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荒漠
2009-9
许靖华、 朱文焕 中国出版集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09出版)
许靖华
215
朱文焕
无
当我出生的时候,祖母曾经预估我有两种可能的未来运程:不是像黄金般光芒耀眼,就是像破铜烂铁般不惹人注目。似乎祖母早有远见,看出小婴儿与生俱来的艺术家气质。然而父母却只希望我会成为一名扎扎实实的中华男儿,“靖华”这个名字便带着他们的无限期许。至于在1938年的我,眼前要应付的则是国文老师交代下来的功课:写一篇《我的志愿》。当然,一般八岁小孩都以名或利为有形及无形生命的终极目标,因此很自然的我选择了要扬名四海。当时,中国英雄都是空军,报章上经常报道他们忠心爱国、英勇无私的行为。那时我也想加入空军行列!今天,我的孩子大概无法想象他们行动不怎么敏捷、鼻梁上架着金边眼镜的父亲曾经怀抱成为飞行战士的雄心!然而两年后,我被地质探险家的冒险故事迷住了,史考克(Scott)、南森(Nansen)和赫汀(Hedin)等人成为我的新英雄。于是我转而想成为探险家——就像这本书中所记述一样。
《古海荒漠:科学史上大发现》是一部难得的充满知识性、探险性的科普读物,记述了20世纪70年代作者与一群科学家乘船出海的科学考察之旅,并通过地中海的岩心,证实了地中海曾经干涸为沙漠的地学之谜,而险象环生的科考历程、优美典雅的文字则将带给人极大的审美愉悦。《古海荒漠:科学史上大发现》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本。
许靖华(1929~),原籍江苏仪征。海洋地质学家。曾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文版序英文版序第一章 序曲第二章 萌念第三章 “乔地斯”的盟友们第四章 再见,里斯本!第五章 危机与考验第六章 抉择与决心第七章 冒险与机运第八章 地中海的奥秘第九章 间奏曲——思乡第十章 大洪水的证据第十一章 受挤压的东地中海第十二章 昨日泽地明日高山第十三章 巴利阿里古漠第十四章 在风暴中归航第十五章 尾声后记附录一 名词注释附录二 地质年代表
插图:就这样,我自投罗网。1968年11月初,我收到了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发来的一封电报,讯问我是否愿意参加“深海钻探计划”第三航次去南大西洋工作。这次考察将在几星期之内出发,这真使我感到万分意外。有时我想,也许温特勒发出这个邀请是别有一番良苦用心的。1967年初,在我即将离开美国赴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执教的前夕,同事们为我举行了一次饯行宴会。席间,我们俩曾有过一次非常激烈的学术争论。当时正值“地学革命”方兴之际,这场革命要从根本推翻人类对地球历史的既有认识,它是战后人们对于占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三的海洋大力拓展探勘活动的直接结果。因为主要以陆地地质为依据的陈腐地学教条,已不能解释那些最新的发现了。几乎每一次海洋调查,都有一项不可缺少的测勘内容,那就是用船上的磁力仪来测量海底的磁场强度。通常,异常高的磁场强度即代表磁力异常(magnetic anomaly)。陆地上的磁力异常多呈不规则分布,并与岩石中磁性矿物的局部富集有关。因此,磁力调查是寻找铁矿石的常用手段。本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了大量的海底磁力调查,其中有两项发现令人震惊:大洋底的磁力异常不仅普遍比陆地上强,而且还呈线性分布,形成了所谓的磁性条带(magneticstripe)。
第十三航次在地中海下面发现了蒸发岩层,从而证明深海底下存在着盐层,而且巨大的盐层是在甚短的地质年代期间内形成的。几乎与此同时发生的地中海盐度危机,则意味着在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环境、生态都发生过浩劫般的变化。蒸发岩层是在地中海因蒸发而干涸时堆积下来的。我们的这一解释引起了科学界各式各样的反应,赞成的意见不少,但也有许多评论持怀疑态度,或抱有明显的敌意。意义深远的结论对于一些惯于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思考问题的人来说,我们的这一见解并不难接受。跟这个问题有关的两个要素是盆地的深度和盆地内咸水池的深度。
《古海荒漠:科学史上大发现》:中国文库·科技文化类
无
如果您想知道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实证,什么是忘我的研究,这本书会给你答案。许靖华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地质学家,从这本书中你将学会如何准备自己的人生。
因为墨西拿盐度危机而看到不一样的地中海,因为这本书而更加了解
书是正版 比想象中好。
好书!文字理性而不失趣味。能够这样写作的科学家,在中国不常见。
是很好的一本科普读物
非常好的科普教材,讲解的十分详细。包括附录的地质年代表,还有特有的专业术语都讲得很好。,解释十分清楚
许先生将艰深的地质学知识用平实而优美的笔调表达给大众看。
我买这本书是为了送给学地质的丈夫的,没想到自己拿起来读后竟也很喜欢,虽然我对地质一窍不通。丈夫也喜欢。是一本很有科学趣味的科普读物。我读过他的另外一本自传《孤独的旅程》,写到他在国外生活的零零星星以及和他瑞士太太的爱情,是个性情中人。我在找另一本《大灭绝》,还没找到。
通俗易懂,科普性质
许靖华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这是一本生动的地理考察科普作品。文字简练而不失准确,叙述故事简约而生动。文章的体系安排也很好。是科普作品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