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
2010-1
华文出版社
迟福林,殷仲义 主编
314
350000
进入本世纪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后,发展阶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并带来需求结构的战略性升级。在发展阶段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共同作用下,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正是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中国开始走向消费大国的转型与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这也构成中国改革开放后30年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历史起点。一、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中国走向消费大国,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的战略性转变。这是由两个基本因素所决定的:第一,随着中国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转变,需求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居民消费需求由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升级,由私人产品向公共产品需求的升级,由物质追求到人的自身发展追求的升级。扩大公共产品消费需求已成为适应中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要求。第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需求萎缩成为中长期趋势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尽快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中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应当伴随着一个消费需求大幅上升的时期。但是,由于多种因素,这些年中国消费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到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国家的消费率比,相差10~20个百分点。从今年的情况看,前三个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 %,但在7.7 %的GDP增长中,投资贡献(7.3 个百分点)仍然大大高于消费贡献(4个百分点),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不足。随着中国内部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外部需求的萎缩,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增长是必然的选择,并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左右将居民消费率提高5~10个百分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加快调整消费和投资关系的同时,需要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第一,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全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幅提高居民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第二,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此引导居民消费倾向;第三,加快财税和金融体制转型,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消费型金融体制的建立;第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实现投资结构重点由生产性投资向消费性投资的转变。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哥本哈根会议争论不休,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并警示我们,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再也继续不下去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要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代序: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改革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复苏 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后危机时代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和亚洲经济发展 后危机时代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环境的变化 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应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构造巾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体制基础 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发展策略 新兴经济体发展模式转变步入关键期 社会生态市场经济:个防范和抵御经济危机的模式 世界经济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及危机下产生的中国模式对俄罗斯的启示 巴西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应对国际危机的经济政策及成效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转型 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 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转型与变革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需求结构变化 反危机时代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后危机时代的企业风险防范 后危机时代的养老基金投资策略研究 坚定不移地扩大消费 经济危机使亚洲“辞旧迎新”:旧发展模式的消亡和新发展模式的萌生 东亚模式转型与中国发展道路中国发展方式转型与第二次改革 在改革中凝聚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力量 处在历史转折阶段的“十二五”改革 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的路径选择 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后危机时代改革 中国下一个30年改革的理论探讨——基于“人本体制论”的思考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政府改革 从金融危机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 走向社会重建之路 中国发展模式转型与政府改革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背景、特性与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时代的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 发展低碳经济应重视体制减排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资源税改革 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战略 关于建设“低碳经济示范省”的建议 成都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后记
插图:美国获取世界财富的第二个手段就是美元贬值。这么多年美元贬值的速度非常快,所有贬值造成美国债务的减少就是美国从其他债权国所获得的财富。另外,美国金融机构还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在世界经济发展里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美国也把衍生工具作为美国获取世界财富的手段使用。最近,很多人讲美国在世界金融危机里受到了损害,我认为这种判断是不合实际的,美国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是大大赚了一把。大家看过变魔术,用一叠白纸变魔术成了钱,变完以后,这叠魔术钱又变回成白纸,如果这样来回变的话,这个人既没有挣钱也没有损失钱。美国的衍生工具就是把杠杆率从5倍、8倍、10倍提升到了50倍、60倍,相当于白纸变成了魔术钱。如果这件事情只发生在美国这个经济体内部的话,这个泡沫破裂,作为美国这个整体来讲也没有吃亏也没有赚到钱。但是全世界包括中国、欧洲很多国家都拿真金白银买美国的衍生工具,当这个泡沫破裂以后,遭受的损失也是真金白银。据统计有65万亿的衍生品,大概有40多万亿就是魔术钱。可是40万亿的泡沫并未全部由美国人承担,美国人卖了很多给世界,这些国家是用真金白银来买的。还没有人统计这个泡沫破裂以后,世界承担了多少,美国承担多少,但是一些个案是有的。很多欧洲国家,包括中国的几大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都买了很多美国衍生工具、外币债券,泡沫破裂以后都提取了很多坏账。所有这些坏账都是美国人的盈利。要是光看泡沫破裂的过程,美国人也受到了损害。如果要把这个泡沫从发生到最后破裂作为一个全过程来分析的话,美国人在全过程里面是大大获取了世界各国的财富。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统计出来世界各个国家因为购买美国的外币债券而受到的损失,这些就全部是美国的所得。美国发行美元、贬值美元,再加上衍生工具的泡沫及其破裂,这三个都是美国通过美元货币这样一个形式来获取世界财富的一种工具。我认为,现在虽然有金融泡沫,虽然美国自己内部也有很多的公司因为这个倒台了,但是美国这个战略方针是不会改变的,他仍然有实力继续这种战略。前不久,美联储又决定印钞票来买美国国债,要买几千亿。我相信美联储用印钞票来买美国国债这样一个举措不仅仅是这一次,今后它仍然会继续使用这个办法。这是我们对于世界历史、世界经济史、世界财富分配历史的新的认识。如果这个认识成立的话,我们就要研究在美国继续执行这个战略的条件下,中国应该怎么应对。从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们政府已经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重要应对方针。我个人认为,扩大内需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方针,更应该是我们国家一个长期的战略,而且这个战略在执行时要更优先提高居民消费。我们现在的应对措施主要还是靠投资。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投资增长百分之三十几,支撑了GDP保持8%以上的增长,这样一个局面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因为不可能每年投资增长百分之三十几。只有提高居民消费率才是解决我们中国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措施。这么多年我们的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不管经济过热还是经济遇冷,不管经济是上行还是下行,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一直在持续下降。当然,这是市场经济必然的规律,任何市场经济都自然会发生居民收人差距拉大的趋势。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率就越低,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居民消费率,让我们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国策。这里面我个人认为农产品的问题,特别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应该最优先或者作为一个核心政策来考虑,因为中国的农产品有政府收购价。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而且带来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在反危机中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来源。但是,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与挑战: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减排压力、全球经济再平衡等诸多全球性问题。新兴经济体能否实现自身发展方式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在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中从政策刺激走向结构性变革、在世界经济新格局下有效扩大内需、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如何走上绿色复苏和低碳增长之路,等等,都成为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2009年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举办了以“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新挑战、新角色、新模式”为主题的第6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德国、俄罗斯、印度、巴西、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官员和学者3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就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以及发展模式转型与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后危机时代发展方式转型与改革:新兴经济体的新挑战、新角色、新模式》编辑推荐:危机中涅槃,转型中重生,中国改革下一步走向何方,第二次改革如何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