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流浪的君子

王健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王健文  

页数:

112  

Tag标签:

无  

前言

季冬时节,小寒初入,南台湾的艳阳兀自炽热多情,春兰自美浓归来,像个小女孩般兴奋地述说着:她见到梦想中的小学了。从通往美浓镇上的道路,左转折入乡间小路,才五十公尺,还来不及转换心情,学校正敞开着迎接访客。进了校门,正面的砖瓦白墙建筑,是仿烟楼造型的视听教室;“烟楼”右侧,一排两层楼素净雅致的教室,二楼垂着绿色的盆栽,一楼地面则招展着长长一列的小红花;教室墙上,镶嵌着一方方孩子们的美浓窑陶艺作品;穿过教室当中、如同美浓东门城楼般造型的楼梯间,钟理和笔下的笠山悠然立在眼前;红土跑道被一片绿色草原包围,笠山在几里外,和学校间没有围墙阻隔。晃荡着秋千,迎面山风轻拂,不知不觉中,蓝天白云转为暮色苍茫,终至大地一片寂静。“我们迁居美浓,让安棣到那小学念书,好吗?”春兰渴切地说。

内容概要

孔子七十三岁去世,在古代算是高寿,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中,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大概只能用“挫败”、“流离”、“焦虑”、“伤怀”来形容。因为“不合时宜”,所以他的努力注定是失败的,而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让他一生的故事更增添了无可排遣的悲剧意味。  对孔子来说,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结局,但是幸而如此,才成就了历史上永恒的圣者图像。

作者简介

王健文,生于台湾花莲,读书在台北,成家在台南。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成功大学历史系。着有《奉天承运——古代中国的“国家”概念及其正当性基础》等。

书籍目录

寻找红气球——代序 楔子 流离 我待贾者也 旷野的声音 问津 最后的挫败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伤逝 孔子的两个世界 尾声 如果君子不再流浪——三联版后记 参考书目 图片出处

章节摘录

子贡倒不曾怀疑“道”的真确,也不怀疑修“道”君子的工夫,但是他务实地认知了世界的非理性。因此,我心所守的“道”和我身所处的世界,就存在了无可回避的断裂。面对这样的断裂,子贡认为,必须要搭起一座桥梁,让纯粹的真理(“道”)和“真实世界”能在当中相会。当然,这样的桥梁,在笃守“道”的纯粹完美的使徒眼中,却是一种堕落与沉沦。颜回对“道”与世界的认知,与子贡无异。但是,面对这样的断裂,他却展现了不同的姿态。颜回站在真理(“道”)的高度,对尘世的扭曲,投之以轻蔑的目光。子贡式的桥梁,颜回是不加考虑的。从某种角度来说,颜回耽溺在概念构筑的理想天地中,用一种冷峻而傲然的姿态面对世界。因此,他可以宣称“不容,然后见君子”。如果能被这扭曲的世界接受,岂不表明不可避免地也扭曲了自己。孔子微笑地开导憨直的子路、怒斥子贡的沉沦、而赞叹颜回的泰然自信。其实,孔子和三位弟子都不同,也因此,他面对“道不行”的困境时,所承受的痛苦也最深。如果否定自己对“道”的认知,承认自己“修道”之不笃,那么,现在的失败再惨痛,都是可以解释、也可以挽救的。因为只要能找到“真正的道”,就可以行之于天地了。“真正的道”与“真实的世界”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可解的矛盾。子路这么说,但是,自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孔子,对自己所信守的“道”,从来没有怀疑。“道”之不行,不是因为它是赝品,而是它在现实世界中“就是”不可行。于是,所信益深,自视愈高,伴随的紧张与焦虑也就愈甚,因为“佶道”的使徒,必须正视自己“徒劳无功”的必然结局。如果肯定所信之“道”的不容置疑,也认识“道”与“真实世界”之间存在的断裂,但是愿意在两者之间寻求接轨的可能。换言之,正视“道”在世界中百分之百实践的绝无可能,因此,放弃对“道”的纯粹完美之坚持,而以现实世界中的最大可能为合理的追求标的。子贡这么说,但是,孔子尽管说自己“无可无不可”、“小节出入可也”,叹“行道”的同志“可与立,未可与权”,但是,“道”的纯粹完美之不可出入,显然是他自己所说的“大德”不能“逾矩”。因此,孔子非但不能接受子贡的态度,还疾言厉色地指斥其非。如果对“道”的真确、对自己的“修道”信之不疑,虽然也认知“道”与“真实世界”的不兼容,但是,只问自我的修养工夫,只问自我的实现是否完美,对“行道”的“结果”,能淡然视之,不过于执着。那么,“道”的陨落是“真实世界”的问题,而不是“信道”、“修道”、“守道”、“行道”者的责任。于是,对“道”的不可实践的焦虑,也不致揪紧自己的心头。颜回如此对待行者的命运,孔子慨然称许,但是,他自己却绝非那样的洒脱自在。在三段意味深长的对话中,我们看到的除了三位弟子不同的处世之姿,更在孔子表面的处之泰然(危难中弦歌不辍)中,看到他内心最深沉的焦虑与紧张。孔子和子贡的歧异,终于在晚年居鲁时,以孔子和从政弟子的矛盾而揭开;颜回的“不以为意”,也成为勘破孔子内心两个世界的奥秘入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孔子与弟子的对答中,尽管师生四人各以不同的姿势面对世界,但是在孔子与颜回师生相得的一笑中,更揭示了这样的奥秘:“世界的不完美,扭曲了一切改造世界的努力。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也许永远不可能完善,但是知其不可而为,却可能完善一个人的人格与人生境界。一个人不可能去把捉世界,却可以把握自己,也只能把握自己。”孔子“知其不可而为”的生命情调,必须由此体会。隐者“辟世”,而孔子与颜回“入世”,但是,颜回有“入世”的使命,却有“出世”的情怀,让他远离了“真诚的行道者”焦虑的宿命。子贡说:“夫子的道理太过高远,所以天下人无法兼容。何不稍稍贬抑,让一般人能够接受呢?”其实和后来冉有在面对夫子责难时,所说的“力不足”,只是从不同方向来说同一件事。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孔子所信守之道,在当时已如滔滔东逝水,一去不返,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实践的条件与机会。孔子所追求的,是重建理想的封建秩序。当然孔子所说的封建礼乐,正如同当时诸贤君子晏婴、叔向等,是为旧礼制注入新精神之后的“旧邦新命”,但是当孔子之时,周天子式微,由诸侯霸政建立诸夏城邦联盟的新秩序已近两百年;臣弑其君,悖乱礼制,陪臣执国命,也有百年之久。封建秩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制度到精神,几乎无一不坏。这时要再回复封建礼乐的盛世景象,恐怕只能留存在远离现实的、想象的理想世界中了。晚年居鲁时,尽管子路与孔子在许多政治实务上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孔子对子路能不背离“道”的大方向,应当还是有信心的。子路曾与冉有、子贡一样,在鲁国政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后来却与季康子不和,去鲁适卫,仕于卫大夫孔悝。


编辑推荐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流浪的君子 PDF格式下载



叶知秋芳的博客(2012-02-08 23:10:41)

分类: 读书心痕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著,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9月第1版,99千字
这本小书是台湾三民书局授权三联书店在中国大陆刊行的中文简体版文明小丛书之一种。著者王健文生于台湾花莲,读书在台北,成家在台南。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成功大学历史系。著有《奉天承运——古代中国的“国家”概念及其正当性基础》等。这位台湾学者,术业是史学,可他著述的这本小册子,分析、描述孔子晚年的行状,笔端却充满了感情,全书似弥漫着雾一般的淡淡忧伤。书末,这淡淡的雾散去,凸显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孔子,最后二十年他栖栖遑遑,“行道”途穷,“传道”却靠孙子辈的后进弟子,建构了他的理想世界。
关于孔子,我们知道的已经不少,得益于李零先生,我对王著介绍的史实不陌生,但读来颇感有味的是,王健文是用一种抒情的手法,商量的语气,结合现代乃至后现代社会生存境况,来探询孔子的内心世界,且行文舒缓有致,读时耳畔恍有山间小溪淙淙作响,是一种自然而美丽的文字,这在大陆学界很少见到的。读过蒋勋谈美的书,读过余光中先生的散文,他们似乎都这样从容而优美,值得我们学习。
我会就该作写一篇专业性的文章。这里推介王著的“代序”,谈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著者却以他和妻子观看法国电影《红气球》做引子。关于《红气球》,他这样写道——
男孩无意间遇见了红气球[法国导演Aibert Lamorisse执导的影片《红气球》 (Ballon rouge,Le),曾在1956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那真是个硕大浑圆而鲜红的气球。气球飘在街道一角,行人匆匆,无人闻问,只有男孩伸手拾起丝线,将自己和红气球系在一起。
男孩牵着红气球,欢喜地走在冷漠城市的街道中,公车不让气球搭乘,他便走着漫漫长路回家。下雨了,男孩寻找着一把又一把的伞,让红气球能在伞下听到滴滴答答的雨声,换来了一双双错愕但依然冰冷的眼神。
回到家中,母亲不许红气球入门,气球在门外飘荡,找到了男孩的窗口,男孩知道,气球和他不能分离了。于是,上学,放学,不论何处,男孩与红气球如影随形。但是老师不许,同学戏谑争抢,红气球总是机灵地永远陪伴着男孩,男孩也忠诚地守候着红气球。他们曾经互相戏弄,在街头玩起迷藏;也曾惑于另个女孩手中的蓝气球,红气球偷偷背着男孩,与蓝气球互通款曲;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男该身边。
城里某区,有一群大男孩也看上了红气球,他们追逐着红气球,以弹弓瞄准,将红气球作为最有趣的标靶。男孩跑着、跳着,无法与大孩子们力争。红气球逃亡、男孩奔跑,终于,红气球被打了卜来,无力地躺在地上,大男孩走过来,眼神空洞而有凶光,大脚一踏……
男孩绝望悲伤地看着他的红气球,正在观看这影片的人恐怕也和男孩一样地绝望无助,心中愤怒,却知道所有的悲愤都无济于事。让男孩和观看影片的人同样惊奇的,城里所有的气球都被召唤了,飞飏在天空中,红的,蓝的、黄的……,所有的气球到了男孩的身边。男孩忘了悲伤,收集着一条又一条的丝线,气球们带着男孩飘上天,男孩笑着,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城市在他的脚下,愈来愈远。(本人播客已收藏电影《红气球》原版)


北京三联出版的书一般内容绝对有保障,毕竟是以人文关怀为己任的老牌出版社,可是书的质量可以好的让你感动流泪,也可以差的让你咬牙切齿,高居翰系列是前者,徐铸成系列是后者,而本书以及该系列是中规中矩略微偏差,该系列很多本书,本本精彩,有故事有人物有传奇有知识。很难想象题目所指的是孔圣人。


同事很满意 书籍质量 快递速度 都非常好


傅老师支持


给孩子买的,见她读得有点慢。


两岸文化虽然同宗,但对待历史人物,尤其是对待孔子这样的大人物的彼此文化感受,还是相当不一样的。跟李零的观点比起来,似乎该书通俗了一点,不过跟什么于丹大妈比起来,也要严肃正经的多。


有散文的风范,有普及传统文化的功效,但是感觉一般。


学术和人文的结合。。充满人文关怀,一度十分感动


讲述孔子最后二十年颠簸流离的生活,以及弟子“离经叛道”带给他的伤痛。


内容平实序言冗长


喜欢这个题目,买来觉得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现已弃之不理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