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转型与史学反思
2013-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胡成
无
本书将目光聚焦于处在中国历史转折点上的清末民初时期,探讨该时期的学术精神、江南民变、孙中山思想与传统伦理的关系、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潮等问题;同时以近现代中国史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相互矛盾的概念、范畴,如传统与现代、实证与理论、本土性与外来性等,重新对中国史学研究的路向作出思考。
胡成,1954年生。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史和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出版了反思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的专著《困窘的年代——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道德重建》(1998年),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近代史研究》、《读书》、《史林》、《开放时代》等以及海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评论40余篇。
近代转型篇 礼教下渗与乡村的接受和回应 略论道咸时期的学术精神 儒家经济伦理与清代地方公益事业 近代江南农村的工价及其影响 略论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对边疆事务的构思 论晚清新政时期民变的原因及历史特征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传统因素 二十世纪初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思想矛盾 史学反思篇 论“义理”在当今史学中的意义 知识分子理论与知识分子的现代超越 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和他的历史感受 “资本主义萌芽”与本土化研究的思考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问题的叙述 叙述转向与新旧能否两立 全球化与中国历史的书写 我们的中国史研究如何率先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 比较而言,下层士绅是礼教下渗的直接推动者,作用较为明显。不过,更准确的表述还是李孝悌先生提到的下层读书人。李先生认为,只有这些人才是对儒家道德体系深入人心,“作(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从江南农村来看,情况也确实如此。但这些下层读书人究竟做了些什么,具体怎么做的,李先生语焉不详,所以需要进一步叙述其细节。首先,就下层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来说,他们不同于下层士绅是其人数较多,并更具草根性。即除了下层士绅之外,这一群体还包括在科举考试中没有取得功名的童生、儒童。就下层读书人中没有功名的与有功名的比例而言,如果以咸同年间江苏锡金两县的情况来看,参加科考的1000多人中只录取30人为生员,那么二者人数之比约在40比1左右。据作者就嘉定县紫堤村史志中所载的士绅题名录统计,在18-19世纪200年中被记录入册的下层读书人有107人;具有举人、进士身份的士绅只有13人。如果按照张仲礼先生的估计,一个人充当绅士的生涯平均年份为33年,那么该乡的下层读书人在这一段时间里不会少于20人,而能够被称之为士绅的则不到2人。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统计,再考虑到记史者的疏漏,乡村社会中没有取得功名的平民读书人还会更多。 再次,就其与乡民的关系来说,作为乡村社会中的普通成员,不要说没有取得功名的,社会地位不高,就连通过县一级最初考试的秀才,如果没有取得再高一级的功名,也被人称之谓“青衿”,不被社会所看重。时人说:“世俗每以科目为重,见辍高魁膺显爵者,啧啧称羡;至于青衿之士,辄鄙夷以为不足道。”此外,乡村生活简单,即使家道殷实者,服食简省,所谓瓦居三楹,平日“鸡豕畜之于栅,蔬菜畜之于圃,鱼虾畜之于泽,薪炭取之于山……即偶有客至,亦不过具鸡黍、女子力作,可以治纺绩,衣布衣,策蹇驴,不必鲜华”。下层读书人中生活贫寒者,力田读书度日,就更加平民化,不少人身屦箬笠,提筐佐饁,亲自下田种蔬、莳药、畜鸡鹅羊豕、修桑枝。嘉道年间曾撰写《锡金识小录》的儒生黄印,平日生活“惟俭,无他嗜好,布衣粝食,读书谈道,愉愉如也。所居老屋三楹,寝室庖滔,咸在纺车织具针管刀尺,纵横错置,子女啼笑满前,君但危坐,持一编,雒诵不少休”。这也使得他们对乡村事务更具责任和使命感,正如时人说:“青衿为乡之望,宜读书修行,不与外事,以期功名,即穷而不遇,研田终身,亦本分也。” 地方文献记载,下层读书人在这一过程中受到重视,即使官方的教化措施到了乡村社会,实施也还是他们。以讲约为例,主持者基本上就是下层读书人。嘉定县紫堤村在康熙年间举行的讲约活动,主事之人有潘翁、顾翁、沈翁、徐翁等,他们建台于玄寿观,高丈许,布几席,几人轮流讲席,乡人集众环听,其中“徐翁声尤朗朗,众咸称之”,这几个老翁的身份,该村村志的《列传》、《里绅》、《科目》卷中都没有记入,看来都是没有取得功名之人。而我们确切知道以平民身份主持讲约活动的,有青浦县嘉道年间的处士陈维礼。史载,他居家不仕,平日除读书讲学之外,每逢朔望延集乡人宣讲圣谕,苦口苦心,竟是不倦,听者多感动涕下。当然,也有下层士绅主持的。康熙年间甫里镇的讲约就由庠生(通过初级考试的县学学生)郏某主持。时人说,他勤奋好学,敦善行于乡里,至老不倦;且每里中遇到水旱,劝诸善士,设厂以赈,凡有善举,辄率先奋呼,鼓励百端,致使避谢不前者,闻其言,虽大拂意,必有以应之,故地方行政“檄诸属举乡约,众推之为约讲,月吉读法,告以劝惩大义,排解纷争,不使终讼焉”。
《近代转型与史学反思》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