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兽医卷)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辑部辑 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1-09  

出版社:

农业出版社  

作者: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辑部辑  

页数:

453  

字数:

107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是一部荟萃中外古今农业科学知识的大型工具书。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科学知识的积累源远流长。中国历代刊行的许多农学著作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至今为国内外学者所珍视。到了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科学已发展成为多学科构成的综合体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编纂出版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把农业各学科的知识准确而简明地提供给读者,是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共同愿望。 中国农业经济已在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以加速农业的全面发展。为了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加速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培养众多的农业科学技术人材,向广大农民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需要运用现代农业科学原理整理历代农学遗产、总结农业生产实践经验;需要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编撰出版一部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人类现有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大型工具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迫切需要。 1980年初,国家农业委员会决定编撰出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开始进行筹备工作;1981年6月成立了编撰出版领导小组和总编辑委员会,负责领导和指导编撰出版工作,并责成农业出版社设立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从事具体工作。1982年,国家农业委员会撤销后,全书编撰出版工作由农牧渔业部主管,与林业部、水利电力部、机械工业部、国家气象局等有关部局协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编撰《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农业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组织农业科学界和有关部门的专业工作者进行撰稿、审稿;发扬学术民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求书稿质量,贯彻百科体例,使其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以汇总农、林、牧、渔各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知识为基本内容,在概述基础理论的同时,重视应用技术的介绍,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和实用性。它的主要读者是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具有高中或相当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业干部和农民。这部专业性百科全书,以条目的形式介绍知识和提供相应的资料,每个条目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主题;不仅具有一般工具书检索方便、查阅容易的特点,而且由浅入深地介绍知识,有助于读者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索。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以农业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基础设卷,计划出30卷左右,按分卷陆续出版;标示卷名,不列卷次,同一学科或专业设两卷以上者,则注明上、中、下。采取这种设卷方式,便于读者按需要购买,也便于分卷编撰出版。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的编撰出版,是中国农业科学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在编撰过程中,得到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得到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和有关学会的热情关怀、指导,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编撰这样大型的专业百科全书,我们缺乏经验,书中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

书籍目录

前言凡例条目分类目录 附:彩图目录正文 附:中兽医学大事年表索引 条目汉字笔画索引 条目外文索引 内容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景岳全书》中的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亦可滋补肝肾,其滋补功能比六昧地黄丸大。 (牟玉清) 六淫(six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自然界的风、寒、鲁、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太过和不及的合称,是主要外感性病因。《左传》记载,天有六气,淫生六疾;六气是阴阳风雨晦明,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两书所言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指异常气候的侵害。六淫致病的特点:①多从肌肤口鼻而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但也有直中脏腑的,如夏日引起中暑,冰水引起冷痛等。②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等。但四季气候变化是复杂的,且有久雨生寒、久热生燥、热极动风、风盛生燥、燥极化火等相互转化现象,因此六淫致病的季节性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夏季虽多暑病,但也可出现寒病、温病、湿病。又如冬季多寒病,同样也可发生温病。③可单独致病,也有混合为患的,如风寒外感、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燥热伤肺等。④六淫各有特性,所致疾病的症状也各有特征。如风病引起动摇善变急剧,寒证引起清冷收凝疼痛等。 还有许多单纯由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病变,其临证表现与外来的风、寒、湿、燥、火所致的疾病大致相似,鉴于病从内生,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中兽医传统上将这一类病变包括在六淫中,但二者性质不同,症状也有一定的差别,治法的侧重点不一。例如,外风一般表现发热、恶风、脉浮等症状,有时兼见鼻流清涕、咳嗽,治宜祛风解表。内风的主要症状是抽搐痉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肢体麻木、流涎,瘫痪等,宜用清热平肝、滋阴养血等治法。 古人所称外感六淫,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宏观认识,实际上其中包括着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例如强直梭菌引起破伤风,多头蚴引起羊羔风(回旋病),某些病菌和原虫引起湿热型痢疾等。 (石育渊)龙胆草(radix gentianae) 清热燥湿药。出《神农本革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陵游、草龙胆、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四叶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坚龙胆Gentiana regscens Franch.或三花龙胆Gentiana ttiflora Pall.的根及根茎。洗净,切段,晒干。生用或炙用。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苦,寒。入肝、胆经。功能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主治:①肝胆湿热,与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黄等配伍,如龙胆泻肝汤。②牛胆黄证,与木瓜、柴胡,决明子、木贼草、硫黄、菌陈、鱼腥草配伍(《大武经校注》)。③牛、马消化不良,与陈皮、菖蒲等配伍。④牛、羊拉稀带血,与地榆炭、白术、枳壳、乌梅、黄连等配伍。


编辑推荐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兽医卷》是一部荟萃中外古今农业科学知识的大型工具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兽医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