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以土地的名义

俞孔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俞孔坚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前言

“以土地的名义”对于景观设计师的实践来说是一个美好的理念:可以重新评价土地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引领对景观与生态的规划和设计;景观可以被打造和保护为使土地、人民与幸福相互关联的媒介与纽带。前所未有的快速全球化,使全世界都面临文化认同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城市发展方面显示了无限的前景。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也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问题。中国发展所经历的规模、尺度和速度,是以往西方社会发展所未尝经历过的。是否有新的眼光,来指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对当代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处在这样一个充满多重挑战的时代,景观设计学在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它不但需要承担改善城市景观的重任,同时要为解决生态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和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对策。重新建立人与土地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正如古代罗马人相信,每一方土地都有神灵——地方精神,俞孔坚教授通过他的当代设计作品、通过他在北京大学创办的景观设计学教育、通过出版著作,执着地探索重建人文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他的设计,包括日常的景观设计,始终强调尊重地方精神,并通过“回到土地”、“以土地的名义”来实现这种追求。他的探索旨在监护这个国家的土地,抵御千篇一律的技术破坏,通过理解和明晰每个场所的特质,即通过尊重“地方精神”——特定地方的生态与精神过程,来设计和显现场所的特色。

内容概要

俞孔坚,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次年创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他将城市和景观规划作为“生存的艺术”,提出“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与“反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其主持的规划设计作品以鲜明的现代性和中国特色,以及生态和人文的精神,五度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一项世界滨水设计最高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奖,并获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七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邀请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  本书精选了俞孔坚和“土人景观”近十多年的七个代表作品进行阐释和评论,每个作品对其设计思想都有不同侧重的体现,不仅对国内外业界造成观念和视觉上的冲击,屡获大奖;而且也改进和提升了城市管理者和普通民众对自己所置身场所与环境的理解与审美期待。

作者简介

孔祥伟,北京观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景观设计评论家。

书籍目录

序导论  走向新景观 景观设计展望:国际性和中国特色 俞孔坚的景观设计主张——《景观设计》访谈作品与评论 波士顿中国城:新唐人街  新唐人街:波士顿的中国城公园 秦皇岛汤河公园:生态+设计  绿荫中的红飘带  善待土地  一条精致的红飘带:设计检验艺术与生态的边界  汤河红飘带公园:水管理、景观设计与生态的完美结合  观念与立场——有关“红飘带”的解析与思考 浙江永宁公园:生态防洪  漂浮的花园:与洪水为友的艺术  永宁公园——河流的再生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非农时代”的稻田  稻田校园——一次简单置换带来的观念重建  触摸富饶的土地——创新校园设计重建学生与中国农业景观的联系 浙江台州:“反规划”案例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反规划”途径》序 都江堰广场:公共空间  寻回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  都江堰广场:一个叙事场所 中山岐江公园:工业遗产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工业的力量  时间和人的舞台——中山岐江公园侧记演讲与访谈 理想人居:“天、地、人、神的和谐”——俞孔坚在凤凰卫视的演讲 俞孔坚:我在进行城市启蒙——《南方周末》访谈 俞孔坚:鏖战帝国建筑师娱乐场——美国“土地在线”访谈 灵魂的展现——与张泽群的对话 与景观设计师对话:俞孔坚与James Corner 俞孔坚的景观突围——《缤纷》访谈编后记 平衡之美

章节摘录

插图:波士顿位于美国东海岸,是欧洲移民最早定居的城市之一,也是目前华人集聚地之一,有近十万华人定居在大波士顿地区,波士顿中国城是北美第四大唐人街。1849年,加州发现金山的消息传到香港,消息很快在广东、福建等地扩散。此时正值清政府内忧外患之时,民不聊生。于是,大批农村青年漂洋过海,到美国寻“金山”之梦。华人开始大批到美国西部淘金,到1851年时,已有25000中国移民涌入加州。到1860年,在美华人达到35000人,这个数字到1870年翻了一番,1880年时,美国的华人已达到10万之众。当发现“金山”只是虚幻的美梦时,在美华人在远离祖国和亲人的环境下,不得不出卖苦力维持生计。他们承担白人劳工所无法忍受的艰苦劳作,主要从事开矿和造铁路的苦力。当西部铁路大功告成后,华人便失去生计。除了少数人有幸攒得路资得以回归故土外,最终仍有十多万华工留在美国。他们或因贫困如初,无颜回见家乡父老,或因清廷衰败,家国无望。于是开始向美国各地城市扩散谋求生计,有的进入工厂,有的从事农业和捕鱼业。华人的吃苦耐劳、节俭勤奋为他们赢得工作的机会,却招来白人劳工的嫉妒与仇视,排华反华和迫害华人的事件频频发生,美国全社会掀起了排华浪潮。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和1924年的移民法,都公然歧视和排斥华人。直到1943年,排华法案才终止。几代华人在近百年的移民史中,经受了今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饱尝何等的耻辱,一直没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在这样充满恶意的社会中生存,华人群体唯有团结和互助,方能争取生存机会。于是,华人聚集在城市中心,形成北美各大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唐人街(中国城)。在这里,早期华工无需英语即可交流,无需公民身份即可获得温饱,互助互爱,成为华人流落异国他乡的避难所和“家”。波士顿的唐人街也是如此,早在1910年时,来波士顿定居的华人就有900多人。几代中国劳工在这里聚居,并保存着来自家乡的传统生活方式。为了表征自己的中国特色,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几乎都一样,用认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牌楼,翘角的亭台楼阁,龙凤之形,来界定自己的领域。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也往往由此而产生。因此,当2003年1月波士顿中国城公园在全球征集方案时,大部分西方设计师,其中不乏著名事务所,都提交了类似的“中国”特色的方案。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幸获邀与当地的CRJA设计事务所合作,提交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案,这个方案被评委会认定为“骨子里带着亚洲味的后现代方案”,最终胜出。经过长达四年多的设计、多次的大规模听证会(最大一次听证会达一千多人)、复杂而繁琐的社区参与、细致的施工,终于于2007年9月隆重剪彩开放。

后记

怎样评论一个当代中国的景观设计作品?又怎样来评价一个当代的中国景观设计师?在目前的时代语境中,设计评论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支撑评价的诸多元素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物质丰盛的时代,同样这也是一个充满生态危机、灾难频发的时代。当人们的需求和自然之间出现巨大矛盾时,我们是站在人的一面?还是站在自然的一面?如果我们坚守自然伦理,那么在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评价时,我们就要回归到一个原点,来思考人类的行为。这个原点在现代生态学理论著作,巴里·康芒纳的《封闭的循环》一书中这样表述:“每一个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古罗马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这样写道,“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一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如果我们回首,便会发现我们的现代社会离这个原点是多么遥远,我们的许多创造达到了个体的完美,但却离与万物有关的公共性越来越远。俞孔坚是一个面向这一原点的人,他经常提到他父亲的话,“地里的稻子不要全部割完,要留一些给田鼠,要不然一到冬天它们都跑到家里来了。”在俞孔坚这里,景观设计不是一门自我指认的艺术,而是一种联系,他愿意用处理人地关系来概括景观设计的所指,景观设计既不单独面向人,也不纯粹面向自然,而是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多元化占主导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我们无法抑制创造和想象力,虽然大部分创造和想象力对自然构成了威胁,但我们无法抑制对美的生活的追求。然而,我们同样不能漠视除人类之外的一切其他事物,包括反映灵敏的动物,反映迟缓的植物,更包括反映更加迟缓,但具有巨大能量的自然。人们的需求和资源之间的关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指向两个方向,但又要矛盾地结合到一起。


编辑推荐

《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以土地的名义 PDF格式下载



土人景观从来都是以自然为出发点,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对学景观的同学,挺有帮助的


学习景观的朋友建议好好读下


俞孔坚style的书籍。。。。值得一看


俞孔坚的的好书 送货太慢慢到不耐烦


三联这个系列的书都很好


帮朋友买的 具体内容不是很了解


不错质量不错 不过不知道内容有多少价值


还没有看。。不过很是实惠啊


很经典的书~~扩大知识面了


项目介绍的比较详细,图能配全,更好!从中感悟到很多


封面是浅色和白色,好多黑色手指印,悲剧,偏偏我有洁癖,不过内容是很棒的,


配有部分图片,对项目也有较详细的解说。但毕竟都是几年前的,有些理论方面的观点,不太能接受了。


还行,都是理论。


很早就想买的书,终于到手了


与其关注房地产,不如关注土地。


还没看完,感觉不错~~很有用~~


很好的书,不仅是就实例来阐述,还有很多行家以自己的角度解读了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最重要。


只要是问答模式的,排版不怎么好看起来一页纸的字不是很多


书本内容丰富,讲解详细!很适合初学者!受益匪浅!


挺好的 商品包装很好 没有残缺 暂时还没有看 其他就没什么了


正在看 看了一点还不错


很好的书,也很信赖亚马逊,而且包装很不错,值得信赖。


是好书 在学校图书馆看了一半了 决定自己买一本 呵呵


如果说是书本身的话,是可以打5分的。。但是,很气愤的是,书的封面有三处损害。。。大打折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