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心之间

高全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高全喜  

页数:

226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多年的学习中,我对宋明理学有着特殊的兴趣。应朋友之邀,撰写《理心之间》一书,我感到非常荣幸。  先秦百家争鸣之后,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中国的思想史,后浪逐前浪,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真可谓五色斑斓,光辉灿烂。  而其中,尤以宋明理学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意识风貌。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理学在塑造民族的思想意识和性格特征方面,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即便在今天,亦有着深远的意义。  宋明理学,蔚然大观,纵横七百年,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极为广阔和深远。《理心之间》这本书并不企图对整个宋明理学做一系统概论,也不对理学义理一一详尽探究。它所做的,只是在理学的百花园中采撷一二,略作陈说。  朱熹和陆九渊作为理学的双璧,辉然烛照七百年的理学史。在他们两人的其人其学中,可以把握到理学的深邃本质,亦可以领略到理学的整个风姿。《理心之间》所呈现的,与其说是理心二学的学说体系,不如说是朱陆两人的精神仪范。

内容概要

  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是理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本书所呈现的,与其说是他们的思想学说,不如说是朱陆二人的精神仪范:一个强调虚心以致敬,致敬在认知,一个强调明心见性,收拾精神;一个是虔敬为学的智者,一个是雄姿英发的哲人。两种学问,两种风仪,恰好构成了中国儒学的两极。

作者简介

高全喜,1962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就学于南京师范学院、吉林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贺麟,198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法哲学和宪政理论。出版专著有《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休谟的政治哲学》、《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研究两篇》、《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等,主编有《大国》、《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等。

书籍目录

再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 风云际会 忧患与繁荣 边患不绝的赵宋王朝  古典文化的高峰 儒学新创 回归传统  理学拔地而起  儒家精神的重建 儒者的风范 沉潜的胡瑗  刚健的孙复  狂勇的石介第二章 为天地立心 心性与天道 光风霁月的智者  从无极到人极  中正仁义的渊源  理想的人格  殚精竭思的哲人  宇宙之根本  泛爱万物的道德情怀 “理”的问世 如沐春风与程门立雪  识仁为先  天下只有一个理  仁就是天理  德性之知 尽心成性的发扬 湖湘之学的卓立  学无后传的张拭  理学的开展与流变第三章 天地之理 天之上是什么 木晦之训  儒与佛  圣贤书的味道 鸢飞鱼跃之时 长沙之游  困学求道  中和旧说  己丑之悟  对《知言》的质疑  情的插入  天地以仁为心  勇猛精进的十年 愈老弥坚 从政的几年  庆元学禁  已臻化境的义理  人与天理  穷天下理,做天下事 东方的智者 朱熹的风范  虔诚的敬畏  内在深邃的宁静第四章 天地之心 吾心即是宇宙 陆门三兄弟  原初的洞悟  宇宙与人心  吕祖谦的慧眼  槐堂明心  “本心”到底是什么  “辨志”与“求放心” 鹅湖之会 突然萌发的主意  三天之间  古圣相传只此心  斯人千古不磨心  淋漓尽致的心学  朱熹的和诗  南康再会  不愉快的结局 无我这般人 点化李云的故事  象山先生  荆门太守任上  智者之逝  须大做一个人  心学的雄姿第五章 性理与灵心 性理的世界 天理并不神秘  万理归于一理  本性之谜  人性就是天理  善恶何以区分  情与性  虚明洁静的心  心统性情  道心与人心 灵心的世界 心即理  良知就在内心  直达天理  让灵心闪光  天与人合与心同  儒家精神的两极第六章 得道之路 格物致知 格物穷理  指向一理  以能知之心穷天下之理  道德的践履  致知与力行 持敬守一 涵养的意义  保持内心的虔敬  终极关怀  禀告心灵的主宰 易简工夫 整体的悟彻  还用安排否  三百年后的另一次洞悟  呈现你的清明之心  优游的读书 陆九渊与禅 佛禅撷英  直指本心  顿悟的智慧  貌合神离第七章 朱陆门人 朱子门下的翘楚 “不当在弟子之列”的弟子  遵嘱释《书经》  朱门第一高足  复兴理学两功臣  金华朱学 陆门才俊 槐堂诸儒  甬上四先生  心学的嫡传  社会生活的渗透  调和朱陆 流弊与光彩 内在的分裂  辛辣的嘲讽  成仁与取义  天地不能夺人之心第八章 西风碧树2CHD 如日中天的朱子学 三部大书的纂修  科举的准绳  朱学精神的没落 阳明心学的崛起 人为万物之主  致良知  心学的活力 王学异端 百姓日用之道  公开的反叛  继承者与掘墓人 理学的危机 官方意识形态  早期的启蒙思潮 民族精神的重铸 启蒙没有完成  现代新儒学的使命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四章 天地之心  南宋理学虽有三系,由于张杖早逝,且缺乏后进,实际上真正双璧辉映,分主坛坫的,是朱熹和陆九渊。  朱熹的理学博大精深,似有囊括百代之势。但是,没想到异军突起,在江西金溪另有一个论敌出现,他就是首创本心之学的陆九渊。心学以发明本心为主旨,不重事外功夫,直指本心,澄然清明,挺然峻拔,开辟了理学一个新天地。  朱陆之后,其门人弟子各自弘扬师道。宋元以来,朱学大盛,成为官学,但亦流弊日深。在此之际,心学又卓然而起,王阳明倡导陆九渊的心学,提出致良知的学说。随后,心学潮流一日千里,在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变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便在今天,新儒学的崛起,亦与心学有着道契神会的内在联系。这一切首先应该追溯到陆九渊的首创。  陆九渊以天下为己任,在当时士风委靡、读书为官的腐朽虚伪的情势中,首创本心之学,企图将士人学者从科举和物欲中拯救出来,唤起人们的内心良明,重现士人的精神生命。这是陆九渊所面对着的时代课题。与朱熹的大器晚成,严毅敦厚相比,陆九渊的风格则是少年英成,超迈卓识。他的心学灵明透彻,意气风发,如同清泉直指灵魂的深处,别有一番超迈冲盈的雄姿。  吾心即是宇宙  宋室南渡,中原文化亦随之南迁。自此之后,中国文化的中心从北方转到南方。程门高足杨时学成南归,程颢曾有“吾道南矣”之叹。胡宏的湖湘之学、朱熹的闽学尽在南方,陆九渊的心学亦在南方江西。此外吕祖谦、叶适、陈亮,以及明代的大家王阳明,明清之际的弘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全都是南方人。  从家学渊源来说,宋代诸儒中首推吕祖谦。吕氏由山东迁至浙江婺州(今浙江金华),据宋元学案所载,吕氏一家获登学案者就有八世二十二人之多。吕氏之外,南宋家学就推陆门了。  陆门是一个大的世家,陆九渊的八世祖陆希声曾为唐朝宰相,五代末,陆希声的孙子陆德迁为避战乱从北方携家迁至江西金溪。到了陆九渊这一辈,陆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陆门三兄弟  陆九渊的父亲名贺,生有六个儿子。当时陆门的田地不多,家业已趋衰落,不得不靠经营医药和教书授徒来维持。陆贺见识不凡,治家有方,当时陆门的家风之整肃,闻名于州里,因而受到孝宗皇帝的称赞。陆氏六兄弟,尤其后面的三兄弟以学闻名于世。陆九韶,字子美,排行老四,学者称梭山先生。他主持陆氏家政,对家规家教遵循甚严,治理家中经济也有良法。据载,一大早他就带领众弟兄谒见先祠,家中弟子有过,则举会责训。他亦雅好古学,与朱熹是朋友。关于《太极图说》,他有过疑问,认为非周敦颐所作,为此曾与朱熹讨论。后来其弟陆九渊接着他的意见与朱熹大辩一场。  陆九龄,字子寿,排行老五,学者称复斋先生。陆九韶宽和朴实,陆九龄却深沉周谨,颇有才气。他少有大志,对儒道义理探究不舍。当时,秦桧当国,科举场中已不讲程氏洛学,而他读了程氏遗书,却多有倾慕。他博览群书,常常通宵达旦,当时已有学者看出他的为学宗旨乃是子思和孟子的直接承继。陆九龄并非一介书生,对武技战术也有研习,读书休暇时,他常带领众弟兄去场圃练习射箭投枪,他说,习武也是男子丈夫的事。当时,他那个地方常有湖寇骚扰,人们皆请陆九龄主持防御事宜。  陆九龄的眼界很高,对当时的士风极为不满。他说,或者终日谈虚,不知践履,或者一心仕途,不问正道,这些全都不是为学的根本。他的一生主要致力于孔孟之学,对本心体悟颇有所得。但他又不像其弟陆九渊那样高标独立,对朱熹的理学亦十分心仪。陆九龄于淳熙七年(1180)病逝的时候,朱熹以及吕祖谦等老友都十分惋伤,朱熹曾书祭文,以表痛惜。  陆氏的家风,厚实严谨。在当时的环境,陆家正像《家问》所训饬的那样,其弟子“不以不得科第为病,而深以不识礼仪为忧”。陆门弟子并非一心科举中榜为官,而以礼仪圣学为生活事业的指针,他们关心的是真正的学道荣衰、国家兴亡的大事业。


编辑推荐

  《理心之间: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并不企图对整个宋明理学做一系统概论,也不对理学义理一一详尽探究,它只以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学说以及他们之间的诘辩为中心,展现了宋代理学的精妙之处,叙述了理学对中国文化巨大深刻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理心之间 PDF格式下载



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都是对人生的解读


这本书写的不错让我比较清晰的了解了一些关于宋代理学两大流派的理学思想的异同点。


喜欢这样的书籍,非常系统全面介绍了理学发展。文采斐然。


北京三联出版的书一般内容绝对有保障,毕竟是以人文关怀为己任的老牌出版社,可是书的质量可以好的让你感动流泪,也可以差的让你咬牙切齿,高居翰系列是前者,徐铸成系列是后者,而本书以及该系列是中规中矩略微偏差,该系列很多本书,本本精彩,有故事有人物有传奇有知识。


好书,给予强烈推荐


不发表太多意见。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喜欢。物美价廉,值得向大家推荐。


作者不是专业研究这方面的,因此只是一本简单介绍的小书。读者不要期待太多。该书的问题是出现几处学术错误,有点遗憾。总的来说,文字风格通俗易懂,简明流畅。适合初学者阅读。


不错的一本书,不是很深,易读易懂!!


作者很用心~


理学的研究性专著


《理心之间:朱熹和陆九渊的理学》评价


   我本来不想给个五星,但是读过之后发觉不给五星实在有愧对多年以来的栽培。
   本人自由就没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大多数人都没有,我觉得……)反正一提起儒家就是教科书里批判科举八股的那一番话,什么什么是历史发展的障碍云云……初识中国儒家,实在读《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先生著)的时候,也很巧那时正赶上跟同学去西安。对陆九渊和朱熹的思想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只记得书中曾云:“朱子道,陆子禅”我也只是觉得他们两人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已经偏离了以四书(在下是在世没什么文化,五经就看过几眼《诗》,《春秋》也只学过《郑伯克段于鄢》不敢妄加批驳……)精神实质。归根到底一句话,朱陆二人是将中国春秋时期儒家却少的形而上的东西用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填充后的东西。
   读过此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在形而上的学问之外,还能存在陆九渊、王阳明、李贽这些“实干家”。当然,王阳明的了解始于《麻辣日本史》,李贽的了解始于《万历十五年》都有道听途说之嫌。但是陆九渊的心学能以一种意识形态指导了行为确实很让我震撼。
   我出生在89年,当时的社会形势自不必我多说。在那之后,(在那之前我也不知道)对于思想的力量已经很少有人去直面了。人们(至少我所见的大多数人)在为现实而生还是为理想而死的问题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这对么?我想过至少我真的认认真真地想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直白点就是马基雅维里主意)中人就应该选择前者,因为人首先是人。
   但是,陆九渊(我就从还没觉得朱熹这么想过)认为,人不仅仅是人,人是因为有心才可以称谓为人(这其实还是没有超越孟子)而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这就牛逼了)。说到底,陆九渊告诉我们相信思想的力量。至少陆九渊告诉我,发自内心的顿悟是可以超越一切的。
   王阳明也是伟人(我就很不理解为什么马克思可以是伟人,中国的就只能是思想家、哲学家……还真他妈的势利眼),因为知行合一的提出给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方法(看上去是句废话,但是看看中国的戊戌变法中康老夫子,你就明白为什么这牛逼了……)
   总之,若问我心学和理学哪个更好,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心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