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雅债

[英] 柯律格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英] 柯律格  

页数:

297  

译者:

刘宇珍,邱士华,胡隽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文徵明研究中开辟了新的领域,全书通过解读明代书画泰斗文徵明以艺术之名的社交和明代复杂的社交关系,以“社会艺术史”的角度重构了文徵明的一生,大写的“艺术家”被还原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文人雅士,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机中展露着他的才华和性情,从人情义务与礼物交换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徵明。该书为三联书店重点图书“开放的艺术史”系列中最新的一种。

作者简介

  柯律格(Craig Clunas),当代研究中国物质文明史的重要学者,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1954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亚伯丁(Aberdeen)。1974年曾前往北京学习中文,后分别于剑桥大学东方研究院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取得学士(1977)与博士学
位(1983)。曾担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长达十五年,并自1994年起先后任教于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他不仅博学多闻,对于中国传统典籍亦有深厚的造诣,同时经常关照西方文化史、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两者结合而提出新颖有洞察力的学术论述,学术成就广受国际学界的赞誉。
  著作丰富,自1991年起陆续出版《长物志: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地位》(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1)、《明代中国的园林文化》(Fruitful Sites: Garden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China ,1996)、《早期现代中国的图画视觉性》(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7)、《中国艺术》(Art in China ,1997)、及《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2004)、《大明帝国:明代中国的视觉和物质文化,1368–1644》(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Ming China, 1368–1644 ,2007)等书。其中《长物志》更是有关明代晚期文化消费的经典著作,影响深远。
  译者简介
  刘宇珍,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学者。翻译本书第四、五、七章及后记,并审阅修订全书译稿。
  邱士华,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助理研究员,目前于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修读博士课程。翻译本书前言、第一至第三章。
  胡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所博士生,曾于柯律格教授任教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时,取得硕士学位。翻译本书第六、八章。

书籍目录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尹吉男
致中文读者
引言
第Ⅰ部分
 1 家族
 2 “友”、师生、庇主
 3 “友”、同侪、同辈
第Ⅱ部分
 4 官场
 5 “吾吴”与在地人的义务
第Ⅲ部分
 6 “友”、请托人、顾客
 7 弟子、帮手、仆役
 8 艺术家、声望、商品
后记
谢辞
注释
参考书目
图版目录
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文徵明生于成化六年十一月初六日(相当于公元1470年11月28日)[1]。自其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文徵明就成了一个社会主体(social subject),负起漫长一生中接踵而来的一连串人情义务。其中最直接的莫过于对文氏家族在世或已逝成员的义务(指其父系家族,称“家”或“氏”)。此外,姻亲亦是他尽义务的对象,先是对母系家族,继而扩展到自己妻子的亲族,由是而渐延伸成一片广布而模糊的亲戚网络,如连襟,或子孙辈的亲家等。然而,除了那些已经在艺术史或文化史上以画家、书家或是篆刻家的身份占有一席之地的子侄辈与后世子孙以外,关于文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则鲜有研究。[2]我们必须在一开始便承认这方面的研究甚为稀少,因为直到相当晚近这才成为艺术史研究关注的重点。即使将广义的家族成员全都纳入考量,他们也几乎都不是现存或记录中文徵明书画作品的受赠者,而这些艺术作品却是文徵明今日得享大名的由来。为家族成员所作的诗也相对稀少。虽然文氏家族的男性成员几乎都是五十万苏州居民中,约两万五千名受过传统教育的精英分子之一,但在17世纪以前,却没有任何一位文家成员成为明代政治界的要角;欲进入这官僚体系,得通过一系列以儒学为本的考试才行。[3]关于这些人,以及他们与文徵明间日常往来的资料相当零星,甚至有完全空白的部分(例如,我们无法确定文徵明成婚的确切年代)。但是这些零星的资料在文徵明或他的同侪团体眼中不见得不重要。他们都将“家族”视为个人能够发挥作用的首要认同场域。上自帝王下至黎民,每个人都有家族。所有的人都必须分担对骨肉应尽的义务,正如各种家训中不断复述的,这是每位家族成员无法逃避的责任。[4]作为一位知名的文化人,当然也无法自作为文化价值核心的家庭中脱离。 人们通常不会为出生举行正式的仪式,我们自也无从得知文徵明初出世时是否得到任何贺礼。无论如何他总得到了一个名字,或者应该说,他得到了人生不同阶段中所使用的各种称号中的一个。或许他出生时立刻就有了乳名,不过目前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文徵明的训名是文壁,可能是其父亲或祖父所取。在他三十岁左右开始以“徵明”名世之前,文壁是他通用的正式名字。(5)中国姓名是由书写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组成,每个字必定含有某种意义。“壁”在字面上是墙的意思,但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因此也代表了文徵明的出生时节。(6)“姓”和“名”在明代,就如同其他时代一般,是定位一个人的方法之一,并标记出他所应尽的人情义务与对象。尽管文徵明要在数十年后才书写其认知里的家族史,以表明对家族的应尽之谊,这些义务早在他出生时就已存在了。我们不应该排除这些义务带有的情感意义。文徵明的诗文可以提供充分的资料,证明家族关系所能产生的深刻情感,包括对那些在历史记录中没有留下痕迹的家族成员;特别是文氏家族的女性成员,无论是生于其家或嫁入其家的。而对文徵明与姑婶表亲有关的文章多一些关注,则可纠正我们原来只侧重某些深入研究过的资料类型;在那些被研究过的资料中,由于儒家礼仪的规范,通常看不见女性的存在。对于家族成员的研究,亦可以为我们揭露他在“著名中国艺术家”标签下变得模糊的认同与抱负。 1472年,文徵明出生两年后,他的父亲文林(1445—1499)考上进士(明代文官考试的第三级,亦是最高一级),因而有机会参与国家的官僚体系。进士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只有三四百人可以通过。因此,在中国当时约一亿五千万人口中,文林是拥有进士头衔、总数约三千到五千名精英阶层的一分子。(7)登进士第让文林在1473年成为浙江永嘉知县,他也因为赴任而离开家乡。(8)其妻,也就是文徵明的母亲,在1476年去世,为了悼念亡妻,他请当时最著名的文人李东阳(1447—1516)为妻子作墓志铭。墓志铭由这位十六岁便中进士、后任皇帝亲信大臣、声名赫赫的文人操刀,说明了文家当时的名望。李东阳或许曾因这篇墓志铭收到丰厚的笔润(不过这篇文字并非作公开展示之用,而是埋人坟中以向冥界说明死者品德),但他却不是个呼之即来的受雇写手,因其身份地位足以让他选择是否愿意接受这委托。


编辑推荐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的目标不在于将文徵明所处环境中的礼物往来状况简化为某种模式,而是希望借由深入研究记载详尽的文徵明生平,而对各种人情礼数的纷杂本质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为达此目的,《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读者必须面对许多细节,尤其是众多的人名;因为欲求了解整个人情礼数的运作网络,我们必须避免仅聚焦于某些“重要”的人物。而《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认为,人情礼数的积累本质,方为重点所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雅债 PDF格式下载



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柯律格,是当代研究中国物质文明史的重要学者,1991年起陆续出版了《长物志: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明代中国的园林文化》、《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中国艺术》、《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大明帝国:明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视觉传统》。《长物志: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列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第一辑,《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和《大明帝国:明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视觉传统》列入第二辑。本月(2012.04)出版的《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是大陆首次出版。此前,本书中文版由台湾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出版,再授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中文简体字版。


“雅债”催生了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的传世杰作

  “文武家声自宋元,忠贤德泽至今传。江湖相望四千里,谱牒源流五百年。喜尔衣冠能复始,愧余潦倒不如前。不堪相见还相别,目送春云思惘然。”,“南望衡阳旧德门,虎符元帅有诸孙。山川我正怀桑梓,水木君能共本源。 两地衣冠由昔盛,百年忠孝至今存。相违不尽相留意,狼籍秋风酒满樽。”这是文徵明《送侄归衡山》两首七律,其诗接近柳宗元、白居易,诗风 淡雅秀丽,清新自然,多为感兴、纪游、题画之作,然而文徵明最大成就还是书画艺术。

  偶看《雅债:文徴明的社交性艺术》,这本书标题很新颖,望文生义,雅债,文雅的债务,文化人之间的人情交往,从一个独特的视觉认识明代画家文徵明,本书极具独创性地探讨明代大书法家、文人画家文徵明(1470~1559)是如何缠缚在社会责任的复杂网络之中,而正是他所说的“雅债”催生了许多他最为人知的书画杰作。中国十大书法家董其昌、何绍基、柳公权、米芾、欧阳询、王铎、王羲之、文徵明、颜真卿、赵孟頫这些最为知名的书法家,他们对中国书法影响深远。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早年攻诗文书画,师事吴宽、李应祯、 沈周等人,与唐寅、蔡羽、张灵等名士交游,书法清俊秀雅,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绘画造诣尤深,其声名远布四方。其绘画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兼能,尤以山水著称 ,与沈周一同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徵明的书法兼工篆、隶、楷等书体,尤精楷、行。

  《赤壁赋》文徵明书于嘉请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纵34厘米,横530.7厘米。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徵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徵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山水画题材大多描写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与风度,完全摹仿赵孟俯。人物画师李公麟,远承古代传统,笔法工细流畅。文征明到晚年具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文征明一生穷究画理,用力实践,声誉卓著,与乃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50年之久。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社会艺术史”的角度重构了文徵明的一生,大写的“艺术家”被还原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文人雅士,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机中展露着他的才华和性情,从人情义务与礼物交换的角度重新审视文徵明。该书为三联书店重点图书“开放的艺术史”系列中最新的一种。


很多博物院博物馆都收藏文徵明的作品,有的也是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直搜罗衡山先生的字,每得一册,都会把玩数日,奉为几案之珍。爱的是书法,文章多不求甚解。国内也少有研究著作,不想老美不负衡山,真有恒心,竟跨越了中外文化的鸿沟,翻过了繁复文言的藩篱,献上一部沉甸甸的《雅债》。粗一翻,光注释就有80页,严谨。估计属于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深解的“半老徐娘”级别的大书。焚香,净手,坐定,细细读。。。。。。


喜欢文徵明,希望也能喜欢此书。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已经买了好几本了。确实不错,很有启发意义。


但是,个人觉得这本写的没有他《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那本好,排版上,还把注视放到最后,阅读起来不舒服,来回翻来翻去很麻烦


海外写中国绘画的书很有特点,自高居翰的五本后,又买了一些,都很好看。爱好书画的可以一读。


从这样的视角研究古代文人,可以具体而微地理解那个社会的文化,也能更好地理解文征明。很可读。


三联+柯律格,好书值得一读


雅债,三联的书行


很佩服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看问题的角度很独特,让国内的专家汗颜啊!好书


通过另一种角度谈文征明的艺术,好看。


期待这本书很长时间了,之前看过电子版的台湾版的书,非常好!只是买不上,现在好了!不过三联以后要是能够出版像台湾版图书的品质,也适当出一些繁体版的,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就更好了!


对明人艺术创作与文学进行观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明朝文人的风雅和审美,影响极为深远


对艺术交往能描述成这样的确使人眼前一亮。


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艺术家,读后再去重览他的作品应该会有更深的理解


西方人的视觉,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再牛的画家还是要生活的,看看他们怎么在文字中鄙视金钱,又在渴望金钱,不过都正常,还是大艺术家


从客观的视角来解析古代文人的生存现状


台版的几百多,终于等到这书出版,好


柯格律的作品,内容自不必说,图书的形式也做的很可人,阅读起来很舒服。


插图很精美,视角很独特,非常好的一本书


我喜欢 的一本书,


直说吧,这本书不错


多读书,读好书。大家都可以看看


排版有些小意见,字拍的太慢,读起来有些累


英国人写的明四大家文征明的故事,三联的书都是好书。


非常好 买了好几本扬之水的书,都很好看 很好


喜欢的书,内容有意思


衡山,一直喜欢


很好看 值!


值得一阅,印刷装帧很好,看着舒服。


台版以前看过


翻了翻,已经迫不及待要看下去。画面真美


帮爸爸买的,质量好,他很喜欢。


非常值得品读


非常好,没有问题。


质量很好,内容翔实,角度不同,很好


好书,绝对的。


一直很期待柯律格著作的中文译本,终于出版了,书还没细读,其研究方法和角度值得借鉴参考。继续期待他的《长物志》。


是我喜欢的画家,文徵明,书稍显啰嗦


挺满意的 ,尽管老外对中国的东西了解上有些偏差,批评上有些隔靴搔痒,但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何况国内当代所谓学者的书根本没法看


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


西方学者的观点值得借鉴,但局限性也明显。表述也显得不够简洁。


怎么说呢,封面很雅致,但感觉老外写的书不是太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语句上也显得多少有些涩口,但从另一方面来解说我们的文化,值得我们关注


还好这个封面是固定的,只是页面送到是有磨损,很遗憾


一般,新书而已,内容很一般。


书已拿到手,三联书店一贯的品质,没的说。封面设计的很漂亮,插画印刷的很清晰。从尹吉男主编的“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的书目来看,我只想买3本:10年买过乔迅的石涛,12年买了柯律格的文徵明,接下来就要等李慧闻的董其昌了。


国外人的视角研究文徵明 不在于作品本身的真伪 更多的去探讨文化背景的深层知识


内容不用多说,经典之作;书品相相当精美,与艺术史的作品相得益彰。


很好很不错,内容全面


研究文征明不易,外国人研究就更不易。从另外的视角来研究吧。


还不错,这书名字就吸引了我,可以看看


这本书不错的,文字很好,值得收藏


古代艺术研究中,艺术家生活的情节不多,也无法结合其生活经历谈及艺术造诣。这是外国人用它们的眼光写的中国艺术家传记,可看性强,关键是提供另一种眼光学习中国艺术。


也算是一本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了


书很好,很新,是目前在卓越买的较好的书


很好的美术史书籍,可作为美术史写作的范例。


研究角度让人耳目一新! 可是有些地方我看不懂,句子听上去很奇怪。


从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着手,视角独特,见解深刻。


翻译水平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英语语法的中文读起来真难受。


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活动时候入手,送货很快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估计年老时候会看。。。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