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民科技教育学导论

郑一淳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

郑一淳  

页数:

256  

前言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研究的对象,自己研究的领域及其系统性规律。教育学是研究社会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农民科技教育以农民为研究对象,以科技教育为研究内容,旨在探索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时存在的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性。  当前,我国的农民科技教育虽然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教学效果和效率还有待提高。农民科技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虽然国家每年都在增加农民科技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而言,毕竟资金有限。就目前而言,要使农民科技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是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探讨在现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如何针对农民的特点开展科技教育,从而提高农民科技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以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对如何提高现实农民科技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效率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并最终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供从事农民科技教育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参考。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农民科技教育的内涵。主要论述农民科技教育的内涵、农民科技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国外农民科技教育对我们的启示等问题,并对影响农民科技教育效果和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第二部分(第二至第五章)农民科技教育“三元”及其对教育功能的影响。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将农民科技教育分解为农民、教育影响、教师三个基本要素(“三元”),并对农民、教育影响、教师进行分类、分层,最终分解为各构成单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元”各构成单元的教育活动组合模式及其对教育功能、实现的影响。第三部分(第六至第七章)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及提高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最优组合模式。包括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概述、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基本要素、教学基本原则等内容,对提高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最优组合模式加以探讨,并根据农民科技教育“三元”各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对农民科技教育活动功能的影响,归纳总结出提高现实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的优化组合框架表,供从事农民科技教育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参考。第四部分(第八章)农民科技教育教学评价。对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及教学效率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及其效率的评价应当采取绝对性评价的观点。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一、本书编写目的二、编写依据三、编写思路四、使用对象第一章 农民科技教育的内涵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内涵二、教育的起源三、教育学第二节 农民科技教育的内涵一、农民二、科技教育及其规律三、农民科技教育及其教育规律四、农民科技教育目的与任务第三节 农民科技教育效果和效率的提高一、农民科技教育效果和效率的内涵二、影响农民科技教育效果和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第四节 国外农民科技教育启示一、国外农民科技教育理念二、国外农民科技教育体制三、国外农民科技教育体系第二章 农民科技教育对象——农民第一节 农民概况一、农村人口状况二、农民素质状况三、农民就业状况四、农民收入状况第二节 农民的特征一、农民的一般特征二、农民的分类三、按影响农民接受能力的因素分解的各构成单元四、农民各构成单元的主要特征第三章 农民科技教育教育影响第一节 农民科技教育内容及其分类一、农民科技教育的主要内容二、农民科技教育内容的主要构成单元三、教育内容各构成单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民科技教育效果和效率的影响第二节 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体系二、构建、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三、农民科技教育常用教学方法第三节 农民科技教育教学组织一、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二、小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修正和补充三、分班、分级授课是农民科技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第四章 农民科技教育教师第一节 农民科技教育教师的作用与素质要求一、农民科技教育教师的作用二、农民科技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三、农民科技教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四、农民科技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素质第二节 当前农民科技教育教师的构成和特征及其对不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其教育效果和效率的影响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二、高等农业院校教师三、农业科研院所人员四、农业技术推广员五、农村科技骨干和农村合作组织技术人员六、各级管理干部第五章 农民科技教育各构成单元对教育功能实现的影响第一节 教育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实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三、教育功能的实现第二节 农民科技教育各构成单元及其教育活动组合一、农民科技教育“三元”各构成单元二、农民科技教育“三元”各构成单元的教育活动组合第三节 农民科技教育构成单元对教育功能的影响一、按因素及因素差异而分解形成的构成单元二、因素直接影响教育功能三、不同构成单元及组合通过因素差异影响教育功能四、按照教育规律组合的构成单元有益于提高教育功能和效率第六章 农民科技教育重要形式——教学第一节 教学的一般理论一、教学的概念二、教学理论第二节 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概述一、农民科技教育教学的含义二、农民科技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三、农民科技教育教学过程四、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第三节 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基本要素一、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基本要素的概念二、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原则一、普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二、农民科技教育的教学原则第七章 提高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果及效率的探讨第一节 教育“三元”与教学要素的关系一、教育“三元”与教学要素的概念及比较二、农民科技教育“三元”的构成单元与教学要素的关系第二节 提高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构成单元组合探讨一、提高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构成单元组合的最优化原则二、衔接要则的实现——教育内容构成单元与教育对象构成单元的优化组合三、吻合要则的实现第三节 提高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构成单元组合模式第八章 农民科技教育教学评价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一、教学评价的原则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三、教学评价的类型四、测定的种类、标准及指标五、考核的形式、考核的分析及成绩评定第二节 农民科技教育教学评价探讨一、农民科技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二、农民科技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三、农民科技教育教学评价方法的探索第三节 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率评价探讨一、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率评价二、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效率评价的基本原则三、可用方法探讨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编写依据  作为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终端,农民科技教育以教育学原理、普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职业教育学等学科以及其他相关理论成果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  1.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关于新生一代教育的科学”(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语),它是在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过程内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凯洛夫于1948年提出了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与连贯性、教学的通俗性五大原则。这些原则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应以人为对象,是在依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中来设计教育活动的。  另外,当代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农民科技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思潮,认为主体只能通过利用其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指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都拥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教育者不能无视学习者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本书依照教育学原理的逻辑层次,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科技教育诸要素自身内在的规律,尤其是在对农民、教师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之间客观规律认识基础上,阐明农民科技教育教学工作的原


编辑推荐

  《农民科技教育学导论》的编写目的在于,探讨在现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如何针对农民的特点开展科技教育,从而提高农民科技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民科技教育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