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讲解
2012-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叶圣陶
341
224000
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尚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学生尤为重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把语言、文字、思想联系起来,在学习中把知识、能力、习惯联系起来,更是语文教学应尽力达到的目标。我们衷心希望,本书所提出的问题能够给今天每一位喜爱读书、勤于思考的读者带来启发。
阅读与讲解
国文教授之商榷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读些什么书
略谈韩愈《答李翊书》
介绍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
读《经典常谈》
介绍《经典常谈》
读《文言虚字》
文言的讲解
再谈文言的讲解
教学举例
谈毛主席的两首词和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诗
授与和启发
——跟北京市语文教师讲话的提纲
鲁迅先生的两首诗
精读与略读
精读的指导
——《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欧阳修《泷冈阡表》指导大概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指导大概
读《五代史·伶官传叙》
略读的指导
——《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孟子》指导大概
《爱的教育》指导大概
《呐喊》指导大概
《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
例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里说:“读孔子所作之经,当知孔子作六经之旨。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无帝王之位,晚年知道不行,退而删定六经,以教万世。其微言大义实可为万世之准则。后之为人君者,必遵孔子之教,乃是以治一国;所谓‘循之则治,违之则乱’。后之为士大夫者,亦必遵孔子之教,乃足以治一身,所谓‘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此万世之公言,非一人之私论也。孔子之教何在?即在所作六经之内。故孔子为万世师表,六经即万世教科书。”别的且不说,如果遵从皮氏这个话,我们非注定做“今文家”不可。可是要了解固有文化,却须超越了“今文家”与“古文家”的界限,才更近于真际。有人不喜欢把专家治学者和普通人知道一些的途径混为一谈,以为不这样就无由知道;其实了解固有文化也不消这么麻烦,专家研究是一回事,普通人知道一些又是一回事。例如吕思勉的《经子解题》里说:“治学之法,忌偏重主观。偏重主观者,一时似惬心贵当,而终不免于差谬。能注重客观则反是。大抵时代相近,则思想相同。故前人之言,即与后人同出揣度,亦恒较后人为确。况于师友传述,或出亲闻;遗物未湮,可资目验者乎。此读书之所以重‘古据’也。宋人之经学,原亦有其所长;然凭臆相争,是非难定。自此人手,不免有失漫汗。故治经当从汉人之书人。此则治学之法如是,非有所偏好恶也。治汉学者,于今古文家数,必须分清。汉人学问,最重师法。各守专门,丝毫不容假借。凡古事传至今日者,率多东鳞西爪之谈。掇拾丛残,往往苦其乱丝无绪;然苟能深知其学术派别,殆无不可整理成两组者。夫能整理之成两组,则纷然淆乱之说,不啻皆有线索可寻。且有时一说也,主张之者只一二人;又一说也,主张之者乃有多人。似乎证多而弥繁矣。然苟能知其派别,即可以知其转辗祖述;仍出一师。不过一造之说,传者较多,一造之说,传者较少耳。凡此等处,亦必分清家数,乃不至于听荧也。”这儿注重客观,寻求本义,确是很有用的法门;但说必须治了汉学方始懂得经,这岂是人人能够办到的事?要使高中学生这么做,尤其担负不了。所以《经学历史》《经子解题》等书,作者虽然抱着“金针度人”的热诚,仅对大学文科或者有些用处,在普通要知道一点儿固有文化的人,实嫌求之过狭或过繁。普通人只有这么一种指导,不管什么今文古文,不管什么汉学宋学,但把一些已经或者几乎成为定论的东西,简明扼要的,化而为常识的叙述出来。看了这种叙述,再去接触经典,就可以省却许多冥行盲索的工夫,而对固有文化就有了了解,且不会了解在歪里;如果要进而深求,即将此作为入门的第一步,也就没有“择术不正”之嫌。作这种指导,即使自己是个专家,必须脱去个人的偏好与学术的架子,只站在普通人的立场说话;对于所谓经典,指说固不须引经据典,但必须语语有据,而且是可靠的据;态度自然愈客观愈好,但必须充满“了解的同情”。朱先生这部书似乎能够做到了这些,所以是值得称赞的成绩。 ……
无
喜欢读书,也看看“名家”是怎样阅读与理解的
《阅读与讲解》好书,男人不错。就是价格与实物太不想当了。差的太悬殊了。
叶老的阅读体会,收获颇大
十分高兴能聆听两位大师关于读书的心得和体会
老先生才是真的教人静下来读到书里面去。穿越文字、力透纸背,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值得慢慢研读。
还没开封,但是在书店中见过了本书,叶老写的。
还没看,但是作者很有名,介绍的很好。
同学买的~应该还好吧!
印刷、内容、质量都非常好,超值,赞一个。
可见其生命力
给孩子买的,自己也看看非常不错。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呵呵
文字、内容都比较浅显,适合刚入道的年轻人看,比如中学生,对我来讲,稍微浅了些。
满意这本书满意这本书
还没开始看~期待
内容不多,价格不便宜,内容讲解也不精彩,一般吧。
叶公的书值得买~~~让现在那些号称是教育专家的人汗颜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