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2002-02-01
中国农业出版社
许志刚 编
269
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关系密不可分。植物健康地生长与正常的发育,就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粮油食品、果蔬产品和其他各种农副产品。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它按遗传因子所决定的发育程序正常进行,如要求有适宜的土壤营养和水分条件,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大气环境等,细胞才能正常分裂,生理活动得以顺序进行,最终获得高产与优质。 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从来都不可能是十分顺利或轻易成功,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有病的植物”或植物发生了“病害”,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因”。植物发生病害的因素十分复杂,各种病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各不相同,病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控制病害的措施和策略差异也很大。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等的学科领域,称为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气象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的每一个新成就都可使植物病理学受益。
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二节 病害的症状第三节 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第四节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第五节 植物的抗病性第六节 植物病理学简史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第三节 接合菌亚门真菌第四节 子囊菌亚门真菌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第六节 半知菌亚门真菌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第四章 植物病毒第一节 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组分第二节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第三节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第五节 ,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第六节 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第七节 植物类病毒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第一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第二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第三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第五节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第二节 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第三节 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第一节 化学因素第二节 物理因素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第八章 侵染过程第一节 接触期第二节 侵入期第三节 潜育期第四节 发病期第九章 病害循环第一节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第二节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第三节 病原物的传播第十章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第一节 共生、共栖和寄生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一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病性第一节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第二节 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第三节 植物的抗病机制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第三节 植物检疫第四节 农业防治第五节 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第六节 生物防治第七节 物理防治第八节 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