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联邦快递的生意经

罗杰·弗罗克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罗杰·弗罗克  

页数:

191  

译者:

武立东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世界500强的创业史总是充满传奇,激动人心,正是这段非同寻常的历程为其企业文化、目标、业务模式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联邦快递也是如此。1965年,一位耶鲁大学的学生在其学期论文中写道,美国需要一条运送包裹的定期航线,而教授们则认为:“这个构想虽然很具创意,但因为不可行,所以只能给C以下的成绩。”1971年,该学生以少量自有资本和大量贷款创办了联邦快递,开始实现这个构想。他集结了一个包括作者在内的创业团队,开始“化不可能为可能”。 这个过程从一开始就充满精心的规划:聘请顶尖专家研究潜在市场,调查行业竞争情况,测算支撑企业运营的业务量。但是,创业期间的各种艰辛仍旧使联邦快递九死一生:第一次业务量只有6个包裹?公司账面仅剩5000美元?无钱还贷而雇用的飞行员过剩?航空管制?燃油配给?但它最终成功了,它创造的隔夜送达深入人心,“紫血”精神独放异彩,快速反应和团队协作使它在创业5年后踏上盈利与快速增长之路。  如今,联邦快递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巨人,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导地位。

书籍目录

译者序推荐序致谢导言:一部有关勇气和坚韧的历史第一部分 1972年5月前,由质疑到肯定 第1章 灵感的轨迹 第2章 专家咨询 第3章 有所进展 第4章 未来可能成功 第5章 不理智的决定 第6章 发动引擎,勇往直前第二部分 1972年5月~1973年3月,天真的乐观 第7章 一片混乱 第8章 招贤纳士 第9章 史密斯的华盛顿之行 第10章 寒舍里的一群人 第11章 再见了,小石城—你好,孟菲斯 第12章 公司的北极星 第13章 更多的障碍第三部分 1973年3月~1974年5月,在失败的方寸之间 第14章 让我们称其为系统测试 第15章 海军兵团野营启动模式 第16章 不祥的开端 第17章 在悬崖边上得救 第18章 隧道尽头的一丝光亮 第19章 朋友帮的小忙 第20章 召集特殊会议第四部分 1974年6月~1978年5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21章 来自游击队的将军 第22章 第三轮融资 第23章 美国,你又多了一条航线 第24章 一份威胁性的辞呈 第25章 三个分支办公室 第26章 重拳出击第五部分 1978年5月~1982年1月,变革与分割 第27章 从毛毛虫变成蝴蝶 第28章 解甲归田 第29章 协和式客机、飞艇与公司分割第六部分 成功的新模式 第30章 员工是公司成功的“东风” 第31章 改变世界的生意经附录 初创期大事记,1971年~1982年


编辑推荐

  世界500强的创业史总是充满传奇,激动人心,正是这段非同寻常的历程为其企业文化、目标、业务模式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联邦快递的生意经:伟大的企业是这样诞生的》中的联邦快递就是其中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联邦快递的生意经 PDF格式下载



快递行业的朋友可以看看


很好的企业广告


希望同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创造出奇迹


一般还是能给人一点指示的


真得很可以


联邦快递强大


此书虽然宽泛,缺乏深度。但特别适用于有志在快递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进员工和有梦想的人,书中对联邦快递的一些主要策略进行了简单描述,同时,也对于我们判断未来中国物流的市场发展有帮助,因为美国的过去可能会是我们的明天,任何的决策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值得一看!


伟大的企业可以复制吗?


他很喜欢的~~~~·


這本書是買給我爸爸的他還沒看但是這本書是我們老師在課上推薦的所以應該是一本很好的書適合想要創業的人看嗯嗯


作者曾经是联邦快递早期的GM,所以写出来的内容类似联邦快递的回忆录。倒是把它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表达出来了。比外人写歌功颂德的企业传记要好些。非常遗憾的是只记录了1971-1982联邦创业初期的历程,实际上联邦在21世纪后的发展速度更值得借鉴。


是企业发展的介绍,还有对其创始人弗雷德的介绍
对于想了解联邦基本情况的人,这本书够了
对于要挖掘专业知识的,本人觉得没什么价值


有点无语


满怀希望的买回来,可是发现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著者的问题,总是在我想要了解更多的时候,就看不明白在说些什么。读起来很费劲。


  很惊讶!
  Fedex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企业,居然是创业者的种子资本加多轮风险投资堆出来的;要知道那可是70年代初呀。
  更惊讶!
  创业者请专业咨询公司评估市场空间与营运模式,而且同时倾听二家的意见。
  再惊讶!
  Fedex从一开始就挑战规则,航空业的规则,邮政业的规则,总之垄断的规则。套用人们对微软的评价,市场上最大的赢家,一定是制定规则的那位;而Fedex从创业伊始就打算这么干了!
  
  不过,作者虽然写了部分一线员工,却居然没有一处笔墨论及飞行员们,十分奇怪。Fedex飞的多是红眼航班,飞行员是比飞机更重要的资产,作为总经理,作者怎么会无视这一点?难道是由于他不懂且不喜欢飞机与飞行?莫名。
  
  更遗憾的是,本书并没有详细分析Fedex的枢纽策略之竞争优势和定价模式,究竟是什么使他们有别于UPS等先行者们脱颖而出并实现盈利的,看完后还是一无所知,莫非是know-how?
  
  顺便说一句,译者居然不知道“达索”的译法,还有一些不知所云的航空词汇的错误。


  花了两天时间把这本书全部开完了,赶紧上来写写。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梦魇和疯狂。联邦快递在创业的过程中,太多太多的磨难与障碍,而且是一个接一个的来,让人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我又不得不为史密斯他们的坚强和never give up所折服,表面上看是运气,实际上这运气的背后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对企业成功的信仰。


  
  创业的本质在于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利用机会、发掘机会和创造机会,继而组织资源、创造新的市场价值,史密斯的行为就是对创业本质的经典诠释。有什么样的创始人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联邦快递就是史密斯,史密斯即代表联邦快递,这在联邦快递内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史密斯的企业家精神指引着联邦快递走向成功。成功的创业来自于创业者捕捉、利用机会的能力。
  


  “我们首日业务量不是200,甚至连100个包裹也没有,精确的数字是:6个包裹!”
  30年后
   联邦快递年收入高达320亿美元,旗下拥有超过26万名员工和承包商;
   全球最具规模的快递运输公司,为220多个国家及地区提供服务;
   全球最受尊敬和最可信赖的雇主。
  


“到底是如何盈利的呢”--有点像顺丰快递----市场定位于重要、紧件。这类东西不怕多花钱,就怕没合格的服务。
也不感觉是大手笔大规划。
史密斯本来就是做飞机租赁与转卖,改装一下运运货,如果不成,继续老生意呗。对于团队,玩得起的人继续,即使失败,还是可以到其他公司当高层,对于没本的人,只能像书中有提到的危难期相当的员工离开。
另一方面,书末提到业务也是逐步扩大城市与调整盈利,不是政绩工程那样一次性铺张
斯密斯真得做到“激情加(幻想)信念,其意义不亚于上帝创造世界------将当初其论文提到的物流分拣中转中心的概念变成现实”。
投资公司应该也是认可这种模式,现在的日本快递公司,ups都需要这种中转中心


看这本书的时候还不知道,其实在爱迪生时代,就已经玩风投了。
再往前想,借钱给北美殖民地闹独立的法国人,更是大手笔了。


相关图书