罪名,被捕入狱,身居囹圄九年多,在狱中,他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等书稿。主要从事小说、杂文写作,著有《丑陋的中国人》、《酱缸震荡》等,引起海内外的强烈回响。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

书籍目录

看我的造化和蔡志忠的神功种树的人元亨利贞柏杨谈男女 男人篇 女人篇 夫妻篇

章节摘录

插图:男人篇降低条件记得十年以前,光棍朋友求偶,先讲一一大堆条件,曰年如何,曰貌如何,曰学识如何,曰籍贯如何。十年之后,所有条件全化为乌有,只要是女人就行啦。而天下奇怪的事也就在此,臭男人总以为降低条件,定无问题,谁知道却是越降越糟。(《堡垒集•爱情如火》)出妻清王朝之前,女人们如嫁了个不满意的丈夫,大多数只好自叹命薄。而男人们如遇到不满意的妻子,却有补救之道,那就是娶个小老婆过瘾。这办法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真可得诺贝尔奖金,盖古代只有出妻而无离婚。(《堡垒集•三心牌》)难耐古时怕老婆的故事甚多,几乎全是因为臭男人存心不良,对妻子不得不怕,怕中有敬,也多少有点抱歉。今日一旦娶了一个不满意的太太,则问题不在怕,也不在惧,心头升起的乃是一种难耐的感觉。(《醒世姻缘》对此有一惟妙惟肖的形容,盖不合适的婚姻,犹如用一把钝刀割自己的脖子。真是个中人言,恰恰搔到痒处。(《堡垒集•三心牌》)光棍一个人如果走上了桃花运,不要说劝告的话挡不住,便是原子弹都挡不住。这也难怪,妻子是年轻时的爱人,老年时的伴侣。臭男人年轻时打光棍,无妻无家,固然痛苦,但还可以到外面乱跑,打麻将、去北投,三五成群,呼朋引类,总有一个表面热闹,以打发寂寞良宵。可是一旦老境骤至,朋友们各入有各人的事,各人有各人的家,且死者死矣,病者病矣,即令仍然健在,恐怕也无复当年豪兴。即令有当年豪兴,为了社会地位,为了在晚辈面前冒充圣人,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胡搞。(《堡垒集•公开的谋杀》)抬不起头别看男人又臭又凶,一旦对自己妻子在性行为上抱歉,那才是最大的抱歉。无论不满足也好,不能生育也好,其打击之大,真是连大力士参孙先生都挡不住。所以不孕的夫妇中,往往做丈夫的总是强烈反对自己也去医院检查,认为只要太太检查就够啦。盖一旦检查出来毛病在自己而不在太太,这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矣。(《堡垒集•压舱》)死要面子任何臭男人都死要面子,不肯栽到太太之手。一旦太太乃因别人的精子而受孕,那还得了哉?他对子女的爱会陡地降低,一家人都要跟着上吊。(《堡垒集•压舱》)打老婆一个人如果以打老婆为荣,或打上了瘾,一言不合,就开锣上场,那种人准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要说文化不多,灵性不多,恐怕连驴性都不多乎也。(《红袖集•不作非份的要求》)怕太太穷光蛋起家的怕太太,有美貌妻子的怕太太,妻子有钱有势的怕太太,此谓之三怕。(《红袖集•怕的原因》)旧恩旧情穷苦起家的丈夫,靠太太艰苦支持,一旦富贵荣华,旧恩旧情,一齐爆发,遇到有啥争执,自会油然而兴“算啦算啦,让她让她”之念,遂不得不由让之、躲之、避之,终于怕之矣。(《红袖集•怕的原因》)风俗习惯太太漂亮非凡,做丈夫的爱她爱得排山倒海,天昏地暗最初不忍拂她的意,以后逐渐不敢拂她的意,也不能拂她的意终于成了善良的风俗习惯,根本就没有想到拂她的意矣。(《红袖集•怕的原因》)知遇之感一个臭男人娶了一位天仙美女,真是三生有幸,他怎能不当作活宝乎?凡是美丽的小姐,追求她的人一定多如鱼虾,而偏偏选中了我,那种艰苦的胜利,有时等于脱一层皮,怎能不爱之惜之,畏之怕之乎?更主要的是,有美丽太太的丈夫们,通常都有一种知遇之感,无事时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看自己的模样,貌不惊人,言不压众,她能嫁我,是看得起我,杀身以报都干,何况仅只不过做做她的牛马,听听她的呵责哉?(《红袖集•怕的原因》)不好受娶公主做太太是每个臭男人最高级的愿望,盖娶了公主,官也有啦,钱也有啦,权也有啦,势也有啦,社会地位更是有啦,真妙不可言。然而,除非自己的老爹也是皇帝,普通小民娶了公主,滋味恐怕不见得十分好受。(《红袖集•非怕不行》)红包世家为啥官崽们往往都怕老婆乎,这不关灵性,也不关当初艰难,很多官崽根本就是红包世家出身的也。盖官崽也者,差不多都是以不尊严的手段达到尊严的地位,天下只有一个人,知道他用的是啥不尊严的手段,该人就是他的妻大人焉。(《红袖集•葡萄架倒啦》)自私和兽欲中国怕老婆的特征是,凡是怕老婆的人,多半都是由于对妻子的不贞和负心,再不然就是由于道德败坏,或人格破产。直截了当地说,往往不是由于爱她才怕她,而是由于怕她使自己丢人才怕她,其基本出发点固是自私的和兽欲的也。(《红袖集•古“妒律”》)妒和怕中国怕老婆的行为,往往跟太太的“妒”相结合,这一结合,怕的价值就大大减低。盖丈夫之怕老婆,很少主动地由于内心的爱,而都是因为太太的“妒”,妒得他天昏地暗,心惊肉跳。但太太因何而“妒”耶?因丈夫不贞之故。如果做丈夫的守身如玉,不胡思乱想,太太便不会妒,太太不妒,丈夫便不会怕。而一个不怕老婆的社会固是死水社会也。嗟夫,一旦“妒”和“怕”成为因果,那就是说,一旦“怕”建筑在自己的不贞上,怕便不是真怕,而只是自私的畏惧,兽性的躲避,而不是对妻子的爱。(《红袖集•古“妒律”》)妒律丈夫为啥怕太太乎?因太太妒。而太太又为啥妒乎?因丈夫明目张胆的不贞。臭男人明目张胆的不贞,不但毫不自愧,反而义愤填膺,痛斥太太吃醋,这种“妒律”,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产品。(《红袖集•男人露出原形势》)灵性•兽性中国怕老婆的特质和洋大人怕老婆的特质不同,中国过去怕老婆的特质是,不是为了爱情而怕,而是为了面子和兽欲而怕,乃一种低级动物的怕,没有灵性而只有兽性的怕也。(《红袖集•男人露出原形》)流行社会上现在流行一种观念,认为既然怕老婆的都是上流人物,打老婆的都是低级家伙,假怕老婆的现象乃应运而生。(《红袖集•怕的分类》)凶猛得很问题在于,凡是真正的怕同志,大多数都不言其怕。而整天宣传他怕老婆的,我敢和你赌一块钱,恐怕未必。不但不怕,回到家里,往往还和阎王差不多,凶猛得很也。(《红袖集•怕的分类》)事业心奉劝天下太太小姐,对“事业心”太重的臭男人,千万提高警觉,盖他一旦事业心高涨,啥可怕的事都做得出。尤其糟的是,他为了别的理由杀你,人们还责备他,而他为了“事业”杀你,不但没有人责备他,还一致鼓掌叫好哩。(《红袖集•所谓“事业第一”》)假怕老婆中国似乎只有假怕老婆,而无真怕老婆,因怕老婆要先爱老婆也。中国文化缺少很多东西,怕老婆不过是其中之一焉。(《红袖集•把妻子当破鞋》)笑得合不住口中国古时候的法律真是叫臭男人笑得口都合不住,只要当场捉住,就可连太太带奸夫一并干掉,所谓提奸捉双,杀了人不算犯罪。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丈夫捉太太的奸,可以干掉;太太却不能捉丈夫的奸,更不能杀丈夫。不但不能捉之杀之,当丈夫的反而可以把野女人弄回来家庭化、合法化。(《红袖集•罪恶的眼睛》)七出之条中国更不用说啦,首先是职业道德家一口咬定“女人是祸水”(这句话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真应该推荐他得金脚奖)。有了这个坚强的哲学基础,儒家“大哼”遂颁布了“七出之条”,凡犯了七出之条中的任何一条,一律“休掉”。一日:没有生儿子。二日:淫荡。三曰:不能讨公婆的欢喜。四日:搬弄是非。五日:偷东西。六曰:嫉妒。七日:得了恶疾。(《大男人沙文主义•大男人沙文主义》)大男人沙文主义七出之条是典型的大男人沙文主义的产物,职业道德家英勇地为中国人的道德订下了双重标准。女人输卵管不通,不能生育,是犯罪的;男人输精管不通,不能生育,不但不是犯罪的,反而说那是女人的错。女人淫荡通奸是犯罪的,男人淫荡通奸不但不犯罪,反而是一项风流韵事,傲视群伦。女人不能讨公婆欢喜是犯罪的,男人不能讨岳父母的欢喜,不但不是犯罪的,反而被称赞为有骨气。女人搬弄是非是犯罪的,男人搬弄是非不但不是犯罪的,反而是见多识广。女人偷东西是犯罪的,男人如果偷啦,当然也是犯罪的,但处罚起来,轻重相差天壤。女人嫉妒吃醋是犯罪的,男人嫉妒吃醋不但不是犯罪的,一旦捉奸捉双,就可一刀二命。女人得了恶疾、不治之症是犯罪的,男人得了恶疾、不治之症,不但不是犯罪的,反而向女人倒打一耙。(《大男人沙文主义•大男人沙文主义》)再谈大男人沙文主义男人在外面乱搞是逢场作戏,不但是可以原谅的,简直是必需的。可是女人如果在外面也逢场作戏,“哎哟一声帽子绿”,就天都塌啦。男人不进厨房是一种展示高贵的手段,偶尔做一次饭,立刻就宣传得联合国都知道。女人却必须天天钻到灶火里,香汗淋漓,偶尔有一天罢工,“她不给丈夫烧饭啦”!罪状大得真能使天下男人群起擂鼓而攻之。(《大男人沙文主义•三靠牌》)无限权威在七出之条时代,臭男人有无限的权威,这权威建立在两大支柱上,一是“学识”,一是“经济”,结合成为生存的独立能力。女人缺少这些,只好在男人的铁蹄之下,用尽心机,乞灵于男人的肉欲。男人喜欢细腰,女人就活活饿死;男人喜欢大胸脯,女人就打针吃药,开膛破乳;男人喜欢纤纤小足,女人就拼命地缠——以致骨折肉烂,构成一半中国人是残废的世界奇观。(《大男人沙文主义•大男人沙文主义》)蠢蠢欲动到了20世纪,老奶接受了教育,有了经济独立能力,个个生龙活虎,强而且骄,臭男人开始觉得有点罩不住,只好随波逐流,扬言他本来就是主张男女平等的,但心窝里残存着的大男人沙文主义,仍阴魂不散,不时地蠢蠢欲动。(《大男人沙文主义•大男人沙文主义》)架子大男人沙文主义,跟20世纪最初十年哈尔滨的白俄一样,在街上他是马车夫,回到家里他是爵爷,恢复宫廷礼节,仍摆出他那日落西山的贵族架子。(《大男人沙文主义•三靠牌》)酱缸根性臭男人认为他只要不玩女人,就是恩重如山,可进圣人庙吃冷猪肉啦(其实,谁晓得他背后干啥,有些只是没有钱玩,有些只是没有老奶爱他,急得乱跳)。而妻子不玩男人却理所当然,不值一提。盖大男人沙文主义在肚子里作怪,便身不由己地露出嘴脸。这是一种自私根性,一种不把女人当人的酱缸根性。(《大男人沙文主义•三靠牌》)妙不可言臭男人死了妻子,可没有坐以待毙的念头,而是胸怀大志,急着要再娶一个如花似玉的。咦,当男人真是妙不可言。(《大男人沙文主义•唯夫史观》)唯夫史观唯夫史观是三从牌和三靠牌史观,大男人沙文主义肯定唯夫史观的目的,是使老奶们有志一同,心甘情愿地认为连亲爹亲娘都不可靠,只有丈夫才是第一级金饭碗。(《大男人沙文主义-唯夫史观》)孤立主义对妻子的孤立主义,不是现代化的最新产品,而是最最古老传统中,大男人沙文主义的具体实行方案。(《大男人沙文主义•孤立主义》)跑不掉内在的灌输她们唯夫史观,使她们自动自发地守身如玉,认为丈夫是唯一的真理,而把其他男人都视如寇仇。外在的用深宅大院和宦官制度,严加戒备,根本不让她们跟除了皇帝老爷外的任何有危险性的男人接触。使她们既不想跑,也跑不掉。(《大男人沙文主义•孤立主义》)认命丈夫是唯一的真理那一套已行不通,于是唯夫史观的内容,遂摇身一变,变成“爱情”,于是,只有丈夫的爱才是真爱,其他的爱都是骗局。臭男人日夜都在灌输这种思想,妻子在伟大的感召之下,不得不心服口服,一百个情愿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认命啦。(《大男人沙文主义,孤立主义》)女人篇爱美爱美似乎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重要特质之一,而以女人为尤甚。(《玉雕集•天生尤物》)女人的天性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女人的天性,连老天爷都束手无策。(《玉雕集•天生尤物》)臭不可闻为了爱美,首先在女人脚上打主意,中外华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是中国人却想不出一点高级的办法,竟把光致致的双足缠得稀烂,不但肉烂,而且骨烂,不但骨烂,而且还跟有些大家伙的训词一样,臭而不可闻也。(《玉雕集•天生尤物》)无期徒刑柏杨先生认为中国人有点异禀,与爱不爱国无关,务请王孙公子们勿气,我说的有点异禀,乃指缠小脚而言,在这方面,洋大人比较高明。他们发明了高跟之鞋,真是令人脱帽,虽然高跟鞋同样有它的毛病,像挤出鸡眼,磨出老茧之类,但总比缠脚有学问。而且回到家中,穿上拖鞋,也可舒散舒散,轻松一阵。故曰:“高跟鞋是有期徒刑,因它仍有自由的一日。缠脚是无期徒刑,永远在痛苦之中。”(《玉雕集•天生尤物》)猛挺高跟鞋的妙处是使女人的双乳猛挺,盖不猛挺不行,不猛挺则非摔筋斗不可。而且一旦挺出,直指臭男人双目,使臭男人油然生出捧而咬之之念。这非关猥亵,女人们的目的就是如此,臭男人们的希望也是如此。你不如此,女人说你木头,同类说你木瓜也。而小脚则达不到此目的焉,试看哪个老太太走路,不是八字斜拧,百美全失乎?(《玉雕集•天生尤物》)风度翩翩女人穿高跟鞋,风度翩翩,走起路来噔噔噔噔作响,能把臭男人的心都要敲碎。迄今为止,男人有橡胶底鞋,而女人一直没有,恐怕有其心理作用在焉。哪个漂亮女人昂然而过时,不想惹人多看几眼,而宁愿默默无闻耶?(《玉雕集•天生尤物》)酷刑中国女人缠足之术,不太高雅,从五六岁缠起,受尽各式各样的酷刑和痛苦,才能达到“美”的境界。(现在看起来美不美,那是另一回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美的标准,说不定后人看我们现在的高跟鞋亦颇可笑,甚至还十分恶心也。)未免本钱下得太大,而且往往缠成粽子脚,成了四不像,与原意相违,那就更惨。然而主要的缺点还是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永远奇臭,便是洒上十桶八桶巴黎香水,都不能使它香喷喷和喷喷香。(《玉雕集•俏伶伶抖着》)不胜盈握高跟鞋的优点便在于此,随时随地可以穿将起来,婀娜婀娜。遇到上山上坡,一点也不假地能够如履平地;遇到空袭警报,或涉水过河,也可脱了下来提之抱之,拔腿就跑。缠足的美人儿,便无此项便利也。何况穿高跟鞋的脚,还有办法避免臭味乎。不过,话又说回来,女人乃十分奇怪而又十分奥秘的动物,为了漂亮,什么可怕的事都做得出,自残身体的缠足便是一例,西崽先生们可能说这是中国人贱,其实洋人也同样有此贱病。很多女明星为了使玉脚穿到高跟鞋里看起来消瘦,以便男人们兴起“不胜盈握”的荡漾之情,硬把小脚趾割掉。(当然是请医生安安全全地割掉。不会自己用斧头砍下,我们大可放心。)你说爱美这玩艺儿,害人不害人哉。(《玉雕集•俏伶伶抖着》)


编辑推荐

《元亨利贞》由柏杨行文,蔡志忠配图,从谈男女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内核进行了一番轻松幽默的检视。柏杨一直专注于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文字充满嬉笑怒骂而不失庄重;蔡志忠长于发现古典文化中的哲思与智慧,并能够以惯用的漫画笔法将它们提炼简化,二者的结合可互为补充,引发更多读者亲近与了解中华文化,发现其美好,思考其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元亨利贞 PDF格式下载



契丹三角:柏杨谈人生,智慧九宫:柏杨谈社会,元享利贞:柏杨谈男女
可惜 伏義九九:柏杨谈历史缺货,要不就买全套了!


元享利贞:柏杨谈男女,这本书还可以


蔡志忠和柏杨合作,令人感悟至深


柏杨老师的书就是不错 顶一个


柏杨大师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我一字不落,有功底!!!


喜欢柏杨写作的风格


柏杨老师的作品配上蔡志忠的画,绝配!


集传统文化、幽默、知识于嬉笑怒骂中


这是一本摘录集,收集了柏老很多经典的语录柏老真是老辣啊:)观察细微,一鸣惊人里面还有蔡志忠的漫画来


好好好,真的好,赶紧送积分吧。。。。


灵魂级的人物。一切都谈到了,语言犀利,刻薄,尖锐,一针见血非常好的书


言简意赅~~~~~


柏杨的书我已读了五六本了,总的来说不错。轻松幽默又不庸俗浅薄,茶余饭后读读还是有点意思。书的开头一本正经的讲了几句哲理名言,配上蔡志忠的漫话,我很喜欢。在柏杨先生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的多,继承的少,这点我不认同。但他对中华民族的劣根性的剖析和批判虽不如鲁迅来的深刻透彻,但对一些茫目自大的中国人多少有的警醒作用。


原文会更好。这里摘录的是柏杨先生的《谈男人和女人》一文中的片断,缺少了上下文连接有点不够解恨的感觉/


一直以来都很崇拜柏杨先生的作品,隆重推荐。


人性中的某些部分不会随着时间而变,但却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偶读其中章节,有收获!


很有趣,呵呵


柏杨的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嬉皮笑脸,认真不起来。看一两篇还可以,多了就有些腻。如果老先生稍微深刻一点就能进入到幽默的行列,可惜更多的是油滑,不过还没落到泼妇骂街的低俗。钱钟书和梁实秋就比柏杨稍微正经一点点,所以更加接近幽默。不过现在快餐文化风靡,对幽默的标准已经降低了,只要能让人笑,显出一点机制,都被称为幽默了。以这样标准看来,柏杨也可以称为幽默大师了。深刻的东西反而没几个人能看懂了。


这书当娱乐文读读还可,应该先借来翻翻就好了。别看是柏杨与蔡志忠合著的书,一晚上看完,就再不想翻,感觉自己花钱买得有点不值。

书的印刷包装还好。


都是一些节选,不是很好,虽然柏杨的书我很喜欢。推荐大家买他别的书,比如《皇后之死》《帝王之死》以及疯狂红颜系列,那才叫好看!


第一次读柏杨的书。很现实。书的装帧不错。


书中好多内容比较真实 我听喜欢的


冲着老蔡去的,可是插图很少


买了可以作为枕边书,随便看看吧


不一般的见解,看一看还蛮有趣的!


书质量好得真是泛黄,,不过不影响阅读,,,一般吧!!


不是我想要的那本书。。。。。。


根本不是命理书。都想退货来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