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研究

王永莉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

王永莉  

页数:

308  

字数:

252000  

前言

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同样遇到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和不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前者称为“工业化污染”,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后者即为“贫困污染”,主要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压力过载造成的环境退化,并在人口压力和环境退化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本质上是贫穷引起的综合症。长期以来,我们对前者关注相当多;而对后者,即西部地区因不发达造成的生态退化和贫困这一突出问题,认识和重视均严重不足。基于土地发展权的独特视角,本书对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政策作了专门探讨。这不仅可以协调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实现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功能区建设,而且可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企业等不同行为主体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土地产权制度,国外土地发展权的实践和理论都比较丰富。尽管我国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土地发展权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制度安排。国内有不少学者从理论上对土地发展权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也对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更多涉及生态脆弱地区的具体发展对策如何完善,土地发展权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农地保护等方面,而运用土地发展权来分析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的专门研究还几乎没有。

内容概要

本书基于土地发展权的特殊视角,从发展权保障和实现入手,结合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构想,将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发展置于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以及企业等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专门就其中同处于生态脆弱地区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以及相关主体的行为调适和制度保障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王永莉,1968年生,女,四川蒲江人,经济学博士。现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反贫困等。在《中国土地科学》、《经济体制改革》、《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CSSCI或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前言
Preface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简单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基本分析框架
2.1 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的认识演化
2.1.1 改革开放前的忽视
2.1.2 改革开放后的初步认识
2.1.3 可持续发展战略后的重视
2.1.4 科学发展观实施后的高度重视
2.2 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困境
2.2.1 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脆弱性特征
2.2.2 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限制
2.2.3 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贫困压力
2.3 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权利缺失
2.3.1 生态环境问题的传统经济学解释
2.3.2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权诉求
2.3.3 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发展权缺失
2.3.4 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般框架
3 保护优先的中央政府:土地发展权压抑
3.1 政府行为的理论框架
3.1.1 政府的涵义和经济职能
3.1.2 政府(国家)经济模型
3.1.3 中央政府的目标及其冲突
3.2 中央政府:保护优先
3.2.1 中央政府面临的错综复杂局势
3.2.2 严格保护生态脆弱地区的政策措施
3.2.3 政府规划权与土地发展权的剥夺
3.3 中央政府制度创新与职能绿化
3.3.1 中央政府制度创新:土地发展权创设
3.3.2 中央政府职能绿化:生态政府
4 发展优先的地方政府:发展或保护
4.1 地方政府行为的理论框架
4.1.1 地方政府的经济学涵义
4.1.2 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变迁
4.1.3 生态脆弱地区地方政府的目标及冲突
4.2 地方政府的抉择:发展或保护
4.2.1 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
4.2.2 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抗争
4.2.3 地方政府的生态保护举措
4.3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行为调适
4.3.1 制度创新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4.3.2 地方政府行为调适与矫正
5 追求发展的农户:土地发展权抗争
5.1 农户经济行为的理论框架
5.1.1 农户经济行为的演进
5.1.2 农户经济行为特点
5.1.3 生态脆弱地区农户经济行为假定
5.2 农户对土地发展权的抗争:发展诉求
5.2.1 退耕还林中农户土地发展权的限制与抗争
5.2.2 生态移民中农户发展权的限制与抗争
5.2.3 生态环境保护中农户发展权利的保障
5.3 农户的行为优化与环境保护
5.3.1 非正式制度:各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
5.3.2 生态文化的调适与农户行为优化
5.3.3 小结
6 追求发展的企业:土地发展权限制
6.1 企业经济行为的理论框架
6.1.1 企业的性质与目的
6.1.2 生态脆弱地区的企业演进
6.1.3 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的作用
6.2 生态脆弱地区的企业开发限制
6.2.1 政府对企业开发限制
6.2.2 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6.2.3 企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6.3 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辨析
6.3.1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6.3.2 企业的生态责任探讨
6.3.3 生态技术: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7 政策评析:土地发展权保障
7.1 生态补偿与土地发展权补偿
7.1.1 生态补偿中的发展权利不足
7.1.2 保障发展权利的生态补偿
7.2 生态移民与土地发展权转移
7.2.1 生态移民中的异地发展约束
7.2.2 促进异地发展权利实现的生态移民
7.3 产业开发与土地发展权限制
7.3.1 自我发展中的产业开发陷阱
7.3.2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产业开发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纲要里,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主要工作重点,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制定了2010年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能源需求10%的目标,并提出2010年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约束性指标。同时,纲要还第一次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明确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①。2010年06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并明确了各自的范围、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②。在四大主体功能区中,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都是提供生态功能区。它们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都较弱,属于生态脆弱地区。我国脆弱生态环境与工业化和贫困分布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⑧,尤其在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相对较低的西部省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分布呈高度正相关。所以,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面临着通过发展经济来缓解贫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尖锐矛盾。

后记

本书获得西南民族大学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杨明洪教授。从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到初稿的写作和修改、文字的润色以及最后的定稿和答辩,每一环节都凝聚着导师的沥沥心血。对于导师的教导和鼓励,借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从内心还要感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给我讲授课程的所有老师,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凌耀伦老师、彭通湖老师。正是这些老师多年来给我的指导和帮助,为本书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感谢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郑长德院长、刘晓鹰院长、周兴维教授以及其他同事等,正是他们的支持、鼓励,才使我最终完成了本书的写作。特别感谢我的同窗唐凌、潘久艳、刘毅、胡华、李明刚和黄丽场以及郑洲等,感谢他们在各方面长期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鼓励!感谢我的父母、儿子和家人,对于他们在精神上的鼓励、生活上的照顾,以及对我的宽容和理解,我同样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编辑推荐

《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土地发展权的理论与政策》:西南民族大学优秀学术专著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