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救赎与自救

杨天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0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杨天宏  

页数:

47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部论著专门研究中华基督教总会在抗战期间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这一运动虽仅局限于川西、西康两地,时间也只维持了不长的16年,但对于抗日、对于边疆建设都有相当典范的意义,在当年颇受关注,对中国的基督教会如何服务社会、进行本色化改造,对川西、西康两地的农牧医教建设,影响尤其深远。由于国内档案和耶鲁大学神学院相关档案的发现,使这一专题的深入拓展成为可能。本书以战争和政制转型作为历史背景研究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史实详尽,发掘新史料和档案文献充分,对1949年前后中华基督教会和“三自”运动的描述客观有据,并进行了客观平实分析评述。

作者简介

杨天宏
  1951年生,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85年开始在四川师范大学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2003年受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及近代思想史研究。著有《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2000)、《Vl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2002)、《基督教与民国知识分子:1922-1927年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研究》(2005)、《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2008)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1章 社会福音与在华基督教的本色化 第一节 社会福音思潮兴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 在华基督教会实现“本色化”的努力 第三节 教会事业的区域分布及其存在的问题第2章 抗战军兴与边疆服务运动的酝酿 第一节 抗战爆发与国民政府后方建设的政策 第二节 “国难”中的中国基督教会 第三节 诚静怡与边疆服务运动的酝酿第3章 边疆服务运动的全面展开(1939—1949) 第一节 边疆服务的组织建构与经费筹措 第二节 抗战期间服务区的开辟与拓展 第三节 抗战结束后边疆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四节 内战期间边疆服务运动的继续第4章 边疆服务与边地社会改良 第一节 教育服务与川康地区的文教发展 第二节 生计服务与边地社会经济改良 第三节 取代传统医巫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节 学生暑期服务团的服务工作 第五节 风俗移易与边民吸毒恶习的改变第5章 边民的信仰状况与基督教福音传播 第一节 服务区宗教环境及民众信仰状况 第二节 川西区福音传播工作的展开 第三节 西康区福音工作的开展 第四节 医疗卫生服务与基督教福音传播 第五节 边部宗教工作的影响与局限第6章 边疆服务运动中的边疆研究 第一节 边疆研究的复兴及内涵变化 第二节 民族宗教与社会习俗调查研究 第三节 边地文化与教育问题研究 第四节 边地特殊疾病的调查研究 第五节 边地生产与生计问题研究 第六节  “边政”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第七节 边疆研究的学术贡献与局限第7章 边疆服务的社会认同及变化(1949年以前)  第一节 边疆服务面临的内外困境 第二节 边疆服务的社会认同及其变化 第三节 边疆服务的社会作用与影响第8章 政制转型与边疆服务的终结(1949—1955) 第一节 政制转型与基督教会的“三自革新” 第二节 边部的时代认知与“自我改造” 第三节 各服务区服务工作的艰难继续 第四节 政府接管边部工作与边运的终结第9章 结论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边部文件索引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 社会福音与在华基督教的本色化  边疆服务是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一场旨在对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改造,推动其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促进基督教福音传播的运动。这场运动发生在抗日战争紧张进行之际,与国家亟需抵抗日本侵略、建设巩固的抗战后方这一急迫局势有关,但主要的促成因素则在教会内部。就目的而言,基督教会标榜“济世”与“救人”,但近代以来基督教被视为“洋教”而不断遭到国人攻击,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1922年至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以及北伐期间发生的反教暴力事件,不断提示教会人士,标榜肩负“救赎”使命的基督教及教会已经面临需要“自救”的严峻现实。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广泛流播的“社会福音”神学思潮,中国教会要求“三自”、力图实现“本色教会”的语境,以及教会方面对基督教福音传播地域局限的认知和改变这一状况的努力,为中国基督教寻求“自救”提供了神学的思考及现实环境的支撑。一定程度上,边疆服务运动正是这种主观思考和客观环境作用的结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救赎与自救 PDF格式下载



书写得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