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

李祥瑞 编 李祥瑞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0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李祥瑞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

李祥瑞 编  

页数:

248  

内容概要

  《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第2版)》在选图中,以常见畜、禽寄生虫为主,实物和染色标本相结合,病原和典型病变相结合,力求反映病原和疾病的全貌。

书籍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吸虫(Trematoda) 第一节 吸虫的形态特征与发育 一、一般形态 二、发育 第二节 片形科(Fasciolidae) 片形吸虫病 姜片吸虫病 第三节 后睾科(Opisthorchiidae) 华支睾吸虫病 微口吸虫病 次睾吸虫病 猫后睾吸虫病 第四节 歧腔科(Dicrocoeliidae) 歧腔吸虫病 阔盘吸虫病 第五节 分体科(Schistosomatidae) 日本分体吸虫病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病 第六节 前后盘科(Paramphistomatidae) 鹿前后盘吸虫病 菲策吸虫病 平腹吸虫病 人拟腹盘吸虫病 第七节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 棘口吸虫病 第八节 前殖科(Prosthogonimidae) 前殖吸虫病 第九节 并殖科(Paragonimidae)(隐孔科Troglotrematidae) 卫氏并殖吸虫病 第十节 短咽科(Brachylaemidae) 鸡后口吸虫病 第十一节 双士科(Hasstilesiidae) 绵羊斯克里亚平吸虫病 第十二节 盲腔科(Typhlocoelidae) 盲腔吸虫病 第十三节 背孔科(Notocotylidae) 背孔吸虫病 裂叶吸虫病 第十四节 嗜眼科(Philoptlthalmidae) 嗜眼吸虫病 第二章 绦虫(Cestoda) 第一节 绦虫的形态特征与发育 一、绦虫基本形态特征 二、发育过程 第二节 带科(Taeniidae) 猪囊尾蚴病 牛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 羊囊尾蚴病 豆状囊尾蚴病 脑多头蚴病 棘球蚴病 第三节 裸头科(Anoploceptlalidae) 马裸头绦虫病和副裸头绦虫病 莫尼茨绦虫病 曲子宫绦虫病 中点无卵黄腺绦虫病 第四节 戴文科(Davaineidae) 赖利绦虫病 第五节 双壳科9Dilepididae) 犬复孔绦虫病 第六节 膜壳科(Hymenolepididae) 膜壳绦虫病 剑带绦虫病 伪裸头绦虫病 第七节 双叶槽科(Diphyllobothriidae) 迭宫绦虫病 双叶槽绦虫病 第三章 线虫(Nematoda) 第一节 线虫的一般形态和发育 一、一般形态 二、发育 第二节 蛔科(Ascaridae) 猪蛔虫病 马副蛔虫病 犬、猫弓首蛔虫病 犊新蛔虫病 第三节 禽蛔科(Ascaridae) 鸡蛔虫病 第四节 尖尾科(Oxyuridae) 马尖尾线虫病 兔栓尾线虫病 第五节 异刺科(Heterakidae) 异刺线虫病 第六节 类圆科(Strongyloididae) 类圆线虫病 第七节 圆线科(Strongylidae) 马圆线虫病 夏伯特线虫病 第八节 盅口科(Cyathostomidae)(毛线科Trichonematidae) 鲍杰线虫病 第九节 网尾科(Dictyocaulidae) 羊网尾线虫病 牛网尾线虫病 第十节 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 后圆线虫病 第十一节 毛圆科( Trichostrongylidae) 血矛线虫病 奥斯特线虫病 古柏线虫病 细颈线虫病 长刺线虫病 毛圆线虫病 第十二节 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 反刍兽仰口线虫病(钩虫病) 猪球首线虫病 猫、犬钩虫病 第十三节 食道口科(Oesophagostomatidae) 反刍兽食道口线虫病 猪食道口线虫病 第十四节 冠尾科(Stephanuridae) 猪冠尾线虫病 第十五节 比翼科(Syngamidae) 禽比翼线虫病 第十六节 毛尾科(Trichuridae) 猪、羊毛尾线虫病(猪、羊鞭虫病) 第十七节 毛细科(Capillariidae) 禽毛细线虫病 第十八节 毛形科(Trichinellidae) 旋毛虫病 第十九节 膨结科(Dioctophymatidae) 膨结线虫病 第二十节 龙线科(Dracunculidae) 龙线虫病 第二十一节 旋尾科(Spiruridae) 柔线虫病 德拉西线虫病 第二十二节 尾旋科(Spirocercidae) 旋尾线虫病 第二十三节 似蛔科(Ascaropsidae) 似蛔线虫病 泡首线虫病 西蒙线虫病 第二十四节 颚口科(Gnathostomatiidae) 颚口线虫病 第二十五节 华首科(锐形科)(Acuariidae) 锐形线虫病 第二十六节 泡翼科(Physalopteridae) 泡翼线虫病 第二十七节 四棱科(Tetrameridae) 四棱线虫病 第二十八节 吸吮科(Thelaziidae) 吸吮线虫病 第二十九节 筒线科(Gongylonematidae) 筒线虫病 第三十节 腹腔丝虫科(丝状科)(Setariidae) 丝状线虫病 第三十一节 丝虫科(Filaridae) 恶丝虫病 副丝虫病 …… 第四章 棘头虫(Acanthocephala) 第五章 蜱螨(Acarina) 第六章 昆虫(Insecta) 第七章 原虫(Protozoa)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一般形态 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吸虫纲(Trematoda)。分单殖目(Monoge—nea)、盾腹目(Aspidogastrea)和复殖目(Digenea)3个目。其中以复殖目吸虫最为重要。复殖吸虫虫体多背腹扁平,呈叶状、舌状,有的似圆形或圆柱状,分体吸虫为线状。虫体大小在0.3~75mm。体表常有小棘。一般为淡红色、棕色或乳白色。通常具有两个肌质杯状吸盘:一个为口吸盘,环绕口孔;另一个为腹吸盘,位于虫体腹部。腹吸盘的位置前后不定或缺失。生殖孔通常位于腹吸盘的前缘或后缘处。排泄孔位于虫体的末端。无肛门。虫体背面常有劳氏管的开口。除分体吸虫外,皆雌雄同体。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雄茎、雄茎囊、前列腺和生殖孔等。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模、梅氏腺、卵黄腺、子宫及生殖孔等。消化系统包括口、前咽、咽、食道和肠管几部分。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特征常是分类的依据。 二、发育 复殖吸虫生活史复杂,需宿主交替。中间宿主的数目和种类因虫而异。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或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多为鱼、蛙、螺或昆虫等。发育过程经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和成虫各期。虫卵由成虫产出,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淡黄色、棕色或灰白色,除分体吸虫外,都有卵盖。卵排出体外时,多数仅含胚细胞和卵黄细胞,并在宿主体外孵化。有的已有毛蚴。 毛蚴体形近似等边三角形,周身被纤毛,运动活泼。前部宽,有头腺,1对眼点。后端狭小。有简单的消化道和胚细胞及神经与排泄系统。卵在水中完成发育,成熟毛蚴释出,游于水中。在1~2天内遇到中间宿主时,利用头腺,钻人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胞蚴。 胞蚴呈包囊状,内含胚细胞、胚团及简单的排泄器。经无性繁殖,体内逐渐发育成雷蚴。 雷蚴呈包囊状,有咽和一袋状盲肠,有胚细胞和排泄器,有些还有产孔。有些虫体有一代雷蚴,有些存在母雷蚴和子雷蚴两期。经无性繁殖体内形成尾蚴,由产孔排出或由母体破裂而出,成熟后逸出螺体,游于水中。 尾蚴由体部和尾部构成。有吸盘、口、咽、食道和肠管,有排泄器、神经元、分泌腺和未分化的生殖器官,体表有棘。能在水中活跃地运动。尾蚴可在某些物体上形成囊蚴而感染终末宿主,或直接经皮肤钻入终末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有些吸虫尾蚴进入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囊蚴。 囊蚴系尾蚴脱去尾部,形成包囊后发育而成。呈圆形或卵圆形。囊蚴被终末宿主食入发育为成虫。


编辑推荐

作为后来者,编著这样一本前人很少涉足的彩色图谱,深恐自己学识有限,造成谬误。让人欣慰的是,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汪志楷教授审阅了《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第2版)》的全部图片,汪志楷教授和沈永林教授审阅了全部文字,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孔繁瑶教授对《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第2版)》的编写提出宝贵指导意见,并为《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第2版)》作序。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 PDF格式下载



彩色图谱很好理解,很清晰!


绝对的好书,绝对的实用,图文并茂特别好,要是在有如何检测就更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